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38岁,双眼裸眼视力均为0.1。以-6.5DS可矫正至1.0。于2001年7月行双眼激光辅助原位板层角膜磨削术(IASIK)。术后1月复查双眼裸眼视力1.0。2002年3月17日因感右眼视力下降明显1周就诊。检查:右眼视力0.02,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0。双眼角膜除手术印迹外无浑浊。以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见右眼周边部视网膜12点~1点位有格子样变性区,变性区有4个圆形裂孔,3点~7点位视网膜脱离有巨大裂孔,未见视盘。左眼未见异常。诊断:右眼巨大视网膜裂孔。  相似文献   

2.
年龄相关性特发性黄斑裂孔自愈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光伟  郑小平 《眼科研究》2009,27(6):498-498
患者,女,70岁。于2006年10月8日因右眼视力下降3个月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1.0,双眼外眼未见异常,角膜透明,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有眼黄斑区疑似全层裂孔,视网膜其他部位未见异常。左眼眼底正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查,右眼黄斑中心凹有囊样变性,中央部较大的囊腔顶有一小裂孔,直径155μm,孔底直径758μm,玻璃体不完全性后脱离(图1)。临床诊断:右眼年龄相关性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未同意行玻璃体切割裂孔封闭手术,故门诊观察。于2008年12月15日再次来诊,视力右眼0.5,左眼1.0,右眼黄斑区裂孔封闭,黄斑中心凹平伏,余同术前。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裂孔封闭,留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局限性断裂,玻璃体后脱离表现同前(图2)。  相似文献   

3.
LASIK后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3岁 双眼视力均为0.1,矫正视力1.0(-5.5DS),于1999年7月15日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1个月,双眼裸眼视力1.0。2000年1月3日右眼视力下降,20天后来我院就诊。右眼视力0.2,不能矫正。左眼1.0。双眼角膜除手术印迹外无混浊。以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右眼视网膜12:000~5:00呈灰白色隆起,黄斑区浅脱离,周边部视网膜10:00~11:00见格子样变性区,变性区有4个圆形裂孔。左眼未见其他异常。诊断:右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2000年1月27日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后视网膜复位,1周后视力0.3。讨论:LASIK术用于矫正中…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劈裂症临床少见。我院1999年遇2例报告如下。   例1,男,19岁,学生。主诉自幼双眼视力差。体检时发现双眼底有膜状漂浮物,在外院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脱离”。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双眼0.12。眼底:右眼视盘下方自4:30至9:00处视网膜呈纱膜样隆起,6:00距视盘2PD及4PD处可见2个(1×1.5)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8:30距视盘5PD处可见(1×2)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膜的表面有细小弯曲的视网膜血管分布,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色泽污暗,呈颗粒状且有色素沉着,膜的周边呈锯齿样改变。左眼颞下方视网膜呈纱膜样隆起,4:00及5:00距视盘3PD处可见2个(1×1)PD大小的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膜上可见细小弯曲的视网膜血管,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其色泽较暗,呈颗粒状。双眼视网膜外层均未见裂孔。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5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上方黑影遮挡2月余于2020年12月10日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2(-16.50 DS-1.00 DC×90°→0.4),左眼0.05 (-11.50 DS-2.00 DC×95°→0.6)。右眼眼压19 mm Hg(1 mm Hg=0.133 k Pa),左眼20 mm 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央深度正常,晶状体密度稍高。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楚,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玻璃体絮状混浊,2:00~8:00位视网膜青灰色隆起,黄斑累及,视网膜皱褶,鼻上周边2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大小马蹄形裂孔,鼻下4PD大小马蹄形裂孔,裂孔卷边,前缘玻璃体牵拉(图1);左眼眼底高度近视改变,视盘颞侧近视弧形斑,余未见明显异常。眼B型超声:右眼眼轴28.1mm;左眼26.5 mm;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黄斑区球壁粗糙;右眼玻璃体后脱离形成,多处牵拉视网膜,鼻上鼻下可见视网膜裂孔,下方视网膜脱离(图2,3)。诊断: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6.
0引言锯齿缘离断视网膜脱离通常发展缓慢,容易漏诊和误诊。我们有两例误诊1a的双眼患者,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15岁,学生。1a前右眼视力下降,3mo前左眼视力下降,当地医院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我院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04,左眼0.4。眼压及前节正常。眼底镜检查视网膜青灰,大量视网膜下膜形成。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AB超检查:双眼轴正常。双眼视网膜浅脱离。无头部眼部外伤史。我们进行了左眼巩膜环扎和右眼手术。手术后1mo视力右眼0.12,左眼0.6。3mo视力无变化,B超复诊视网膜平复。父母及其他家人正常。病例2,患者,女,19岁,学生。1a前双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医院诊断为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7岁,双眼高度近视(右眼16D,左眼17D),既往右眼视力不佳。15d前中心视野开始出现暗点,视力下降。左眼矫正视力0.6,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检查:视力:手动/眼前,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玻璃体稍混浊,后极部络膜葡萄肿内可见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范围已超过后级部脉络膜葡萄肿,未见黄斑前膜存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2岁。2010年10月22日因“双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月,左眼重于右眼”收住我科。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指数/30 cm,双眼远视均矫正不应,眼压右眼12mm Hg,左眼8 mm Hg,双眼球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轴深度4CT,房水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3 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散瞳查眼底:右眼底黄斑区呈半球形隆起,直径约1.5 PD,高度约2 PD,其它部位视网膜平伏;左眼视网膜下方4~8点范围青灰色隆起,卧位时较坐位时隆起稍轻但范围广,可累及黄斑,视网膜前及视网膜下增殖不明显,三面镜下未见视网膜裂孔。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6岁。因右眼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0天,视力下降7天,于1998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8月18日因“右眼特发性黄斑裂孔(Ⅲ期)”行右眼玻璃体切割加25%六氟化硫(SF6)注气术。术前检查:右眼视力04,眼底见黄斑区有一约1/8PD大小全层裂孔,其周围有约6PD大小视网膜盘状脱离。其余右眼检查未见异常。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1998年9月4日患者诉右眼视力明显下降。检查:右眼前房内大量浮游物,玻璃体内大量尘状飘浮物。三面镜检查见眼底上方、颞侧视网膜脱离,除原黄斑裂孔外未…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简称RP)为视力进行性损害的遗传性眼病。绝大多数为双眼发病,单眼发病者罕见。本文报告两例。临床资料例1女,24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10余年。患者自幼左眼近视,14岁时发觉右眼视物不清,视力逐渐下降,尤以夜间为明显。无外伤、结核、梅毒性病史及遗传家族史,家族中无近亲婚配和同样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矫正:一O50DS—1.5;左眼视力:0.1,矫正:一550DS—1.0。双眼角膜、晶体透明。右眼底视乳头色较淡,边界清,血管偏细,视网膜目赤道部以内后极部有骨细胞作色素堆集,黄…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劈裂症临床少见。我院1999年遇2例报告如下。 例1,男,19岁,学生。主诉自幼双眼视力差。体检时发现双眼底有膜状漂浮物,在外院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脱离”。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双眼0.12。眼底:右眼视盘下方自4:30至9:00处视网膜呈纱膜样隆起,6:00距视盘2 PD及4 PD处可见2个(1×1. 5) 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8:30距视盘5PD处可见(1×2)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膜的表面有细小弯曲的视网膜血管分布,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色泽污暗,呈颗粒状且有色…  相似文献   

12.
张燕  宋徽  曹鹏  高晓唯 《眼科研究》2009,27(7):553-553
患者,男,39岁,2009年1月20日因自幼双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1个月余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06,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可见双眼视盘色淡,边界清楚,双眼黄斑区可见一直径约3PD大小的对称性、椭圆形、边界明显的萎缩灶,其内部毛细血管萎缩(图1,2)。诊断:双眼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眼底OCT检查:双眼黄斑中心凹加深,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层暴露、增厚、增宽,反光增强,形态不规则。提示RPE/脉络膜地图样萎缩,中心凹旁视网膜变薄(图3,4)。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8岁,肯尼亚人。因双眼视力下降2d,于2003年2月9日就诊。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0.12,均不能矫正。双眼底可见少许出血,其余未见异常。双眼眼压正常。视网膜电图正常,视觉诱发电位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初步诊断:双眼视神经病变。2003年2月11日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彩色眼底像示右眼颞侧距视盘  相似文献   

14.
付群  朱晓谦  余涵 《眼科新进展》2007,27(4):243-243
患者,男,26岁,因夜盲及视力下降16a于2007年1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岁时出现夜盲,视力下降,曾在当地乡、县医院就诊,初次诊断“双眼近视”,并按近视活疗,建议配镜,但患者未配戴眼镜,后视力缓慢下降;15岁时被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给予肌苷、维生素A和D、复方丹参片、ATP片等治疗,视力无提高;近2a视力下降明显。我院门诊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既往无特殊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全身检查:发育正常,无异常发现。眼科检查:视力:右0.1.左0.1。综合验光:右眼: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20岁,2000年2月24日,因双眼自幼视物模糊,来我院就诊。检查:全身检查无特殊。视力:右眼0.15,左眼0.25。验光:右眼+1.25 DC×100°,左眼+1.25 DC×65°,插片后视力无提高。眼位正,双眼前节正常。扩瞳查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颞下方视网膜见灰白色半透明薄纱样皱褶,未见裂孔,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不见。眼科B超示:双眼玻璃体混浊、牵引,未见视网膜脱离。检查患者父亲,眼底正常,家族中无本病类似患者。诊断:双眼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未予治疗。讨论:该病变有家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2岁,被诊断为纵隔未分化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3a出现双眼悬浮物和右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带有多发深在的左眼脉络膜病变的双侧全葡萄膜炎。眼窝电脑断层扫描显示两侧球后视神经部分加强和大块的视神经鞘。该患者接受眼窝受累区域放射治疗,累积剂量为30戈瑞。放射治疗8mo后,发展为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右侧颞上和鼻下区眼底的深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在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边缘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迹象,从而路障激光在受累眼睛进行。双眼视力仍然6/6。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可能是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眼内转移时的并发症。至关重要的是提醒了眼科医生这个罕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2岁,被诊断为纵隔未分化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3a出现双眼悬浮物和右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带有多发深在的左眼脉络膜病变的双侧全葡萄膜炎。眼窝电脑断层扫描显示两侧球后视神经部分加强和大块的视神经鞘。该患者接受眼窝受累区域放射治疗,累积剂量为30戈瑞。放射治疗8mo后,发展为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右侧颞上和鼻下区眼底的深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在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边缘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迹象,从而路障激光在受累眼睛进行。双眼视力仍然6/6。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可能是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眼内转移时的并发症。至关重要的是提醒了眼科医生这个罕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5岁。因右眼下方黑影遮挡半个月于2011年2月24日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门诊检查后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患者40年前患黄疸肝炎,已治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轻度屈光不正,无其他眼病史。无手术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5,左眼0.6。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 mmHg。右眼角膜透明,前房可,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有少许色素状颗粒,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颞上方视网膜呈青灰色泡状隆起,黄斑累及,颞上可见马蹄形裂孔,裂孔后缘稍有卷边,前缘可见广泛变性区(图1)。左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B超示右眼颞上视网膜脱离,颞上可见视网膜裂孔,左眼未见视网膜脱离;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屈光不正。入院后于2011年3月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颞上放液,裂孔周围冷凝,7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裂孔及周围变性区,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0.4 ml。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前黑影消失。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眼压15 mmHg。眼底检查: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少量空气泡,颞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视网膜平伏。术后第7天,患者诉右眼下方再次出现黑影遮挡。眼科检查:右眼颞上垫压嵴可见,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贴伏不良,鼻上视网膜青灰色泡状隆起,可见视网膜裂孔(图2)。B超示右眼颞上方垫压嵴,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左眼未见明显异常。2011年3月9日在局部麻醉下再次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放液,鼻上裂孔周围冷凝,10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鼻上裂孔,观察裂孔位于嵴上,褥式缝线固定。放液后发现11:30方位视网膜脱离皱褶处有新的裂孔,遂拟行颞上垫压带调整。当拆除原颞上垫压带后,突然感觉患者眼球变硬,眼压升高,并且出现剧烈眼痛,头痛症状。眼底检查见颞侧视网膜下棕色实性隆起。嘱患者张口呼吸,保持镇静,立即肌内注射立止血(注射用血凝酶)1000 U。观察颞侧视网膜下隆起无明显进展,眼压适中,手术继续进行。加宽原颞上硅胶海绵,褥式缝线固定,观察原裂孔及皱褶处裂孔均位于嵴上,测光感明确。手术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 ,降眼压及镇静对症处理。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胀。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5,眼压:55 mmHg。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颞上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颞侧视网膜下可见球形实性隆起。对症观察,眼压稳定。术后第6天眼底照相显示较前无明显变化(图3)。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图4)。术后门诊观察。1个月后复查见右眼上方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孔周视网膜稍有皱褶,视网膜平伏,脉络膜上腔积血完全吸收(图5)。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吸收(图6)。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门诊观察稳定。2011年8月24日患者因“右眼视物不清半个月”再次入院。诊断:右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右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眼压:右眼9 mmHg,左眼11 mmHg。右眼眼底检查:视网膜广泛青灰色隆起,以视乳头为中心呈宽漏斗状,颞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开放,嵴上色素明显(图7)。眼部B超示右眼视网膜脱离,右眼巩膜外垫压术后(图8)。入院后于2011年8月3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全氟化碳液体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体粉碎,注入硅油4.5 ml。术后早期视网膜复位良好,后复位不良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硅油存留。  相似文献   

19.
卵黄样黄斑变性(Best)病和黄斑蝶形色素上皮变性(Deutman)一直被描述为二种单独遗传性变性疾病,二者均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外层视网膜。本文报告一例右眼为卵黄样黄斑变性,左眼为蝶状黄斑色素上皮变性病例。此一情况说明二种罕见的疾病可能是同一遗传性疾病的不同表现。患者女性22岁,无自觉症状及眼病史。双眼视力6/6。眼底检查:双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及周边眼底均正常。右眼黄斑区有一3/4PD大小,境界清楚的卵圆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板层裂孔及囊样水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6岁。因“双眼视力减退伴夜间活动受限3~4年,右眼加重1年”于2006年7月到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3—4年前发现双眼视力渐下降,在暗环境下活动受限,近1年来右眼视力下降严重。无家族眼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4(不能矫正),左眼0.3(-4.0DS矫正至0.8)。眼底镜检查:视盘边界清楚,颜色稍淡,视网膜色污秽,周边部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变细,右眼黄斑区有-1/4PD大小的圆形裂孔样病变,左眼黄斑区色素紊乱,微隆起,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Octopus中心30°视野检查:左眼向心性缩窄至约10°,右眼光敏感度弥漫性降低。ERG检查:双眼视杆反应、最大反应,视锥细胞反应和30Hz闪烁反应平坦。多焦ERG检查:双眼中心区域反应振幅严重降低,随离心度的增加,振幅降低更明显并伴潜伏期延长。FFA检查:双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呈弥漫透见荧光,其间夹杂遮蔽荧光;黄斑区周围毛细血管轻度扩张、荧光素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