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纤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降纤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44耳)全频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23耳)与对照组(21例,21耳),对照组患者给予金钠多、敏使朗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纯音听阈检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5天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88±0.45、0.97±0.42、1.29±0.45g/L,而对照组分别为2.83±0.69、2.82±0.44、2.90±0.49g/L,治疗组治疗后3、5天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和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P〈0.05)。结论早期降纤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溶栓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患者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疗效,探讨全频型突发性聋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对64例于2017至2018年间在我科治疗的全频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纯音听阈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n=33)与无效组(n=31),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水平显著降低、TT显著延长、APTT显著缩短(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的Fbg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且有效组治疗前TT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回归分析示高龄、右侧发病、较低的TT值是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的危险因素。线性回归提示治疗前Fbg水平与听力提高负相关,治疗前后Fbg变化值与治疗后听力值负相关。结论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与年龄、发病侧别、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溶栓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状态,Fbg可作为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1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有效率69.23%(81/117),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眩晕、耳鸣、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男性78.26%,女性56.25%;12~40岁者84.75%,41~70岁者53.45%;发病1周内就诊者82.35%,1周后就诊者51.02%;伴眩晕者59.62%,不伴眩晕者76.92%;伴耳鸣者70.93%,不伴耳鸣者64.5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4.05%,无心脑血管疾病者76.25%;不同纯音听阈曲线类型中,上升型92.31%,平坦型76.47%,凹槽型83.33%,下降型64.00%,全聋型56.2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及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者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及听力曲线类型均影响突聋预后,是否伴耳鸣与突聋预后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1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就诊时间、伴发症状、是否伴其他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各频率听力损失值、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治疗方案等,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P<0.05)的因素包括就诊时间、伴眩晕、1000、2000、8000Hz的听力损失值,以及听力曲线类型;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就诊时间、伴眩晕以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14天内就诊、听力损失曲线呈上升型预后较佳,伴有眩晕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全聋型和重度平坦型突发性聋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全聋型和严重平坦型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就诊的62例听力损失为中重度以上(0.25、0.5、1、2、4kHz的平均纯音听阈≥56dB)的突发性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18例单独应用血栓通(三七总皂苷)治疗,19例应用泼尼松加血栓通治疗,25例应用甲泼尼龙加东菱迪芙加血栓通治疗。结果单独应用血栓通的有效率为22.2%(4/18),显效率为5.6%(1/18),应用泼尼松加血栓通的有效率为57.9%(11/19),显效率为36.8%(7/19),联合应用甲泼尼龙、东菱迪芙、血栓通的有效率为68.0%(17/25),显效率为60.0%(15/25)。经统计学处理,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加血栓通和或加东菱迪芙治疗中重度以上的平坦型或全聋患者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单独应用血栓通(P〈0.05)。全聋患者伴眩晕的比率[88.2%(15/17)]明显高于严重平坦型患者[26.7%(12/45)],且疗效较差。结论严重平坦型预后较好,以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东菱迪芙为主的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全聋型往往伴有眩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280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同一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量化指标,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发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均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与疗效无相关...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102例(112耳)突发性聋患者的发病特点、疗效影响因素进行了临床分析,并检测血清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及空腹血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高脂血症、糖尿病在突聋病因上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02例患者为我院1985~1997年收治的住院病人,符合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颁布的突聋诊断标准.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2岁,平均42岁;住院日最长46天,最短7天,平均21天.87例以耳聋首诊,15例以眩晕伴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入院后检查才发现患突聋.单耳患病92  相似文献   

8.
浅析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发病率甚高,而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各家意见不一。顾之平’“、沈蓓蓓”’等报道了其有自愈倾向。为从不同角度作进一步探讨,现将我院自1985年~1997年间本病患者79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79例中,男36例,女43例,年龄14~68岁,平均40.52岁。其中伴有耳鸣68例,眩晕28例,推动脉痉挛6例,颈椎病4例,心血管疾病6例,糖尿病1例。根据语言频率(0.5~4kHZ,以下简称语频)听力损失程度分级[’j:41~55dB为中度16例,56~70dB为中重度22例,71~90dB为重度21例,90dB以上为极重度2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相关因素对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共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10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侧别、病程、伴随症状、听力损失程度与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总有效率79%,年龄≤30岁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91%,31/34),高于31~45岁组(80%,37/46)和46~68岁组(61%,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 d者(95%,52/55)预后要好于病程>7 d者(63%,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耳闷者治疗效果(88%,53/60)优于不伴有耳闷者(37%,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发病侧别、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为轻度或中度,各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伴眩晕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年龄、病程、是否耳闷及初始听力水平有关,与性别、侧别、是否伴耳鸣无关;年龄小、病程短、伴耳闷是不伴眩晕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预后良好的正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12例(124耳)突发性聋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应用SAS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伴有眩晕、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类型、疗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将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均显示仅眩晕(P=0.0454)、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15)及听力图类型(P=0.0006)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患者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相比明显提高(P<0.0001)。结论突聋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听力图类型为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者疗效好于其他类型。对第一疗程未能痊愈的患者,继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261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耳鸣、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观察其各因素与突发性耳聋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51例(261耳)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痊愈53耳(20.31%),显效27耳(10.34%),有效82耳(31.42%),无效99耳(37.93%),总有效率为62.07%.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耳鸣无关(P>0.05),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年龄、伴发眩晕有关;在发病7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为上升型、凹陷型及不伴眩晕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及损失程度、患者年龄、伴发眩晕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196例(1247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性别、年龄、耳侧、伴发症状、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伴有的基础疾病各因素进行分组,均与预后行χ2检验或Spearman秩相关,将对预后有影响的的因素引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耳侧、耳鸣、耳闷、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各组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伴有眩晕、颈椎病、血脂异常,其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眩晕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就诊时间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眩晕,突聋预后越好,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类型突聋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98例(98耳)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250~8 000 Hz平均听阈94.94±8.30HL)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34例)及无效组(6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及耳闷胀感,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及鼓室注药、纤溶酶溶栓等多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听阈为70.79±10.13dB HL,痊愈2耳、显效21耳、有效11耳,无效64耳,总有效率为34.69%(34/98),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4%、21.43%和11.22%。多因素分析有效组和无效组上述各因素与疗效关系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预后越差(P<0.05);伴发眩晕不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给予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聋就诊时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发眩晕、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积极治疗后,仍有好转甚至痊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疗程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185例(228耳)的临床资料,分别就性别、年龄、耳侧、伴随症状、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对总有效率的影响,筛选出相关因素后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28耳中无效144耳,有效31耳,显效23耳,痊愈30耳,总有效率为36.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均与总有效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耳侧及眩晕耳鸣及耳闷等伴随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疗程与总有效率有相关性(P<0.05),而听力损伤频率平均听阈与总有效率无关(P>0.05)。 结论 女性患者预后优于男性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低频下降型预后最好,平坦下降型、全聋型次之,高频下降型最差。早期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而对第1疗程无效者,宜再继续治疗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2年7月710例(748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非参数检验再次验证,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眩晕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伴糖尿病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伴高血压与疗效无相关性,病程长短与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伴眩晕的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听阈程度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病程、伴发症状、伴糖尿病、治疗前耳聋稃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内科住院治疗的成人单侧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前庭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记录疗效,并随访3个月以上。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伴发症状(耳鸣、耳闷、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发病诱因、基础疾病、前庭功能(双温试验)、耳蜗电图、内耳MRI钆造影及甲状腺功能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55例患者中痊愈76例(49.0%),显效1例(0.6%),有效19例(12.3%),无效59例(38.1%),总有效率为61.9%。其中有24例(15.5%)患者在随访中出现了听力波动,1例(0.6%)进展成梅尼埃病。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庭功能、耳蜗电图、内耳MRI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耳闷、前庭功能、耳蜗电图、内耳MRI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两种分析均表明耳鸣、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发病诱因、基础疾病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其中旋转性头晕与性别密切相关,女性高发。病程≤1周的患者耳聋程度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病程≤1周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率与>1~≤2周和>2~≤4周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但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听力预后无明显相关性(χ^2=0.009,P=0.923)。结论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与耳鸣、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诱因、基础疾病及甲状腺功能血清学异常无相关性;发病1周内就诊,耳聋程度与预后呈正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是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前庭双温试验、耳蜗电图异常及内耳MRI钆造影内淋巴积水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聋预后与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突发性聋的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疗效评估等方面迄今尚无定论,通过一组突发性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客观地判断疗效,对1993年1月 ̄1996年4月以扩血管药物为主要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83例,(91耳),选择13项影响后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示:除年龄、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外,其他如性别,病程,有无伴随眩晕,单双侧,是否复发,病毒感染,心脑血  相似文献   

19.
突聋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影响突聋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对146例(167耳)突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SAS system计算机系统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年龄小于50岁、发病14d以内就诊治疗以及单耳患病的病人预后较好;伴有眩晕症状、未患病耳既往曾有感音神经性聋病史、初诊时听力损失曲线为全聋型、高频听力(4kHz及8kHz)损失较重以及高频听阈(4kHz 8kHz)大于低频(250Hz 500Hz)听阈的病人预后不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并不影响病人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8kHz的听阈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其它依次为眩晕、4kHz听阈、就诊时间、损失类型及未患病耳的既往病史。结论:从单、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突聋研究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16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总体有效组(84例)及无效组(83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及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到高压氧治疗间隔、高压氧次数及听力曲线类型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总体有效率为50.3%,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15.6%、15.6%和19.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听阈、伴发眩晕及入院到高压氧治疗间隔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时,20次左右的高压氧可能足以实现其治疗效果;听力损失程度轻、不伴发眩晕、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突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