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X线影像二维导航通过模拟椎体三维影像的方式在引导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3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撑开复位手术,采用改良二维导航的方法获取手术椎节的正侧位及斜位片,虚拟成椎体的正侧位及椎弓根轴位片,引导椎弓根钉的植入术.结果 术中共植入92枚椎弓根钉,导航虚拟路径与实际椎弓根钉影响平均位置差1.4 mm,角度平均偏差1.0°,术后CT显示全部椎弓根钉均位于椎弓根内,未出现涉及或突破皮质的现象.术后CT测量椎弓根钉与椎体纵轴角度平均偏差2°.结论 改良二维导航通过术中获取病中的正侧位及左右的斜位片,模拟手术椎体的正侧位及椎弓根轴位的虚拟影像,从而可以更加引导椎弓根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安全实施胸椎椎体成形术的方法。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283例。将全部胸椎骨折分为三段:上段(T1~T4)、中段(T5~T8)、下段(T9~T12),其中中段胸椎骨折77例,下段胸椎骨折206例,无上段胸椎骨折术病例。患者全部行伤椎CT扫描,根据伤椎CT扫描图像选择和测量标定穿刺路径,穿刺路径采用经左侧椎弓根或经左肋颈与椎弓根之间间隙进针,应用椎体成形穿刺导向器导引穿刺实施PVP,并观察各段胸椎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 2个月,中段胸椎骨折7 7例中:疼痛完全缓解(CR)7 4例,CR率为96.10%;部分缓解(PR)3例,PR率3.40%,有效率100.00%(有效率=CR率+PR率)。下段胸椎骨折206例中:CR185例,CR率89.81%;PR 21例,PR率10.19%,有效率100.00%。4例术后出现胸背疼痛,2周后症状消失。结论:PVP治疗胸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建华  孟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90-3091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不同时期X线片及CT检查伤椎高度、取出内固定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压缩椎体复位后所形成的骨缺损空腔,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内固定物失效.  相似文献   

4.
朱童 《淮海医药》2010,28(5):419-42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30例,均为单椎体骨折,骨折节段T12-L2,其中压缩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8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结论胸腰椎骨折在后路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椎体内骨缺损空腔,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开放式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1例(计33个椎体),均行后路短节段三平面椎弓根内固定+伤椎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果 31例均Ⅰ期手术成功,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无椎体高度丢失,无邻近节段退变.术后随访9~35个月(平均24.2个月),有2例(6.4%)出现伤椎椎体塌陷,其余患者术后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伤椎椎体高度维持良好,形态无塌陷,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失去率不明显.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开放性磷酸钙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后入路减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后入路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T12(3.07±0.34)cm,L1(3.19±0.35)cm]与正常值[T12(3.21±0.35)cm,L1(3.35±0.50)c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达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局部自体骨取材方便,较异体骨费用低廉,较取髂骨并发症少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开放式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诸病例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果31例手术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无椎体高度丢失,无邻近节段退变。31例患者术后随访9—35个月后进行椎体高度测量,本组有两例(占6.4%)出现伤椎椎体塌陷,其中1例后凸成角,内固定失败,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伤椎椎体高度维持良好,形态无塌陷,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失去率不明显。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开放性磷酸钙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疼痛消失,早期下床活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8例。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椎体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椎体成形术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41例,其中男27例,女14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均采用X线片、CT检查与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的效果。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一周采用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98.1±2.09)%,椎体后缘高度恢复(97.89±1.91)%,Cobb角降为(1.68±2.21)o,椎管狭窄率降至(1.49±3.51)%。术后6个月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显示椎体高度、Cobb角恢复无丢失,椎体骨组织的恢复情况较好。采用CT扫描显示椎体内骨缺损情况完全消失,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应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作为椎体成形术的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强的骨诱导能力,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与Cobb角丢失少,对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体锤顶直接复位、AF钉间接复位,同时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段、腰椎骨折的作用及疗效评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新鲜胸腰段、腰椎骨折病例17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骨折椎锤顶复位、AF钉间接复位、经椎弓根植骨、椎板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摄X片,测量伤椎的高度、Cobb角,并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末次的测量值与手术后的测量值比较来确定有无矫正的丢失,同时比较伤椎临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以明确椎间盘是否有损伤性退变。结果随访8~44个月,平均25个月。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伤椎高度及邻椎Cobb角即刻矫正率良好,远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出现椎间隙高度出现变化时为明显。固定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64.71%;伤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23.53%。全部病例在随访末期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断棒。结论通过锤顶直接复位与AF钉间接复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同时进行经椎弓根植骨技术,可以减少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败率,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术后在早期就能避免后凸畸形的发生。强调MRI扫描在创伤早期及创伤处置后的应用,应重视骨折椎临近的椎间盘损伤在发生胸腰段、腰椎创伤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18个椎体进行PVP治疗。均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在C形臂X线机全程透视下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结果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骨水泥注射剂量3~7ml,骨水泥均匀充填椎体10个,部分充填椎体者8个,成形术后椎体前部高度恢复6例,15例手术后局部疼痛均缓解,缓解起效时间在注射骨水泥后10min至3d。注射后骨水泥不同程度泄露者共2例。结论PV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而安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年龄、身体状况较差、不能接受大型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PVP治疗的20例(2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如例(29椎)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间隙高度及临床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间隙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近期效果良好、创伤小,且在减轻疼痛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锥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与万向螺钉的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行传统后路经伤锥置入椎弓根螺钉的6钉内固定治疗的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n =24,置入万向钉组)和对照组( n =28,置入单向钉组),2组均行经伤锥置钉的开放后路3椎体6钉内固定治疗术。比较2组病例一般情况,术前、术后1、3、6、12个月伤锥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变化,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椎体功能情况,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比较伤锥前(后)缘高度,仅术后12个月2组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同时间段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伤锥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与单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相似,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而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固定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对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即末次随访)疼痛程度(VA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52±1.13),术后为(2.48±1.04),末次随访时为(2.73±1.08);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前为(2.86±0.82),术后为(0.63±0.21),末次随访时为(0.51±0.22);活动能力评分术前为(2.74±0.68),术后为(1.05±0.34),末次随访时为(1.12±0.27);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3.98±4.62),术后为(22.56±4.34),末次随访时为(22.03±4.93)。随访六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第二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在C臂机监测下,经皮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并对患者术后椎体疼痛症状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继发丢失,椎体后凸角度无明显增大。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即时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96例(126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X线透视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结果 96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48例(59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结果:48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C臂实时监测下适量的骨水泥注入,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其中胸椎病变36例,腰椎病变44例,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病变椎体后注入3.0~6.5ml骨水泥(平均4.9ml)。术毕患者保持仰卧6h观察,抗感染治疗1—3d并复查平片或CT。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治疗80例93个椎体,均行单侧穿刺,64例疼痛完全缓解,17例明显缓解,4例部分缓解。术后CT证实少量骨水泥渗漏11例,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术治疗压缩性骨折不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可长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多节段椎体骨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17例患者共37个椎体,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填充剂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结果:17例患者共37个椎体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术后24h疼痛均缓解并可下床活动,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的椎体高度一定程度恢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多节段椎体骨折中,能微创地同时处理多个病椎,强化椎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