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结核性与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18F-FDG PET/CT表现,探讨PET/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10例结核性腹膜炎、29例恶性腹膜病变(包括13例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6例腹膜转移癌)的^18F-FDG PET/CT表现.观察和记录指标:(1)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的受累情况;(2)腹腔积液情况;(3)淋巴结改变;(4)其他脏器伴随征象.对结核组与恶性组的受累腹膜^18F-FDG代谢程度、腹腔积液密度及^18F-FDG浓聚程度差异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 结核性腹膜炎多为壁腹膜弥漫均匀增厚伴大网膜及肠系膜“污迹样”改变,^18F-FDG分布较均匀;恶性腹膜病变多为壁腹膜、大网膜及肠系膜明显不规则增厚,呈多发结节状及饼状改变,^18F-FDG分布不均匀.两组受累腹膜^18F-FDG代谢均增高,结核性腹膜炎SUVmax为12.74±9.75,恶性腹膜病变SUVmax为12.45±7.40,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9,P>0.05).恶性腹膜病变患者腹腔积液密度低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恶性腹膜病变患者的CT值为(11.34±3.55)HU、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CT值为(14.4±2.37)HU,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腹腔积液^18F-FDG浓聚程度高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恶性腹膜病变患者SUVmax为2.10±0.65、结核性腹膜炎患者SUVmax为1.61±0.35,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5);恶性腹膜病变患者T/NT为0.77±0.18、结核性腹膜炎患者T/NT为0.58±0.1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同时显示腹膜病变的形态学和功能代谢改变,并全面显示其他脏器的伴随征象,综合分析其特征,有助于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良恶性腹膜病变的18F-FDG PET/CT特点,探讨18F-FDG PET/CT用于良恶性腹膜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7例(恶性72例,良性35例)腹膜病变患者18F-FDG PET/CT表现,测定腹膜SUVmax值(SUVp)、腹水SUVmax值(SUVa),SUVa作为靶组织(Target,T),测量肝脏SUVmax值作为非靶组织(Non-Target,NT),计算T/NT值;观察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形态改变及腹水情况。结果 良恶性腹膜病变患者的性别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恶性病变患者的年龄高于良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变的SUVp值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病变壁腹膜及大网膜形态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壁腹膜呈多发结节状改变或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大网膜呈污垢样及饼状改变有助于恶性腹膜病变诊断;肠系膜形态的改变在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07例患者均有中大量腹水,通过分析SUVa、T/NT值及CT值发现,恶性病变SUVa、T/NT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腹腔积液CT值低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p、SUVa、T/NT及CT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4、0.720、0.859、0.334,表明前三者对腹膜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T/NT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18F-FDG PET/CT在腹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较大,可较好地鉴别良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原发性腹膜乳头状浆液性癌(PPPSC)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PET/CT中心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绝经期女性PPPSC患者,年龄61~81(69.4±6.2)岁.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其病灶CT表现及PET的SUVmax,观察PPPSC的PET/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PET/CT检查前或后1周内患者血清CA12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评估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三者中最大的SUVmax与CA125的相关性.结果 10例PPPSC患者i8F-FDG PET/CT显像主要表现为:10例患者大网膜呈絮状、多发结节状及饼状软组织密度不均匀增高及代谢增强(SUVmax为6.32±2.87);9例壁腹膜及8例肠系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结节状或条状软组织不均匀增厚及代谢增强(SUVmax分别为5.96±2.14和5.70±1.69),其中壁腹膜以盆壁腹膜受累为主,肠系膜以小肠系膜受累为主;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以肝周及盆腔为主;2例双侧卵巢及1例右侧卵巢稍增大,最大直径均在5 cm以内,同时伴有代谢异常增高;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出现点状钙化灶、有少量胸腔积液、有肝脏转移、伴有肝门淋巴结转移各2例.所有患者CA125均增高[(51.25±26.40)×104 U/L],CA125与壁腹膜、大网膜及肠系膜三者中最大SUVmax无明显相关性(r=0.05,P>0.05).结论 PET/CT显像可显示PPPSC病灶部位,也能反映病灶的代谢状态,可用于PPPSC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肾上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0月行PET/CT检查的95例无症状的肾上腺病变患者,分为肾上腺转移瘤组(40例)和肾上腺良性病变组(55例),分别测量肾上腺病灶大小、CT值、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肾上腺病灶SUVmax/肝脏本底SUVmax比值(SUVmax比值),分别进行单因素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危险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最佳临界点。结果110个肾上腺病灶中良性病变60个,转移瘤50个,大小为0.65~5.70 cm,平均(1.65±0.82)cm。CT值-20.4~46.8 HU,平均(24.2±14.9)HU。SUVmax为1.1~31.9,平均4.5±4.6。SUVmax比值为0.44~14.5,平均1.99±2.15。单因素分析得出两者在病灶大小、CT值、SUVmax、SUVmax比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08、-6.030、-7.966、-8.252,均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比值是影响肾上腺转移瘤发生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SUVmax比值=1.24为鉴别诊断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点,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93.3%。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肾上腺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UVmax比值是肾上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鉴别诊断肾上腺良性病变与转移瘤的SUVmax比值最佳临界点为1.2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1C-胆碱和18F-FDG PET/CT在脑胶质瘤显像中的意义,以提高PET/CT对脑胶质瘤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别对21例颅脑占位疑似脑胶质瘤患者行11C-胆碱及18F-FDG PET/CT颅脑显像,分析11C-胆碱和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21例患者的18F-FDG和11C-胆碱SUVmax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18F-FDG SUVmax与病变的良、恶性也无显著相关性,而11C-胆碱SUVmax与病变良、恶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结论 11C-胆碱PET/CT在诊断和鉴别颅内胶质瘤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继发性肾淋巴瘤(SRL)的诊断价值,并与肾脏免疫性疾病(RID)进行鉴别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2例SR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15)岁,设为SRL组。同时选取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最终诊断为RID的患者10例,其中IgG4相关性肾病2例、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8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60±10)岁,设为RID组。选取18F-FDG PET/CT显像肾脏正常的健康受检者10例,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55±10)岁,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记录肾脏以及肾外组织受累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测量并计算肾脏病变或肾皮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肾脏病变或肾皮质SUVmax与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的比值(SUV ratio)及肾外受累组织SUVmax。3组受检者SUVmax、SUVratio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RL组与RID组肾外受累病变18F-FDG摄取SUV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2例SRL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双侧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6例,肾脏弥漫性肿胀型6例,病变摄取18F-FDG均异常增高。10例RID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均表现为双肾弥漫性肿胀型,肾实质弥漫性18F-FDG摄取增高,与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表现相似。在肾外受累病变方面,RID组多有常见好发的累及部位,SRL组多伴全身不同组织脏器的受累,分布无规律性。SRL组患者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显著高于RID组(21.88±12.04对9.09±3.51、11.38±6.52对3.67±1.12),2组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Vmax=3.23±0.39、SUV ratio=1.47±0.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89、18.361,均P<0.001)。SRL组肾外受累病变的SUVmax明显高于RID组(27.67±15.09对7.55±3.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 结论 18F-FDG PET/CT对SRL的诊断和全身受累范围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有助于与RID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ET/CT偶发甲状腺局灶性FDG高代谢灶摄取程度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PET/CT意外探测到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病例,依据病理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理性摄取组18例、良性病变组16例和恶性病变组6例,比较各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分析SUVmax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生理性摄取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的SUVmax分别为3.7±1.1、4.9±2.3、9.5±4.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70,P<0.01);恶性病变组的SUVmax明显高于生理性摄取组和良性病变组(P<0.05),生理性摄取组和良性病变组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SUVmax为8.5时,对甲状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7.2%。结论 18F-FDG PET/CT在甲状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但其对生理性摄取和良性病变的鉴别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高18F-FDG摄取的原发性HCC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且18F-FDG代谢增高的原发性HCC,经TACE治疗后行PET/CT复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为40~75(平均58.1)岁.患者均在治疗后1~2个月行肝脏局部18F-FDG PET/CT复查,观察病灶治疗后18F-FDG的代谢变化.将病灶区的FDG SUVmax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者定义为病理性的FDG代谢.以PET/CT复查后随访(临床症状、AFP、PET/CT检查结果)3个月结果为标准,计算复查对残留肿瘤组织的诊断效能,并采用x2检验分析PET/CT与AFP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24例中有9例呈FDG代谢减低区(相对于正常肝实质而言),提示无残留肿瘤组织;11例仍呈FDG代谢增高,但代谢活性较治疗前降低,提示残留肿瘤组织;2例FDG代谢等同于正常肝组织,但随访证实为肿瘤残留;1例病灶FDG代谢活性较治疗前增高,提示病情进展;1例由于高密度碘油的过度衰减校正导致假阳性.18F-FDG PET/CT评价原发性HCC TACE治疗后残留病灶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分别为100% (14/14)、95.8% (23/24),与单独以血清AFP为评价指标的灵敏度(71.4%,10/14)及准确性(70.8%,17/2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和4.18,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摄取18 F-FDG的原发性HCC患者的TACE治疗疗效评价有较大价值,可提供残留病灶的准确位置,为临床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xyoxyglucose,18F-FDG)PET/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PET/CT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24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的18 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甲状腺腺瘤10例、甲状腺局限性增生2例、桥本氏甲状腺炎4例、慢性甲状腺炎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其中10例患者甲状腺存在两个或多个病变。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异常PET/CT征象包括①甲状腺低密度结节或密度弥漫性减低;②甲状腺肿大;③钙化;④甲状腺局灶性或弥漫性FDG代谢增高。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未见PET/CT异常征象,仅2例FDG代谢增高(局灶性、弥漫性)。甲状腺腺瘤的PET/CT异常征象包括①甲状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节;②囊变;③钙化;④甲状腺局灶性FDG代谢增高。10例甲状腺腺瘤仅2例局灶性FDG代谢增高。甲状腺局限性增生的PET/CT异常征象包括①甲状腺低密度结节;②甲状腺局灶性FDG代谢增高。2例甲状腺局限性增生1例局灶性FDG代谢增高。桥本氏甲状腺炎的PET/CT异常征象包括①甲状腺密度弥漫性减低;②甲状腺肿大;③甲状腺弥漫性FDG代谢增高。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弥漫性FDG代谢增高。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甲状腺炎的PET/CT异常征象包括①甲状腺片状低密度灶;②甲状腺局灶性或弥漫性FDG代谢增高。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可出现FDG摄取增高,但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局限性增生出现比例低,而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炎性病变比例相对较高;甲状腺弥漫性FDG摄取多提示良性病变,而局灶性FDG摄取需作进一步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1C-胆碱(11C-CHO)PET/CT、18F-FDG双时相PET/CT、常规18F-FDG PET/CT、11C-CHO+18F-FDG双时相PET/CT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HRCT)4种方法对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28例SPN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注药后l h显像,2 h行延迟显像)和11C-CHO PET/CT显像(于注药10 min后进行)。PET图像判断以SPN最大截面勾画ROI,计算SUVmax作为半定量指标,SUVmax ≥ 2.5为阳性,18F-FDG PET/CT延迟显像SUVmax上升10%为恶性病变(阳性),下降或升高 < 10%为良性病变(阴性)。HRCT以是否有分叶征、短细毛刺、胸膜尾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为分析良恶性的指征。所有病例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及随访,以影像诊断是否符合临床随访及病理结果作为判断标准。组间SUVmax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8例SPN患者中,病理或临床随访诊断发现肺癌17例,结核7例,结节病4例。常规18F-FDG PET/CT显像确诊21例,18F-FDG双时相PET/CT显像确诊24例,11C-CHO PET/CT显像确诊23例,11C-CHO +18F-FDG双时相PET/CT+HRCT确诊27例。28例患者良恶性结节的18F-FDG及11C-CHO PET/CT的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和13.19,均P < 0.05)。良恶性结节分叶、毛刺、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10.36、14.31和17.52,均P < 0.05)。11C-CHO+18F-FDG双时相PET/CT+HRCT联合显像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4.1%,准确率为96.4%,明显高于非联合显像。结论 11C-CHO+18F-FDG双时相PET/CT+HRCT能较好地鉴别SPN的良恶性,三者联合能提高对SPN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18F-FDG、18F-NaF、68Ga-DOTA PET/CT对不同月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的易损斑块进行显像,探讨3种显像剂检测易损斑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高脂喂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及普通饮食C57BL/6小鼠各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高脂1组、高脂2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高脂1组及对照1组于喂养18周时、高脂2组及对照2组于27周时均行18F-FDG、18F-NaF、68Ga-DOTA PET/CT检查,显像结束后分别进行游离腹主动脉显像及病理分析。各组测得PET/CT上腹主动脉斑块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ean)、本底SUVmax、本底SUVmean及靶本比值(TBR-SUVmax、TBR-SUVmean)。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高脂1组和高脂2组相比,18F-FDG显像上,高脂2组的本底SUVmax及SUVmean高于高脂1组,TBR-SUVmax和TBR-SUVmean均低于高脂1组(均P<0.05),2组间18F-FDG的SUVmax、SUV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8F-NaF显像代谢参数均较高,68Ga-DOTA 显像代谢参数均较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组18F-FDG、18F-NaF和68Ga-DOTA PET/CT代谢参数比较显示,SUVmax、SUVmean、本底SUVmax及本底SUVmea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18F-NaF的上述参数均高于18F-FDG显像,18F-FDG及18F-NaF均高于68Ga-DOTA(均P<0.05),但3种显像剂间TBR-SUVmax、TBR-SUVmea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和18F-NaF的PET/CT可以识别易损斑块,18F-NaF较18F-FDG表现出更高的SUVmax,识别斑块更加敏感,可作为早期甄别易损斑块的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病人的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认识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NL病人的 18F-FDG PET/CT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中位年龄26.5岁。分析HNL在 18F-FDG PET/CT成像上所示的受累淋巴结分布、形态、密度及摄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确定淋巴结的 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其长径、短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例HNL病人 18F-FDG PET/CT成像均有多部位淋巴结受累,位于颈部8例(6例双侧、2例单侧),腋窝7例(5例双侧、2例单侧),肺门及纵隔4例,腹部4例,盆腔3例及腹股沟区2例(均为双侧)。受累淋巴结大都呈椭圆形,无融合,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液化坏死。受累淋巴结SUVmax为12.86±5.70,长径为(1.41±0.42) cm,短径为(0.84±0.26) cm,CT值为(44.77±9.59) HU。其中短径<1 cm的淋巴结约占63.4%,SUVmax为11.21±5.80。受累淋巴结SUVmax与长径呈低度正相关(r=0.349,P=0.025),与短径呈中度正相关(r=0.504,P=0.001)。 结论 18F-FDG PET/CT成像在HNL诊断、鉴别诊断及淋巴结活检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18 F-FDG PET/CT相关影像表现.方法 对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相关18F-FDG PET/CT影像表现进行量化分级,采用x2检验、两样本独立t检验、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SUVmax、腹水CT值、壁腹膜增厚情况、网膜增厚情况及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在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网膜增厚情况及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在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为Y=1.201+1.517X3+1.980X9,X3及X9的OR 值分别为4.559(95% CI:0.707~ 29.391)及7.242(95% CI:1.726~30.385);ROC曲线显示网膜增厚情况、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对结核性及肿瘤性病变的鉴别有效,两者的AUC分别是0.670(95% CI:0.527~0.813)和0.655(95% CI:0.525 ~0.785),前者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 分析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可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尿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延迟显像对前列腺癌(PCa)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最佳延迟显像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显示前列腺病变的23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77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158例,年龄50~87(69.6±13.6)岁。所有患者均行利尿前及利尿后延迟显像(1、2、3、4 h),获得利尿前、后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利尿后SUVmax>2.5且利尿前、后SUVmax的储留指数>15%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2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利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7±1.58对4.32±1.01、7.04±3.03对4.62±1.84、7.28±2.90对4.73±1.88,t=3.399、3.676、2.660,均P<0.05);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286)。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8~0.865,均P>0.05)。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良性病变患者(t=2.013、3.910、3.554,均P<0.05),而2组患者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9,P=0.181)。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2、3 h比延迟1 h显像的SUVmax高(t=2.220、2.400,均P<0.05)。利尿后18F-FDG PET/CT延迟1、2、3、4 h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中,延迟2 h显像的特异度[74.5%(38/51)]和准确率[76.3%(61/80)]最高,而延迟3 h显像的灵敏度[84.6%(11/13)]最高。 结论 PCa患者利尿后延迟显像可提高显像效果和临床诊断的效能,利尿后延迟2 h显像的诊断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 18F-FDG联合 11C-胆碱(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疑似原发肝占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鉴别孤立性肺空洞良恶性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临界值以及综合影像分析法诊断孤立性肺空洞性质的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薄层螺旋CT和增强CT检查的56例孤立性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入院的初诊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 显像、同机CT平扫和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PET/CT显像计算病灶SUV.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腹腔镜、胃镜、肠镜等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对疑有胃肠道病变患者行PET/CT 延迟显像以明确诊断.有无腹膜转移组间SUVmax差异行两样本t检验;PET/CT、同机CT平扫及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效能比较用McNemar检验;三者与最终结果吻合度检验用Kappa检验.结果 腹腔积液患者70例,经手术、腹膜活组织检查或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证实48例为腹膜转移癌引起的恶性积液,22例为良性积液.2组腹膜的SUVmax分别为6.08±3.92和2.6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01).PET/CT诊断45例为恶性积液,其中2例为假阳性,另有5例恶性积液被误诊为良性积液,PET/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6% (43/48)、90.9% (20/22)和90.0% (63/70).定位CT诊断27例为腹膜转移,其中4例为假阳性,CT 准确诊断良性腹腔积液18例,另有25例假阴性;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7.9% (23/48)、81.8% (18/22)和58.6% (41/70).PET/CT与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6,P<0.001).70例腹腔积液患者中仅21例腹腔积液中见癌细胞,其余患者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积液细胞学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3.8% (21/48)、100% (22/22)和61.4% (43/70);PET/CT与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85,P<0.001).PET/CT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结果吻合度较强(Kappa=0.776,P<0.001),定位CT、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结果吻合度均较弱(Kappa值分别为0.236和0.328,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腹膜转移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用于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