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下调miR-155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对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不同方案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1~73岁,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0~71岁,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单纯使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以下各指标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CRP、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定血清miR-15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基因GCLC、苯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结果 入院8 h后,观察组IL-10、IL-17、TGF-β、CRP、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54.01±9.81)mg/L比(63.87±17.53)mg/L、(35.41±5.37)μg/L比(40.34±9.05)μg/L、(397.04±35.31)μg/L比(421.43±40.11)μg/L、(17.72±3.22)mg/L比(21.75±5.19)mg/L、(94.05±39.59)μg/L比(120.89±42.31)μg/L、(68.94±19.07)ng/L比(83.27±25.19)ng/L,均P<0.05];治疗后第3、6天,两组IL-10、IL-17、TGF-β、CRP、IL-6、TNF-α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入院8 h,两组患者ALT、TBil、DBil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观察组ALT、TBiL、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7.44±13.28)IU/L比(64.53±12.10)IU/L、(77.44±13.28)μmol/L比(92.32±22.04)μmol/L、(52.13±12.58)μmol/L比(63.84±20.17)μmol/L,均P<0.05];治疗后第3、6天,两组ALT、TBil、DBil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第6天,两组CD4+、CD8+水平均低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6.816、5.517,均P<0.001;对照组t=2.415、2.069,P=0.020、0.045),观察组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9.32±4.31)%比(43.40±7.11)%、(27.05±3.18)%比(30.75±7.34)%,t=2.194、2.068,P=0.034、0.045]。百草枯中毒肝脏损伤患者在入院8 h的Nrf2、miR-155均处于高表达水平,治疗后第6天,两组miR-155明显低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18.109,P<0.001;对照组t=2.336,P=0.024),Nrf2、HO-1、NQ01则高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24.400、7.390、49.193,P<0.001;对照组t=10.846、2.296、14.264,P<0.001、=0.027、<0.001),组间比较,治疗后第6天观察组miR-155、Nrf2、HO-1、NQ01的表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清除百草枯成分更为快速,可快速有效清除胆红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可有效降低患者氧化应激,从而显著降低氧化应激引起的miR-155表达,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增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起到保护患者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伴有吞咽困难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血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糖(GLU)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1±1.4)d,平均住院费用为(1.2±0.3)万元,Alb为(39.1±3.1)g/L,ALT(52.6±6.1)g/L,GLU为(10.5±5.5)g/L,并发症发生率为51.43%;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1.6)d,平均住院费用为(1.7±0.4)万元,Alb为(34.8±3.2)g/L,ALT为(65.1±5.9)g/L,GLU为(15.7±4.2)g/L,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57%。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时可发挥更好的作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营养指标保持在更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机械取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男34例,女32例,年龄44~69(56.51±6.27)岁;观察组男35例,女31例,年龄42~68(55.01±6.11)岁。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后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B蛋白(S100B)、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Adropin蛋白(Adropin)、载脂蛋白A1(ApoA1)、氧磷酶1(PON-1)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42%(61/66),高于对照组的80.30%(5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P=0.043)。治疗1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8.74±2.13)分、mRS为(2.01±0.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69±3.24)分、(2.63±0.2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71、16.808,均P<0.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B为(0.21±0.04)μg/L、NSE为(7.24±1.3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0.29±0.03)μg/L、(9.65±2.11)μg/L,血清BDNF为(4.11±0.43)μg/L、NTF为(5.78±0.66)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3.42±0.39)μg/L、(4.39±0.61)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24、7.766、9.656、12.565,均P<0.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为(4.87±0.82)mg/L、IL-6为(9.14±2.03)pg/ml、TNF-α为(2.74±0.68)μg/L、IL-17为(12.74±3.2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64±0.91)mg/L、(16.57±3.38)pg/ml、(3.55±0.72)μg/L、(20.85±3.86)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371、15.310、6.645、12.462,均P<0.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dropin为(3.87±0.41)μg/ml、ApoA1为(1.78±0.27)g/L、PON-1为(219.74±28.4)U/L,均高于对照组的(3.22±0.39)μg/ml、(1.49±0.24)g/L、(177.46±21.57)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32、6.522、9.625,均P<0.001)。结论 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早期营养策略调整对极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娩出的胎龄在32周以下的早产儿,按营养策略调整前后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肠内外营养情况、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EUGR发生率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极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早产儿356例,对照组177例,干预组179例。对照组男114例、女63例,胎龄(30.15±1.39)周;干预组男110例、女69例,胎龄(29.83±1.33)周。两组性别、出生体质量、剖宫产率、小于胎龄儿率、窒息率、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多胎妊娠率、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胎龄[(29.83±1.33)周]与对照组[(30.15±1.39)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肠内喂养时间[0.5(0.5,28.0)h]、全肠内喂养时间[(28.12±11.76)d]、静脉营养天数[22(14,30)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58±5.76)d]、达到足量肠内热卡时间[(22.59±9.23)d]均短于对照组[18.0(0.5,68.0)h、(32.29±14.02)d、26(18,35)d、(10.73±7.35)d、(28.64±1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禁食天数[(6.16±6.02)d]少于对照组[(8.19±6.98)d],干预组生后1周氨基酸量和住院期间氨基酸总量、1周热卡量、体质量增长速度[(11.74±3.67)g/kg、(45.40±34.99)g/kg、(360.03±124.31)kcal/kg、(21.04±5.71)g/d]均高于对照组[(10.72±2.81)g/kg、(39.22±18.00)g/kg、(312.51±79.82)kcal/kg、(19.12±5.52)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69.3%(124/179),低于对照组81.4%(144/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出生体质量(OR=1.980,95%CI 1.113~3.580,P=0.012)、禁食天数(OR=1.096,95%CI 1.006~1.194,P=0.036)、住院期间总氨基酸量(OR=1.087,95%CI 1.014~1.165,P=0.018)是EUGR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期实行积极营养策略可以降低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增加静脉营养中氨基酸的总量和根据每日体质量增长注意营养策略调整有可能降低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9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8)与观察组(n=128),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液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蛋白[(65.3±7.2) g/L vs(59.9±6.8) g/L],血清白蛋白[(39.1±5.2) g/Lvs(35.0±4.8) g/L],上臂肌围[(21.8±2.1) cm vs(19.3±1.7) cm)及肱三头肌皮皱厚度[(10.3±1.3)mm vs(9.5±1.4)mm],IgG[(13.9±2.1) g/L vs(10.8±1.4) g/L],IgM[(2.1±0.6) g/L vs(1.4±0.8) g/L],IgA[(3.4±0.5)g/L vs(2.2±0.5)g/L],两两比较均P< 0.05.结论 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液的免疫性功能,临床上应当重视护理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的7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5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3.43±1.02)岁;对照组35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51±1.06)岁。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振动疗法,35例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给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SE、UCH-L1水平低于对照组[(13.15±4.12)μg/L比(19.41±5.87)μg/L,(12.36±3.11)μg/L比(19.51±4.15)μg/L],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5.92±1.56)μg/L比(4.57±1.29)μg/L](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Vm、Vs高于对照组[(140.18±4.24)cm/s比(133.14±3.17)cm/s,(126.97±7.29)cm/s比(114.71±6.21)cm/s],RI低于对照组[(0.61±0.11)比(0.74±0.15)](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GMFM量表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可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患儿脑血流循环,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术前肠内营养对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呼吸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静脉营养支持.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VC值、FEV1、FEV 1/FVC以及MVV数据分别是(2.60±0.18)L,(1.69±0.20)L,(64.52±6.19)以及(0.60±0.017),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45±0.15)L,(1.48±0.17)L,(62.12±4.21)和(0.47±0.012).其中血气分析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p(O2)的含量(78.92±2.41)mmHg,p(CO2)则有所下降其含量为(40.27±3.2) mmHg.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体内的总蛋白上升至54.21(g/L),清蛋白上升至34.21(g/L),血红蛋白上升至9.56(g/L).结论 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呼吸状况,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方式在不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的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各种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使用电脑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4.82±2.71)岁,为开放性输血,红细胞输注时机为血红蛋白(Hb)<100 g/L;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5.67±3.39)岁,为限制性输血,输血时机为Hb<70 g/L。记录并比较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刻(T1)、术后1 d(T2)及术后7 d(T3)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及有效性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T0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肌酐(Crea)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HR、PT-INR及Cre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Hb水平为(81.50±12.17)g/L、(101.60±8.33)g/L、(117.45±18.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0±11.23)g/L、(125.33±9.34)g/L、(136.50±25.5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时,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Lac)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CaO2、CEO2、La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观察组MMSE评分为(24.04±1.91)分、(27.32±2.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81±2.48)分、(23.51±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0.26)U、5.00%(2/40),均低于对照组(3.17±0.83)U、15.0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限制性输血,能有效平衡脑氧代谢水平,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98例新生儿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86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12例),同时选取90例血培养阴性患儿为对照组。革兰阴性菌组男45例、女41例,日龄(15.15±2.63)d;革兰阳性菌组男58例、女54例,日龄(15.35±2.41)d;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日龄(15.65±2.78)d。对3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检出菌构成比及相应血清PCT水平,同时比较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分布情况。采用F检验、χ²检验。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7.53±1.93)μg/L、(2.91±0.83)μg/L]、CRP[(37.32±16.61)mg/L、(30.73±15.94)mg/L]、WBC[(17.23±3.43)×109/L、(15.53±3.12)×109/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07±0.02)μg/L、(9.32±3.35)mg/L、(8.54±2.3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7.53±1.93)μg/L比(2.91±0.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诊断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44%、92.22%、96.39%、88.30%、86.67%,均高于CRP和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培养检出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41.86%(36/86)、38.39%(43/112)、27.91%(24/86);PCT水平最高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新生儿[(11.21±3.32)μg/L],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新生儿[(9.32±3.43)μg/L]。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PC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用于鉴别细菌感染类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及预后关联性。方法 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39.54±7.72)岁],同时选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未感染患者作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40.60±8.93)岁],先比较两组的血清PCT、IL-6与CRP水平;按感染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7例)、中度感染组(11例)和重度感染组(5例),并将3组的血清PCT、IL-6与CRP水平进行比较;按出血量,将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量出血组(14例)、中量出血组(21例)及大量出血组(10例),并将3组的血清PCT、IL-6与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清PCT、IL-6与CRP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关系;并分析上述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PCT[(10.69±1.18)μg/L]、IL-6[(185.52±34.28)μg/L]、CRP[(87.89±16.87)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3±0.59)μg/L、(63.25±9.34)μg/L、(15.63±3.73)mg/L](均P<0.05)。随着观察组患者感染程度的加重,血清PCT、IL-6与CRP水平呈明显增高趋势(均P<0.05)。随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增加,血清PCT、IL-6与CRP水平呈明显增高趋势(均P<0.05)。3个指标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为91.26%,特异度为92.57%,上述指标均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血清PCT、IL-6与CRP水平与综合评估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PCT、IL-6与CRP水平明显上升,且与感染程度和颅内出血量密切相关,说明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效果较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床旁盲插鼻肠管技术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 探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本溪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长期卧床需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患者对营养供给方式选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 年龄(65.83±11.65)岁, 常规置入胃管供给营养;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 年龄(65.51±11.89)岁, 采用床边直接盲插鼻空肠营养管。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记录鼻饲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置管前, 两组患者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7 d后, 观察组GCQ评分[(80.36±8.78)分]及IgA[(3.75±0.36)g/L]、IgM[(3.95±0.25)g/L]、IgG[(11.96±2.36)g/L]、Alb[(36.28±4.76)g/L]、Hb[(113.38±15.51)g/L]、TF水平[(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基于前馈控制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每日唤醒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6.35±2.37)岁;试验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8.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COPD患者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分为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0.64±3.21)岁;病程(8.98±1.20)年;肺功能分级: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和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58±3.24)岁;病程(8.94±1.23)年;肺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管理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4周。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护理技能评分(35.59±3.24)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26.92±3.27)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20.88±3.54)分、自我护理概念评分(24.65±4.0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分(10.31±2.08)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8.79±1.53)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79±0.27)L、用力肺活量(FVC)(2.96±0.30)L、呼气峰流速(PEF)(6.54±0.72)L/s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48.95±5.34)L/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42.36±4.9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管理模式能够增强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肺功能,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频振动排痰机排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23±1.01)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26±1.04)岁。对照组采取人工叩背排痰,观察组采用多频振动排痰机排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呼吸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观察组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6.96±2.41)mmHg(1 mmHg=0.133 kPa)]、呼吸做功量(WOB)[(0.67±0.07)J/L]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95.41±5.73)mmHg]、血氧饱和度(SaO2)[(95.19±4.94)%]、动态顺应性(Cydn)[(38.49±3.52)ml/cmH2O(1 cmH2O=0.098 kPa)]、氧合指数(PaO2/FiO2)[(384.49±50.6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13.85±2.51)ng/L]、白细胞计数(WBC)[(6.95±1.10)×109/L]、白细胞介素-6(IL-6)[(6.09±1.06)μg/ml]和降钙素原(PCT)[(1.32±0.45)μ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6.23±1.15)d]、发热消退时间[(2.78±0.36)d]、肺啰音消失时间[(6.04±1.09)d]和住院时间[(12.37±3.26)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频振动排痰机排痰能够改善重症肺炎患儿呼吸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从而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步态指导下的骨盆控制训练对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偏瘫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4.75±13.34)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5.38±13.41)...  相似文献   

16.
万琴  马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10):1458-1462
目的:探讨BrainHQ视觉训练对于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3.57±5.38)岁,病程(2.32±0.98)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Bra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取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102例恶性肿瘤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5.72±2.10)岁,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5.67±2.13)岁,实施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CQ)、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对照组的15.69%(8/51)(χ2=3.991,P=0.046)。观察组护理后GCQ中生理[(22.59±3.61)分]、心理[(23.69±4.59)分]、精神[(19.67±4.27)分]、社会文化评分[(13.79±3.2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48、5.254、3.462、4.790,均P<0.001)。观察组护理后SF-36中躯体功能[(86.39±3.72)分]、生理职能[(83.37±3.59)分]、躯体疼痛[(85.45±3.70)分]、情感职能[(85.70±4.12)分]、生命活力[(85.57±3.80)分]、社会功能[(82.22±3.66)分]、心理健康[(83.40±3.68)分]、总体健康评分[(83.41±3.69)分]均高于对照组(t=15.252、9.320、9.026、9.346、13.559、7.717、8.968、6.082,均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健康教育[(82.86±3.28)分]、并发症预防[(83.95±3.42)分]、操作技能[(82.87±3.38)分]、沟通方式[(82.96±3.73)分]、导管维护效果评分[(82.89±3.84)分]均高于对照组(t=2.928、3.297、2.905、3.303、3.157,均P<0.01)。结论 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接受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生化散瘕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至6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加用生化散瘕汤治疗[年龄(31.03±6.20)岁],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年龄(31.95±6.79)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药物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者2例,治疗成功者38例(95.0%),对照组治疗失败者8例,治疗成功者32例(80.0%),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治疗1周后,观察组宫腔残留包块大小[(0.89±0.23)cm比(1.28±0.37)cm,P<0.001]、阴道出血消失时间[(10.16±1.85)d比(12.03±1.91)d,P<0.001]、宫腔残留包块消失时间[(11.00±2.68)d比(12.63±3.09)d,P=0.021]、血HCG降至正常时间[(10.18±1.69)d比(11.19±2.05)d,P=0.028]及月经复潮时间[(31.08±5.48)d比(33.31±3.11)d,P=0.045]均小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HCG[(283.57±253.86)mIU/ml比(428.81±256.15)mIU/ml,P=0.020)及VEGF[(83.17±35.31)mg/L比(101.71±38.55)mg/L,P=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化散瘕汤联合米非司酮能够促进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吸收,降低血HCG,减少阴道流血,加快月经复潮,中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基于穆泽尔模型的摄食相关症状群护理模式应用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3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57.53±6.22)岁。观察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