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农村地区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接种率、犹豫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疫苗覆盖率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0月10日至2021年11月10日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对广西柳州农村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广西柳州农村地区居民新冠疫苗接种及犹豫情况,并对人口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影响疫苗犹豫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比(OR)>1和95%置信区间(95%CI)>1为疫苗犹豫的危险因素。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到1 033份问卷,1 033名调查对象中男532人(51.5%)、女501人(48.5%),年龄(55.2±18.7)岁。在广西柳州的疫苗接种及犹豫调查的1 033名居民中,1 023名(99.0%)居民已经接种新冠疫苗,但仍有10名(1.0%)居民对于接种新冠疫苗犹豫不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认为疫苗能有效避免新冠病毒(OR=0.507,95%CI 0.278~0.924)、认为个人防护可避免新冠肺炎(OR=1.610,95%CI 1.012~2.563)、认为国内风险不高无需接种(OR=1.846,95%CI 1.052~3.241)、认为治疗手段完善无需接种(OR=2.734,95%CI 1.594~4.690)、认为疫苗存在风险(OR=3.831,95%CI 2.230~6.581)、认为身体有基础疾病(OR=4.148,95%CI 2.554~6.735)、担心疫苗副作用(OR=4.694,95%CI 2.742~8.034)、担心疫苗是假冒伪劣或过期产品(OR=2.191,95%CI 1.206~3.981)、担心疫苗接种人员操作不规范(OR=2.290,95%CI 1.295~4.051)、认为疫苗是安全的但有效性不高(OR=2.742,95%CI 1.371~5.483)、不知道去哪里接种(OR=1.772,95%CI 1.118~2.807)均是导致居民新冠疫苗接种犹豫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解决疫苗犹豫的影响因素,增强人们对于疫苗的认知,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实现群体免疫的关键,也是消灭这一流行病的最终方法。疫情防控良好,疫苗犹豫影响因素的调查对农村地区的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共302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为调查对象,男210例,女92例,年龄(51.52±7.97)岁。按是否发生破裂出血分为研究组(EVB,118例)和对照组(GOV非出血组,184例),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TPP)、是否有肝性脑病、是否有肝肾综合征和Child-Pugh分级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脾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厚度、有无腹水、有无红色征、有无门静脉血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色征(OR=5.606,95%CI 1.615~20.650)、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3.337,95%CI 1.057~15.079)、门静脉主干内径(OR=1.703,95%CI 1.008~4.340)、脾厚度(OR=1.564,95%CI 1.022~3.563)、PT(OR=1.043,95%CI 1.004~1.082)是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LT(OR=0.737,95%CI 0.291~0.833)、ALB(OR=0.663,95%CI 0.172~0.878)是EVB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脾厚度、PT是发生EVB的危险因素,提高PLT、ALB水平可减少E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神经纤毛蛋白(NRP)-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中NRP-1表达的研究,根据纳入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使用软件RevMan 5.3和Stata 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1 635例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RP-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HR=1.66,95%CI 1.25~2.22,P=0.000 5),且与TNM分期(OR=0.37,95%CI 0.18~0.77,P=0.008)、分化程度(OR=0.43,95%CI 0.31~0.58,P<0.001)、淋巴结转移(OR=0.32,95%CI 0.16~0.63,P=0.000 9)、远处转移(OR=0.15,95%CI 0.06~0.39,P=0.000 1)有关,而与肿瘤长径(OR=0.40,95%CI 0.15~1.10,P=0.08)、肿瘤浸润程度(OR=0.44,95%CI 0.15~1.35,P=0.15)、Lauren分型(OR=0.73,95%CI 0.45~1.19,P=0.21)之间无明显关联。结论 NRP-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检测NRP-1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性。方法 对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符合条件的93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有无DPN分为DPN组和无DPN组,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通过统计学分析D-D与DPN相关性。结果 无DPN组男367例,女253例,年龄(53.49±12.40)岁;DPN组男194例,女123例,年龄(58.02±10.88)岁。与无DPN组相比,DPN组更高龄(P=0.001),病程更长(P<0.001),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P=0.012)、肌酐(Cr)(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24)、D-二聚体(D-D)(P<0.001),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血压(P=0.013)。将单因素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发现:DPN与年龄[比值比(OR):1.021,95%置信区间(CI):1.006~1.035,P=0.004]、DM病程(OR:1.029,95%CI:1.006~1.053,P=0.013)、HbA1c(OR:1.155,95%CI:1.063~1.256,P=0.001)、Cr(OR:1.009,95%CI:1.001~1.016,P=0.025)、LDL-C(OR:1.221,95%CI:1.049~1.422,P=0.010)、D-D(OR:1.001,95%CI:1.000~1.002,P=0.004)有关。结论 D-D可能是DP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文献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统计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异质性检验当P≥0.1且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1和/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1 728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303例,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1.26%。meta分析显示,性别(女性)(OR=3.73,95%CI 2.04~6.82,P<0.000 01)、年龄<12岁(OR=4.71,95%CI 3.41~6.50,P<0.000 01)、吸烟史(OR=4.06,95%CI 3.08~5.35,P<0.000 01)、缺血时间>10 h(OR=3.04,95%CI 1.52~6.07,P=0.002)、伤因(挤压撕脱伤)(OR=4.09,95%CI 2.89~5.78,P<0.000 01)、离断平面(末节离断)(OR=4.10,95%CI 3.03~5.54,P<0.000 01)是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女性、低龄、有吸烟史、缺血时间长、挤压撕脱伤、末节离断等再植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与脑脊液常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白细胞计数增高程度的不同,对比蛋白和葡萄糖的定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最常见且最早期出现的症状是发热(60.2%),其次为黄疸(31.3%)。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越高、蛋白定量也越高(r =4844.402),两者呈正相关;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葡萄糖定量呈负相关(r =-134.147);脑脊液结果异常程度越高,临床症状越重,且所需的抗生素治疗疗程越长;该组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为4.8%,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血培养阳性率为15.7%,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发热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及最早期出现的症状;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血培养阳性率最高;脑脊液白细胞、蛋白及葡萄糖定量对化脓性脑膜炎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性反应,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较常见,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8,(2):309-310
目的:评价青霉素钠与头孢噻肟联用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18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青霉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脑脊液指标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后脑脊液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及脑脊液指标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及白细胞计数测得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青霉素钠与头孢噻肟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明显,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确诊化脓性脑膜炎一线抗生素治疗失败换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9例患儿,中位年龄4个月,主要前驱感染为肺炎14例(48.3%)。19例(65.5%)出现抽搐,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17例(58.6%),主要为并发硬膜下积液。脑脊液培养阳性12例(41.4%),其中肺炎链球菌5例,无乳链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29例中痊愈4例,好转22例,进步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89.7%。2例患儿血和脑脊液利奈唑胺平均谷浓度分别为1.8 μg/mL、1.2 μg/mL,脑脊液穿透率为66.7%。抗感染治疗后患儿超敏反应C蛋白、降钙素原、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脑脊液葡萄糖明显恢复(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确诊或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若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利奈唑胺可作为二线药物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门诊体检成人晕针与血糖、血压及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连续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门诊体检成人6 4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 421例,女3 017例,年龄(43.61±11.52)岁。根据是否晕针分为晕针组与未晕针组;调查年龄、性别、BMI;根据体检成人的BMI,分为低体质量、体质量正常、肥胖前期、肥胖类别;抽血前均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收缩压与舒张压,并分为低血压、血压正常及高血压类别;抽血后根据血糖化验结果分为低血糖、血糖正常、血糖受损及高血糖类别。对晕针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门诊体检成人血糖、血压及BMI与晕针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BMI、空腹血糖(FBG)及血压因子下晕针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晕针与血糖(r=-0.246)、血压(r=-0.260)有弱负相关性,与BMI有弱的正相关性(r=0.184),均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前期(OR=1.343,95%CI 1.089~1.656)、肥胖(OR=1.730,95%CI 1.107~2.703)、低血糖(OR=2.232,95%CI 1.268~3.960)、低血压(OR=1.520,95%CI 1.084~2.131)是晕针的危险性因子,均P<0.05。结论 低血糖、低血压、肥胖前期、肥胖与门诊体检成人晕针密切相关,需加强该类特征体检成人晕针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高比(WHtR)与超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620例超重T2DM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单纯超重T2DM组和超重T2DM合并DR组,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组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早期营养策略调整对极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娩出的胎龄在32周以下的早产儿,按营养策略调整前后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肠内外营养情况、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EUGR发生率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极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早产儿356例,对照组177例,干预组179例。对照组男114例、女63例,胎龄(30.15±1.39)周;干预组男110例、女69例,胎龄(29.83±1.33)周。两组性别、出生体质量、剖宫产率、小于胎龄儿率、窒息率、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多胎妊娠率、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胎龄[(29.83±1.33)周]与对照组[(30.15±1.39)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肠内喂养时间[0.5(0.5,28.0)h]、全肠内喂养时间[(28.12±11.76)d]、静脉营养天数[22(14,30)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58±5.76)d]、达到足量肠内热卡时间[(22.59±9.23)d]均短于对照组[18.0(0.5,68.0)h、(32.29±14.02)d、26(18,35)d、(10.73±7.35)d、(28.64±1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禁食天数[(6.16±6.02)d]少于对照组[(8.19±6.98)d],干预组生后1周氨基酸量和住院期间氨基酸总量、1周热卡量、体质量增长速度[(11.74±3.67)g/kg、(45.40±34.99)g/kg、(360.03±124.31)kcal/kg、(21.04±5.71)g/d]均高于对照组[(10.72±2.81)g/kg、(39.22±18.00)g/kg、(312.51±79.82)kcal/kg、(19.12±5.52)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69.3%(124/179),低于对照组81.4%(144/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出生体质量(OR=1.980,95%CI 1.113~3.580,P=0.012)、禁食天数(OR=1.096,95%CI 1.006~1.194,P=0.036)、住院期间总氨基酸量(OR=1.087,95%CI 1.014~1.165,P=0.018)是EUGR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期实行积极营养策略可以降低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增加静脉营养中氨基酸的总量和根据每日体质量增长注意营养策略调整有可能降低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新生儿血糖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分娩的GDM产妇共200例。分别于新生儿出生1 h、3 h、6 h、12 h和24 h进行血糖检测,并收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喂养情况和产妇孕周、分娩方式、24 h泌乳情况。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60岁住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7例行PICC置管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6例、女41例,年龄(74.73±4.36)岁。从置管第1天开始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每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