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良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自噬(autophagy)是一种不同于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其通过吞噬降解细胞内异常蛋白或细胞器产生能量,维持细胞生存和代谢,是细胞内成分降解和再循环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自噬可参与...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与生育能力的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明确。尽管EMs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在不断改进,但其高发病率与低治愈率却没有明显改善。维甲酸(RA)作为维生素A的活性代谢产物,参与各种细胞生长、分化与器官发生的过程。RA在EMs中因代谢缺陷而呈异常低水平,且大量研究显示 RA信号缺陷可能通过提高局部内膜雌激素水平、抑制凋亡与自噬、促炎与异常免疫调节等方式参与EMs的发生、发展,因此RA及其衍生物有望成为EMs治疗的新药物。就EMs中RA异常代谢、RA信号缺陷促进EMs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以及RA在EMs中的治疗潜力进行了综述,以期为EMs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作为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常见症状如痛经、经量过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常并发贫血甚至休克,子宫腺肌病还可导致不良妊娠及不孕症.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较易复发,部分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也逐渐成为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细胞自噬(autoph... 相似文献
4.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EMs患者(研究组)和16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中的VEGF水平,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并比较VEGF蛋白、VEGF mRNA在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内膜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EMs患者腹腔液、异位内膜、在位内膜VEGF蛋白及mRN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EMs临床分期无关。EMs患者血清VEGF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的高表达,说明其通过促血管生成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0%~15%,目前仍有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众多假说中,免疫学说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近年研究表明,EMs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腹腔环境内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提高了子宫内膜细胞的侵袭、黏附的能力,促进内膜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促进异位病灶的生长与维持,使逆流进腹腔的内膜细胞逃脱了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6.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中的发病率。183例不孕症妇女中92例腹腔镜证实EMs(实验组,平均年龄30.6±3.9岁),无EMs 9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0.8±4.6岁)。腹腔镜和宫腔镜诊断:EMs和子宫内膜病变,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 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在EMs妇女中发病率很高。EMs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线粒体促凋亡因子线粒体蛋白Sma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XIAP和Smac在5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和6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研究组)在位及异住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ELISA测两组患者腹水中TNF-a的表达.结果:①凋亡率:对照组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5);研究组在位及异住内膜中无周期变化(P>0.05);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内膜(P<0.05);异位内膜低于在位及正常内膜(P<0.05).②XIAP的表达:在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位内膜中增殖期均高于分泌期(P<0.05);在研究组异位内膜中无周期差异(P>0.05).③Smac在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位内膜中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5).在异位内膜中无周期差异(P>0.05);Ⅲ期和Ⅳ期EMT患者异位子宫内膜中,Smac表达在增殖期与分泌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腹水中TNF-α的表达: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和Ⅳ期EMT患者腹水中TNF-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相关性:XIAP与Smac,Smac与TNF-α表达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XIAP表达增强利于异位内膜种植生存,而线粒体蛋白Smac和TNF-α表达增强,又抑制其无限生长,表明线粒体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Meis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索HOXA10的辅因子(Meis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不孕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组织学定位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在蛋白水平上进行定量分析,检测EMs不孕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Meis1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eis1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仅有弱表达,而在正常同期内膜中呈较明显的阳性表达,差异显著(P<0.01);比较Meis1在分泌中期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Westernblotting显示,Meis1在分泌中期在位内膜中仅有弱表达,而在同期正常内膜中呈高表达(P<0.001)。结论:Meis1在EMs患者分泌中期在位内膜中低表达,可能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从而影响胚胎着床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Meis1在异位内膜中的低表达说明异位内膜可能对体内雌、孕激素正常调控具有抵抗性,异位内膜细胞具备了对抗凋亡的能力,提示Meis1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亚玲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9,(5):352-35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表现为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并具有生长和侵袭的能力,以慢性盆腔痛、痛经及不孕为主要症状,发病率逐年上升。关于其发病机制,尽管提出了很多假说,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炎症反应、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黏附、侵袭、血管生成是其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最近的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种植过程中趋化、黏附、侵袭、血管形成及细胞生长分化等多个重要环节。现就趋化因子在E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振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33(2):82-85
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IL-1)系统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其他细胞因子和甾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对病灶部位的炎症反应和逆流到腹腔的内膜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过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深入研究IL-1系统的调节机制将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张丽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9,36(1):42-45
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存在着周期性、自发性的细胞凋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存在着凋亡相关因子的改变。众多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凋亡促进基因fas/fasl表达减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增强。临床上许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就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调节改变中的作用、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关系等综述。 相似文献
14.
S100蛋白家族是钙离子结合蛋白,由25个成员组成,与Ca2+结合后在细胞内、外发挥生物学功能,调节增殖、分化、炎症、迁移和侵袭、细胞凋亡、Ca2+稳态和能量代谢等多种细胞过程,与多种癌症、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机制复杂,是可致盆腔疼痛、不孕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准确、易获得的早期无创诊断方法及明确的治疗靶点。研究表明,S100B、S100A7和S100A8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S10013可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并通过与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协同作用促进疾病发展;S100A4、S100A6和S100P可能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和(或)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迁移和侵袭。综述S100蛋白家族在EMs发病机制及诊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S100蛋白在EMs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思路,为寻找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姚慧娇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9,(4):295-29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病因未明,处理棘手,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异位内膜的种植和增殖必需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关键作用,因此VEGF与EMs的关系受到重视。目前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EMs发病关系及采用抗VEGF治疗EMs是研究的热点。5′未翻译区和3′未翻译区均有多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以-2578~C,+405G/C,-460T/C和+936C/T最具代表性,其对VE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并可能改变VEGF的量。很多实验证明,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药物,如抗VEGF抗体等能有效抑制EMs发展。为EMs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其中神经纤维及血管生成是促进疾病进展、产生慢性盆腔痛及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增大的重要机制,而其形成原因亦非常复杂,很可能与EMs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而作为EMs免疫因素重要成分的巨噬细胞,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异常募集并产生表型及功能的改变,分泌多种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引起神经信号的过度兴奋和通路转导异常,并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调控,对神经血管的生成有重要作用。总结在EMs中巨噬细胞表型功能变化对神经纤维异常生成及盆腹腔中血管增生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针对巨噬细胞与EMs神经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可以干预炎症过程、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生成提供理论支持,为解析EMs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良性、慢性疾病,需长期或重复性使用药物来控制相关症状。手术是治疗EMs的常用方法,但单纯手术复发率高,术后患者常需辅助药物治疗。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营造低雌激素环境,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或使之萎缩。孕激素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轻微的代谢影响及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目前术后治疗EMs唯一安全且经济的首选药物,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特别适用于合并子宫腺肌病的EMs患者。针对个体状况的不同,孕激素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准确的作用机制。就孕激素治疗EMs最新分子机制的研究、常用种类、常用剂型和剂量及其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机体细胞自噬活性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影响具有双重作用。宫颈上皮细胞自噬活性变化对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尚无定论,此外有关自噬与宫颈癌化疗药物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少。综述自噬影响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报道,以及自噬与宫颈癌化疗药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自噬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洁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42(1):13-16
近年来,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妇科一个棘手的问题。年轻患者首发症状为腹痛,甚至是发生于月经来潮前。该病的诊断通常是延迟的,甚至导致输卵管卵巢结构严重受损。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诊断延迟。目前认为,腹腔镜下组织活检是诊断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经阴道超声和经阴道注水腹腔镜也可协助诊断。腹腔镜诊断及治疗加以术后辅助药物可减少疾病的复发,治疗时间应持续至完成生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