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判18F-FDG PET/CT作为一个常规的检查工具对临床诊断怀疑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伴有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且131I全身显像阴性患者的价值。方法对甲状腺全切后经放射性131I去除治疗后的32例Tg升高伴全身131I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按照Tg水平将患者分2组:H组21例(>10 ng/ml)和L组11例(2~10 ng/ml)。分别采用超声、病理学检查和临床随访对结果进行验证,评估18F-FDG PET/CT在DT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20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其中18例真阳性,2例假阳性。在18例真阳性患者中,15例是局部复发,6例有远处转移,3例患者同时有局部侵犯伴远处转移。12例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其中真阴性4例,假阴性8例,总体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9.2%、66.7%和68.8%。,H组的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80%)、特异度(100%)和准确率(80.9%)跟L组(33.3%、60.0%和45.5%)比较均显著增加。32例患者中的18例(56.2%)的临床处理策略发生了改变,12例(37.5%)进行了指导性根治手术。结论18F-FDG PET/CT可以探测和准确定位DTC中Tg升高且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可推荐为常规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据Tg与131I-WBS阴性或阳性的情况,将患者分成4种类型:Ⅰ型:Tg(+),131I-WBS(-);Ⅱ型:Tg(+),131I-WBS(+);Ⅲ型:Tg(-),131I-WBS(+);Ⅳ型:Tg(-),131I-WBS(-)。在131I-WBS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标准。分析131I-WBS及18F-FDG PET/CT对DTC术后患者转移的检出情况。结果 检查后发现有22例52处病灶发生了转移。131I-WBS检出其中的8例(36.4%)24处(46.2%)转移灶,与18F-FDG PET/CT检出的15例(68.2%)35处(67.3%)转移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74,P<0.05)。Ⅰ型13例(100.0%)、Ⅱ型5例(100.0%)、Ⅲ型3例(100.0%)、Ⅳ型1例(16.7%)发生了转移。Ⅰ型18F-FDG PET/CT的转移检出率(100.0%)与Ⅱ型(20.0%)、Ⅲ型(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型(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13例Ⅰ型和1例Ⅳ型转移患者调整了治疗方案。结论 131I-WBS和18F-FDG PET/CT在DTC术后患者转移灶探测及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特别是18F-FDG PET/CT在Tg(+)、131I-WBS(-)患者转移灶检出上更具有优势,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联合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在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和腹膜转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显像的89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59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复发组,中位年龄51(26~82)岁]、30例卵巢癌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良性腹膜增厚患者[未复发组,中位年龄55(34~79)岁]。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1年。分别计算18F-FDG PET/CT和CT增强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术后残端复发、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腔外其他转移灶的效能。绘制18F-FDG PET/CT、CA125、HE4及其联合检测复发性卵巢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复发性卵巢癌的效能。诊断效能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评估多种因素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计算95%置信区间(CI)。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单个预后因素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 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复发性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2%(55/59)、 93.33%(28/30)、 93.26%(83/89)、96.49%(55/57)、 87.50%(28/32),高于增强CT[79.66%(47/59)、73.33%(22/30)、77.52%(69/89)、85.46%(47/55)、64.71%(22/34)],各项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8.828,均P<0.05),同时,18F-FDG PET/CT对术后残端复发、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除腹膜转移阳性预测值、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外)均高于增强CT(χ2=2.885~8.868,均P<0.05)。18F-FDG PET/CT联合CA125及HE4诊断复发性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1%(58/59)、 96.67%(29/30)、97.75%(87/89)、98.31%(58/59)、 96.67%(29/30),高于三者单独应用或CA125+HE4联合应用,除18F-FDG PET/CT单独应用外,其他各项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27.101,均P<0.05),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的诊断临界值为5.60,血清CA125的诊断临界值为91.80 U/mL,HE4的诊断临界值为196.89 pmol/L。腹膜转移是复发性卵巢癌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95%CI:3.784~819.477,P=0.003),腹膜转移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腹膜转移阳性患者(χ2=30.320,P<0.001),腹膜转移病灶多分布于腹膜种植转移易感区。 结论 18F-FDG PET/CT在复发性卵巢癌复发诊断及转移灶评估中的效能优于增强CT;其代谢参数与血清肿瘤学标志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取碘能力的下降或丧失导致∧131I WBS(全身显像)假阴性(约20%),高水平的血清Tg(甲状腺球蛋白)只能说明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复发或转移,不能确定DTC复发或转移的具体位置,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正是DTC病人死亡的主要类型。本文主要探讨∧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显像在∧131I的WBS阴性而血清Tg水平增高的DTC病人中鉴别复发和转移的应用以及评价DTC病人预后的价值,当嗜∧18F-FDG肿瘤显示的体积大于125mL及FDG标准摄取值大于10g/mL时,病人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治疗决策改变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6年9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59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分析PET/CT对真阳性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并对真阳性组和真阴性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在PET/CT显像真阳性组中,按照患者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乳腺癌亚型进行分组,组间SUVmax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在5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7.5%、94.9%、92.1%、100%。PET/CT真阳性组与真阴性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58.33±37.69)个月和(47.40±25.99)个月,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3.58年和4.16年,PET/CT真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长于真阳性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4和17.187,均P < 0.01)。35例PET/CT真阳性患者中,25例分期上调,30例检查后治疗策略改变。乳腺癌复发转移灶的SUVmax在年龄、ER、PR、HER2及亚型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0.225、0.355、-0.426和-1.076,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能及时修正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再分期,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改变,在乳腺癌的术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及其鉴别高危或碘难治性DT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55例术后DTC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计算18F-FDG PET/CT探测DTC复发转移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行18F-FDG PET/CT及增强CT检查的52例胃癌术后疑似复发转移患者[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30~86(61.73±11.44)岁]。通过定量分析与半定量分析的比较,确定吻合口复发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临界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吻合口的SUVmax临界值,t检验比较组间SUVmax,χ2检验比较定性分析与半定量分析及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于胃癌术后吻合口、淋巴结、远处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吻合口SUVmax临界值取3.14时,18F-FDG PET/CT诊断吻合口复发的特异度高于定性分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P<0.05)。吻合口复发的SUVmax明显高于吻合口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1,P<0.05)。18F-FDG PET/CT与增强CT诊断吻合口复发、淋巴结、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8% vs. 23.81%、92.00% vs. 60.00%、87.50% vs. 34.38%,χ2=19.363、5.373、16.804,均 P<0.05);特异度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00% 、 100% vs. 92.5% 、 100% vs. 95.00% , χ2 = 0.000、2.850、1.412 , 均 P>0.05)。 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术后复发转移优于CT,对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Deauville标准探讨18F-FDG PET/CT在霍奇金淋巴瘤(HL)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基于Deauville标准, 回顾性分析24例治疗结束后5~27个月, 临床可疑复发的HL患者, 对其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评分判断, 并与淋巴结活检和(或)骨髓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病理结果证实17例复发、3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未见明确复发。18F-FDG PET/CT诊断HL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50%、85%、100%和87%。 结论 基于Deauville标准18F-FDG PET/CT在HL复发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多发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22例疑似肿瘤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经过活检或手术证实为多发癌患者32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以PET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2.5且CT上有形态学改变者作为PET/CT判断恶性肿瘤的标准,计算PET/CT诊断多发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发癌的发生率为0.55%,其中,双发癌30例、三发癌2例,共66个原发灶。32例多发癌的66个原发灶的SUVmean的平均值为6.68±3.61。PET/CT诊断多发癌原发灶真阳性为58个,假阴性为8个。PET/CT诊断多发癌的灵敏度为87.9%,准确率为87.9%。 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检查诊断多发癌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原发灶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因发现淋巴结转移性鳞癌而原发灶不明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年龄19~81岁,中位年龄51岁。所有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均于18F-FDG PET/CT显像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原发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确诊。分析并计算18F-FDG PET/CT检测原发灶的检出率;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部位、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关系。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SUVmax的相关性。 结果 56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测原发灶阳性44例(真阳性42例、假阳性2例),检出率为75.0%;假阴性1例(鼻咽癌);11例患者18F-FDG PET/CT未发现原发灶。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SUVmax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r=0.320,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不明原发灶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的18F-FDG代谢强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 18F-FDG联合 11C-胆碱(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疑似原发肝占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预测鼻咽癌治疗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西省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61例[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21~84(57.8±6.2)岁]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显像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肿瘤糖酵解总量(TLG)。所有患者的肿瘤标本经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染色后,计算标本的EGFR阳性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性别、肿瘤T分期、最大径、病理分型等计数资料;SUVmax、MTV、TLG两样本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年龄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代谢参数等因素对EGFR表达水平的影响,把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评估EGFR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鼻咽癌患者代谢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 结果 61例鼻咽癌患者的EGFR阳性表达率为93%(57/61),EGFR高表达34例(高表达组),EGFR低表达27例(低表达组)。EGFR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明显高于低表达组(U=?4.197、?2.273、?2.425,均P<0.05)。EGFR高表达组与EGFR低表达组在肿瘤T分期、肿瘤最大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8、5.165,均P<0.05),而在性别(χ2=0.720)、年龄(t=?0.087)、病理分型(χ2=1.91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OR=0.103,95%CI:0.018~0.582,P=0.025)、肿瘤最大径(OR=1.612,95%CI:1.090~2.385,P=0.017)、SUVmax(OR=1.270,95%CI:1.115~1.446,P<0.01)、MTV(OR=1.008,95%CI:1.002~1.014,P=0.015)、TLG(OR=1.085,95%CI:1.015~1.160,P=0.016)是EGFR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Vmax(OR=1.340,95%CI:1.019~1.764,P=0.036)是预测EGFR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SUVmax[曲线下面积(AUC)=0.815,95%CI:0.709~0.921,P<0.01]对于预测EGFR高表达的诊断效能优于MTV(AUC=0.682,95%CI:0.548~0.816,P=0.015)、TLG(AUC=0.670,95%CI:0.535~0.805,P=0.023)。SUVmax、MTV、TLG临界值分别为16.39、136.29 cm3、19.28时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8.8%、50.0%、41.2%,特异度分别为96.3%、85.2%、96.3%。 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EGFR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转移的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给予较高剂量131I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DTC全切术后的378例中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75例,中位年龄45(13~85)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首次131I清甲和(或)辅助治疗,剂量3.70~5.55 GBq。同时131I治疗前行术后残留甲状腺99TcmO4?显像,治疗后2~7 d行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所有患者在131I治疗后至少6个月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的疗效反应评估体系进行术后131I治疗疗效反应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术后残留甲状腺99TcmO4?显像靶/非靶比值(T/NT)与Rx-WB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所有观察指标在疗效满意(ER)组与疗效欠佳(nER)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 结果 ER组与nER组间在肿瘤最大径、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N分期、术后与首次131I治疗间隔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27、?2.702,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6.783,均P<0.05);年龄、性别、被膜受累、肿瘤多灶性、T分期、复发风险分层、首次131I治疗剂量、TSH水平、尿碘水平、甲状腺99TcmO4?显像半定量指标T/NT、131I Rx-WB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05~?0.664, χ2=0.064~5.501,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Spearman 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99TcmO4?显像T/NT与Rx-WBS显像评分呈中度相关(r=0.53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是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预测ER的最佳临界值为5.90 ng/ml、灵敏度为83.76%、特异度为59.81%。 结论 给予较高剂量131I治疗的中高危DTC患者,不论甲状腺99TcmO4?显像提示残留甲状腺多少均可以得到同样的ER比率;且术后2个月内行首次131I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psTg是预测无转移中高危DTC患者临床E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1C-胆碱和18F-FDG PET/CT在脑胶质瘤显像中的意义,以提高PET/CT对脑胶质瘤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别对21例颅脑占位疑似脑胶质瘤患者行11C-胆碱及18F-FDG PET/CT颅脑显像,分析11C-胆碱和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21例患者的18F-FDG和11C-胆碱SUVmax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18F-FDG SUVmax与病变的良、恶性也无显著相关性,而11C-胆碱SUVmax与病变良、恶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结论 11C-胆碱PET/CT在诊断和鉴别颅内胶质瘤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对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10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2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3例、女性39例,中位年龄63岁。使用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及SUVmax的20%、30%、40%、50%等作为不同阈值,计算不同阈值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并预测CRC患者根治术后的DFS和O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18F-FDG PET/CT相关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并获得DFS的最佳阈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ROC曲线分析预测DFS最佳阈值分别为SUVmax=19.36、MTV=22.64 cm3、TLG=117.78 g、TLG20%=129.74 g、TLG30%=107.05 g、TLG40%=73.22 g和TLG50%=56.13 g。DFS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化疗、SUVmax、MTV、TLG、TLG20%、TLG30%、TLG40%、TLG50%是CRC患者D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95%CI:1.882~5.815,OR=3.308,P=0.000)、临床分期(95%CI:1.226~3.819,OR=2.164,P=0.008)和CA19-9(95%CI:1.182~3.724,OR=2.098,P=0.011)是影响CR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OS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EA、CA19-9、组织学类型、SUVmax、MTV、TLG、TLG20%、TLG30%、TLG40%、TLG50%是CRC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95%CI:1.129~6.624,OR=2.735,P=0.026)、TLG50%(95%CI:1.640~19.801,OR=5.699,P=0.006)和CA19-9(95%CI:1.868~11.084,OR=4.550,P=0.001)是影响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8F-FDG PET/CT相关参数SUVmax、TLG50%可以用于评估CRC患者的预后,参数值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代谢体积参数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对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生存预后预测的价值,以及其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被纳入研究的50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为52(45,66)岁]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得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阈值为40% SUVmax、50% SUVmax时的体积参数:全身MTV40% (wbMTV40%)、wbMTV50%和全身TLG40% (wbTLG40%)、wbTLG50%。评价这些18F-FDG PET/CT代谢体积参数与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的关系,以及其与外周血NLR、PLR的相关性。根据有无再次复发和死亡危险将患者分为无再次复发、再次复发和死亡3组。对患者的FIGO分期(Ⅰ+Ⅱ对Ⅲ+Ⅳ)、病理类型(鳞癌对腺癌)、复发部位(盆腔复发对远处复发)、初始治疗时的放射治疗(是对否)、复发后治疗(手术对非手术)和复发时的年龄(≥60.0岁对<60.0岁)进行危险分组;而患者的连续变量(NLR、PLR和18F-FDG PET/CT代谢体积参数)则根据最佳临界值分为高、低组。采用Chi-square检验分析分类变量在各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18F-FDG PET/CT代谢体积参数对PFS及OS的预测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再用Youden指数分析判定最佳临界值,进而确定最佳18F-FDG PET/CT代谢体积参数。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预测患者PFS及OS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对组间生存曲线进行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各项可能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得到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18F-FDG PET/CT代谢体积参数与外周血NLR、PLR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患者初始的治疗方法在有无再次复发和死亡危险分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86,P=0.003),与无再次复发组的患者相比,再次复发和死亡组患者的PLR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8,P=0.001)。wbMTV50%对PFS和OS的预测效能高于其他代谢参数,其预测PFS的临界值为25.24 cm3,曲线下面积(AUC)=0.753(95%CI:0.611~0.864,P=0.009);其预测OS的临界值为27.36 cm3,AUC=0.780(95%CI:0.640~0.885,P<0.001)。PLR预测PFS的临界值为188.2,AUC=0.708(95%CI:0.562~0.868,P=0.037),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50.5%;PLR预测OS的临界值为213.5,AUC=0.678(95%CI:0.531~0.803,P=0.021),灵敏度为62.1%,特异度为76.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bMTV50%(HR=0.260,P=0.003)、PLR(HR=0.380,P=0.031)和初始治疗时的放射治疗(HR=0.209,P=0.014)是PFS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wbMTV50%(HR=0.103,P<0.001)和PLR(HR=0.240,P=0.012)也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SUVmax、wbTLG40%、wbTLG50%与NLR和PLR呈中度相关(r=0.475、0.542、0.548、0.532、0.599、0.606,均P<0.001),而wbMTV40%、wbMTV50%与NLR和PLR呈中度至高度相关(r=0.715、0.629、0.766、0.642,均P<0.001)。在相同阈值下,wbMTV与NLR和PLR的相关系数大于wbTLG。 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体积参数wbMTV50%是复发性宫颈癌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外周血NLR、PLR相关,可作为复发性宫颈癌预后的预测指标,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治疗前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原发灶与转移灶代谢参数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6例接受放化疗的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8例、女性8例,年龄(63.9±8.8)岁。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治疗方式。以40%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作为阈值,勾画治疗前食管癌原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感兴趣区(ROI),获得相应的食管癌原发灶的SUVmax,原发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p),原发灶的病灶糖酵解总量(TLGp)和全身病灶的MTV(MTVwb),全身病灶的TLG(TLGwb),转移灶与原发灶SUVmax,MTV,TLG的比值(R-SUVmax、R-MTV、R-TLG)。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预测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生存(OS)期的预后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MTVp、TLGp、MTVwb、TLGwb及R-TLG是影响接受放化疗ESCC患者PFS期和OS期的危险因素(χ2=4.105~27.992,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及R-TLG为ESCC患者PFS期(HR=2.210,95%CI:1.307~3.737,P=0.003;HR=3.118,95%CI:1.414~6.875,P=0.005)及OS期(HR=1.885,95%CI:1.072~3.317,P=0.028;HR=2.584,95%CI:1.186~5.629;P=0.017)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T分期及R-TLG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组,结果显示,各组患者间PFS期及OS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392、19.857,均P<0.001)。 结论 ESCC患者放化疗前T分期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R-TLG为PFS期及OS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建立的多元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原发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7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年龄26~78(51.8±10.8)岁。根据乳腺癌原发灶HER-2表达状态的不同将患者分为HER-2阳性组和HER-2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PET/CT代谢参数的差异。勾画原发灶的感兴趣区,提取所有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基于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将样本中70%的患者作为训练集,剩余30%的患者作为测试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PET/CT代谢参数及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原发灶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能力,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计算预测模型的平均性能。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各PET代谢参数是否存在差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结果 HER-2阳性组患者106例、阴性组患者167例。HER-2阴性组患者合并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HER-2阳性组患者高[85.03%(80/106)对75.47%(142/1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0,P<0.05)。除腋下淋巴结转移情况外,2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学类型及肿瘤分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8,χ2=5.429、1.891,均P>0.05)。2组患者的PE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平均标准化摄取值、标准化摄取值峰值、肿瘤代谢体积、病灶糖酵解总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83~?0.064,均P>0.05)。最终筛选出具有较好预测价值的37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组学特征模型,其中,PET影像组学参数8个、CT影像组学参数29个。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特征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3(95% CI:0.871~0.954)、0.882(95%CI:0.832~0.922)、0.849(95%CI:0.759~0.910)和0.910(95%CI:0.841~0.952);在测试集中,影像组学特征模型AUC、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0(95%CI:0.723~0.918)、0.830(95%CI:0.738~0.900)、0.875(95%CI:0.701~0.959)和0.807(95%CI:0.683~0.892);经十折交叉验证后,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的均值分别为0.818、0.847、0.908、0.764。 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PET代谢参数,基于18F-FDG PET/CT图像建立的多元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原发灶HER-2表达状态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筛选曲妥珠单抗受试人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9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岁)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数量、密度、大小、形态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及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等情况;分析影像信息并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9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实变型4例、肿块型3例、弥漫肺炎型2例。实变型表现为大小、受累范围不等的实变影;肿块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缘毛糙的实性肿块影;弥漫肺炎型表现为肺叶内或双肺弥漫的斑片、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在9例患者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8例(部分伴有支气管扩张)、三角型灌注征3例、病灶向中心聚拢4例、钙化2例、胸腔积液2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所有病灶18F-FDG 代谢不均匀增高,中位SUVmax为6.0(2.6~8.3);2例弥漫肺炎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18F-FDG摄取异常增高,SUVmax分别为13.0、4.7。 结论 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常为斑片状致密影,多见实变影,内部常见支气管充气征,18F-FDG轻度摄取,结合相对缓慢的病程,可考虑为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