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50例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结果高压氧治疗总有效率66.1%。结论高压氧治疗是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治疗的成功率,加快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将我院自1990年收治的部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分别于实施高压氧治疗一个疗程后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在加用高压氧治疗一个疗程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病死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减低伤残率及死亡率,疗效满意,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仍是当今神经外科治疗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的整体救治水平 ,本文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70例治疗情况的分析 ,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 1995~ 1999年间所收治的重型脑损伤病人 70例。年龄 2~ 6 1岁 ,平均年龄 2 9± 5岁。男性 6 0例 ,女性 10例。全部病例均经CT和手术证实诊断。CT显示弥漫性脑挫裂伤 30例 ,弥漫性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 32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合并脑挫裂伤 8例。GCS评分为 3~ 8分属格拉斯哥昏迷分级重型。 70例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3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我院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5.0%,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5.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3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予以手术、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激素治疗、对症处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早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高压氧治疗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高压氧在颅脑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附262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曾岚,张菡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是当前神经外科有待攻克的难点。我院自1992~1994年在传统常规治疗并用脑活素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治疗颅脑...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的变化,研究分析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的不同。结果治疗后GCS评分9分以上的病例数远高于治疗前。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有明显疗效,并可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21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治疗组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明显下降;MCA收缩期的平均血液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4周后的GCS评分、6个月后的GOS评级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治疗对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愈后康复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女30例, 男21例, 年龄(63.52±9.63)岁;治疗组女31例, 男20例, 年龄(62.36±9.12)岁。对照组予以摄食训练, 治疗组予以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治疗4周后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不良事件。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训练前后治疗组的VFSS评分分别为(2.69±0.34)、(7.96±1.25)分, 对照组分别为(2.85±0.41)、(5.62±1.02)分, 训练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均高于训练前, 且训练后治疗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t=10.358, P<0.001)。两组患者训练前舌骨前移、舌骨上移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2.
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68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治疗差异,分为实验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措施,实验组于其基础上配合悬吊训练,对比2组训练前后腓肠肌张力、GMFM评分、膝过伸角度、足背屈角以及Furl-Meyer评分.结果 实验组训练后腓肠肌张力[(1.28±0.21)级]、膝过伸角度[(4.46±3.02).]、足背屈角[(68.72±1.46).],明显小于对照组[(1.85±0.33)级、(5.98±3.21).、(87.45±1.63)°](P<0.05);实验组训练后GMFM评分[(78.35±3.68)]、Furl-Meyer评分[(86.34±6.77)],明显高于对照组[(63.47±3.34)、(77.35±6.13)](P<0.05).结论 基于常规康复治疗进行悬吊训练,可有效减小脑瘫患儿腓肠肌张力,改善膝过伸症状,显著缓解运动障碍,具有积极实施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宾 《安徽医药》2019,23(3):605-607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平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病人入院24~72 h内予以经鼻胃管开始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病人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所有病人均进行为期1 5d的治疗。分别对比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治疗第1天及第15天营养生化指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病人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3.00%(93/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病人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234.5±60.1)μg/mL、(321.1±68.3)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2±58.4)μg/mL、(272.7±67.9)ng/mL(均P<0.05)。治疗后第15天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第1 天,APACHEⅡ以及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第1天;而观察组病人的GCS评分为(12.8±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3.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Bmnnstm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月时下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Bmnnstmm分期、FMA积分、FCA行走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9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独立量表(FIM)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8周治疗后,两组的BBS、FMA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BBS、FMA及FIM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10μg加入0.9%氯化钠10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30 mg/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O浓度、CEC计数分别为(68.2±6.71)、(70.6±6.13)ng/L,(2.91±1.69)、(3.01±1.48)mg/L,(52.28±5.45)、(51.92±5.30)μmol/L,7.78±3.71、7.98±3.1,治疗后两组分别为(62.9±6.21)、(61.4±6.22)ng/L,(2.4±1.41)、(2.37±1.19)mg/L,(57.26±5.92)、(58.26±5.73)μmol/L,5.78±2.19、14.10±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灌注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能够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69±3.18)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67±3.21)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6.67±2.11)分比(9.79±2.18)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76.89±5.36)分比(65.95±5.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FMA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54.70±4.15)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9.88±3.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84±3.92)分、(25.96±3.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5%(2/46)比17.39%(8/46)](χ2=4.039,P=0.045);观察组干预后GQOLI中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4.48±5.21)分比(67.75±5.52)分、(83.56±5.34)分比(70.86±5.27)分、(72.53±6.15)分比(66.50±6.13)分、(72.78±7.06)分比(65.94±6.0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的操作技术、护理态度、训练指导和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2.97±3.35)分比(80.63±3.21)分、(82.99±3.42)分比(80.54±3.30)分、(82.94±3.53)分比(80.57±3.36)分、(82.98±3.62)分比(80.61±3.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效果。方法 11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应用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以及药物持续作用时间;用药前后颅内压水平;治疗前后脑灌注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持续作用时间(14.02±2.78)h长于对照组的(6.26±1.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1 h、3 h后颅内压水平分别为(17.32±1.77)、(14.52±1.06)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21.32±2.27)、(18.73±2.1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灌注压(70.04±18.25)mm Hg、平均动脉压(104.2±10.24)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62.11±13.67)、(90.22±8.2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选择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可获得最短的药物起效时间和最长的作用时间,帮助患者改善颅内压,促进脑灌注恢复,是预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李腾  周小兰  褚静  王立芹  曾娟 《安徽医药》2019,40(5):496-500
目的 评估不同的康复计划在干预多发性硬化症(MS)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MS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27例。第Ⅰ组采用骨盆底肌肉训练(PFMT)与肌电图(EMG)生物反馈和虚拟神经肌肉电刺激(VNES),第Ⅱ组采用PFMT与EMG生物反馈和阴道内VNES,第Ⅲ组采用PFMT与EMG生物反馈和经皮胫神经刺激(TTNS)。所有患者接受12周干预。评估干预前、后3组患者24 h尿垫试验、3天膀胱日记、尿动力学研究结果,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国际失禁问卷调查表-简表(ICIQ-SF)评估3组患者对排尿异常的自我认知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12周后3组患者24 h尿垫重量、尿急、排尿不畅、急迫性尿失禁和残余尿量显著下降,最大尿流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第Ⅱ组和第Ⅲ组的夜尿次数和尿不尽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前后差值比较,第Ⅱ组患者24 h尿垫重量、残余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的降低水平,及最大尿流量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3组患者在OABSS评分和ICIQ-SF评分方面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ICIQ-SF评分比较,Ⅱ组和Ⅲ组评分改变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内VNES或TTNS联合使用PFMT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PFMT和VNES的组合在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唐怀波  肖顺武  张永  申昊  续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21):2189-2192,2239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奥拉西坦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损伤修复作用及血管收缩舒张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间在某院治疗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观察比较各组疗效(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神经元损伤程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热休克蛋白-27(HSP-27)、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热休克蛋白-90(HSP-90)]及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记录比较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关评分、神经元损伤程度、神经损伤修复作用及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同组治疗14 d、21 d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2组疗效相关评分明显提高(P<0.05),神经元损伤程度、神经损伤修复作用及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同组治疗21 d后与治疗14 d后相比,治疗21 d的疗效相关评分明显提高(P<0.05),神经元损伤程度、神经损伤修复作用及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同期治疗14 d、21 d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疗效相关评分提高明显(P<0.05),神经元损伤程度、神经损伤修复作用及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相关因子水平降低明显(P<0.05)。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颅脑外伤患者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疗效,降低神经损伤程度,修复神经病调节血管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