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敏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过敏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4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其中吸入相关的过敏性患者86例,食入相关的过敏性患者60例.结果14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有102例阳性,阳性率69.8%;其中86例吸入性过敏原检测中有73例,阳性率为84.8%;61例食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47.5%;有41例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均阳性,占26.8%.在吸入组中,以尘螨、粉螨阳性率最高为43.0%.在食入组中,其总阳性率为38.3%,以鱼的阳性率最高为21.7%.在几种与季节有关的吸入性过敏原中,季节对其阳性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过敏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对减少、预防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与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过敏原体外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33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筛查.结果 患者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72.42%(239/330),其中吸入性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69.70%(230/330),户尘螨/粉尘螨组合阳性率最高,其次为矮豚草/蒿/葎草组合,食入性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31.82%(105/330),鱼/虾/蟹组合阳性率最高.结论 户尘螨/粉尘螨、矮豚草/蒿/葎草组合、鱼/虾/蟹组合是过敏性疾病患者主要致敏原,血清过敏原检测可提示确切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3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和56例其他慢性咳嗽疾病患儿(对照组)的血清总IgE含量及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探讨血清总IgE含量及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临床诊治及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化学发光DX1800检测总IgE含量,使用德国欧蒙印迹法检测20种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CVA总IgE阳性率87.1%,特异性IgE阳性率78.8%。对照组总IgE阳性率8.9%,特异性IgE阳性率7.1%。CVA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主要是屋尘螨/粉尘螨、霉菌组合、屋尘,分别是55.3%、43.2%、38.95%;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主要是海(水)产品,其中以虾最高,为17.4%。[结论]说明CVA是特异性IgE介导的反应性疾病,过敏原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检测血清总IgE及过敏原特异性IgE对疑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的儿童可起到帮助诊断作用,还可对治疗和预防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在慢性荨麻疹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血清过敏原体外检测(IVT)对94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吸入性(IVT729)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94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95.86%,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以尘螨、粉螨、屋尘及昆虫类此两类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3.47%、10.82%.结论 尘螨、粉螨、屋尘及昆虫类是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过敏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台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对台州地区112例患者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总Ig E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用酶免疫印迹法测定112例患者的特异性Ig E,并对过敏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入性过敏原前3位为:屋尘螨/粉尘螨(56.2%)、屋尘(31.2%)、蟑螂(8.0%);食入性过敏原前3位为:鳕鱼/龙虾/扇贝(9.8%)、蟹(8.9%)、虾(3.6%)。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是台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年龄段,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大于食入性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3种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原IgE抗体,了解其在不同过敏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5例患者血清总IgE抗体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7项,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7项。结果: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这3种过敏性疾病疾病中,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66.1%、58.9%、45.8%,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24.3%、19.6%、25.0%。结论:过敏原IgE抗体的检测为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一定的有价值的依据,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以便为该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4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应用免疫印迹法对其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3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中,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414例(83.9%),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79.3%,其中户尘螨阳性率最高,占65.1%;其次是狗毛(25.5%)、真菌组合(15.8%)、猫毛(13.8%)和屋尘(11.1%);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45.2%,主要为牛奶(30.4%)、腰果(14.8%)、鸡蛋白(12.4%)、蟹(8.9%)、虾(7.7%)和牛肉(1.8%);吸入性和食入性均阳性者200例(40.5%);不同年龄组患儿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为76.5%(377/493),总IgE阳性率明显低于特异性IgE阳性率(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户尘螨是诱发深圳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吸入性过敏原;牛奶是诱发变应性鼻炎主要的食入性过敏原。在患变应性鼻炎的儿童中,以单纯吸入性过敏原阳性(38.7%)和混合吸入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40.5%)为主,单纯食入性过敏原阳性(4.7%)的患儿很少。联合检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可提高变应性鼻炎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儿童哮喘及与过敏有关的疾病的过敏原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CAP系统)对324例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将所有受检儿童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3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哮喘发病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和要幼儿期,过敏性鼻炎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在进行过敏原检查的各种疾病中,哮喘sIgE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咳嗽;要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较大年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两者均可发生;总的来看,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为主,食人性以牛奶、鱼虾为主;在螨sIgE阳性者中哮喘比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咳嗽.[结论]螨、牛奶、虾是儿童最常见过敏原.体外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CAP系统是要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地区哮喘儿童常见过敏原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246例哮喘儿童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总IgE及14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明确有过敏原的188例(76.42%),其中单一过敏原阳性为62例(25.20%),2种及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为126例(51.21%)。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为螨虫、屋尘。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为海鲜组合,豆类。婴幼儿组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学龄组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结论 螨虫、屋尘及海鲜是舟山海岛哮喘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多数哮喘儿童存在多种过敏原,过敏原分布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孙海丽  刘亚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552-3553
目的:了解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80例患儿的血清总IgE阳性率为88.75%,其中62.5%的患儿查出特异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中尘粉螨阳性率最高,食物性过敏原中虾蟹阳性率最高。结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诊断和预防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石景山区疾病死因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石景山区1984~1993年死亡资料分析,提示10年中全区总死亡率为401.35/10万。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位居前三位。占总死因的59.06%  相似文献   

12.
六种鳞翅目昆虫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叶兴乾  胡萃 《营养学报》1998,20(2):224-228
目的:分析6种鳞翅目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6种昆虫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除亚洲玉米螟、棉红铃虫和米蛾的幼虫以外,其余的蛋白质含量均在41%以上,最高的达75.2%。脂肪的含量变化较大,菜粉蝶、桑蚕的含量在8.52%~15.67%之间,其余的在19.35%~49.48%之间。氨基酸含量为25%~7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50%~49.76%,除5龄桑蚕外,其余的种类均在40%以上。6种昆虫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其氨基酸分(AAS)在31~66之间。桑蚕、菜粉蝶、亚洲玉米螟、米蛾等幼虫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棉红铃虫则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6种昆虫均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中桑蚕含有较高的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2008年初常州市麻疹流行情况及发病年龄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年龄变化的原因,对初免月龄及再免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5月31日所有在感染科住院的麻疹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对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麻疹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分化,小婴儿和成人发病率明显上升.[结论]提前初免,坚持原有再免,加强二次强化免疫及婚前再免,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症2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28例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史占57%,妊娠3次以上占67.5%。 B超诊断率42.5%。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及雌激素有关。目前仍需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某市性病流行特征及数学模型在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近5年性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近5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曲线拟合,运用线性模型预测未来3年广州市性病发病率。结果:广州市近五年性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AIDS/HIV、胎传梅毒及三期梅毒发病数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人群中老年患者人数增加。拟合的4种数学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直线模型为佳。经预测,未来3年性病发病率仍保持下降势态。结论:根据近几年性病流行特征及未来几年发病趋势,该市应及时调整性病工作防治策略及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SF-36量表分析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制定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对居住满30年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0~40名老年人,共抽取370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影响生命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生活来源、生活事件、心理及健康状况等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些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及心理卫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且从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出发制订老年卫生保健政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卫生保健项目,以促进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掌握防治工作进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以区县为单位自评,在自评基础上市级抽查。采取核实资料的方法对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自评三项综合指标评分40个区县均在85分以上;2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达90%以上;全市36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39个区县,占97.5%;居民户合格率>90%者35个区县,占87.5%;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者11个区县,占27.5%,10%-19.9%者27个,占67.5%,>20%者2个,占5%。市级抽查20个区县,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者19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个区县有19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18个占94.74%,零售单位经均>90%,居民户合格率>90%者18个,占90%,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肿率无<10%的区县,10%-19.9%者19个,>20个者1个。结论:对照消除磺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判断,无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区县,实现基本消除目标的有17个区县,未实现阶段目标者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市体检人群的血糖代谢状况,探讨糖代谢异常和耱尿病的发生率.[方法]体检人群中符合条件的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测OGTT(0 min)的同时作TG,CHO,HDL-C测量,了解该人群的糖代谢情况以及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IGR)的血脂代谢情况.[结果]在参加OGTT试验的1 033例人群中,符合单纯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IFH)和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诊断的共84例,占8.13%,糖调节受损(IGR)184例,占全部人群的比例为17.81%;HDL-C在统计的各组中其结果与糖耐量正常(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G除IPH组外、CHO除IFH/IPH外其结果与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成人DM人群中,IFH人群比IPH人群的比例高,且发病年龄更早;TG,CHO,HDL-C在DM组和IGR组均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M和IGR者多合并血脂紊乱,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居民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PYLL指标,对蒜处1986 ̄1988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系疾病、循环系疾病、寿命损失男性高于女性,以婴幼儿及中青年为甚。胃癌的减寿年数,减寿率明显高于肝癌、肺癌等,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癌症。为减少人口寿命损失,应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工作,搞好传染病的监测、控  相似文献   

20.
刘坚初 《现代医院》2008,8(3):70-71
目的了解儿科抗生素的应用对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呼吸系统感染患儿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未应用抗生素及应用抗生素两组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菌株葡萄球菌、MRSA与MRCNS的分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菌株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3.10%和92.50%,对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2.50%,而对AMP/SBT的耐药率为6.90%和25.00%,敏感率为72.41%和50.00%。结论两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表现高度耐药,而对AMP/SBT敏感性较高,因此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单独应用对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失去治疗意义,必要时可根据联合药敏试验结果与其他抗生素联用,AMP/SBT抗葡萄球菌作用肯定,可广泛用于儿科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