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采用右前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52例。结果:医院内手术死亡3例(2.0%),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55.9%(85/152),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1%(23/152)、44.1%(67/152)、22.4%(34/152)。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部位无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上、中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2.2%(8/36)、16,7%(13/78);腹腔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3.1%(18/78)、34.2%(13/38);颈淋巴结转移率在PT1~P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T3、PT4与PT1、PT2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2)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3)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212例单纯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31.1%(66/212),转移度11.1%(242/2174),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3.8%(8/212)。胸上、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5/39)、32.5%(40/123)、42.0%(21/50)。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腹腔淋巴结的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胸中、下段食管癌较胸上段更易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特点,各段食管癌均应常规行腹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分为2组,三野组:45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颈一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二野组:4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隆凸水平之下胸一腹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T检查结果及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高于二野组(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1%,颈、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44%和58%;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4%,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与60%。三野组的3年生存率(55.2%)高于二野组(46.3%)(X^2=6.73,P〈0.05)。但二野组中下颈部及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8%,其3年生存率(54.6%)与三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X^2=3.24,P〉0.05)。结论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呈区域性和上、下双向转移,三野组预后较二野组好。但若中下颈部、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选择经左胸径路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经右胸清扫颈、胸、腹三野淋巴结的意义和术后的疗效。方法收集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手术365例,对颈、胸、腹三野区域淋巴结进行清扫。分析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365例食管癌患者共清扫淋巴结286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50.95%(186/365),转移度为17.30%(496/2866);不同年龄段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肿瘤浸润深度的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右胸是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有效途径,可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胸段食管癌222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2 2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2 2例中 86例 (38.7% )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 1342枚 ,转移度 15 .7% (2 11/1342 ) ,其中胸上、中、下段癌转移度分别为 35 .2 %、12 .3 %、2 0 .2 % ,胸上段食管癌转移以颈部、食管旁、支气管旁为主 ;中段癌以瘤旁、胃左动脉旁、食管旁、贲门旁及隆突下转移为主 ;下段以瘤旁、贲门旁、隆突下及胃左动脉旁转移为主。不同浸润深度的转移度有差异 (P <0 .0 1) ,不同分化程度的转移度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胸段食管癌病灶部位越靠上转移度越高 ,但胸下段比胸中段转移度高 ,转移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附4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规律。方法对486例行胸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9.7%。其中胸中及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7%和4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蕈伞型食管癌腹腔淋巴转移率明显低于髓质型、溃疡型及缩窄型食管癌(P<0.01);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随病变浸润深度而增加,其转移部位以胃左动脉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及小网膜淋巴结为主;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型密切相关。蕈伞型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层次有一定关系,当肿瘤浸润食管肌层时,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中段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将胃小弯"裸化"可提高腹腔淋巴结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并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45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55例患者中47例出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0.3%;单因素分析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并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34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349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常规对胸上段、分化程度差及侵犯程度深的食管鳞癌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单纯放疗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未行手术治疗单纯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38例进行研究,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技术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1)133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39.3%。(2)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6.1%、47.7%。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42.5%、20.0%、7.5%和5.0%;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19.2%、32.7%2、1.2%、9.6%和17.3%;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7.1%、14.6%2、2.0%、12.2%和34.1%。(3)食管壁CT下形态≤5 mm与〉5 mm脂肪线完整、脂肪线消失、外侵征象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与39.2%、42.2%、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变长度≤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38%和4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中高分化、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6.9%和76.2%(P〈0.01)。(6)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7%、3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发生时间早,涉及部位多。低分化癌尤其明显。胸上段易于发生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既可向上也可向下转移;胸下段以腹部转移多见,各段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61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清除淋巴结922枚,阳性率40.8%。原发性肿瘤大小(T)因素中T1、T2、T3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2%、38.4%和55.2%(P〈0.01)。中、低分化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7%和42.1%(P〈0.01)。中、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7%和55.9%(P%0.01)。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4.8%和36.3%(P〈0.01)。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发生部位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1%。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中上纵隔及颈部,中段癌颈、胸、腹三区域皆可转移。胸下段癌主要向中下纵隔及腹部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物学特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胸上段、中段癌可选择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癌慎选该术式。该术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少数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其中50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围术期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数、随访淋巴结复发率以及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指标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28.04枚vs 18.23枚)和平均阳性淋巴结数(5.52枚vs 2.25枚)比较,三野清扫组均多于二野清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6个月,其中三野清扫组48例,二野清扫组47例;随访期间三野清扫组患者的淋巴结复发率为37.5%(18/48),明显低于二野清扫组的53.2%(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6.3%(27/48),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的38.3%(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该术式下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幼梅  祝淑钗 《医学综述》2009,15(3):335-338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延长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如何在精确放疗中既不漏失潜在的淋巴结转移范围,又不致使照射面积过大加重放疗反应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分布特点,基于CT的放疗靶区勾画中对淋巴结定位的诊断价值及淋巴结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颈胸淋巴结转移者的效果。方法:通过电话随访及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54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颈胸内淋巴结转移患者调强放疗的预后。用SPSS17统计软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全组l、2、3年生存率为69%、55%、47%,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胸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淋巴结〈2cm者生存率优于1〉2cm者(矿=6.276,P:0.012),淋巴结转移的时间为生存率影响因素。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颈胸淋巴结转移疗效好,淋巴结转移时间是生存率影响因素,转移淋巴结大小是胸部转移患者生存率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证实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全部阴性的胃癌淋巴结(pN0)存在微转移(MM),探讨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证实淋巴结转移全部阴性的胃癌(腺癌)病例40例,收集其淋巴结蜡块146个,淋巴结共298枚。分别用鼠单抗CK7和鼠单抗CK19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其有无微转移。结果:两组有10例(25%)共计26枚淋巴结(8.72%)发现微转移。其中CK7组6例,阳性率15%,CK19组4例,阳性率10%。胃癌微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分别为:CK7组16枚(5.37%),CK19组10枚(3.3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与肿瘤的侵及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等无关(P〉0.05)。结论:常规病理学检查全部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存在微转移,CK7和CK19均是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理想指标,对指导胃癌的手术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Li YF  Hu Y  Lin P  Zheng B  Luo KJ  Yang H  Yang HX  Wang JY  Rong TH  F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36-2639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胸段食管癌是否需要常规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67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比较分析有或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对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676例,其中492例有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其转移率为10.4%;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3.2%、6.8%,P=0.001;Tis、T1、T2、T3和T4的降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6.5%、13.3%和28.6%,P=0.008;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均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单独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清扫与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6.8%、26.6%,P=0.013,其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2%、14.1%,P=0.020.生存分析显示:N0患者中,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与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9%、62.8%,P=0.083;N1患者中,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与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4.7%、29.3%,P=0.112;隆突下淋巴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6%、31.7%,P=0.142.结论 局部早期及胸上段食管癌可以不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胸中、下段食管癌局部侵犯明显,应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8月因胸段食管癌接受三野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食管癌位于胸上段时,无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类似(P>0.05).食管癌位于胸中段、胸下段时,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时,则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淋巴结的清扫影响食管癌术后进一步治疗决策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本文前瞻性研究两种食管癌术式总的淋巴结以及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121例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分为Ivor Lewis术(41例)和左胸后外侧径路手术(80例)两组,比较总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种术式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vor Lewis术在上纵隔清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能准确表达术后的病理分期,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