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复拇指畸形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52例小儿复拇指畸形患儿作为对象,依据Wassel分型拟定相应手术治疗方案,术后评估患儿手功能评分,并观察拇指外形、生长情况。结果52例患儿中,恢复优等33例、良18例、较差1例,优良率为98.08%。患儿拇指均无延迟生长,外形恢复较好,对患儿进行3个月~1年随访,其中有2例患指相对健侧拇指肥大,1例存在关节运动受限,其余患儿接受康复锻炼后,拇指运动能力逐步恢复,可满足正常生活需求。结论采用Wassel分型后拟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复拇指畸形患儿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多指畸形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1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接诊的先天多指畸形患儿6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治疗优良率为100.00%,术后患儿的功能满意度为93.33%,外形满意度为95.00%;患儿均未出现较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多指畸形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4例38指小儿复拇指畸形的治疗体会。方法按照王澍寰临床分类法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对于漂浮型拇指剔除漂浮指后,修整皮瓣,覆盖创面。对于远节指骨型,近节指骨型及掌骨型复拇指畸形,通过设计合理皮瓣、截骨、复位,克氏针固定及重建肌腱的附着点,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通过畸形拇指手术前后X线平片的对比、存留拇指的外形和发育情况,并对拇指功能进行随访。34例均得到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4年,拇指外形满意,骨轴线正常,功能良好,发育基本正常。结论术前应全面评估复拇指畸形,制订手术方案,可减少后期继发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WasselⅣ型复拇初次术后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自2002年2月~2011年12月Ⅳ型复拇初次术后残留畸形35例患者(37指),以McBride为基本理论依据治疗掌指关节软组织畸形,对于掌骨头关节面偏斜者,行掌骨头近端"V"形截骨。通过多个"Z"样皮瓣可矫正拇指桡侧软组织缺损。结果 35例37指,术后进行6个月~5年随访,按TAM评定法优良率为100%,拇指外形及功能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Ⅳ型复拇初次术后畸形通过良好的手术设计及方法仍然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切开复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对减少病残的意义,介绍一种改良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1998年至2000年底。对2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采用纠正髋臼指数,紧缩关节囊,克氏针固定,改良石膏外固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果 经以上手术方法进行手术的21例患儿,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部分患儿3年,无1例脱位复发。除1例患儿因年龄偏大(12岁),髋臼及股骨头条件差,术后有创伤性关节炎及股骨头轻度坏死外,其余患儿效果满意。结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在失去手法复位的条件后,尽早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进行复位纠正是减少病残的唯一途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l例(24髋)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探讨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一期内收肌切断、骨牵引,二期骨盆Salter截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及关节囊部分切除紧缩缝合为主的综合性手术矫正全部畸形,术后石膏外固定或牵引4~6周,拆除石膏牵引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全部21例随访2~10年,应用SaverinX线评定标准和Mackay临床评定标准,效果满意,优良率达83%。1例差(4%),无一例切口感染及截骨处不愈合,无一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对于闭合复位失败及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髋臼Salter截骨的同时,做股骨短缩和旋转截骨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7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观察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患儿临床资料,外科手术选择,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按性别分类:73例患儿中女性52例,男性21例,女∶男=2.5∶1;按年龄分类:1岁以下患儿22例,1~5岁患儿40例,5岁以上患儿11例,其中最小患儿1月,最大患儿14岁;73例患儿术前均由B超确诊;73例患儿均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患儿预后良好,无腹痛、发热、黄疸。结论先天性胆道扩张症患儿女性居多,B超是诊断先天性胆道扩张症的首先诊断方法,胆道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合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丁芹 《黑龙江医药》2012,25(2):333-334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髋脱位)指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股骨头脱出髋臼,并伴有骨性和软组织发育不良,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国内为0.39%,女孩较男孩高[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治疗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异:1岁以内穿连袜套、使用外展架将两髋保持在外展位;1~3岁行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复位前持续皮牵引2~3周,酌情行股内收肌肌腱切断术;3岁至学龄前,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或股骨旋转截骨术;学龄期及成年人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护理需依照相应的治疗方法并结合小儿生理特点进行实施.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60例掌龄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Salter截骨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双侧臂丛阻滞加氯胺酮基础麻醉在小儿双手多指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小儿双手多指畸形手术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均分为1组和2组,手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的MAP、HR、SpO2、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1组麻醉后MAP、HR较2组高、SpO2较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组苏醒所需时间长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组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出现,而2组则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双手多指畸形手术用双侧臂丛阻滞(辅助氯胺酮基础麻醉)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其麻醉效果完善,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是进行小儿上肢双手多指畸形手术中一种不错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蒋军威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097-3099
目的 了解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4例Pilon骨折患者(Rüedi-Allgfwer Ⅰ型9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过程中采用空心加压钉、植骨、解剖型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按Mazur评分标准:优16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5%.结论 手术前对患者损伤进行正确评估,选择恰当手术时机,使用合理的内固定材料,在坚强的内固定下尽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可以使患肢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探讨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与其临床特征的可能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IgAN患儿的临床及肾脏病理Lee氏分级数据。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66例IgAN患儿中,男44例(66.7%),女22例(33.3%),男女比例2∶1,年龄(7.7±2.6)岁。66例IgAN患儿临床表现以血尿合并蛋白尿为主(49例),其次为孤立性血尿(16例),孤立性蛋白尿(1例);10例(15.2%)IgAN患儿有肾脏病家族史。肾脏病理以Lee氏Ⅲ级最常见,共39例(59.1%),其次为Ⅱ级17例(25.7%),Ⅳ级5例(7.6%),Ⅰ级3例(4.5%),Ⅴ级2例(3.0%)。不同Lee氏分级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尿蛋白比尿肌酐、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ee氏分级与患儿的24 h-UP、尿蛋白比尿肌酐、血肌酐、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值间呈正相关(均P<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尿合并蛋白尿是本次研究儿童IgAN最普遍的临床特征,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患儿蛋白尿水平、肾功能指标与Lee氏分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最佳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6.34±1.34)岁,观察组患儿年龄(6.76±1.41)岁。给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研究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不同皮瓣修复及感觉重建方法。方法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拇指桡背侧皮瓣14例,尺背侧皮瓣8例,示指背侧动脉皮瓣6例,推进皮瓣5例,V-Y皮瓣6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15~60岁,平均37.8岁,术前均行X线检查以明确骨折情况。缺损部位:拇指末节掌侧15例;拇指末节背侧6例,拇指末节桡侧5例,拇指末节尺侧6例,指端7例。皮瓣面积:1.5cm×1cm~4cm×3cm。结果其中2例皮瓣早期出现皮瓣边缘血运障碍,经换药痊愈,其它皮瓣均一期完全成活,术后39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0个月。皮瓣外形好,质地耐磨,指间关节伸屈活动70°~90°,对掌功能正常。吻合神经皮瓣两点辨别觉:5~10mm。结论 5种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功能良好,显微镜下将皮瓣内神经与受区内神经精细吻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感觉功能。不同部位的缺损宜采用不同的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热性惊厥患儿感染类型,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76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咽拭子呼吸道病原体抗原和(或)血清呼吸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分析不同感染类型与热性惊厥发作类型等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 176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112例(63.6%),女64例(36.4%);中位年龄2岁7个月(4个月~6岁)。19.3%(34/176)患儿白细胞计数(WBC)>15.0 ×109/L、12.5%(22/176)患儿CRP >40 mg/L、36.9%(65/176)患儿PCT >0.5 μg/L,同时满足以上任意2项患儿仅8.5%(15/176),同时满足以上3项患儿仅1.7%(3/176)。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58.5%(103/176),各呼吸道病原体在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热性惊厥患儿联合应用WBC、CRP、PCT、呼吸道病原学可早期判别感染类型,可以比较准确、敏感反映患儿病情变化,对指导热性惊厥患儿诊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泌尿道感染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儿童泌尿道感染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和疗效。结果 共纳入38例患儿,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岁;全年均可发病。临床特征:多数患儿以尿路刺激症状、发热及血尿为主,少数存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其中有4例(10.5%)患儿合并呼吸道感染。辅助检查:27例(71.1%)患儿存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8例(47.4%)患儿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升高;尿常规检查示:高倍镜下白细胞计数>5个/HPF有34例(89.5%),高倍镜下红细胞计数>3个/HPF有24例(63.2%),蛋白+有25例(65.8%);尿液培养阳性26例(68.4%);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检查异常16例(42.1%)。治疗及疗效:多数患儿经抗感染、碱化尿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泌尿道感染多具有年龄特征,症状多不典型,大肠埃希菌感染占绝大多数,需结合尿沉渣分析、尿细菌学检查及影像学诊断,经正规抗感染治疗后,绝大多数患儿能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不同类型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1 067例成人患者,手术涵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成形或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瓣膜成形或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改良扩大Morrow术等,均采用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术后44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切口愈合不良,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65.2±6.73)岁。经积极处理,均愈合良好。结果 14例患者胸部正中切口脂肪液化,予以换药加压包扎,痊愈;11例患者胸部正中局部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予以二次缝合术,痊愈;10例患者胸部正中切口全程愈合不良,清创后予以二次缝合术,除1例愈合欠佳,中段再次予以清创缝合术,均愈合良好;5例术后胸骨钢丝松动,收紧钢丝后予以清创缝合术,愈合良好;4例胸骨哆开,予以胸大肌皮瓣翻转术,一次性治愈。结论 针对心脏术后不同类型的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行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291例,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24 h内未发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作为无并发症组,将术中及术后24 h内发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作为并发症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异物位置、异物类型等资料,再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儿发生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91例患儿共37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71%(37/291)。并发症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3.12±0.51)岁;无并发症组男163例、女91例,年龄(3.19±0.59)岁。并发症组患儿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道感染及麻醉效果不佳比例分别为(20.12±4.05)min、(7.09±0.48)d、51.35%(19/37)、70.27%(26/37),均高于无并发症组[(12.18±1.11)min、(3.61±0.55)d、12.99%(33/254)、7.48%(19/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道感染、麻醉效果不佳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道感染、麻醉效果不佳,临床应警惕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立性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和类型,为孕妇的产前管理和临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为孤立性ARSA的胎儿共103例,所有胎儿均在早孕期行唐氏筛查,中、晚孕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生的81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分布、时间分布、年龄分布、血型及血制品种类分布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过程中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输血的患者共24 608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1例,总发生率为0.33%;发生科室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女性发生率为0.23%(56/24 608),男性发生率为0.10%(25/24 608);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输血史54例(66.7%),无输血史27例(33.3%)。4年间2018年、202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共54例,占总数的66.7%;2019年和2021年较少,共27例,占总数的33.3%;不同年份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8,P<0.05)。输注血液成分以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66%(22/24 608)],其次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31%(43/24 608)]、病毒灭活冰冻血浆[0.31%(16/24 608)],其他血液制品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最多,为58例,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8例。结论 临床输血作为救治危重症患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制度用血,尽最大努力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儿脐动脉闭塞的超声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发现及外院转诊的胎儿脐动脉闭塞病例共13例,孕妇年龄19~38(28.08±6.25)岁,分析其产前超声特征,随访胎儿结局。结果 (1)11例在晚孕期发现,2例在中孕期发现。孕期产检均发现2条脐动脉,后期发现1条脐动脉。(2)5例发现胎儿经线小于孕周,1例胎儿结构异常,1例球拍状胎盘,1例脐带绕颈2周,1例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1例胎心率减低,其余3例未发现其他异常。(3)6例孕妇选择及时终止妊娠或2 d内行剖宫产手术。(4)11例胎儿存活,2例未存活。结论 胎儿脐动脉闭塞具有明显的超声特征,临床仅发现脐动脉闭塞分娩时间要综合早产并发症及胎儿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