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与口服汤剂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单盲法分成两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每日静滴100例(观察组),与每日口服茵栀黄汤50例(对照组)对比观察,疗程均为20d。结果观察组退黄、降酶显效61%,有效29%,无效10%;对照组显效52%,有效40%,无效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亦无毒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剂与口服汤剂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的退黄、降酶疗效相似,是目前良好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适合住院要求输液病人和实用于不宜口服汤药的病人。此药作用快、药源广、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纯中药保护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1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2倒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与对照组相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一次静脉注入茵栀黄注射液2030 ml。结果:治疗组平均治疗28 d,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平均治疗29 d,总有效率为6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病毒性肝炎,改善病毒性肝炎血清生化学指标及合并肝细胞性黄痘的临床症状、体征,茵栀黄注射液疗效良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9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名目繁多的肝病药物中寻找比较理想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 ,我们选用了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 92例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发现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在退黄、降酶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72例病例中 ,茵栀黄治疗组 (治疗组 ) 92例 ;能量合剂对照组 (对照组 ) 80例 ,均为本院传染科住院病人。治疗组 :男性 6 8例 ,女性 2 4例。其中 ,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 80例 (简称急性黄疸型肝炎 ) ,病毒性肝炎慢性轻、中度 10例 (简称慢性肝炎 ) ,病毒性肝炎亚急性… 相似文献
4.
现将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黄疸型患者116例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3 8例 ,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并伴有ALT、AST升高及TBil >171mmol L。随机分为治疗组 3 8例 ,男 3 0例 ,女 8例 ;年龄 17~ 62岁 ,平均 3 4.5岁 ;血清TBil 190 .2~ 3 87.5mmol L ,平均(2 5 7.9± 12 0 .5 )mmol L。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2 8例 ,慢性肝炎黄疸者 12例 ;病原学检… 相似文献
6.
茵栀黄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寿祺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6):513-513
120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两组病例转为重型肝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茵栀黄与促肝细胞生长素合用疗效显著,能缩短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程,但不能阻止转为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苦黄与茵栀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EMBase(1974—2011)、PubMed(1978—2011)、VIP(1989—2011)、CBM(1978-2011)、CNKI(1978~2011);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的总有效率比茵栀黄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0,95%CI(1.22,1.38),P〈0.00001];苦黄与茵栀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7,95%C1(0.33,4.89),P=0.73]。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苦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优于茵栀黄,但因为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茵栀黄加康艾注射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0 ml、注射用康艾注射剂50 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粉针剂5.0 g、甘草酸二铵注射液30 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其他辅助性治疗两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0%(24/30),有效率93.3%(28/30),无效率6.7%(2/30);对照组治愈率76.7%(23/30),有效率90.0%(27/30),无效率10.0%(3/30)。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剂联合康艾注射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茵栀黄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自 1995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 ,采用茵栀黄结合一般疗法综合治疗 4 0例脂肪肝病人 ,取得明显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 80例 ,均来源于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 6 0例 ,女2 0例 ,年龄 2 7~ 80岁 ,平均 4 0 .8岁。均有长期脂肪肝之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肝区痛、腹胀、肝肿大等。肝功能均有损害 ,血脂明显升高 (TC >6mmol/L ,TG >1.7mmol/L或两项增高 ) ,经B超及CT证实有脂肪肝。 80例按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4 0例 ,男 30例 ,女 10例 ,对照组 4 0例 ,男 30例 ,女 10例。1.2 治疗… 相似文献
11.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并与27例鲁米那和尼可刹米治疗组对照,以观察其退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显著退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对于感染性黄疸,茵栀黄注射液在治疗后第7天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综合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2例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采取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ST、ALT、DBIL、TBIL、HA、LN、PC-Ⅲ、Ⅳ-C、IgG、IgM、Ig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AST、ALT、DBIL、TBIL、HA、LN、PC-Ⅲ、Ⅳ-C、IgG、IgM、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有效改善AIH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赵惟秀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4)
笔者用茵栀黄注射液为主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1997年2月—1999年1月期间治疗的120例并设对照组60例的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80例均系本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患者血清胆红素(SB)均高于171lμmol/L,诊断符合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标准。其中茵栀黄治疗组120例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15~25岁38例,26~35岁32例,36~45岁23例,46岁以上27例,平均34.5岁;病程<10天46例,10~20天44例,21~30天22例,>30天8例;120例中,甲肝23例,乙肝80例,丙肝8例,戊肝5例,原因不明4例。… 相似文献
14.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导致肝硬化,肝脏衰竭或肺出血而死亡,故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实为重要。我们自2003年5月至2003年10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和枯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33例)在同量甘草酸二胺注射液保肝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和茵栀黄注射液静滴,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1.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ALT、TBIL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7.
18.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各种原因所致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黄疸患者(肝细胞性黄疸80例,胆汁淤积性黄疸63例,先天性黄疸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2例,两组均给予保肝、支持、输液等治疗。同时治疗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一疗程。2周后评估临床症状及抽血复查血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以对肝细胞性及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各种原因所致黄疸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对肝细胞性及胆汁淤积性黄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我们在使用中发现不同类型的黄疸性肝炎,其疗效不尽相同,现将我科在2001-2003年应用菌栀黄注射液治疗黄疽型肝炎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月男婴,皮肤黄染1月余,以婴儿黄疸就诊,行茵栀黄注射液10 ml静滴每日2次治疗,10 d后黄疸明显消退,第11 d出现药液外渗到血管外,发现时患儿左手背及前臂肿胀明显,穿刺部位皮肤呈紫黑色,面积4 cm×5 cm大小,有数个直径为0.1 cm大小水泡,水泡基底部苍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