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早发冠心病的防治及预后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入选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620例患者,根据性别及年龄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间一般资料、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48个月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发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及血红蛋白水平是早发冠心病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而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血浆中总胆固醇偏高、血红蛋白水平偏低为早发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早发冠心病患者,应针对性地对一些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加强控烟宣传及合理饮食指导,重视有阳性冠心病家族史人群,对减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发冠心病(CAD)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抽取360例CAD患者,包括180例早发CAD(观察组)、180例非早发CAD(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临床危险因素、预后.结果 ①对比两组临床危险因素:观察组高血压、遗传史、吸烟史等发生率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邹云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860-186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方法就本院治疗的160例男性及14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脑卒中病史、吸烟等冠心病高危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两组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脂血症、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脑卒中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男性早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则是女性的高危因素,临床应针对男女不同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4.
5.
冯洁 《中国校医》2003,17(3):276-276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4 7岁 ,已婚 ,住院号 :0 2 35 5 2 4 ,以“发作性胸闷、气短 10年 ,加重 2 0d”主诉入院。 10年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未作治疗 ,以后多在晨起时出现胸部闷胀 ,偶伴胸骨后疼痛 ,持续约 2~ 5min ,休息后缓解。2 0d前 ,上述症状发作较前加重 ,每日发作 1~ 2次 ,含服消心痛等药物不能很快缓解 ,2 4h动态心电图示ST -T缺血改变 ,遂入西安交大一院诊治。病程中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无晕厥、黑朦等。发病以来 ,精神、食纳及二便正常 ,夜间睡眠欠佳。既往于 6年前发现血压高 ,最高达 19…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诊断女性早发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选择因胸闷胸痛入院检查的女性患者332例,分析其病历资料,总结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病史、现病史、症状、生活习惯、家族史等相关因素,然后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诊断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观察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与危险因素的必然关系。结果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血糖、血脂、血压的三高史,吸烟史,肥胖史等多方面,临床诊断女性早发冠心与危险因素成反比关系,危险因素越多,临床诊断符合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仔细分析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病例-病例研究设计对118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和53例血管痉挛性CHD(X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88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25%百分位点和/或胰岛素水平≥75%百分位点纳入IR组,其它83例纳入非IR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和超重或肥胖的优势比(OR)分别为2.29(1.06 ̄4.98)和1.89(0.98 ̄3.36),其它因素无明显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关联环境危险因素,寻找降低早发CHD发病率的主要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339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年龄分成早发CHD组(172例)和晚发CHD组(167例),以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酗酒史、总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尿酸(UA)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等为CHD的环境危险因素,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发CHD组的高TG百分率和低HDL-C百分率显著高于晚发CHD组(分别χ2=12.011,P=0.001;χ2=11.208,P=0.001),早发CHD组的男性比率和吸烟率也高于晚发CHD组(分别χ2=4.849,P=0.028;χ2=5.728,P=0.017),而早发CHD组合并高血压病患病率低于晚发CHD组(χ2=7.654,P=0.006);经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协同因素后,血清TG升高和HDL-C降低是与早发CHD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χ2=6.607,P=0.010;χ2=5.450,P=0.020)。合并高血压病则是与晚发CHD关联的危险因素(χ2=6.702,P=0.010)。结论在干预早发CHD措施中,以降低LDL-C为首要目标的降脂治疗应兼顾降低TG,吸烟带来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田学增 《中国保健》2010,(6):150-151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74例和对照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在两组人群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旱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通过本组调查分析得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人群中加以控制,更好地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本组选用我院1991年至1995年住院病例256人,其中病例组133人,对照组123人,年龄最小38岁,最大81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诊断试验,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08年10月- 2009年12月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812例患者,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662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高血压(HT)、糖尿病(D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表明,这5个危险因素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5.47%( 632/662),特异性为64.00% (96/150),阳性预测值为92.13%(632/686),阴性预测值为76.19%(96/126).结论 男性、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低HDL-C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联合应用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郑州地区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12月郑州市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为是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非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尿酸、空腹血糖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或肥胖、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平均血小板体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OR=1.442)、吸烟(OR=3.012)、冠心病家族史(OR=1.057)、高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OR=1.993)、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942)以及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OR=3.522)是影响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超重、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高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是影响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37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49)和正常对照组(n=88)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入选对象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TF的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pearson积差相关和L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血浆TF水平和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TF水平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内男性和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亚组和无糖尿病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F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r=0.791,P<0.001),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均呈正相关(分别r=0.172,0.180,0.147,0.380,0.175;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年龄、LDL-C、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影响,血浆TF水平仍与冠心病发生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血浆TF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水平的TF诱导血栓形成,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也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Since 1984,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risk, factors have been prospectively assessed among Cincinnuti, firefighters, free of CHD at study entry. In total, 806 firemen with a mean age of 37 years at entry have been, followed for 6.4 years on average, contributing 5,173 person-years. CHD risk, factors were measured every 1-4 years and included weight, blood pressure, cigarette use, fasting glucose, and lipid profile. When, in aggregate, these CHD risk, factors were, found to be in a high risk range, suggestions were made serially to reduce CHD risk. A composite high CHD risk factor score led to an 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m (ECG) with thallium scan, which was repeated every 1-4 yeurs.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occurred in 7 men, with 1.35 Mis/1,000 mean-years; 15 others developed CHD, with 4.25 MI + CHD/1,000 mean-years. The firefighters' MI event rate (1.35 MIS/1,000 man-years) was lower (but not significantly, p > 0.1) than that for employed 30- to 39-year-old men free of CHD at entry (2.07/1,000 man years), who had an average follow-up of 5.4 years in the NHANES I study. At study entry, the 22 men who later developed CHD (vs. the 784 who did not develop CHD) were older (p=.0001), smoked more (p=.001),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first degree relatives with CHD before age 60 (p=.017). After covariance adjusting for age, race, and Quetelet index, men with CHD (vs. those CHD free) had higher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p=.0001,.0001), higher LDL cholesterol (p=.04), higher total cholesterol (p=.014), and higher triglycerides (p=.03). By Poisson regression,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HD events were age (p=.0007), cigarette smoking (p=.001),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056), and family history of CHD at ave ≤60 (p=.048). Men who later developmed CHD and those without CHD did not differ by histroy of smoke inhalation (p > 0.3). The calculated ratio of savings to cost attributable to the program per year was 5.9/1 ($258.500/$43,600). In the current study, firefighting as an occupat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HD event rates. CHD events that did develop were, for the most part, associated with modifiable CHD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博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6例早产合并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原发病因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早产儿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原发病中非感染性疾病以新生儿窒息(54.72%)最常见,其次是肺透明膜病(41.51%);感染性疾病以新生儿肺炎为主(47.17%);患儿均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口唇发绀、面部苍白、呼吸困难及吸气三凹征;气管导管中可见红色血性液体;肺部伴有明显湿啰音,心率减慢,部分患儿出现四肢肌张力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HDCP、新生儿窒息、寒冷损伤综合征及新生儿肺炎是导致早产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对早产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加强监测,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降低早产儿肺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女性冠心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年龄<60岁,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患病平均年龄较男性晚(56.4±3.2岁 vx47.4±6.2岁,P<0.05);有高血压病者显著高于男性,但糖尿病、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冠脉病变较轻。年龄≥60岁时,女性冠心病有高脂血症者显著高于男性,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差异,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特异性ST-T改变仍不明显,但冠脉病变较严重,单支血管(前降支)病变减少。结论 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显著增加,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安徽省合肥市知识分子人群冠心病(CHD)的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合肥市4726名35岁以上知识分子进行冠心病患病情况调查。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的冠心病患病率,同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共检出冠心病患者265例,患病率为5.6%;其中男性为5.1%,女性为6.9%,女性高于男性(χ2=6.126,P<0.05);男女性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男性χ2=149.056,P<0.001;女性χ2=111.09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3.627,95%CI=2.905~4.529,P=0.000)、性别(OR=0.692,95%CI=0.501~0.955,P=0.025)、冠心病家族史(OR=2.347,95%CI=1.656~3.327,P=0.000)、高血压(OR=1.537,95%CI=1.144~2.064,P=0.004)、腰臀比(OR=1.463,95%CI=1.091~1.961,P=0.011)、食盐摄入(OR=1.236,95%CI=1.009~1.516,P=0.041)。结论合肥市知识分子人群冠心病患病率较高,应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是否有关联性,以及关联程度如何。方法选取120例住院患者,其中60例为冠心病人,60例为非冠心病人。年龄40—65岁。冠心病为观察A组,非冠心病为对照B组,记录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并均抽血行冠心病基因检测。A组选1人和B组选1人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配对,共形成60对。开始进行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均有关联性。其中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的关联程度低于其他3个因素。结论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心病冠脉支架再狭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冠脉病变的特点及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分析冠脉病变特点.并对其中复查冠脉造影的96例患者再狭窄情况,及再狭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支架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多支病变多见75.3%,再狭窄率26.3%,其中裸支架再狭窄率36.1%(13/36),紫杉醇23_3%(7/30),雷帕霉素16.7%(5/30)。狭窄及无狭窄组患者的年龄、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糖尿病病例数、支架长度、支架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裸支架组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结论糖尿病、支架长度、多个支架、支架性质均为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