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续靖宁  刘瑞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4):2270-2272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探讨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2006~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陕西省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心脏病、产褥感染。结论:正在实施的健康工程、"降消"项目、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和高危妊娠管理等工作已初见成效,加强危重症管理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12年来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总结妇女保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90-2001年死亡的332例孕产妇的个案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年来我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从最高的1991年的94.15/10万下降到2001年的33.74/10万。死因前6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肝病、心脏病、产褥感染、羊水栓塞。在影响孕产妇死亡的诸多因素中以孕产妇的个人知识水平及经济状况为最主要因素。结论:要进一步降低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的系统保健管理,加大母亲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强化专业培训,提高产科医师及妇女保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及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南省 2010—2019年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湖南省妇幼三级信息监测网络收集 2010—2019 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城乡分布、死因分布、死亡评审结论和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10 年26.70/10 万下降至 2019 年的 9.49/10 万,降幅64.46% (χ2趋势 = 94.02,P <0.001);死因构成中间接产科原因占50.58%,直接产科原因占49.41%,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109.62,P<0.001),妊娠合并症为主的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 = 31.28,P<0.001),全省孕产妇前三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 (27.86%)、羊水栓塞 (12.11%)、妊娠合并心脏病(8.71%),城市和农村前三位死因顺位一致,均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但是农村产科出血发生率(χ2趋势 = 50.84,P<0.001)、羊水栓塞发生率(χ2趋势 = 16.41,P<0.001)、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χ2趋势 = 8.21,P = 0.004)均高于城市。经省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占65.34%,不可避免死亡占34.66%,其中农村死亡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较城市高(χ2趋势 = 13.36,P<0.001)。结论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控制成效显著,但仍需提高产科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的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孕产妇死亡率是代表一个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卫生工作水平的综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已被我国列为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的重要指标,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掌握铜山县孕产妇的死亡情况、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全县5年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扎鲁特旗是1989~1994年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合作的《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项目旗县之一。现将本周期扎鲁特旗孕产妇死亡情况总结如下。1 资 料资料来源于扎鲁特旗1989~1994年孕产妇死亡登记表及上报表。孕产妇死亡率以1/10万为单位。2 结 果孕产妇死亡率:见附图。孕产妇死因构成:依次是产后出血(33.33%)、妊娠合并心脏病(28.57%),子痫(19.05%)、产后感染(9.52%)。死前就诊及死亡地点:见表1、表2。扎鲁特旗乡级妇幼卫生人员培训覆盖率占55.84%,村级妇幼卫生人员培训覆盖率达55.80%。本组21例死亡孕…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1979~199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4,他引:24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总结上海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 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年来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的个案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 年来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从最高的34.11/10万降到1998年的11.51/10万,但外地户口孕产 妇在全市孕产妇死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从0上升到1998年的58.82%。20年本市户籍人口的孕产妇死因前5位依 次为产科出血、肝病、心脏病、栓塞、妊高征和异位妊娠;外地户口者为产科出血、肝病、妊高征、产褥感染、心脏病和栓塞。 自1993年上海市成立了全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及肝病中心后,全市孕产妇心脏病死亡专率显著下降,从3.07/10万 降到1. 65/10万(P<0. 01),但肝病无显著下降。异位妊娠死亡专率通过全市性专题培训,从 3. 52/10万降到 0. 3/10万 (P<0.01)。全市妊高征与产后出血的死亡专率在防治妊高征并无明显变化而产后出血的死亡专率却反有上升,进一步 分析发现同期外地人口中接受产前检查率下降而在家分娩的比例上升,这些可能是外地人口中孕产妇出血死亡较高的 相关因素。从  相似文献   

7.
陈凤科 《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0):619-619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围产期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孕妇死亡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宜昌市1994~1998年孕产妇死亡142例,其中产科出血105例,占73.94%,其次是妊娠合并症18例,占12.68%。两者合计123例,占全部孕产妇死亡的86.62%。1 产科出血死亡分析 产科出血死亡105例,其中胎盘滞留54例,子宫收缩乏力31例,软产道损伤8例,其他原因出血死亡12例。防止产科出血死亡重点应防治胎盘滞留、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所致产后出血。本文105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张家界市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报告卡及病历、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活产数91 892例,孕产妇死亡32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4.80/10万。死因顺位前3位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对剖宫产危害性的认识,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辽宁省2014~201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收集2014~2019年辽宁省死亡孕产妇资料并分析死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辽宁省2014~2019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波动在9.2/10万~14.9/10万。2014年、2015年辽宁省孕产妇死亡因素第一顺位为羊水栓塞,2016~2019年羊水栓塞死因顺位下降,产科出血、高血压、心脏病成为死因第一顺位。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中,医疗保健系统仍占较大比重,主要存在问题仍以知识技能不足为主,县区级医疗保健系统知识技能不足问题尤为突出。结论2014~2019年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率进入平台期,虽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近十年外来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朱丽萍  秦敏  贾万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751-2754
目的:通过对外来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上海市外来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十年来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的个案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上海市活产总数从1996年的83 208例上升到2005年的125 130例,增加50.38%,而外来流动孕产妇活产总数从1996年的16 458例(占总数的19.78%)上升到2005年的63 968例(占总数的51.12%),增加288.67%(近3倍)。②全市孕产妇死亡数从1996年的24例上升到2005年的32例,其中外来流动孕产妇死亡数从9例(占同期死亡总数的37.50%)上升到31例(占同期死亡总数的96.88%)。③十年中上海市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26.92/10万(243/902 807),其中本市户籍者为15.58/10万(70/604 419),外来户籍者为57.98/10万(173/298 388),外来孕产妇死亡率为本市户籍者的3.72倍。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28.84/10万下降到2005年的25.57/10万,以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从22.47/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64/10万),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从54.68/10万下降到48.46/10万。④十年中外来孕产妇死亡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117例,67.63%),前三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69例,39.88%)、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7例,9.83%)、感染(16例,9.25%)。而本市孕产妇死亡以间接原因为主(40例,57.14%),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出血(9例,12.86%)、羊水栓塞(9例,12.86%)、心脏病及肝病(7例,10.00%)、异位妊娠(5例,7.14%)。⑤死亡的外来孕产妇呈现以下“三低三高”特点:文化程度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1.5%);产前检查率低(未接受过产前检查者占64.3%);住院分娩率低(在家分娩者占43.0%)。经产妇比例高(57.0%,怀孕三次以上者占41.6%);计划外生育比例高(59.0%);死亡原因中产科直接原因比例高(59.2%)。结论:上海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某些发达国家水平,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对外来户籍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Zhou YY  Zhu J  Wang YP  Dai L  Li XH  Li MR  Li Q  Liang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0):934-939
目的 了解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地区的差异变化。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的数据,1996-2005年覆盖了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6个监测区(县),2006年后扩大至336个区(县),统计1996-2010年全国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下降幅度和年平均下降速率。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及Poisson检验,对1996-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及地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64.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下降53.2%;201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高于城市(29.7/10万),西部(46.1/10万)高于中部(29.1/10万)及东部地区(17.8/10万)。东、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7.76%、57.02%和66.27%。地区间差异在逐渐减少,2006-2010年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为城市的1.82倍,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3.0倍。产科出血死亡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47.9%下降到2010年的27.8%,但仍是导致全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结论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孕产妇死亡率仍存在差异,但差异逐年减小,农村和西部地区仍是孕产妇死亡干预的重点;产科出血仍是各地区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0-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发生的主要特征、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方法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网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2000-2005年中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沿海;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53.0/10万下降到47.6/10万,农村由67.2/10万下降到59.2/10万,城市由28.8/10万下降到27.6/10万,下降幅度分别为10.2%、11.9%和4.2%.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和羊水栓塞,2005年前3位是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娠期高血压,但产科出血始终是第一死因,导致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和子宫破裂.结论 2000-200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无趋势变化,主要死因是产科出血.降低农村及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提高诊治产科出血基本技能是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0-201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95-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娩地点等因素对孕产妇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通过北京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包括孕产妇原始个案调查资料)。每季度组织北京市级专家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亡原因。将北京市1995-2010年全部372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录入,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结果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2000年平均死亡率27.9/10万,下降到2006-2010年的14.8/10万(120/812 457),降幅46.9%。1995-2010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24h内孕产妇死亡106例,占133例产后24h内死亡总数的79.7%。随着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因构成比由1995-2000年的47.8%(64/134)下降到2006-2010年的37.5%(45/120),产后24h内死亡比例也由40.2%(54/134)下降到28.3% (34/120),死亡时间的变化与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下降趋势一致(x2=59.109,P<0.05)。2006-2010年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肺栓塞死亡构成呈上升态势,其53.2% (33/62)的死亡发生在产前或产后120 h以后。市级医院分娩产妇24h内死亡占其死亡总数的29.0%(29/100),而家中或私人诊所分娩52例,其中43例(82.6%)为产后24h内死亡,分娩地点选择与产后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500,P<0.05)。结论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已由产后24h逐渐转变为产前或产后更长时间,孕产妇死因构成以及服务提供如住院分娩是影响孕产妇死亡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199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1996-2010年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WHO十二格表进行分析.结果 (1)北京户籍及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1996-2000年北京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20.2/10万,外来人口孕产妇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9-2011年湖南省计划外生育孕产妇死亡相关特征,寻找减少计划外生育孕产妇死亡的可控因素,为制定计划外生育人群系统保健工作策略及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湖南省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湖南省2009-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共572例。依据计划生育情况,将其中有记录569例孕产妇死亡个案分为计划生育内、外组,分析指标包括: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孕期保健相关因素、分娩相关特征、死亡相关特征。结果计划外生育组与计划内生育组组间比较:计划外生育组孕产妇死亡中高龄(35岁及以上)和低龄(小于20岁)构成比显著增高(χ2=78.828,P=0.000);妊娠次数(χ2=60.319,P=0.000)和分娩次数明显增多(χ2=56.887,P=0.000);产检次数明显减少,尤其是孕期从未做过产前检查者明显增加(χ2=43.793,P=0.000);分娩地点级别低,尤其是在家中及其他非法接生机构分娩者增多(χ2=29.351,P=0.000);计划外组剖宫产终止妊娠者明显减少(χ2=16.624,P=0.000);死于产科出血等直接产科原因者明显增多(χ2=23.096,P=0.000);可避免死亡构成比明显增多(χ2=13.735,P=0.001)。二组间死亡孕产妇的城乡分布、家庭年人均收入、死亡地点分布等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外生育死亡孕产妇特点是妊娠和分娩次数多、高龄或低龄妊娠、孕产期服务较差,产检次数少、分娩地点级别较低、产科出血等直接产科死因及可避免死亡构成比高。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本市1989~1998年孕产妇死亡变化和原因,总结围产保健管理经验并讨论有待突破的若干环节。[方法] 根据死亡监测网络上报,市妇保所质量管理科调查和专家组评审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孕妇分娩活产数持续下降,近10年减少了38%,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11.47/10万~29.60/10万,总体上趋于稳中有降,产后出血是首位原因;外来孕妇分娩活产数不断上升,近10年增加了3.43倍,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29.08/10万~109.61/10万,多年居高不下,产科出血和产科感染是主要死因。[结论] 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业务管理和执法力度等方面仍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大同市孕产妇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的死因构成及其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整理2007~2010年山西省大同市孕产妇死亡资料共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结果:2007~2010年大同市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6.99/10万、16.08/10万、25.55/10万、0/10万,其中2010年没有死亡的孕产妇,4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4.59/10万,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死亡原因的前4位分别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其他疾病、先心病。影响死亡的因素,以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知识技能、资源不足,以及县乡两级医疗保健系统知识技能、资源、管理系统问题为主。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社会各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和产科服务质量,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和急救水平,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2000~2010年潍坊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根据潍坊市所辖县(市、区)妇幼保健院(站)上报的2000年1月~2010年12月孕产妇死亡原始记录及市级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情况,对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10年潍坊市出生活产数875 511例,死亡孕产妇123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4.05/10万。前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1.10/10万,后6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66/10万,下降了12.44/10万,下降幅度明显。孕产妇前4位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降低潍坊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包括:加强基层医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对高危妊娠的识别、处理水平及转诊及时率;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率,加强孕产妇高危专案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