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医院感染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医院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病原体、基础疾病、是否住ICU,是否手术;随访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及生存状况,以诊断医院感染CRE至治愈出院或死亡的时间为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CRE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医院感染CRE 499例,444例存活,55例死亡,病死率11.0%;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手术史、ICU入住史、合并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CRE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入住ICU、手术、合并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引起CRE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多药耐药菌的接触隔离等防控措施,避免多药耐药菌的院内传播,此外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仍可作为治疗CRE联合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特征、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对CRE感染的认识和控制干预,帮助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采用1∶1∶1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CRE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CSE)感染患者(CSE组)和未感染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对照组,各64例,共计192个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预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道感染是CRE医院感染的最常见来源,占42.19%,患者的住院科室主要分布在儿科(31.25%)和危重症监护室(26.56%);通过CRE与对照组的多因素模型分析,只有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CSE与对照组单因素比对分析,只有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SE感染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CRE感染区别于CSE感染的危险因素;64例CRE患者中12例死亡,病死率为18.75%。结论新生儿、儿童和重症患者是CRE感染的易感人群;CRE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与气管插管和CRE感染相关,是CRE感染区别于CSE感染的特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7月—2017年6月ICU内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作为病例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1配对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20、ICU住院日数长、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日数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抗菌药物应用≥2联与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20、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日数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是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导致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呼吸机日数长、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APACHE II评分≥20。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CRE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6-2018年CRE感染新生儿68例(CRE组),随机选取同期同病房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CSE)感染新生儿50例(CSE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组新生儿68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88.24%),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10.29%),产酸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1.47%)。CRE组医院感染38例(55.88%),CSE组医院感染6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PICC置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长均为新生儿感染CR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日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CRE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应针对新生儿CRE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CRE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6-2018年CRE感染新生儿68例(CRE组),随机选取同期同病房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CSE)感染新生儿50例(CSE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组新生儿68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88.24%),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10.29%),产酸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1.47%)。CRE组医院感染38例(55.88%),CSE组医院感染6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PICC置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长均为新生儿感染CR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日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CRE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应针对新生儿CRE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医院感染的风险关键控制点,以提升CRE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调查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CRE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构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测CRE医院感染的风险,数据分析采用SAS9.2软件。结果 121例CRE医院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外科、ICU和内科,分别占35.5%、28.9%和24.8%;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和手术部位,分别占46.0%、16.0%、14.0%和10.0%;主要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占73.4%、大肠埃希菌占18.8%;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联用抗菌药物、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E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重点科室住院患者开展早期CRE筛查,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并减少联用,可降低CRE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诊治与预防控制.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住院感染患者中30例CRE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离细菌分布、住院后首次检出时间、感染部位、入住科室与疾病转归、应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通过产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检测KPC.结果 检测到的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83.3%,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时间为住院后26.3 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7.6%,血液与泌尿系感染为第2位,占10.8%;临床科室以ICU为主;死亡7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18.7 d;药敏结果示,仅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磷霉素的耐药率为18.5%、20.0%、27.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多药耐药菌的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临床愈后,并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老年住院感染患者的资料,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组75例,无CRE感染病例150例设为无CRE感染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情况、治疗操作及用药情况等临床资料,归纳老年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CRE组的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病区,神经科重症病区和老年病病区为主;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CRE组老年患者的死亡占20.00%(15/75)高于未感染CRE组(P<0.05)。气道插管、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连续一周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是CRE的易感人群,愈后差,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临床应对影响因素及早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地市级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CRE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各ICU发生CRE感染患者78例为研究组,同期各ICU未感染CRE患者82例为对照组。分析CRE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分离菌种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43.59%和41.0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9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抗菌药物多联使用、气管插管、住院时间>7 d及脑血管疾病是ICU患者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是CRE感染的高危人群,CRE菌株耐药性较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抗菌药物多联使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及合并脑血管疾病均可增加ICU患者CRE感染的风险,ICU可进行CRE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患者CRE的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CRE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7—2018年住院患者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分析CRE检出情况、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某院2017—2018年CRE检出率10.6%(430/4 047),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78.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7.4%)及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7.4%)为主;以≥65岁患者居多(65.3%,281/430);标本类型以痰液(43.5%,187/430)、尿液(26.7%,115/430)为主;科室分布以ICU居多(44.2%,190/430);CRKP除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外(3.4%),对其他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CRECO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28.1%)外,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CRECL除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12.5%~28.1%)、对喹诺酮类耐药率40.6%~50.0%外,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结论 CRE(特别是CRKP)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CRE监测和感染控制,以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某地级市医联体范围内发挥牵头三甲医院的作用,提升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的同质化防控水平。方法 自2021年7月起在医联体范围内由牵头三甲医院针对CRE建立并推行基于“行政+临床+医技”的同质化防控模式,收集并对比医联体单位2020年7月-2022年6月管理干预前后ICU内CRE的检出率与感染率,评价成效。结果 两年间共监测8个ICU住院患者9 230例,共检出肠杆菌1 277株,其中CRE 278株,导致医院感染患者101例,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由62.10%增加到81.19%,呈现增高趋势(P<0.05);推行CRE同质化管理干预后,8个ICU内CRE检出率和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5.74%(157/610)、1.35%(63/4 683)降至18.14%(121/667)和0.84%(38/4 547)(P<0.05);与此同时,8个ICU的总体医院感染率也由9.29%降至6.42%(P<0.05)。结论 通过发挥医联体内牵头三甲医院在耐碳青霉烯肠杆菌防控的作用,构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同质化防控体系,能有效提升ICU内耐碳青霉烯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检测分析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1-12月临床送检的住院患者包括痰、血及胸腹水等各类标本,共获得不重复菌株210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210株CRE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64.29%(135/210)和22.86%(48/210);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46.67%(98/210);标本来源主要为痰49.52%(104/210)、血液12.86%(27/210)、分泌物9.52%(20/210);210株CRE菌株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阿米卡星(49.52%);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曲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7.62%、72.38%、83.33%、75.71%、84.76%和98.1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100.00%。210株临床分离的CRE均未检出qacA、qacC、qacJ基因,检出qacB、qacG、qacH、qacE、qacE△1和qa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VITEK2 Compact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acc(6’)Ib-cr携带情况,通过质粒接合试验验证PMQR基因的水平转移。结果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5.56%~33.33%。acc(6’)Ib-cr基因检出率最高(87.72%),其次为qnrB(77.19%)和qnrS(17.54%),有2株菌携带qnrA基因(3.51%),未分离出qepA基因,菌株同时含有2种或3种PMQR基因(84.21%)。8株接合成功的菌株均存在PMQR基因转入,但喹诺酮药物对其最低抑菌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虽然该院CRE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但对喹诺酮类药物仍存在一定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陈向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12):1457-1460+1464
目的 了解非呼吸道标本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和碳青霉烯酶分型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7月—2021年6月医院从非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CRE,使用WHONET 5.6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CRE 420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76株(65.7%)。CRE主要分布在ICU(占比22.9%);尿液标本占比43.8%;CRE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了高度耐药。CRE的碳青霉烯酶分型主要是KPC,其次是NDM,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KPC酶为主(占比94.2%),大肠埃希菌以NDM型碳青霉烯酶为主(占比91.7%)。结论 CRE在非呼吸道标本中也广泛存在,特别是ICU患者,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不同菌种碳青霉烯酶型差异较大,临床医生应做到精准用药,同时加强感染控制,减少CRE的院内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检出CRE患者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建立“感控+临床+医技”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遏制CRE感染的增长。结果 7年共监测住院患者634 228例,CRE医院感染304例,感染发现率为0.048%。不同年份及季度CRE感染呈现波动性;男性CRE感染发现率高于女性(χ2=54.40,P<0.001),≥65岁老年患者CRE感染发现率为<65岁患者的3.10倍(χ2=102.91,P<0.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9.54%,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总体79.93%。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50.66%。干预后,CRE感染发现率由0.070%降至0.044%(χ2=9.890,P=0.002)。结论 通过开展CRE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可找出相应高危人群、高危科室等,建立多学科协作防控,可以实现CRE医院感染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耐药威胁之一。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是全球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把主动筛查作为防控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一项干预措施。本文从定植与感染的关系、筛查的效果评价、主动筛查人群、筛查采样方法、筛查频率及主动筛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CRE)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临床分离的62株CRE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结果 62株CRE菌株中,来自痰液35株,占56.45%;血液14株,占22.58%。尿液8株,占12.90%;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93.55%、91.93%、90.3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2.26%。有57株(91.93%)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5株(61.40%),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0株)、NDM(12株)、IMP(3株)等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本院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和血液,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耐药基因主要为KPC。临床应加强对CRE的监控,防止其在院内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8.
<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和抗生素不规范使用,造成了CRE的变异、耐药。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CHINET)发布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变迁报告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从2005年的约3%,  相似文献   

19.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国内乃至全球的定植率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然成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威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CRE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响因素、防控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明晰CRE的防控现状,并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展探讨CRE防控新思路,以期为未来CRE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未来CRE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如何前瞻性评估CRE防控策略,哪些感染的风险因素控制有助于阻止CRE的传播,以及抗菌药物管理对限制CRE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检出率、感染状况及其耐药基因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东莞地区细菌耐药监测CRE阳性菌株和相关临床资料,重新进行菌种的鉴定及相应药敏结果的复核,阳性者则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复核确定的CRE菌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2015年1月-2016年3月共检出肠杆菌菌株16 182株,其中CRE 45株,检出率0.28%;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CRE 17株,检出0.44%;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CRE7株,检出率0.08%;阴沟肠杆菌中分离出CRE13株,检出率1.84%;其余分离8株,检出率0.27%,大肠埃希菌中CRE检出率总体较低;痰液、胆汁中CRE检出率分别为0.49%、1.27%,与CRE总体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株CRE药敏分析显示,亚胺培南耐药率100%,美罗培南耐药率82.22%。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仅有阿米卡星(15.56%),耐药率低于40.00%只有妥布霉素(31.11%),耐药率在40.00%~50.00%药物仅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而临床广泛使用的氟喹诺酮类、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耐药率超过50.00%,三代头孢及其含酶抑制剂超过70.00%;送微生物实验室鉴定的7株CRE碳青霉烯酶基因扩增均为阳性,IMP-4阳性1例,NDM-6阳性6例,1例为NDM-6与CTX多基因阳性携带共存。结论东莞地区CRE检出率不高,本地区首次检测到NDM-6耐药基因,在国内其他地区也是少见,且与前几年耐药基因比较有了较大变迁,应全面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重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