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旁路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0例共106条肢体,其中股-腘动脉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77条肢体,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21条肢体.股-腘动脉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8条肢体.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95条肢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20%(16例),截肢2例.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旁路转流术通畅率89.6%.结论 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适用于自身大隐静脉条件差或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行人造血管旁路术或大隐静脉转流术25例(26条肢体),截肢4例。结果手术治疗25例患者中有24例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肢体溃疡愈合,1例术后死亡。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保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将2013年3月—2017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2例下肢动脉血管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并于术后随访5个月~2年。结果 39例动脉损伤修补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患肢血液供应正常;12例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患者中3例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发生了血栓及下肢缺血症状,1例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转好,3例胭动脉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者依然存在间歇性跛行;4例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患者中2例腘动脉损伤患者因下肢严重缺血在二期接受了截肢手术,1例由于发生移植物性感染而取出血管;7例结扎分支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结论临床上在治疗下肢动脉损伤患者时,应以动脉吻合为首选治疗方案,情况危急可采用血管重建,合理的术后处置是确保患者术后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iose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缺血症状的疾病.长期以来,传统的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1],疗效确切,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下肢动脉缺血的腔内治疗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可重复、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治疗达到与外科手术相近的结果.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3月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3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症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观察62例股浅动脉闭塞症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症状消失46例,症状明显改善16例,术后足趾溃疡愈合10例,第一、二趾截趾4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是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六虫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治疗组1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长期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六虫胶囊。观察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的变化,1年后的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间歇性跛行发生率治疗组(11.76%,2/17例)较对照组(26.67%,4/15例)明显降低(P<0.05),截肢率治疗组(5.9%,1/17例)低于对照组(20%,3/15例)(P<0.05)。术后1年人工血管通畅率治疗组84.21%,对照组62.50%(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期静脉动脉化手术对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有慢性缺血表现的11条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和踝肱指数测定,确诊为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然后用分期静脉动脉化手术对所有患肢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近期1条截肢。10条患肢随访6~36个月,症状消失,疗效理想,术后Doppler超声与MRA复查可见动脉血向缺血肢体灌注。结论静脉动脉化治疗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确切,已为治疗该病的一种较成熟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精制血府胶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0)患者股腘动脉搭桥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腘动脉搭桥AS0患者38例(41条患肢),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20条患肢),中药组20例(21条患肢)。所有患者均予华法林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中药组给予精制血府胶囊口服,疗程为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超声检测治疗后6、12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及踝肱指数(ankle arm index,AAI)。结果 手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间歇性跛行发生率中药组(20%,4/20例)较对照组(56%,10/18例)明显降低(P〈0.05);截肢率中药组(5%,1/20例)低于对照组(17%,3/18例,P〈0.05);术后12个月中药组人工血管通畅率(86%,18/21)较对照组(65%,13/20)显著增高(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中药组AAI(0.73±0.24、0.69±0.19)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0.45±0.17、0.41±0,23,P〈0.05)。结论 精制血府胶囊可明显提高股腘动脉旁路术后12个月人工血管的通畅率,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肢体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由于体内大、中型血管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患者患肢远端出现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引起患肢坏疽截肢,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一种全身性的危险疾病,好发于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等多处大、中型动脉。近年来,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探讨了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术前加强护理,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主要是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时侧重抗凝药的应用和观察的指导,对于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8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77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1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l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对5例行CABG的患者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中剩余的大隐静脉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内膜情况。结果术中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1支~3支,采集时间为25 min~42min,5例患者术后均无下肢皮肤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卧床2d~3d。术后3个月,5例均无心绞痛复发及心肌梗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内膜完整。结论 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尤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切口分段结扎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疏筋方口服药物。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疗法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术前准备、体位及活动指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均痊愈出现,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隐神经损伤、继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最短3天,术后并发浅表皮肤灼伤1例,经烫伤对症处理1周恢复正常,3例患者沿大隐静脉途径局部出现皮下淤斑,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最长10天,平均5.5天.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且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两种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换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应用于犬隐静脉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行大隐静脉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使用中药进行血栓预防,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和术后引流、血栓发生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疼痛、下肢肿胀和创口瘀血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PT、APTT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中医中药进行大隐静脉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隐静脉术后的高凝血状态,能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引导下行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8例(134条患肢)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深静脉功能分级,排除血栓患者,定位标记曲张浅静脉走形,在椎管内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射频闭合手术,术中在彩超监视引导下对小腿曲张团块行点状剥脱、静脉环状缝扎等辅助治疗。结果:9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再通、复发。结论:超声监视引导行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便捷、安全、有目的性,能明显减少手术创口及创面,具微创、美观、并发症少、恢复快、廉价、效果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点式抽剥法在大隐静脉曲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创点式抽剥法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病人126例(158条腿),回顾总结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15例病人(91%),术后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瘢痕微小,病人满意度高。结论:微创点式抽剥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愈合美观,易于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应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男性患者,年龄11-45岁,平均(21.3±1.08)岁,左侧72例,双侧22例,右侧2例,并随访观察。结果:9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40min,平均(26.2±1.51)min,基本无出血,术后平均住院(2.81±0.62)d。随访3-9个月,3例复发,复发率3.12%,精液质量显著提高。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曾有同侧腹股沟术史和开放术后复发的患者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预防,另一组只用低分子肝素,术后下肢静脉B超,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2例(6.67%)发生DVT;而预防组未发生DVT。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能有效地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