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21年贵州省8个重点监测县的11 938名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和体格检查,并对所在学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LwiN 2.23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13.29%。零模型结果显示,学生贫血在学校水平存在聚集性(χ2=24.757, P<0.01),采用多水平模型拟合效果更佳。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50,95%CI:1.34~1.68)、 1~3年级学生(OR=1.90, 95%CI:1.31~2.76)、营养不足学生(OR=1.53,95%CI:1.28~1.82)的贫血发生风险高;超重肥胖学生(OR=0.74,95%CI:0.62~0.88)、家长额外承担餐费的学生(OR=0.54, 95%CI:0.34~0.86)、学校食谱为带量食谱的学生(OR=0.55,95%CI:0.35~0.8...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调查德阳地区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简称“两癌”)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影响女性“两癌”防治知识认知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 “两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6—9月抽取德阳市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两癌”防治知识知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835名德阳市女性居民进行分析,年龄20~69岁,平均(42.36±5.22)岁。文化程度以初中(653人,35.59%)和高中(634人,34.55%)为主。城镇居民占60.60%。职业以企事业职工为主(594人,32.37%)。“两癌”防治知识的总均分为(23.6±5.3)分,总知晓率为49.30%。答对“两癌”防治知识问卷60%以上题的有878人,了解率为47.85%。年龄越大(OR=0.730)的女性居民“两癌”防治知识了解的可能性较小,文化程度越高(OR=2.787)、居住地在城镇(OR=5.512)、职业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或个体户(OR=5.124、1.713)、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OR=2.298)、乳腺疾病史(OR=1.775)和妇科疾病史(OR=1.320)是女性“两癌”防治知识了解率的促进因素。结论 德阳市适龄妇女“两癌”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佳,应重点针对高龄、文化程度低、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女性人群加强“两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承德市普通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承德市某医院进行普通体检的成年女性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两癌”筛查意愿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两癌”筛查意愿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有效调查承德市健康女性3 150人,30~60岁1 752人,占55.62%,已婚2 159人,占68.54%,有筛查意愿970人,占30.79%。个人月收入>8 000元(OR=3.025)、居住地为城市(OR=3.154)、31~60岁(OR=1.335)、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2.331)的健康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较高。结论 承德市普通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较低,需引起重视,需要加强“两癌”筛查相关认知宣传,需制定综合措施增加女性“两癌”筛查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河南省开封地区儿童贫血状况调查,探讨影响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8年1—3月在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月龄至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该地区儿童贫血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贫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4月龄至12岁婴儿及儿童共906人进行调查,男童占57.06%,女童占42.94%,以2~9岁儿童为主,占70.53%,城市儿童占51.55%,农村儿童占48.45%。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均以高中/中专为主,分别占50.33%、51.32%。906名儿童中检出贫血儿童163例,检出率为17.99%,以轻度贫血为主(占70.55%,115/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越低(OR=1.310)、家庭经济情况越差(OR=1.672)、家庭饮食结构中肉、蛋、奶、鱼虾等食物越少食用(OR=2.021)、家族贫血史(OR=1.651)、抚养人饮食营养认知越差(OR=1.462),儿童贫血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河南省开封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饮食结构、家族贫血史、抚养人饮食营养认知是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卫生研究》2017,(5)
目的了解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生营养和贫血现状,分析学生贫血发生规律。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统一工具和规范对兰州市4200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的测量,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生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依次为14.0%、9.5%和4.2%;贫血总检出率为6.9%,城市(9.7%)高于乡村(4.2%)(χ~2=16.41,P<0.001);男生超重检出率(11.9%)与肥胖检出率(5.4%)均高于女生(超重检出率为7.1%,肥胖检出率为3.0%),存在性别间差异(χ_(超重)~2=20.06,P<0.001;χ_(肥胖)~2=15.83,P<0.001)。2014年兰州市城市男生贫血患病率比2010年升高了1.2%,其余城乡学生均下降。结论兰州城市学生营养过剩情况比乡村严重,城市男生贫血状况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武汉市老年人贫血患病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以参与2012—2018年武汉市65岁及以上免费体检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贫血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贫血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8年期间,纳入分析的2012年、2014年、2016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贫困山区壮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本地区更好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贫困山区的巴马县、都安县,共抽取小学和初中共2422名壮族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的调查。结果 广西贫困山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壮族中小学生贫血率为22.30%。男生(20.42%)贫血率高于女生(24.47%),存在显著差异(x2=5.70,P<0.05);贫血率最高为小学1~3年级(29.34%),其次为初中1~3年级(21.11%),最低为小学4~6年级(16.69%),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37.80,P<0.01);体重正常、消瘦、超重、肥胖的学生群体的贫血率为24.29%、22.39%、14.96%、21.80%,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16.7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壮族女生、小学1~3年级、巴马县学生更容易发生贫血,对性别、年龄、地区调整后,超重壮族学生与体重正常学生相比更不容易发生贫血( P<0.05) 。结论 广西贫困山区壮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不容忽视,应依据本地区实际重点对低年级和女生进行关注,进行贫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及与贫血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区及郊区农村、工厂、机关、学校的15 ~49 岁育龄妇女1 529 人进行血红蛋白(Hb) 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 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应用计算机SPSS/PC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1 529 名年龄15 ~49 岁育龄妇女中,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16 .35g/L(SD14.67g/L) ,贫血患病率为31.2 % ,其中绝大多数为缺铁性贫血。本调查分析与贫血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有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经、家庭消费结构、体育锻炼等。结论 育龄期妇女贫血发生率很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针对影响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减少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各地市(州)四年级至高三的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湖北省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5.1%,其中女生近视患病率(69.2%)高于男生(61.7%),且近视患病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学段较高、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看电视时间较长、天黑后在家读书写字仅使用台灯或屋顶灯、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连续近距离工作<0.2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相比,连续近距离工作≥0.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近视风险增加(0.5~<1 h:OR = 1.144;1 ~<2 h:OR = 1.272;2 ~<3 h:OR = 1.303;≥3 h:OR = 1.327);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3 h的学生近视风险较低(OR = 0.875)。结论 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预防及控制近视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A水平并评估其维生素A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抽取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各4所,每所学校各年级抽取1~2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水平。结果 共调查1 398人,血清维生素A水平均值为(337.5±82.4) μg /L,男、女生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维生素A缺乏率和亚临床缺乏率分别为2.4%和31.1%。男、女生缺乏率分别为2.6%和2.1%,亚临床缺乏率分别为31.6%和30.7%,男、女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学生和初中生缺乏率分别为3.1%和0.9%,亚临床缺乏率分别为38.8%和15.3%,小学生和初中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A缺乏率较低,但亚临床缺乏率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2012年商洛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本市6所中学的7 428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亚健康状况,自编因素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因素,分析亚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市中学生亚健康检出人数为3 517名,检出率为47.35%。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健康饮食(OR=2.218,95%CI=1.374~6.812)、缺乏文体活动(OR=1.112,95%CI=1.102~3.611)、作息时间不规律(OR=1.126,95%CI=1.102~3.611)和心理压力大(OR=1.106,95%CI=1.008~2.372)为中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商洛市中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问题较为严重,应尽快制定实施包括心理、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健康教育及科学用药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州市农村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70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尝试过吸烟(包括只吸1口)的占14.43%,其中男生为21.41%,女生为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7,P=0.00);初中生尝试吸烟率为12.09%,高中生尝试吸烟率为1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P〈0.05);经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朋友中有人吸烟、有喝酒经历、父母中有人吸烟、认为“吸第一支烟是避免成为吸烟者的关键”的同学,其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性分别是其他中学生的3.01、2.84、2.02和0.44倍。结论湖州市农村中学生尝试吸烟现象较为普遍,好友吸烟、喝酒行为、父母吸烟对中学生吸烟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应在学校里开展预防吸烟、喝酒等危险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吸烟学生开展控烟同伴教育,在家庭中给孩子创造无烟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6省市部分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按全国6个行政区划分别抽取1个省或直辖市,每个城市抽取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和小学(一至六年级)各10所。共收回问卷60 334份,有效问卷57 904份,有效率为96.0%。按《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检查视力及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一般统计描述、Pearson 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方法分析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6省市调查的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5.7%,其中女生(59.7%)高于男生(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8岁组、10~12岁组、13~15岁组和16~18岁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35.8%、58.9%、73.4%和81.2%,呈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父母近视、计算机显示屏与眼的距离、读写时胸部距桌边沿不足一拳(10 cm)、眼距离书本不足一尺(约30 cm)、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一寸(3 cm)、每天睡眠时间、最近1周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下午学校安排体育活动的时间、家中电视机的大小、是否限制看电视/计算机的时间为近视的影响因素。结论 调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受遗传因素、户外活动时间、用眼行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视力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南沙区小学、中学共7所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1 861份,回收有效问卷1 842份,有效回收率为98.98%。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3.63%,其中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51%,初中生为82.50%,住校生为76.53%,不同性别、学段、是否住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学段(OR=3.32、3.19)、女生(OR=1.42)、每天都使用移动电子设备(OR=1.39)、睡眠不足(OR=1.52)、作业时长≥2 h(OR=1.50、2.05)、单次近距离用眼时间≥16 min(OR=1.48、1.40、1.47、1.75、2.15)、父母近视(OR=2.05、2.01、3.30)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较为严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综合防控学生视力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小学和初中共12所,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中抽取1~2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照统一标准方法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 结果 共调查5 006名学生,其中男生2 636名,女生2 370名;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8.5%,生长迟缓检出率4.6%,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乡镇学校学生高于县城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消瘦检出率为9.8%,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消瘦检出率14.1%,黎族学生较高且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乡镇学校学生高于县城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海南省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尤其是男生、小学生以及乡镇学校学生,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中小学生焦虑干扰生活程度现状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为明确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3573名小学生和2748名初中生完成儿童焦虑干扰生活量表(Child Anxiety Life Interference Scale,CALI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of Chinese Adolescents,RSCA)、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自尊问卷(Self-esteem Scale,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结果 焦虑干扰生活程度在不同性别、学段、焦虑程度、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的中小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07,-2.29,119.93,13.38,9.65,P值均<0.05);焦虑干扰生活程度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社会因素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09,-0.12,P值均<0.01),与自尊呈正相关(r=0.23,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β=-0.21)负向预测焦虑干扰生活程度,自尊(β=0.13)、社会支持(β=0.06)均正向预测焦虑干扰生活程度.结论 中小学生生活受焦虑干扰程度较严重,心理弹性是影响中小学生焦虑干扰生活程度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北京西城区中小学生2010—2011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西城区2 261名11~18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检,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肥胖发生率为7.6%,其中女生为8.2%,男生为6.9%;肥胖学生中每天运动<60 min者占74.9%,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肥胖家族史的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为53.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使用电脑时间长、不规律体育运动和肥胖家族史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城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与多种原因相关,除不良生活方式外,家族遗传也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