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溶栓疗法是 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的重要进展。我们发现尿激酶溶栓结合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将 2 0 3例患者分为尿激酶溶栓结合中药治疗组 (治疗组 )和溶栓西药对照组 (对照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 10 2例 ,其中男性 70例 ,女性 32例 ;年龄 37~ 70岁 ,平均 (5 3 0± 16 2 )岁 ;梗塞部位 :广泛前壁 4 2例 ,下壁 2 8例 ,前间壁 2 0例 ,下壁伴右心室 2例 ,正后壁 10例。对照组 10 1例 ,其中男性 72例 ,下壁伴右心室 2例 ,正后壁 10例。对照组 10 1例 ,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重要信号通路,为乳腺癌发病机制的解析和治疗提供新的候选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数据集GSE139038,利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于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注释,STRING在线分析工具和Cytoscape软件对差异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交互分析)(Gene 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工具对候选的关键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和生存分析。结果 筛选出519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log2FC|≥2,P<0.01),其中下调基因38个,上调基因481个。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共筛选出10个潜在的核心基因(CDK1、CDCA8、SSK1、BUB1、TOP2A、DLGAP5、NUF2、CT84、CDCA5、MELK)。这10个潜在的核心基因在乳腺癌样本中高表达且具有较差的预后。结论 CDK1、CDCA8、SSK1、BUB...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分子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诊疗提供潜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筛选小细胞肺癌基因表达数据集,并运用GEO2R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再利用DAVID数据库对DEG进行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进一步筛选出小细胞肺癌关键基因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筛选出614个DEG,其中上调基因328个、下调基因286个。富集结果显示,DEG的功能主要与微管运动、DNA修复、驱动蛋白复合物及微管结合等有关。根据蛋白互作网络中的节点连接度(Degree≥40),筛选出CDK1、BUB1和CCNB2等13个关键基因。预后生存分析发现,关键基因高表达水平与不良预后有关(P均<0.01)。结论 CDK1、BUB1和CCNB2等13个关键基因可能是小细胞肺癌诊疗的潜在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D)不同脑区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各脑区的免疫机制,以预测潜在的治疗中药。方法 从 GEO数据库获得 AD的样本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对各脑区最相关的模块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获得核心基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对差异基因进行免疫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 CIBERSORT算法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模式,通过 Coremine Medical筛选治疗 AD的潜在中药。结果 大脑的内嗅皮层(EC)区有 3 280个差异基因、海马体(HIP)区有 1 591个差异基因、内侧颞回(MTG)区有 3 995个差异基因、后扣带(PC)区有 2 056个差异基因、额上回(SFG)区有907个差异基因、初级视觉皮层(VCX)区有1 480个差异基。其中EC与VCX区与blue模块相关性高、HIP与PC区与turquoise模块相关性高、MTG、SFG别与绿色和黄色模块相关性高。PPI网络显示 EC区有 4个 Hub基因,HIP区有 13个Hub基因,MTG区有 4个 Hub基因,PC区有 9个 Hub基因,SFG区有 17个 Hub基因,VCX区有 13个 Hub基因。不同脑区富集有不同免疫通路的模块。通过基因映射到姜黄为治疗 AD的潜在中药,其映射到 EP300、PPARG、CCND1、GSK3B、BCL2、EGFR、KDR、MYC和IL1B等基因上。结论 AD患者在不同脑区表现出多样化的免疫途径,这种差异与AD发病机制紧密相连。姜黄有望作为治疗AD的潜在中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心律失常早期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MI治疗后的心律失常早期变化特征。结果治疗后20例患者恢复正常心律,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1度AVB无变化;3例死亡,其中心力衰竭1例,心室颤动1例。结论早期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心律特征,在药物治疗中无明显效果的,应尽快使用起搏器,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数据筛选及分析,结合实验室验证,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对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SI-ALI)小鼠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通过GEO数据库检索急性肺损伤基因数据集,经GEO2R处理,将各数据集的差异基因进行韦恩图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蛋白模块;利用在线数据库DAVID和KOBA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烟雾吸入组(smoke组)和烟雾吸入+地塞米松组(smoke+Dex组),每组15只。smoke组、smoke+Dex组吸入烟雾10 min造成SI-ALI,对照组吸入空气; smoke+Dex组小鼠肌肉注射Dex(0.4 mg/100 g)。24 h后处死动物,采用ELISA方法检测左肺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IL-6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右肺中叶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8(MAP3K8)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基因表达水平。最终纳入GSE1871、GSE2411及GSE...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急救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冶AMI患者148例,分为人院前接受急救措施的观察组88例和入院前未接受急救措施的对照组60例,对两组患者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88例入院后成功救治80例,抢救成功率90.9%,死亡病例8例,死亡率9.1%.对照组60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2例,死亡率20.0%,抢救成功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 5 2 2例AMI患者 ,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 2 5 8例 ,对照组 2 6 4例。结果 ( 1)老年组女性占的比例大 ( 37.98%比 2 3 .48% ,P <0 .0 1) ;老年组伴糖尿病 (DM ) ( 2 9.45 %比 4.5 5 % ,P <0 .0 1)、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 13 .18%比 7.2 0 %P <0 .0 5 )、脑卒中 ( 11.2 4%比 4.5 5 % ,P <0 .0 1)多。( 3)老年组AMI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所占的比例少 ( 16 .2 8%比 2 5 .76 % ,P <0 .0 1)、无痛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大 ( 2 0 .5 4%比 8.33 % ,P <0 .0 1)、就诊时间 (h)晚 ( 9.2 5± 2 .6 3比 5 .74± 1.36 ,P <0 .0 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少 ( 34.5 0 %比 5 0 .38% ,P <0 .0 1)、住院病死率高 ( 14 .73 %比 3 .41% ,P <0 .0 1)。结论 老年AMI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脑胶质瘤(glioblastoma,GBM)芯片数据,采用整合生物信息学法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法,寻找肿瘤发病特征基因、关键通路以及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中高通量基因芯片数据,通过整合生物信息学法筛选出差异基因;利用WGCNA分析GBM关键基因hub基因;采用维恩分析法,整合这些差异基因与hub基因,筛选出GBM特征基因。采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基因功能注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GBM特征基因所富集的功能和通路。利用Kaplan-Meier分析特征基因与GBM生成率的关系。利用基因云生物信息平台(GCBI),分析调控这些特征基因的转录因子。结果 经分析,发现273个特征基因。这些特征基因主要可影响离子通道、蛋白激酶、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CHD5,SYP,PHYHIP表达水平与GBM生存率显著相关;转录因子Sp1、Sp3、REST可能是调控这些特征基因的关键因子。结论 本研究从多种角度定义了GBM的特征基因及调控机制,为其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特征及其住院期间的预后.方法 AMI患者218例中,年龄≤40岁106例(A组),年龄60-75岁112例(B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的日时间分布及院内预后.结果 A组发病高峰时间是上午6:00-11:59(占38.6%),其次是0:00-5:59(占22.8%);B组发病高峰时间是0:00-5:59(占32.2%),其次是上午6:00-11:59(占30.0%).A组院内死亡率低于B组(5.7%vs.18.8%)(P<0.01).结论 与60-75岁的老年患者比较,40岁以下的AMI患者上午发病者较多,院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32例65岁以上老年AMI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145例65岁以下AMI病人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人AMI病人无胸痛或胸痛不典型明显多于非老年组,血流动力学受损的体征和并发症、泵衰竭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而梗死的范围、死亡原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老年人无痛性AMI多见,病情程度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都达到临床治愈。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心理健康,患者满意率1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治疗与正确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探讨骨质疏松症(OP)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并进一步挖掘其潜在靶向治疗中药活性成分。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GSE56116和GSE93776,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分别筛选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差异基因,进一步从GeneCards数据库下载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靶点,将两个数据库获得的结果合并去重后构建PPI互作网络图;用Cytoscape软件(3.7.2版本)中的插件MCODE和Cytohubba识别关键Cluster和Hub基因,然后用R软件(3.6.3版本)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CTD数据库筛选靶向Hub基因的中药活性成分。结果 通过GEO数据库分别获得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差异基因815个和22个,从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得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靶点4 463个和1 135个,合并去重后分别得到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 968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靶点1 144个,两者映射出673交集靶点;以degree≥10为条件筛选获得10个Hub基因STAT3、MAPK1等;GO分析获得骨质疏松症和...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施的护理方案。结果通过有效的观察及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上除有效治疗外,正确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MI的患者中,选取年龄<40岁且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64例作为青年组,选取同期年龄>60岁且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236例作为老年组.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①青年组中男性、吸烟史、饮酒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87.5% (56/64)比71.2% (168/236)、65.6% (42/64)比36.0%(85/236)、39.1% (25/64)比25.8%(61/236)、35.9%(23/64)比11.0%(26/236)];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肥胖比例低于老年组[17.2% (11/64)比34.8% (82/236)、12.5%(8/64)比27.1%(64/236)、14.1% (9/64)比35.2%(83/236)](P<0.05);②青年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老年组[(5.4 ± 1.8) mmol/L比(4.4 ±2.7) mmol/L、(2.6±1.7) mmol/L比(1.4±1.3) mmol/L];青年组中1种危险因素者比例高于老年组[32.8% (21/64)比19.5%(46/236)];无危险因素者和4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低于老年组[6.2%(4/64)比11.9%(28/236)、4.7% (3/64)比9.3%(22/236)](P<0.05);④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9.4% (6/64)比4.2%(10/236)、70.3% (45/64)比40.7%(96/236)];罪犯血管位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15.6% (10/64)比29.7%(70/236)、31.2%(20/64)比40.2%(95/236)];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低于老年组[(9±5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对2009年6-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总结护理效果和经验。结果:本组患者住院5~28d,平均住院(10.50±2.22)d。临床治愈19例(54.28%),好转12例(34.28%),死亡4例(11.42%)。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2例(5.71%),左心衰竭1例(2.86%),心室壁穿孔1例(2.86%)。结论: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度过危险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AMI患者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着重抓好控制活动,合理氧疗,抗凝,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治愈16例,占42.1%,好转21例,占55.3%,死亡1例,占2.6%。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述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方法和转运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积极正确的急救措施及转运经验。结果本组6例患者(其中2例院前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均转上级医院,无一患者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是最初和最重要的诊治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普及院前的诊治知识,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院前救治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