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相关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证实的S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X线摄影所示的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进行分型、测量,并与MRI所见进行对照,分析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与SIS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肩峰平坦形(Ⅰ型)8例、弧形(Ⅱ型)10例、钩状(Ⅲ型)42例。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下间隙为(1.21±0.36)cm,MRI所示肩峰下间隙值为(1.10±0.18)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损伤MRI分级Ⅰ级27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肩峰下间隙值与肩袖损伤MRI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与SIS发生密切相关;当肩峰形态为钩状及肩峰下间隙值1cm,强烈提示SIS可能,对于无MRI的基层医院诊断SIS临床意义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功能位下行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成像观察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相关征象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症状、体征、数字X线摄影(DR)前后位平片表现均符合FAI诊断的42例患者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功能位下行DTS检查,以配对四格表x2检验比较DR前后位和DTS功能位对FAI各个相关征象检出的差异.结果 DTS功能位对股骨颈疝窝、股骨头颈交界处骨质突起、髋臼盂唇骨化、髋臼囊变4个征象的检出率(24%、43%、22%、19%)高于DR前后位(13%、22%、7%、6%)(二项分布确切概率法P=0.031、0.001、0.008、0.016);两种检查方法对髋臼骨赘、深髋臼、关节间隙狭窄、后壁征的检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TS:72%、57%、11%、13%,DR:67%、57%、11%、13%,二项分布确切概率法P=0.25、1、1、1).结论 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功能位下行DTS可细致地观察撞击试验阳性患者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异常及继发性骨质改变,并对相关征象进行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赵春阳  龚建平  钱铭辉  张博  李勇  田岚   《放射学实践》2012,27(9):1017-1020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证实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表现,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肩峰-肱骨头(A-H)值。结果:58例患者中,Ⅰ型11例(18.96%),Ⅱ型21例(36.21%),Ⅲ型26例(44.83%)。肩峰下间隙狭窄27例(A-H值<1cm),肩锁关节骨质增生12例,冈上肌肌腱钙化6例。结论: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能够提供肩峰分型的直接依据,可观察肩峰下滑动间隙、肩峰端骨赘的存在及冈上肌肌腱的钙化,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病因学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骨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关节正位、轴位、肩峰出口位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以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诉的患者2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右肩15例,左肩5例,分别摄取肩关节正位、轴位、肩峰出口位DR片,20例患者均行患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DR检查9例阳性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可见肩袖表面毛糙、部分或全层撕裂,而DR检查阴性患者仅1例可见肩袖损伤。结论肩关节正位、轴位、肩峰出口位DR对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具有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X线片与MRI对后踝撞击综合征(PA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72例后踝疼痛患者的X线及MRI资料.以被动跖屈试验及诊断性封闭为诊断标准,将72例后踝疼痛患者分为PAIS组和非PAIS组.通过比较PAIS组和非PAIS组的X线片和MRI征象,计算和比较X线及MRI 2种检查方法对诊断或排除PAIS的效能.结果 在X线片征象的比较中,跗三角骨骨质硬化(χ2=2.947,P=0.086),跗三角骨囊变(χ2=3.031,P=0.082)及后踝软组织肿胀(χ2=1.610,P=0.205),在PAIS组与非PAI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MRI征象的比较中,骨髓水肿(χ2=38.868,P=0.000),跗三角骨周围软组织水肿(χ2=39.919,P=0.000)及拇长屈肌(FHL)腱鞘炎(χ2=8.854,P=0.003),在PAIS组与非PAI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踝滑膜炎(χ2=2.534,P=0.119)及后踝韧带增厚(χ2=1.515,P=0.218),在PAIS组与非PAI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被动跖屈试验及诊断性封闭为金标准,MRI对PAIS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X线片.MRI可明显提高PAIS的诊断符合率,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性封闭.  相似文献   

6.
肖正远  戴贵东  兰永树   《放射学实践》2011,26(2):226-227
肩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肩袖损伤、肩关节外伤、退变等原因引起。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肩峰撞击学说由Neer教授于1972年首先提出,他认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下撞击所致。在放射摄影术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DTS)在诊断足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71例足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化X线摄影(DR)、DTS(Volume RAD技术)和CT检查。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将患者分为骨折通过关节面组(A组)和骨折未通过关节面组(B组)。根据CT结果,对DR和DTS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的DR和Volume RAD图像质量进行评估(2级评分法)。结果:A组中Volume RAD的诊断符合率(84.21%)高于DR(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DR 和Volume RAD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例患者Volume RAD优质图像的构成比(52/71)高于DR(64/71)。结论: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较DR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通过关节面的足骨骨折,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是临床诊断足骨骨折的良好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尺骨撞击综合征的X线及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29例确诊的尺骨撞击综合征进行分析.29例患者中2例为双侧,全部病例均进行X线检查,MRI检查11例.结果 本组29例患者均有腕部尺侧不同程度疼痛;尺骨阳性变异25例(包含2例双侧),中性变异4例.X线检查发现月骨及三角骨坏死21例;MRI检查的11例均发现腕骨不同程度信号改变,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有4例于T1上在低信号病灶内见骨髓样高信号区.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及尺骨阳性变异,如果X线、MRI发现月骨尺侧近端及三角骨近端外侧或腰部坏死征象时可确诊此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X线断层融合摄影与常规DR对骶尾椎骨折的显示率。方法:选择临床怀疑骶尾椎骨折的36例患者,分别行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与常规DR侧位摄影,评价这2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骶尾椎骨图像质量及骨折诊断情况。结果:36例骶尾骨常规DR侧位摄影优质图像率为25.0%,阳性诊断率为23.7%;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优质图像率为83.3%,阳性诊断率为63.3%;2种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骶尾骨骨质结构的显示和骨折的检出,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较常规DR侧位摄影具有更好的能力,可作为骶尾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的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肩袖撕裂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病例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结果.1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的病例:6例肩袖为完全撕裂,撕裂贯穿冈上肌腱全层,MR表现为冈上肌腱部分肌腱纤维不连续,充填液体样高信号,并与关节腔及肩峰下滑囊液体信号相通,部分病例断裂处局部肌腱缺损、肌肉回缩;11例肩袖为部分撕裂,其中4例表现为冈上肌腱滑膜侧部分肌腱纤维断裂,另7例表现为冈上肌腱关节面侧部分肌腱纤维断裂,MR表现为肌腱断裂处充填液体样高信号,或表现为肌腱滑膜侧部分肌腱信号增高,边缘毛糙.结论:MR检查能够直观地显示肩袖的撕裂,准确地显示撕裂的部位、撕裂累及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图像上肩关节喙-肱间距(CHI)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喙突下撞击综合征(CI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5例CI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患者年龄32~90岁,平均(57.63±10.83)岁。将CIS患者分为2组,青年组(年龄≤55岁)45例共46个肩关节中老年组(年龄>55岁)59例59个肩关节。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6.80±3.62)岁。分别在横轴面抑脂质子加权像和斜矢状面T1WI上测量CHI,分析CHI与CIS的相关性。结果:青年组中,横轴面图像上CHI为4.46~9.97 mm,平均(6.63±1.05)mm;斜矢状面图像上为4.27~12.07 mm,平均(7.62±1.17)mm。中老年组,横轴面图像上CHI为1.58~9.60,平均(6.23±1.79)mm;斜矢状面图像上为3.38~10.66 mm,平均(7.17±1.89)mm。对照组中,横轴面图像上CHI为7.30~12.28 mm,平均(9.63±1.45)mm;斜矢状面图像上CHI为7.43~13.67 mm,平均(10.17±1.82)mm。横轴面和斜矢状面图像上,患者组的CHI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老年组的CHI均小于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横轴面图像上测量的CHI小于斜矢状面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肩关节磁共振CHI的测量可以诊断CIS。  相似文献   

12.
股骨髋臼撞击症(FAI)是引起青年人髋关节运动障碍及髋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股骨、髋臼解剖形态学异常密切相关,髋关节运动时异常撞击进而导致软骨损伤。X线摄影、CT定量测量及MRI等观察软骨的影像方法可进一步明确FAI的分型,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就FAI的影像学典型表现及其定量测量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茎突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茎突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数字X线机和多层螺旋CT分别进行断层摄影和CT扫描检查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在各自的后处理工作站上重建调整检查图像,测量两种检查方法下同一个体茎突正侧位长度和角度。结果两种方法检查茎突长度和方位角均显示清晰。数据显示,用数字X线断层与CT检查茎突正位上测得的长度、内倾角和侧位上测得的前倾角,两者无显著差异(P〉0.1);侧位断层图像上测量茎突的长度明显小于CT的测量值,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测量茎突长度应以正位为准。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测量茎突基本上可达到CT测量的标准,而且该技术操作简单,辐射量小,相对经济,应成为茎突综合征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后踝撞击综合征(PAIS)MRI影像特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5月临床疑诊PAIS病人117例,其中男62例,女55例,年龄17~72岁,平均(40.4±12.2)岁,均行MRI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副三角骨、副三角骨骨髓水肿、副三角骨囊变或/和硬化、距骨后突过长、距骨后突骨髓水肿、距骨后突囊变或/和硬化、后踝滑膜炎、后踝关节腔积液、距骨后缘骨髓水肿、踇长屈肌腱鞘积液及后踝软组织肿胀共11个影像征象与PAIS诊断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17例病人中41例(35.0%)经临床确诊为PAIS,其中副三角骨24例,副三角骨骨髓水肿13例,副三角骨囊变或/和硬化3例,距骨后突过长17例,距骨后突骨髓水肿7例,距骨后突囊变或/和硬化1例,后踝滑膜炎38例,后踝关节腔积液40例,距骨后缘骨髓水肿12例,踇长屈肌腱鞘积液14例,后踝软组织肿胀10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副三角骨、副三角骨骨髓水肿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副三角骨骨髓水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为0.302(95%CI:0.108~0.839),P=0.022]。结论副三角骨骨髓水肿是PAIS诊断的影响因素,副三角骨出现骨髓水肿可高度提示病人患有PA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三角籽骨综合征(O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1例OT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三角籽骨形态:16例呈三角形,3例呈圆形,1例呈椭圆形,1例呈碎裂样多结节。内部信号特征:12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9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他征象:三角籽骨内囊变2例;三角籽骨周围积液20例;单纯踇长屈肌腱鞘膜积液8例,单纯踝关节腔积液2例,两者皆有积液7例;踝后三角结构软组织肿胀17例;距骨后缘骨髓水肿7例,距骨软骨磨损1例。结论:O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 usefulness of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 was evaluated. Fifty-seve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ymptoms of the impingement syndrome underwent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f both shoulder joints, which included assessment of rotator cuff integrity, measurement of rotator cuff thickness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fero-lateral edge of acromion and the apex of the greater tuberosity of humerus (AGT distance) in the standard ultrasonographic positions. As a control group, 36 volunteers (72 shoulders) with no history of shoulder pain were examined sonographically. Ultra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humeral head elevation, measured as the AGT distance, proved to be useful in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of the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 A difference in rotator cuff thickness of more than 1.1 mm and a difference in the AGT distance of more than 2.1 mm between both shoulder joints may reflect dysfunction of rotator cuff muscl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冈上肌腱损伤分级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肩部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方法以及影像表现。结果磁共振斜冠状位诊断冈上肌腱损伤1级40例,2级28例,3级16例;横断位1级59例,2级10例,3级15例;斜矢状位1级65例,2级9例,3级10例。斜冠状位质子压脂序列显示冈上肌腱损伤磁共振分级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最高。结论肩关节磁共振扫描能清晰显示冈上肌腱损伤的范围、程度,并进行分级,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