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立伟 《中国保健》2009,(17):734-735
目的:观察腰腹肌肌力训练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评分的效果。方法: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了腰腹肌肌力训练(包括背伸肌训练、腹肌训练、腰肌训练和半桥训练)治疗,2次/d,6个月为1疗程。名果:全部患者训练1个疗程后,优12例(30.77%)、良18例(46.15%)、可6例(15.38%)、差3例(7.69%),优良率为76.92%。治疗后JOA各项评分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0.01)。结论:腰腹肌肌力训练方法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HD)患者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LHD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腰痛ODI(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以及腰椎JOA(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腰痛ODI评分与腰椎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痛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HD患者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的康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深层肌康复护理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深层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腰部功能(ODI评分)。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深层肌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其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M)患者腹直肌围度水平、生活质量、腹直肌纤维电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的81例产后DRA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开展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试验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干预,均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腹直肌围度水平、生活质量、腹直肌纤维电位。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上围、脐围、脐下围均缩短,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Ⅰ类肌纤维电位最大值、Ⅱ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均升高,试验组更高(均P<0.05)。结论 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治疗产后DRAM,可促进腹直肌恢复,改善腹直肌肌肉功能,同时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可 《科学健身》2011,(3):57-60
<正>在你所有的力量练习计划中搭配这个全面的核心训练方案,帮助你获得更棒和更壮的六块腹肌现在当一提起训练腹肌时可能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今天是我的胸部训练日,等练完胸后卷卷腹吧,"或者"今天练斜方肌中部和肱肌,腹肌今天估计就没力气了。"这种状况是典型  相似文献   

6.
陆小香 《健康指南》2021,(3):53-54,59
(接上期)三、下腰痛医疗体操下腰痛医疗体操目的:增强腰背肌、改善腰椎曲度,增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功能,减轻腰痛;放松腰背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和肿胀消退;急性期制动休息;恢复期强化躯干肌力训练(骶棘肌、腹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症状与下肢伸、屈肌群肌力以及生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骨质疏松患者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问卷法(SF-36)以及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分别测量腰痛与腿痛、生理功能、下肢伸肌和屈肌群肌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腰痛与腿痛VAS评分均与生理功能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腿痛与慢速伸肌群肌力、中速伸肌群肌力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而与慢速、中速屈肌群肌力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患者进行临床康复训练时,应把握下肢肌力、疼痛症状和生理功能间的相关性,控制训练强度,才能保证患者康复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评估针灸电针治疗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产后42d在本院门诊复查的DRA产后女性1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55例、观察A组(给予常规治疗,如仿生物电刺激治疗)61例、观察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电针治疗)62例。采用高频超声测量患者的腹直肌间距(IR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RD、腹围恢复情况,以及治愈率。结果 重复测量显示,IRD以时点、组间、时点和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后LSD-t显示,三组IRD比较:治疗3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且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观察B组<观察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比较:观察B组<观察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愈率比较:观察B组(59.68%)>观察A组(31.15%)>...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飞行员颈腰肌多模式训练系统,提高飞行员颈腰肌训练的效率.方法:该系统基于动态反馈原理设计,包括砝码计数器、行程测量器、测力装置和控制器等.其中砝码计数器根据插销定位和砝码厚度计算实时配重;行程测量器采用激光测距模组,用于计算配重砝码的运动距离;测力装置采用LCP116-4kN传感器,用于测量等长训练中训练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孕产妇分娩前后腹直肌厚度和间距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干预腹直肌分离(DRA)和变薄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建立产检档案的86例孕产妇资料,根据产后第42天腹直肌检查结果,将发生DRA者纳入分离组(51例),未发生DRA者纳入非分离组(35例)。分别于孕12、24、37周,产后第3天、第42天使用超声在脐上5 cm、脐边缘、脐下3 cm位置沿白线测量左右腹直肌厚度及间距,并比较两组数据。结果 两组脐上5 cm、脐边缘、脐下3 cm位置左侧和右侧腹直肌厚度和距离均随妊娠周期逐渐增加,产后开始恢复。分离组产后第42天脐上5 cm、脐边缘、脐下3 cm位置左侧和右侧腹直肌厚度低于非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组孕37周、产后第3及42天腹直肌间距大于非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测量孕产妇分娩前后腹直肌间距离和直肌厚度、评估DRA严重程度,建议建立基于超声诊断的围产期腹直肌综合检测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行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后路开放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JO.A评分、V.AS评分、O.DI.评...  相似文献   

12.
杨芬 《中国校医》2022,36(5):367
目的 观察仿生物电刺激联合核心运动训练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超声下腹直肌间距的影响观察。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本院住院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9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常规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及核心运动训练,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仿生物电刺激,观察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联合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分别为(85.74±4.86)、(87.81±5.72)、(92.68±5.62)cm,与常规组的(85.33±4.21)、(87.44±5.09)、( 92.14±5.82)cm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联合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分别为(81.82±3.81)、(79.91±4.67)、(84.62±5.07)cm,均短于常规组的(83.92±3.97)、(85.83±5.01)、(90.14±5.21)cm,(t=2.560、14.613、5.094,P值均<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常规组的82.22%,(χ2=4.050,P=0.044);产后4周联合组腹直肌距离为(3.66±0.18)cm,短于常规组的(4.14±0.14)cm,(t=14.120,P<0.001),产后6周联合组腹直肌距离为(3.10±0.28)cm,短于常规组的(3.47±0.21)cm,(t=7.092,P<0.001)。结论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核心运动训练可有效缩短腹直肌间距,减轻产妇腰背部负担,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8周吸气肌训练对肥胖大学生肺功能、呼吸肌力量、运动能力、身体成分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为肥胖患者优化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8—10月招募58名肥胖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8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每周3次强度为50%最大吸气压(PImax)、共8周的吸气肌训练,对照组接受的训练除强度设定为5%PImax外,其他参数与实验组相同。干预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呼吸肌力量、运动能力、身体成分和血脂等指标。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计划完成率(依从性)分别为98.0%和99.2%。干预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干预后,实验组PImax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较干预前增加(t值分别为-7.44,-4.11,P值均 < 0.05),6MWT后的自我疲劳感觉(RPE)和心率下降(t值分别为2.13,2.63,P值均 < 0.05),而肺功能、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8周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大学生吸气肌力量和运动能力,但对呼气肌力量、肺功能、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后路环状融合术在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总结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的手术疗效,并对该术式的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辅助环状融合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202例,选择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仅行单节段融合术的132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腰椎滑脱症97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35例,应用X线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应用视觉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价腰腿痛程度及社会和生活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12~84个月,平均(43±23)个月,132例中125例获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94.7%(125/132),下腰痛VAS术前(6.71±1.31)分,术后(3.20±1.14)分;腰腿痛VAS术前(8.33±1.78)分,术后(4.31±1.15)分.ODI术前(68.6±14.7)%,术后(13.6±1.5)%.术前、术后VAS及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环状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的一种积极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肥胖女大学生肥胖指标与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的关系, 为制定运动处方时提供多面考量指标。  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西南大学通过招募的方式选取54例无运动背景的肥胖女大学生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通过运动跑台的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Fatmax, 比较肥胖女大学生不同体脂百分比(BFP)、腰臀比(WHR)及不同部位皮褶厚度(腹部、肩胛骨下部、上臂肱三头肌)对应的Fatmax差异, 不同体脂百分比(BFP)、腰臀比(WHR)及不同部位皮褶厚度(腹部、肩胛骨下部、上臂肱三头肌)与Fatmax关系。  结果  由BFP、WHR、腹部、上臂肱三头肌及肩胛骨下部指标判定为肥胖的女大学生Fatmax(MET, %VO2max)均低于标准值。其中腹部肥胖女大学生Fatmax低于标准值,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8, 2.61, P值均 < 0.05);肩胛骨下部肥胖女大学生Fatmax低于标准值(t=2.50, P < 0.05), 且两者呈负相关(r=-0.27, P < 0.01)。  结论  肥胖女大学生的肥胖指标均与Fatmax关系密切, 其中腹部、背部皮褶厚度对肥胖女大学生Fatmax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对脊柱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10例脊柱术后社区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VAS、 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 WHOQOL-100评分、掌握康复护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的脊柱术后疼痛,增强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减压加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与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短期疗效的不同.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加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B组17例,采用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 21(13.20±2.91)个月.A组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后1d,术后1、3个月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较术前或术后1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86°±1.90°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60°±2.02°,B组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89°±2.00°增大到末次随访的10.76°±3.14° (P< 0.05).在末次随访中,A组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02±1.98)、(20.18±18.80)分]均明显低于B组[(4.15±2.36)、(30.39±1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 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的干预效果,为促进特殊人群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启智中学29名12~17岁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16名)和对照组(13名),干预组进行为期11周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照组保持原有活动。比较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心肺耐力、平衡能力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骨骼肌(22.90±3.63)kg、肌肉量(39.75±5.57)kg、去脂体重(41.52±6.79)kg、坐式手臂支撑(49.19±35.28)s、站立计时测试(22.13±6.01)s、半仰卧起坐(20.12±6.48)个、握力、2 min踏步运动后即刻心率(91.43±13.44)次/min、闭眼单脚站立与运动前相比显著提高,体脂肪下降(t值分别为2.57, 2.72, 2.07, 2.10, 3.31, 2.92, 2.76, 3.44, 2.86, 2.04, 2.38, -2.92,P值均<0.05);干预后组间相比,坐式手臂支撑、闭眼单脚站立(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有助于提高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肺耐力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有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