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朱元浩  邵健锋  高峰  张书豪  高爽 《疾病监测》2022,37(12):1536-1541
目的 分析广东省梅毒感染孕产妇的特征及其母婴传播影响因素,为广东省消除母婴传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广东省发生胎传梅毒的感染孕产妇为病例组,另以同地区、同分娩年度为匹配条件,筛选出未发生胎传梅毒的梅毒感染孕妇为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20岁年龄组的孕产妇相比,21~25岁(OR=0.537,95%CI:0.341~0.845)、26~30岁(OR=0.43,95%CI:0.272~0.679)、31~35岁(OR=0.322,95%CI:0.202~0.512)和≥36岁者(OR=0.321,95%CI:0.194~0.532)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均较低;既往未发现患梅毒的孕产妇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较高(OR=1.837,95%CI:1.352~2.495);同在孕期就已经诊断患病的孕产妇相比,产时和产后诊断患梅毒的孕产妇发生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均较高(OR=2.026,95%CI:1.472~2.790)、(OR=1.951,95%CI:1.333~2....  相似文献   

2.
蔡敏  高峰  刘悦  张书豪  高爽 《疾病监测》2022,37(12):1558-1562
  目的   描述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分析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促进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暴露儿童的健康。  方法   对广东省2011—2020年所有区/县确认的3 438例HIV感染孕产妇的相关信息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3 438例HIV感染孕妇纳入研究, 955例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7.78%。 不同的文化程度、初检时期、传播途径、产次和确认感染时期和妊娠高血压会影响HIV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注射毒品感染、产时或产后确认感染和患有妊娠高血压的HIV感染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OR值分别是1.65(1.04~2.58)、0.61(0.48~0.78)和2.27(1.35~3.80)。  结论   传播途径、确认感染时期及妊娠高血压和HIV感染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需要高度重视HIV感染孕妇的生殖健康,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和孕期保健服务,保障HIV感染孕产妇的健康,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和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兰州市两所综合医院和一所专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产科住院孕产妇病历共计6 825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度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4.6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与既往胎次、既往产次、流产史、异常妊娠史、既往患病史等因素呈显著相关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仍然与异常妊娠史和既往胎次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偏高,异常妊娠史和既往胎次是兰州地区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96-2497
探讨TRUST滴度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收治的孕产妇1301例,依据TRUST滴度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所有孕产妇均给予TRUST试验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RUST滴度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度,分析所有孕产妇TRUST滴度和妊娠结局。TRUST试验检查显示阳性8例,阳性率为0.61%;阴性1293例,阴性率为99.39%,阳性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果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RUST滴度阳性是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RUST滴度与孕产妇自然流产、死胎、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重点关注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谢小花  李慧  姚慧  覃清华  梁夏  宋玉美 《疾病监测》2022,37(9):1187-1191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感染孕产妇分娩高暴露风险儿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选取广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报告且出生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HIV感染孕产妇分娩的儿童;收集其母亲人口学特征、确诊感染时间、孕期保健情况、抗病毒治疗情况和病毒载量等信息。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HIV高暴露风险儿童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2 707例,其中普通暴露风险儿童2 277例,高暴露风险儿童的430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孕产妇文化程度高是避免儿童发生高暴露风险的保护因素;本次妊娠确诊HIV感染的孕产妇分娩高暴露风险儿童的可能性高于孕前已确诊的孕产妇,OR值(95%CI)为10.928(8.140~14.671);与初检孕周在孕早期的感染孕产妇相比,初检孕周在孕晚期的孕产妇分娩高暴露风险儿童可能性更高,OR值(95%CI)为21.997(15.253~31.723)。高暴露风险儿童HIV母婴传播率为13.44%,普通暴露风险儿童HIV母婴传播率为0.43%。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时梅毒感染的状况及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和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妇女妊娠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妊娠合并梅毒者和同期分娩者对胎儿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合并梅毒者占孕妇总数的1.18%(175/14825),其中175例妊娠合并梅毒者中,早产17.71%(31/175),死胎10.86%(19/175);同期分娩者,早产2.39%(350/14650), 死胎1.01%(148/14650),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 0.01)。结论(1)妇女妊娠时应及时进行产前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对感染梅毒的孕妇进行治疗,从而减少梅毒对胎儿的不良影响;(2)妊娠合并梅毒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良妊娠结局与既往孕产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两所综合医院和一所专科医院两年住院孕产妇病历共计6 825份,录入病历,计算有关率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有既往流产史孕产妇比无流产史孕产妇更容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发生率分别为16.83%、13.31%;既往0、1、≥2产次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4.14%、16.34%、22.78%;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在胎次≥3、2、1、0时分别为49.14%、18.05%、14.22%、12.88%;有异常妊娠史和无异常妊娠史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别为31.06%、14.21%.结论 不良妊娠结局与有既往流产史、怀胎次数多及有异常妊娠史密切相关.做好计划生育,减少流产和胎次,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浓度与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50例接受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患者,收集胚胎移植当日的胚胎培养液50份,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培养液中20种氨基酸含量,分析培养液中氨基酸浓度与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临床妊娠者17例,妊娠成功率为34.00%;妊娠组胚胎培养液中甘氨酸和丙氨酸浓度((67.5±8.9)、(62.0(15.0,83.6)μmol/L)明显低于未妊娠组((85.7±65.0)、(93.2(21.2,124.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胚胎培养液中甘氨酸(OR=0.980,95%CI:0.970-0.990,P=0.025)和丙氨酸(OR=0.990,95%CI:0.980-1.000,P=0.018)浓度与妊娠结局呈负相关。结论胚胎培养液中甘氨酸和丙氨酸浓度与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是否妊娠有关;2种氨基酸浓度较低时妊娠成功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峡地区孕产妇梅毒感染率及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胎儿健康的影响,探讨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4月的2 123名三峡库区孕产妇做血清学梅毒检测,并对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追踪其妊娠结局,活新生儿做梅毒螺旋体筛查试验。结果三峡地区孕产妇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12%(45/2 123);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成功分娩率为71.1%(32/45),流产、死胎及死产发生率分别为6.7%(3/45)、4.4%(2/45)和6.7%(3/45)。活产新生儿早产率和梅毒发生率分别为46.9%(15/32)和7.1%(2/28)。结论 1)应当对三峡地区孕妇早期进行梅毒筛查,及早诊断;2)梅毒母婴传播危害大,如不经早期诊断、全程梅毒治疗将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3)母亲梅毒阳性易导致婴儿发生先天性梅毒,宜对这些新生儿做梅毒筛查以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创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孕产妇370例,根据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或者产后是否发生不良结局,将建模的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结局组(n=228)和不良结局组(n=142)。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良结局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以敏感度和特异度、总正确率验证模型的实际应用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妊娠史≥2次、孕前体重指数>28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流产次数2次以上和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3项异常指标是影响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的不良结局,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97~0.975),敏感度为0.873,特异度为0.7...  相似文献   

11.
肖菲  董国庆  钟丽华  胡艺琳 《新医学》2021,52(9):697-702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分布特征,并探讨NICU发生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MDRO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MDRO感染的患儿病历资料。根据《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从NICU选出MDRO感染的151例患儿220株细菌,并以同期该病区非MDRO感染的272例患儿为对照。分析MDRO的分布情况,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份中,NICU检出的最为常见MDRO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属。产前母亲使用抗生素、PICC置管、腰椎穿刺、低蛋白血症及淋巴细胞比值是NICU发生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P均< 0.05)。其中母亲产前1周内使用抗生素者相对于母亲产前1周内没有使用抗生素者感染MDRO的风险增加(OR = 2.268,95%CI 1.095 ~ 4.700),有低蛋白血症者相对于无低蛋白血症者感染MDRO的风险增加(OR = 4.999,95%CI 2.849 ~ 8.700),行腰椎穿刺者相对于没有行腰椎穿刺者感染MDRO的风险降低(OR = 0.368,95%CI 0.184 ~ 0.737),行PICC置管者相对于没有行PICC置管者感染MDRO的风险降低(OR = 0.473,95%CI 0.266 ~ 0.842),淋巴细胞比例每增加一个单位,感染MDRO的风险降低1.7% (OR = 0.983,95%CI 0.969 ~ 0.997)。结论 在NICU中,最为常见的MDRO为大肠埃希菌。母亲产前1周内使用抗生素、患儿有低蛋白血症是NICU患儿感染MDRO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妊娠晚期孕妇分娩结局展开分析,探讨对其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84例妊娠中、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良好组和妊娠不良组,对孕妇的分娩结局对比。结果 两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平均孕次、平均产次、体质指数、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病变、吸烟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亢、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贫血情况比较,妊娠良好组优于妊娠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亢、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贫血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3.626、1.511、1.463、1.335,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中、晚期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亢、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贫血,增加孕妇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并发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IA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腹部开放性手术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IAI,分为IAI组58例和非IAI组158例。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后IA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预测效能的评价。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8岁(OR=9.488,95%CI 4.221~21.324)、手术时间≥5.5h(OR=2.742,95%CI 1.317~5.707)、术前白蛋白水平≤35.5g/L(OR=2.136,95%CI 1.002~4.553)、合并糖尿病(OR=3.117,95%CI 1.121~8.668)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OR=3.684,95%CI 1.593~8.520)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IA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风险因素建立No...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抗核抗体谱阳性孕产妇患者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并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孕产妇共计995例,其中抗核抗体谱阳性者187例,占比18.79%。收集抗核抗体谱阳性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是否合并系统性风湿病,不良妊娠史,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生产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是否自然流产/胎死宫内/胎停育、是否产后出血及胎儿体重。结果 抗核抗体谱阳性孕产妇既往不良妊娠史比例27.27%,剖宫产比例占51.45%。7.49%发生自然流产、胎死宫内或引产,5.88%发生复发性妊娠丢失。173例已分娩的孕产妇中,自然分娩占48.55%,剖宫产占51.45%,其中产后出血占6.36%。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两组间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和/或干燥综合征B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部分系统性风湿病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有关,抗核抗体谱对妊娠预后有预测价值,对有不良妊娠史孕产妇建议早期抗核抗体谱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中早期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临床观察两组护理后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出生低体重儿、胎儿发育异常、异常出血率、顺产率、剖宫产率上差异显著,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4.35%(1/23)和26.08%(6/23),统计学意义差异对比突出(P<0.05)。试验组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评分、声音嘶哑发生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出血感染症状评分水平上结果分别为(0.7±0.2)分、(1.2±0.1)分、(0.7±0.2)分、(1.2±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4)分、(2.5±0.6)分、(2.5±0.3)分、(2.1±0.2)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产妇妊娠结局不佳,突出表现在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层面,因而早期护理的应用,具有突出的改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价值及其保障婴儿安全性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及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晚孕期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109例,按照妊娠结局分为妊娠预后不良组75例和妊娠预后良好组34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及孕妇子宫动脉(U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收缩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收缩末期血流速度(S/D) 、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绘制各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妊娠糖代谢异常预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指标及其界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妊娠预后不良组的MCA-PI、MCA-RI、RI比值(MCA/UA)均低于妊娠预后良好组,Ut-A-PI高于妊娠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示,当MCA-PI<1.56,其预测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8%、8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有:高龄[OR=1.30,95%可信区间(1.107~1.525),P<0.05]、体质量指数≥24.0 kg/m2[OR=49.549,95%可信区间(1.464~1286.062),P<0.05]及糖尿病家族史[OR=43.393,95%可信区间(1.464~1286.062),P<0.05]。保护因素有:有孕期运动[OR=0.068,95%可信区间(0.009~0.522),P<0.05]、MCA-PI≥1.56[OR=0.113,95%可信区间(0.023~0.558),P<0.05]、MCA-RI≥0.63[OR=0.072,95%可信区间(0.009~0.581),P<0.05]及RI比值(MCA/UA)≥0.84[OR=0.034,95%可信区间(0.004~0.332),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得MCA-PI<1.56可作为预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不良结局的界值。孕妇年龄越大、体质量指数≥24.0 kg/m2及糖尿病家族史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有孕期运动、MCA-PI≥1.56、MCA-RI≥0.63及RI比值(MCA/UA)≥0.84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不良结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同性性行为特征、感染风险情况、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本项目采用滚雪球和同伴推荐的非概率抽样方法在非政府组织中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唾液快检试剂进行初筛,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实验室确证,logistic回归用于调查对象HIV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共调查1 906人,唾液快检试剂检测结果显示有96人(占5.04%)HIV抗体阳性,阳性告知率89.63%;最终HIV确证阳性45人(占2.36%),阳性告知率100.00%。仅有110人(5.77%)每次发生性关系前知道对方HIV感染状况,1 054人(占55.30%)对在发生性关系前是否了解对方HIV感染情况持无所谓态度,649人(34.05%)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HIV,1 079人(56.61%)没想过这个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OR=4.545,95%CI:1.093~18.894)、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性交时有时使用安全套(OR=3.134,95%CI:1.133~8.666)、从未做过HIV抗体检测(OR=37.027,95%CI:10.928~125.459)、只做过1~2次HIV抗体检测(OR=12.291,95%CI:3.338~45.254)、没有想过HIV感染风险问题(OR=5.792,95%CI:2.271~14.771)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提高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并且提高快检试剂初筛阳性人群的确诊比例是当前西湖区MSM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胎政策下高龄孕妇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分娩的138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组(n=88)和不良妊娠结局组(n=50),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相关危险因素与妊娠结局关联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多次流产、妊娠高血压、孕期保健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多次流产、妊娠高血压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孕期保健是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体质量、流产次数、妊娠高血压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分娩呈正相关(P<0.05),孕期保健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分娩呈负相关(P<0.05)。结论体质量、多次流产、妊娠高血压、孕期保健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明确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鼓励产妇增加产检次数以及孕期保健,对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铿 《华西医学》2014,(7):1267-1270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分娩的5 224例孕妇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孕妇均经过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再进行滴度检测和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28例。根据其是否经产前检查并治疗分为治疗组(79例)和未治疗组(4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而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P〈0.05);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静脉血做血清学检测(TPPA和TRUST),其TPPA均为阳性,TRUST阳性85例。结论孕前、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早期发现妊娠梅毒者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对降低流产、死产、胎儿畸形和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危重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入住ICU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36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入住ICU分为未入住ICU组(60例)和入住ICU组(76例)。收集包括年龄、学历、居住地、外院转诊、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首要致病因素及主要致病因素等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危重孕产妇前3位首要致病因素为产后出血(3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1%)及妊娠合并心脏病(8.8%)。2组患者年龄、学历、居住地、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瘢痕子宫、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外院转诊、孕前BMI、分娩方式、主要致病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2,P=0.028;P<0.001;χ2=5.913,P=0.015;χ2=15.074,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5 kg/m2)、主要致病因素(妊娠合并症)是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16,95%CI:1.767~1339.337,P=0.036;OR=31.894,95%CI:5.029~720.700,P=0.003)。 结论危重孕产妇的首要致病因素仍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前BMI≥25 kg/m2及具有妊娠合并症是危重孕产妇进入IC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