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建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的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SD大鼠模型。方法将SD大鼠雌雄各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经腹腔隔日1次注射卵清蛋白(OVA)变应原7次后,鼻腔滴入OVA鼻内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OVA。结果实验组SD大鼠均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等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征(评分〉5分),鼻黏膜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粘膜水肿增厚、腺体增生、分泌旺盛,鼻黏膜表面纤毛破坏等组织形态学变化。对照组SD大鼠仅轻度抓鼻,且喷嚏少(评分〈5分),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均无实验组上述变化。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OVA变应原致敏的变应性鼻炎鼠类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优点,为今后变应性鼻炎的病变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组织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的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SD大鼠模型。方法将SD大鼠雌雄各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经腹腔隔日1次注射卵清蛋白(OVA)变应原7次后,鼻腔滴入OVA鼻内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OVA。结果实验组SD大鼠均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等变应性鼻炎的临  相似文献   

3.
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P物质和组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实验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组织P物质及组胺的影响,明确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具体环节。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卵清蛋白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然后给药物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灌服阳性药物和辛芷鼻敏胶囊,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鼻粘膜组织中P物质的阳性率及采用高效液象色谱分析方法定量测定各组大鼠组胺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1)行为学改变:模型组症状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实验组的P物质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药物对照组;(3)实验组与模型组、药物对照组组胺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辛芷鼻敏胶囊可有效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中P物质及组胺的含量,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罗秋萍  何建中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3):382-384,F0002
目的:研究硝酸铈治疗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豚鼠39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用2,4-二异氰酸甲苯酯(2,4-Toluene—Dissocya—nate,TDU作致敏原,经鼻腔滴入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治疗期间变应性鼻炎组动物随机分成阳性对照组、药物治疗对照组、硝酸铈治疗组3组,正常对照组设为阴性对照组,治疗15d。观察症状体征、鼻分泌物涂片、鼻粘膜组胺含量和光镜和电镜下鼻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鼻粘膜组胺含量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粘膜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硝酸铈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硝酸铈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P物质(SP)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前后血浆及鼻分泌物中SP含量,并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健康组鼻分泌物中SP明显高于血浆中的浓度(P<0.05),变应性鼻炎组血浆及鼻分泌物中S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后血浆SP明显高于激发前(P<0.05)。提示:SP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腺病毒载体介导CTLA4Ig基因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Ad-CTLA4Ig)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诱导小鼠变应性鼻炎。实验组在OVA激发前30min予以Ad-CTA4Ig腹腔注射。未转CTLA4IgcDNA的腺病毒载体(Adv)作对照。比较各组动物鼻部症状和鼻粘膜形态学改变,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CTLA4Ig重组腺病毒实验组小鼠鼻部症状和鼻粘膜病理改变不明显,并且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d-CTLA4Ig可防治小鼠应变性鼻炎的发生,提示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有可能运用于临床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杨立华,李阳北京天坛医院(100050)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变应性伤风,系指一类由变态反应引起的鼻粘膜的卡他性炎症[1]。变应性鼻炎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由变应原作用于鼻粘膜,引起局部致敏,被致敏的鼻粘膜再次受到同一变应原攻击时即导致鼻...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Ca2+-ATP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内Ca^2 -ATP酶含量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理并寻找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1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行腹腔注射基础致敏,继之鼻局部激发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取所有大鼠的鼻粘膜,用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方法进行Ca^2 -ATP酶染色,于透射电镜下观察Ca^2 -ATP酶在鼻粘膜中的分布情况及含量变化。结果:(1)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常规HE染色表现为明显的腺体增生和炎症反应:(2)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法光镜下显示Ca^2 -ATP酶在腺体的表达较正常增加;(3)电镜下Ca^2 -ATP酶主要分布于细胞膜、核膜和内质网等膜性结构,实验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组织中Ca^2 -ATP酶含量较正常时明显增加,提示病变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分泌活动密切相关的钙稳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及鼻分泌物中P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5例变庆性鼻炎患者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前捂 血浆及鼻分泌物中SP含量,并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健康组鼻分泌物中SP明显高于血浆中的浓度,变应性鼻炎组血浆及鼻分泌物中SP明显高于正常组,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后血浆SP明显高于激发前。  相似文献   

10.
豚草花粉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豚草花粉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健康豚鼠42只,随机分为致敏组(n=32)和对照组(n=10).致敏组经腹腔、四肢皮下注射豚草花粉变应原免疫4周后,鼻腔滴入豚草花粉变应原;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结果致敏组28只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等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体征(评分》5分),鼻腔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以及鼻粘膜水肿、粘膜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等组织学变化,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P《0.001).本实验建立的豚草花粉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过敏性鼻炎,特别是豚草花粉变应原所致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及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中血液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基因表达及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用卵蛋白致敏,以氢氧化铝溶胶和灭活的百日咳杆菌为佐剂,卵蛋白滴鼻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以氢氧化铝溶胶和灭活的百日咳杆菌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滴鼻.在末次激发10 h,心脏采血,分离血浆和单核细胞.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4和INF-γ的水平,用RT-PCR法测定单核细胞中T-bet/GATA-3 mRNA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浆中IL-4和INF-γ(x±s)的水平分别是(14.241±1.963)和(12.364±2.524)Pg/mL;T-bet mRNA和GATA-3 mRNA(x±s)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3±0.514)和(1.029±0.690).对照组血浆中IL-4和INF-γ(x±s)的水平分别是(4.916±0.600)和(16.303±5.335)Pg/mL;T-bet mRNA和GATA-3 mRNA(x±s)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95±0.103)和(0.550±0.119).实验组血浆中IFN-γ的量减少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中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中GATA-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中,GATA-3的过表达导致GATA-3和T-bet表达比例失衡,进而导致Th1/Th2细胞的免疫紊乱,GATA-3和T-bet表达比例失衡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12.
蛔虫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蛔虫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致敏组(n=20)和对照组(n=10)。致敏组经腹腔、四肢皮下注射蛔虫变应原免疫4周后,鼻腔雾化吸入蛔虫变应原;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结果致敏组18只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等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评分〉5分),鼻腔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以及鼻粘膜水肿、粘膜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等组织学变化,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3.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先用卵清白蛋白经腹腔内注射致敏.然后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造成变应性鼻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鼻敏片低剂量组、鼻敏片高剂量组、开瑞坦组各10只。均治疗15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变应性鼻炎各组ICAM-1、VCAM—1的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ICAM-1表达均被鼻敏片和开瑞坦所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CAM-1的表达均被鼻敏片高剂量组和开瑞坦组具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敏片能抑制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ICAM—1、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腔滴入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A组)1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再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B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处理组(C组)、布地奈德治疗组(D组)3组。各组鼻腔给予卵清蛋白激发,每日1次,共7次。C组在激发之前鼻腔给予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处理,D组在激发之前鼻腔给予布地奈德处理,B组在激发之前鼻腔内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处理。在末次激发之后,通过行为学观察、鼻黏膜病理切片、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等指标来评价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炎症的影响。结果:C组和D组行为学评分低于B组,A组无特殊反应;B组鼻黏膜呈典型变应性鼻炎病理改变,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鼻腔灌洗液上清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5);C组和D组动物的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减轻,嗜酸粒细胞浸润减少,鼻腔灌洗液上清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鼻腔滴入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局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并减少大鼠IL-4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5.
大鼠变态反应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卵白蛋白致敏大鼠变态反应OME动物模型,观察致敏原激发后不同时间点的组织细胞形态学、Th2细胞因子IL-5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卵白蛋白激发变态反应中耳炎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Ⅰ(C1)、阴性对照组Ⅱ(C2)和模型2 d组(M1)5、d组(M2)1、0 d组(M3)。组织学技术观察各组动物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中耳积液中Th2细胞因子IL-5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C1、C2鼓室和咽鼓管黏膜基本正常。M1组鼓室和咽鼓管黏膜明显增厚,可见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和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M2、M3组炎症病理改变逐渐减轻。IL-5中耳积液的含量模型M1组明显增高,随时间推移,在M2、M3组中逐渐降低(P<0.05)。结论:中耳局部可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单次抗原激发引起的变态反应其病理变化呈自限性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血液系统指标的改变。方法将2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哮喘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氢氧化铝凝胶致敏3次后OVA激发1次建模,正常组以0.9%氯化钠溶液(normal saline,NS)为替代品致敏和激发。建模成功后通过血流变、血气及凝血四项指标评价哮喘大鼠血液系统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大鼠血浆及全血凝血黏度增加(P〈0.05,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下降(P〈0.05,P〈0.0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延长(P〈0.01,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增高(P〈0.01)。结论哮喘大鼠模型存在凝血平衡紊乱及血气等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陈洁  谢华  曹建平 《浙江医学》2015,37(23):1920-1922,1933
目的 通过研究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致敏组和对照组中 IL-4、IL-6 和 IgE 的不同表达,进一步探讨过敏性休克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为人类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 60 只随机分成致敏组 40 只和对照组 20 只。致敏组 小鼠于第 1 天腹腔注射致敏原卵蛋白(OVA)0.25ml,1 周后加强注射一次,饲养 3 周后尾静脉注射 OVA 0.5ml 诱发过敏性休克;对照 组以同等量的 PBS 缓冲液代替。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致敏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 结果 成功建立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致敏组血清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3.59、2.49、2.83 倍。致敏组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2.75、1.82、1.58 倍。致敏组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水平两两呈正相关 (均 P<0.01);对照组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水平均无关(均 P >0.05)。 结论 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水平升高提 示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过敏性休克发病过程。IL-4、IL-6 与 IgE 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示,IL-6 可能通过上调 IL-4 的表达在过敏性休克 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