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刺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electrical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辅助Mondini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方法及术后效果分析。方法我院自2001年开始为Mondini畸形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收集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手术的Mondini畸形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Mondini畸形患者术前听力学特征,术前EABR特点,术中手术特点、术后NRT测试结果及开机调试结果,随访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能力CAP(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和SIR(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评分。另选择相似耳聋年龄的耳蜗结构正常耳蜗植入患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1例Mondini畸形患者术前听力均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其中14例无残余听力,对照组7例无残余听力,术前行EABR测试,引出率100%,有反应者植入不同类型电极的人工耳蜗;术中电极全部植入耳蜗内,其中4例出现脑脊液井喷,颞肌封堵,术后无面瘫、脑脊液漏、脑膜炎等手术并发症;所有Mondini畸形患者术后均获得听觉,开机测试神经反射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引出率41.94%低于对照组95%;开机6月平均T值Mondini组171.37±13.14CL;对照组145.34±17.43CL;动态范围Mondini组33.24±10.73CL,对照组43.55±15.36CL,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随访6月~4年,Mondini组CAP平均得分6.13±1.15,SIR平均得分3.05±0.62;对照组CAP平均得分7.12±0.80,SIR平均得分4.03±0.91,经两样本比较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ondini畸形的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可以根据残余听力情况在EABR辅助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较正常耳蜗结构患者效果稍差,但明显好于术前听觉和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并观察听神经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8例听神经病患者,同时筛选背景接近的8例非听神经病极重度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配对。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术前听力学资料;术中耳蜗植入前采用自制电极行电刺激听性脑干诱发反应(EABR)评估听觉通路;植入后检测神经反应遥测(NRT)、EABR;并随访术后调机T、C值,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言语识别率评估术前和开机后1年时听力言语情况。结果:8例听神经病患者术中植入前均可引出EABR波形,但是波形较正常有变异,需要刺激量加大或者调整参数,Ⅴ波潜伏期长短不一;植入耳蜗后NRT反应好,EABR和术中测试波形接近。术后开机均有听性反应,随访开机T、C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听神经病组患者术前及开机1年CAP分别为6.50±0.94和6.90±0.77,言语识别率(双字词)分别为(85.00±11.66)%和(89.50±9.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EABR可以做为评估听神经病(听同步不良患者)听觉通路的有效工具,筛选合适植入者;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听神经病患者提高听力及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电生理结果 变化并分析其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2例听神经病患儿进行术前听力学评估,术中、术后听觉诱发电位反应监测及开机后1年的随访,获得其开机后6个月与12个月时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并与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相近的非听神经病耳蜗植入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例1术中神经反应遥测hen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及电刺激听性脑干诱发反应(electr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可引出波形,但重复性不好,EABR V波潜伏期延长.开机12个月时复查,2项电生理检查均引出可重复波形,EABR V波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显著提高,开机1年后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儿童;例2术中NRT未引出有意义波形,EABR可引出波形,但重复性不好;开机12个月复查,2项电生理检查均引出可重复波形,EABR V波潜伏期在正常范围;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亦有所提高.结论 2例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术前听觉通路电活动的去同步化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听力言语能力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说明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听神经病患者实现听力重建,重返主流社会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短期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EABR)的动态变化,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神经传导通路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2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月(开机)及术后2月(开机1月)行NRT、EABR检测,观察NRT、EABR阈值及EABR波v潜伏期变化。结果:术后1月及术后2月NRT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月与术后1月相比,20号电极EABR阈值显著降低(P〈0.05)、EABR波V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10号、3号电极在两个不同时间点EABR阈值、EABR波V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短期内,NRT阈值变化不明显,而EABR阈值、波V潜伏期在发生变化,提示人工耳蜗术后患者的听觉神经传导通路具有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的测试结果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4例不同病因、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植入前进行测试,采用EMG外置电刺激器连接面神经探针作为刺激电极,采用Neuro Soft公司生产的Neruo Audio听觉诱发电位仪及调试软件进行EABR测试,测量并分析EABR波形,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Ⅴ波波幅、阈值。结果EABR的Ⅱ、Ⅲ、Ⅳ、Ⅴ波与声诱发ABR相似,Ⅲ、Ⅴ波的潜伏期较声诱发ABR缩短,但Ⅲ~Ⅴ波间期与声诱发ABR相同。14例耳聋患者均记录到EABR的Ⅲ波/Ⅴ波,引出率为100%。4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未合并其他异常患者术中2.5、2.0 mA刺激Ⅲ、Ⅴ波典型,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正常,术中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eural response telemetru,NRT)引出,提示其听神经脑干传导通路无异常,预后效果良好。其他部分患者存在潜伏期延长或波形分化不良或刺激阈值较高等表现,提示可能由于不同因素所导致听觉传导通路异常。结论EABR是通过电刺激耳蜗来了解听觉系统对电刺激的生理反应,最接近人工耳蜗的工作状态,可以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具有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优势。而对各种特殊类型耳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检测、术后评估数据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EABR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的方法,以了解耳蜗电刺激下听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反应情况。方法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13.6岁,语前聋患者14例,语后聋患者6例。全麻后安置体表记录电极,将PPS与听觉诱发电位仪触发端口连接,并选定听觉诱发电位仪的外触发模式。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后,先行常规NRT监测,然后将NRT刺激参数改为EABR模式,采用Basic双极刺激,脉宽50μs,强度由200CL起以10CL为步长递减至反应阈值。结果20例患者均记录到EABR,阈上20CL时Ⅲ波.Ⅴ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04±0.20ms.3.96±0.41ms。相同刺激条件下的EABR反应平均阈值为148.46±11.63CL,NRT反应平均阈值为160.72±13.56CL。一例脑白质轻度发育异常患儿,术中NRT波形引出良好,EABRⅠ~Ⅳ波分化良好,Ⅴ波波形低钝,Ⅴ波/Ⅲ波振幅比〈1/2,考虑可能存在耳蜗核上性神经发育不良,现正在语言康复训练随访中。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比NRT能提供更完整的.更接近听觉中枢的神经反应信息,能更进一步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以期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澳大利亚Nucleus(直电极和弯电极)、奥地利Medel和美国Advanced Bionics人工耳蜗不同电极植入者开机后的调试情况,以及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探讨不同植入电极患者术后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我科自1997年3月至2007年6月共植入人工耳蜗313例,选择其中植入年龄、植入时间、术前残余听力、术后康复条件等各方面条件相近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者70例,将其按植入产品的不同分为4组,包括澳大利亚Nucleus直电极组22人,澳大利亚Nucleus弯电极组25人,奥地利Medel C40+组12人和美国AB公司90K组11人。比较4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开机半年后的阈值(T-levels).最大舒适强度(C-levels/M-levels)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有无差异,并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4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评估,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电极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水平和言语可懂度康复效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4组耳蜗植入者CAP分级和SIR分级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试时澳大利亚弯电极组和直电极组的T-levels、C-levels和动态范围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奥地利C40+组与其它三组相比,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更大;美国90K组阈值最低,所需刺激量最小。结论人工耳蜗不同电极植入术后均能产生良好效果,其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有差别,但不同植入电极术后的听觉水平和言语可懂度等康复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使用听觉和言语问卷分级及术后产生听觉的最小电流值(T值)的方法,评估并比较内耳畸形与正常解剖结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按术前影像学检查将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为正常结构组和内耳畸形组,并配对组合,对思儿家长进行问卷形式调查随访,对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分析,记录术后1年凋机T值。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结果及T值。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家长术前主要担心术后效果不理想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多数认为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应由医疗机构进行;秩和检验显示:2组CAP及SIR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年调机时产生听觉的T值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经正规康复训练,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与内耳解剖结构正常植入者相同,人工耳蜗植入术可帮助伴耳蜗畸形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建听力,重返主流社会;②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尚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者EABR、NRT与ESR检测张道行,张岩昆,田昊,王亮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3(5):310-313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检测方法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传导功能并指导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对39名人工耳蜗植人者分别选取第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电刺激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sponses,ESR)检测及主观心理物理测试,测定EABR、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家庭状况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4月75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6岁儿童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评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庭状况(常居地、就学地点、经济状况、语言、主要教育者及其文化水平)儿童术后12个月听觉言语分级差异。结果75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CAP 平均分级分别为1.00、2.60、4.73、6.50级,SIR平均分级分别为1.00、1.54、2.51、3.53级,每相邻2个时间段的分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去大城市就学、说普通话家庭和家庭主要教育者为父母的儿童术后12个月CAP分级高;术后12个月说普通话家庭儿童的SIR分级高于说方言家庭儿童;家庭主要教育者的文化程度越高,术后12个月时患儿的CAP及SIR分级越高。结论儿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康复时间和家庭教育氛围有明显关系,家庭成员文化程度越高,交流语言为普通话者术后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的特性和其在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传导通路完整性中的作用,以及不同脉冲宽度的EABR阈值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行为测试数值之间的相关性,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首次开机不会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科学设定刺激参数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CS-10A植入体)、能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20例,采用行为测试测得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在标准屏蔽室内做ABR检查,采用3、10、20电极分别测脉冲宽度为25、50、75 μs/相的EABR平均阈值,分析引出率和波形分化特点,并对两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ABR越容易引出波形越清晰,患儿的听觉反应越灵敏,也反映了术后植入体系听觉传导通路越完整(P<0.05);EABR脉冲宽度为75 μs/相的平均阈值与人工耳蜗的C值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EABR检测可客观的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体系完整的听觉传导功能,客观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人工耳蜗调试中,可以通过EABR脉冲宽度为75 μs/相的平均阈值来指导不能配合主观行为测试的植入者C值的判定,为患儿早期开始听觉刺激,建立听觉重塑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5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听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各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并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对患儿的听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使用卡方检验对影响术后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将从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来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植入后时间及家庭经济状况与CAP显著相关,植入后时间、居住地、术后康复模式与SIR显著相关。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时间、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EABR)的动态变化,了解慢性电刺激后听觉通路反映特性的变化,为听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对19例平均年龄为3.2±1.0岁的语前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电极植入后进行EABR检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后5.4±3.2月后再次进行EABR检测,观察EABR阈值、波III、波V潜伏期以及EABR输入输出曲线指标的变化。结果EABR平均阈值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196.9±11.1CL下降到术后5.4±3.2个月的189.2±13.2CL CL,配对t检验显示显著性差异(p=0.006)。平均阈上20CL V波潜伏期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4.72±0.21ms缩短到术后5.4±3.2月的4.60±0.18ms,配对t检验显示显著性差异(p=0.032)。结论耳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电刺激后EABR的反应阈值和潜伏期变化在最初的5.4±3.2月已经出现,提示3岁左右年龄段儿童听觉系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人工耳蜗植入后早期的听觉、言语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LVAS患者(LVAS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临床资料相匹配37例耳蜗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评估其言语识别率、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结果①37例LVAS患者术中有5例(5耳)出现严重井喷,20例(20耳)耳蜗钻孔后出现外淋巴液不同程度波动,对照组均未出现“井喷”现象;两组电极均成功植入;两组术后均无面瘫、脑脊液漏、脑膜炎等并发症;②开机调试时两组电极阻抗值、电极反应阈值(T值)及最大舒适阈值(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9、12个月两组的言语识别率、CAP、SIR评分均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在相同的康复时间段,两组之间各项康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中发生“井喷”与未发生“井喷”的LVAS患者之间术后康复效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作为LVAS患者听觉康复的手段,其听觉康复效果与内耳发育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接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耳共同腔畸形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诊断、手术后调机及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学证实common cavity内耳畸形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9例,术中采用电刺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EABR)辅助评估听神经通路;并筛选临床资料相近的19例正常耳蜗结构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配对,分析术前听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听觉和言语问卷分级的方法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分析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问卷评估方法。方法对97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家长和康复教师进行调查随访。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患者的听觉感知能力和言语产生能力进行分级评估。CAP共分1—8级,SIR共分1—5级。用组内单因素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和SIR分级结果与植入电极类型、植入年龄、病因、病程、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植入深度、植入时间、康复模式、家庭经济状况等9个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植人体型号(P=0.0439)、植入时间长短(P=0.0001)、康复模式(P=0.0460)、家庭经济状况(P=0.0140)与CAP有关;植入时间长短(P=0.0001)、康复模式(P=0.0271)与SIR有关。植入年龄、病因、病程、植入深度以及术前助听器的佩戴与CAP和SIR均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时间长短和家庭经济状况与CAP显著相关:植入时间长短与SIR显著相关。结论植入时间越长,人工耳蜗对患者听觉言语发展的效果越明显。康复模式与手段对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的言语和康复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耳蜗通过在耳蜗鼓阶内植入电极,电刺激耳蜗螺旋神经节使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或恢复听觉.自House植入第一例人工耳蜗以来,耳鼻喉科医生及听力师开始探索电刺激引发的神经电反应,促进了一系列电生理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NRT以其快速、无需镇静的优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挥了很大作用,但EABR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选择、术中检测中仍有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对于特殊病例如听神经病、耳蜗畸形患者的EABR研究己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脑瘫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5年前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5年来的肢体运动状况,并以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并比较其手术前后听力言语能力。结果术后该患儿成功重建了听力,经过肢体康复训练,躯体运动障碍完全康复。术后5年声场测听为轻度听力下降,语言能力较听觉能力提高缓慢。CAP为5级,SIR为2级。普通话声调识别率约为43%,声母、韵母识别率分别约为50%、55%。结论对于伴有脑瘫的语前聋儿童经过术前全面评估和审慎观察后可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需要制定特殊的康复计划方能让患者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受益,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脑瘫聋儿的康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及视频和录音言语清晰度分析法分别对295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 结果 2例蜗神经细小合并内耳畸形患者开机听阈为45 dB,其余听阈为25~40 dB。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助听器的佩戴、植入年龄、植入后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内耳畸形程度、脑白质病变对CAP及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方法、中耳炎、Waardenburg综合征对CAP、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后时间、脑白质病变与CAP、SIR显著相关。 结论 大部分患者可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获得满意效果,其听觉言语康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的重要手段,其效果依赖于听神经通路的完整性。在对无残余听力耳聋患者的术前评估中,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能直接刺激听神经末梢,较常规的听力学测试更具有优势。本文针对该技术在特殊病例人工耳蜗植入及术后调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