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时万杰  孙泽军 《中国医药》2014,(8):1197-1199
目的 探讨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效果.方法 将9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口服米诺环素胶囊,1次/d,100 mg/次.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口服,2次/d,200 ml/次;2组疗程均为4周.2组患者均每周复诊1次,观察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并记录,治疗结束后计算疗效指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9% (34/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31/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2,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3例患者服中药后有轻度胃部不适,未影响治疗;对照组患者无明显不适.结论 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治疗性沟通系统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对支气管镜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需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10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52.13±6.89)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6.95±6.7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144.05±7.47)分比(152.49±7.51)分](P<0.000 1)。干预后,观察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地高于对照组,TCSQ消极应对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38.73±3.82)分比(33.98±4.34)分,(26.43±3.55)分比(29.36±3.14)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系统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对支气管镜治疗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术前HR、血压及睡眠状态,显著地缓解术前负性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护理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芩葶清肺汤联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治疗痰热淤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36例痰热淤肺证AECOPD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联合组(68例)。对照组女30例,男38例;年龄(55.07±6.03)岁。联合组女31例,男37例;年龄(56.25±5.62)岁。对照组采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穴位敷贴治疗,联合组采用芩葶清肺汤联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深吸气量(IC)]、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血清脂质运载蛋白-1(LCN-1)、LCN-2水平。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64/68)高于对照组82.35%(56/68)(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6.24±1.87)分比(8.03±2.16)分](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FVC、FEV1、IC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RFER、RBC-C3bR高于对照组,RFIR、RBC-ICR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血清LCN-1、LCN-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芩葶清肺汤、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联合治疗痰热淤肺证AE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状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上热下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重症CAP(上热下寒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 d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咳嗽、口渴、腹泻/便秘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口渴、腹泻/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非重症CAP患者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治疗的效果良好,对提高总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炎症指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渴解郁方合丹栀逍遥丸法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后抑郁症患者8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以百优解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消渴解郁方合丹栀逍遥丸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0/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32/40),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②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为(32.2±10.2)、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35.0±11.2),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③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20.2±8.4)、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为(26.3±10.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渴解郁方合丹栀逍遥丸法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病症,并减少患者诸多不适症状,优于百优解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根阻滞与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应用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1.09±4.41)岁。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1.85±5.27)岁。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根阻滞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根阻滞+冲击波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临床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93±0.54)分比(3.84±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DI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3.03±2.74)比(26.5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29±0.44)分比(2.23±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DI低于对照组[(13.76±2.33)比(19.7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单纯的神经根阻滞与神经根阻滞+冲击波治疗都能减轻患者症状,但后者更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中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隔离管控中的应用及对阻断其传播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8月2日至23日商丘市示范区张阁镇方舱隔离点第一隔离区域收治的93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经过所有隔离人员进入方舱时候的身体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分析,将隔离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39.26±0.12)岁。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39.41±0.32)岁。对照组仅予以临床常规隔离管控措施,观察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隔离管控。比较两组的转阴情况、管控效果、心理状态、症状改善情况。组间比较采用χ2t检验。结果 在不同管控模式下,两组患者均解除隔离,核酸转阴率均为100.00%,但观察组内所有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为(18.17±0.16)d,低于对照组的(19.82±0.7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6;P<0.001);管控期间,观察组的传播率为4.26%(2/47),恶化率为2.13%(1/47),均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15.22%(7/46);轻微症状缓解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80、5.066、5.225,P=0.041、0.0240.022)。干预第1天时,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2.55±0.36)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3.14±0.35)分,均低于对照组[(34.27±0.41)分、(35.11±0.2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10、31.175,均P<0.001);干预第7天时,观察组的SAS评分为(28.45±0.33)分,SDS评分为(30.16±0.25)分,均低于对照组[(30.16±0.41)分、(32.25±0.3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80、34.474,均P<0.001);干预第14天时,观察组的SAS评分为(25.17±0.42)分,SDS评分为(26.44±0.35)分,均低于对照组[(27.62±0.41)分、(27.95±0.3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59、21.397,均P<0.001)。管控1 d时,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为(6.12±0.35)分,低于对照组的(7.88±0.24)分(t=28.223;P<0.001);管控7 d时,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为(4.17±0.25)分,低于对照组的(5.33±0.65)分(t=11.404;P<0.001);管控14 d时,观察组的症状积分(3.23±0.11)分,低于对照组的(4.42±0.16)分(t=41.873;P<0.001)。结论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对COVID-19无症状感染进行集中隔离管控可有效加快患者康复并抑制病情传播,对避免患者轻微症状加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管控满意度均有积极意义,可保证患者顺利接受医学隔离并康复出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味合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0 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 例,以桂枝茯苓汤加味合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50 例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中医证候疗效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桂枝茯苓汤加味合用抗生素可显著提高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不同阶段的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结合远程科学康复指导和宣教,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组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远程组和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9.78±7.62)岁,病程(28.63±12.45)d;远程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0.47±7.82)岁,病程(27.47±13.96)d。两组均住院康复4周,后转社区,继续接受社区门诊康复2个月。常规组患者全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远程组患者全程常规康复治疗+全程远程康复宣教和指导。两组均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前、后及社区门诊康复2个月随访分别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远程组(49.31±11.18)分比(29.03±9.18)分,常规组(43.81±11.84)分比(26.78±9.65)分,均P<0.001],且治疗后远程组较常规组提高较为明显(P=0.038);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分均显著提高[远程组(62.90±12.60)分比(37.75±10.99)分,常规组(53.56±13.44)分比(38.09±11.64)分,均P<0.001],且治疗后远程组较常规组提高较为明显(P=0.003)。社区门诊继续康复2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比治疗后均显著提高[远程组(61.63±12.95)分比(49.31±11.18)分、对照组(51.63±14.58)分比(43.81±11.84)分,均P<0.001],且远程组较常规组提高均更明显(P=0.00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分比治疗后均显著提高[远程组(76.31±15.28)分比(62.90±12.60)分、对照组(62.13±16.65)分比(53.56±13.44)分,均P<0.001],且远程组较常规组提高更明显(P<0.001)。结论 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结合远程科学的康复宣教和指导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额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60例(包括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等患者),并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6.64±5.89)岁]和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6.85±5.79)岁],各30例。对照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中做额颞叶部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 5,P>0.05);治疗后7、14、28 d时,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925 1、5.823 4、7.601 7,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 8,P>0.05);治疗后7、14、28d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824 6、13.716 9、15.082 6,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8 1,P>0.05),治疗后28 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t=14.309 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χ2=4.320 0,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χ2=6.666 7,P<0.05),而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7/30)比6.67%(2/30),χ2=3.268 0,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额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率,且大大改善患者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缺血预适应(I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50~70(63.28±2.06)岁]、观察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50~71(63.30±2.09)岁]。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P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弹性指标[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内皮功能指标[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随访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80.77%(42/52)(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Ep、AI、PWVβ均低于对照组,AC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WF、ET-1、hs-CRP、IMT低于对照组,NO、LRP6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4例;观察组预后良好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77.55%(38/49)(P<0.05)。结论 IP治疗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神经功能、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管弹性,抑制炎性反应,提升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蒙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2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55(40.12±4.18)岁,病程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8.79±4.36)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9.17±4.29)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步态指导下的骨盆控制训练对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偏瘫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4.75±13.34)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5.38±13.4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28±12.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治疗社区患者肺部感染发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肺部感染发热患者100例,依据不同治疗干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1~75(48.24±6.73)岁,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干预(自拟中药方实施穴位贴敷治疗,1次/d);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32~74(48.19±6.71)岁,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乙酰氨基酚片,1 次/d)。比较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率(%)和(x±s)表示。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分别为(1.64±0.52)μg/L、(48.12±11.35)mg/L、(9.75±3.38)mg/L、(5.12±1.7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5±2.49)μg/L、(95.53±21.25)mg/L、(18.69±6.18)mg/L、(9.58±3.8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03、13.915、8.974、7.428,均P<0.05)。观察组头晕、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为(5.12±1.35) d,对照组为(6.33±1.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P<0.05)。结论 针对社区肺部感染发热患者,在临床上给予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干预的方式,将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应用在治疗百草枯中毒所致肝脏损害中的效果与护理技术。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由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44.26±8.48)岁;观察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45.33±8.26)岁。两组均采取DPMAS治疗,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校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血液中百草枯浓度、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氨(NH3)、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小于护理前(均P<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88.2%(30/34),高于对照组的76.5%(26/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处血肿或出血、肺部感染、低血压、寒战、凝血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MAS作为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一种,应用在百草枯中毒所引起的肝脏损害治疗中,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及其他毒性物质,改善肝脏功能,在治疗时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囊泡膜核苷酸转运体(vesicular nucleotide transporter,VNUT)基因对大鼠胰腺β细胞(INS-1)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至6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和酶联免疫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红炉拨筋循经疗法在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临床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产科2021年1月至12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100例。将1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6.56±4.25)岁,剖宫产术后常规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腹部及穴位按摩等;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7.21±3.26)岁,除穴位按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炉拨筋罐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下肢段行循经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肛门排气前的腹胀情况。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1.10±2.35)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8.36±3.25)h、首次排便时间为(59.48±7.65)h、腹胀发生率为78%(39/50),研究组分别为(15.25±1.52)h、(17.26±2.65)h、(46.69±6.52)h、62%(31/5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82、P<0.001,t=18.717、P<0.001,t=8.998、P<0.001,Z=-2.608、P=0.009)。结论 红炉拨筋循经疗法能够有效缩短产妇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