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冬屏汤冬病夏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冬病夏治治疗组32例,西药治疗组33例,两组均接受COPD稳定期常规西药治疗,冬病夏治组每年夏至至秋分加用中药冬屏汤内服,连续治疗2年。治疗前后测定肺通气、残气、弥散功能,生活质量(QOL)评定,并纪录症状、体征评分。结果:冬病夏治组总有效率93.75%,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69.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冬病夏治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肺残气、残总比、弥散功能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西药治疗组FVC、FEV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TLC、RV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1,P〈0.05),FEV1/FVC%、MMEF75/25、MVV、RV/TLC、TLCOSB、TLCO/VA则无明显改善(P〉0.05)。冬病夏治组治疗后QOL总均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1),而且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组(P〈0.01)。结论:冬屏汤冬病夏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显著改善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医冬病夏治穴位埋线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广西贵港市中医医院肺病科治疗的84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中医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的药物治疗+运动生活方式干预,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冬病夏治穴位埋线进行治疗,治疗疗程均为3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肺功能参数[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6 min步行距离、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各脱落2例,最终两组各纳入40例患者。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组治疗后CD3+、CD4+、CD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配合社区综合康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稳定期COPD50例,进行冬病夏治、COPD相关健康教育、呼吸肌锻炼、家庭氧疗及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临床症状(cAT评分)及急性发作次数进行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检查提示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6min步行距离、CAT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更明显,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配合社区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FEV1%、提高运动耐力及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能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71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冬病夏治穴位疗法("温阳抗寒敷贴方"敷贴大椎穴和天突穴+"喘可治"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IC、VC、FVC、FEV1、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IC较治疗前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VC、FVC、FEV1、FEV1%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FEV1/FVC值较治疗前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VC、FVC、FEV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则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同期比较,其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温阳抗寒法"和"穴位疗法"的冬病夏治特色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止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4例,2组均在三伏天的每伏第1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冬病夏治"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结果对照组34例中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治疗组46例中显效3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1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冬病夏治"疗法是一种宏观、整体调整机体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马奎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47-849
杨从鑫主任医师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呈进行性发展,中医药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应重视在其缓解期扶正固本,从而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疾病进展。他认为,COPD稳定期属于中医"虚喘"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肺脾肾虚损,治疗当以补肺健脾益肾,纳气平喘为大法。临证应用中药膏滋配合"冬病夏治之伏贴"、"冬病冬治之三九贴"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好。为临床控制COPD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提供了具备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晓  杨加禄 《中医学报》2011,26(3):279-280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分析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及COPD的中医病机,制定COPD稳定期基本治疗原则.结果与结论:冬病夏治中所蕴含的温阳驱寒和预防的思想对在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分析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及COPD的中医病机,制定COPD稳定期基本治疗原则.结果与结论:冬病夏治中所蕴含的温阳驱寒和预防的思想对在临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属阳虚阴盛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红霉素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服用小剂量的红霉素进行辅助治疗,治疗时间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肺部功能指标方面,红霉素治疗组患者的多项指标都有大幅度增长,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方面,红霉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且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讨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小剂量红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当中效果明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观察运用补肺祛瘀汤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肺祛瘀汤治疗。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评价。治疗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疗效判定,记录不艮反应发生情况。③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l%和62.86%,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来发现不良反应。④结论补肺祛瘀汤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长期氧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每年因之死亡的人数达 10 0万 ,致残 5 0 0~ 10 0 0万。稳定期的康复治疗目的就是预防再次发作 ,改善生活能力 ,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继续减退 ,预防并发症。所以康复治疗是相当重要的 ,包括健康宣传、心理疗法 ,长期氧疗、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锻炼等 ,其中氧疗是最根本的一条[1] 。而长期氧疗 (Long -termoxygentherapy ,LTOT) ,是最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2 ] 。氧疗的技…  相似文献   

13.
贺正一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1):664-666,6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在全球是引起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 ,COPD是第 4位的致死原因。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研究提示 ,到 2 0 2 0年在全球范围内 ,COPD将成为经济负担的第 5位原因。在我国 ,COPD患者约占 1 5岁以上人口的3 0 % 〔1〕 。为了引起全社会对COPD的重视 ,降低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帮助COPD患者延缓疾病发展趋势 ,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流研究所(NHLBI)和WHO组织各国专家制定了《慢性阻塞肺疾病全球创意》(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 ease,GOLD) 〔2〕。GOLD总结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益气宣肺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加以益气宣肺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肺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70.63±7.25)%、CD4+(44.36±3.73)%、FVC(2.41±0.64)L、FEV1(1.92±0.37)L、PEF(389.75±23.46)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4.59±6.3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营养干预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肺通气功能。方法 将8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对干预组患者,参照膳食调查结果予以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比较各组干预前后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各项研究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体重、上臂肌围、转铁蛋白、白蛋白和用力肺活量得以维持(P>0.05);上臂肌围和前白蛋白明显提高(P<0.01);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虽略有减低(P<0.05),但较对照组减低幅度明显小,而对照组患者所有指标均减低(P<0.05)。结论 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予以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不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有利于肺通气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背俞穴拔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IgG、IgA、IgM和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俞穴拔罐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期后 ,临床症状缓解 ,但肺功能仍在恶化。稳定期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 ,减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 ,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稳定期COPD的主要康复治疗措施包括预防感染 ,物理治疗、长期氧疗、营养治疗 ,呼吸肌锻炼等。下面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简要阐述稳定期COPD的康复措施。1 预防感染包括戒烟、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及耐寒锻炼等。为提高机体的非特异…  相似文献   

19.
赵建美 《吉林医学》2012,(29):6407-640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一组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慢性气道受限,这种气道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COP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COPD稳定期是肺疾病症状相对稳定或症状轻微的一段时期其接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症状和或减少并发  相似文献   

20.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宝银 《河北医学》2015,(6):887-891
目的:探讨影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35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价稳定期COPD 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的认知功能差异,并观察 COPD 患者不同肺功能、PaO2水平及PaCO2水平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135例稳定期COPD患者中97例(71.85%)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COPD 组MoCA量表总分为(21.55±3.63)分,对照组MoCA总分为(26.71±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患者肺功能情况、PaO2水平及PaCO2水平分别分组,肺功能良好组、PaO2≥60mmHg组、PaCO2<50mmHg组较肺功能差组、PaO2<60mmHg 组、PaCO2≥50mmHg组MoCA评分在视空间与执行、命名、延迟记忆、注意、语言、抽象、定向各分项及总分均显著降低,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肺功能、PaO2水平及PaCO2水平是影响慢阻肺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稳定期COPD 患者广泛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肺功能越差、PaO2水平越低、PCO2水平越高,MoCA评分越低;年龄、文化程度、肺功能、PaO2水平及PaCO2水平是影响慢阻肺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