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颈椎病已取得确切疗效。目的: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的术式演变、各术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常见并发症3个方面对此术式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做一简要阐述。方法: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unilateral open-door,expansive laminoplasty, indication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保留6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伴颈椎椎管狭窄等疾病疗效肯定,临床医师应该慎重地选择术式和有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后路单开门加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32例颈椎管狭窄所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ARCH钛板固定C3、C5、C7椎板与对应侧块。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比较术前术后改善情况。结果随访3~15个月,平均8.6个月。术前JOA评分9.3,术后评分13.7,总体改善率为57.6%。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钛板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所致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防止再关门,及早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李慧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2):559-560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即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用于治疗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及三个节段以上的颈椎间盘病变[1].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较颈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双开组和单开组。双开组采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方式,而单开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方式。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单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双开组;但单开组出血量较双开组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单开组优于双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更优,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颈椎管狭窄是一种老年常见疾病,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手术中对颈椎椎板开门的角度并没有严格界定,医生对其开门的幅度及效果,只能凭借临床经验判定。我院从1996年开始应用双开门加中央植骨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100余例,采用离体人的颈椎标本进行了一些关于开门幅度及角度的研究,在总结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中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如果应用在双开门手术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估颈椎前路开门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应。方法从手术方法构想、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手术客观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颈椎前后路开门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前路撑开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客观优势:①能有效切除退行性变的间盘组织和致压物。②能明显扩大颈椎管的有效容积,消除脊髓病态受压的压应力。③可以使颈髓前移,更符合人体颈椎的生理前突。结论颈椎前开门手术减压彻底,可以有效地扩大椎管容积,增加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均取颈后路正中切口,采用An方法进行侧块螺钉固定。结果:随访10~27个月,平均17个月。术中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及椎动脉损伤。经JOA评分评估,本组优15例,良6例,好转2例,无效4例,有效率85.2%,优良率77.8%。结论: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减压充分、内固定坚强,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伴有节段性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丝线悬吊椎板,研究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显著效果,以微型钛板固定椎板能够减轻远期术后颈椎疼痛、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估颈椎前路开门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应。方法从手术方法构想、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手术客观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颈椎前后路开门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前路撑开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客观优势:①能有效切除退行性变的间盘组织和致压物。②能明显扩大颈椎管的有效容积,消除脊髓病态受压的压应力。③可以使颈髓前移,更符合人体颈椎的生理前突。结论颈椎前开门手术减压彻底,可以有效地扩大椎管容积,增加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时,椎管发生再狭窄、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轴性症状的发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持久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和减少颈椎后部组织结构的干扰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有必要。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共67例,其中微型钛板组27例使用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缝线组40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两组的减压节段均为C3-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值、轴性症状及椎板掀开角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曲度变化值,术后6个月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丢失不明显,缝线组颈椎曲度部分丢失(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微型钛板组明显低于缝线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微型钛板组(35.2±6.2)°与缝线组(34.0±4.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微钛板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固定法能减轻术后的轴性症状以及防止颈椎曲度丢失。  相似文献   

11.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即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用于治疗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及三个节段以上的颈椎间盘病变[1]。因该手术在椎管外操作,对脊髓损伤机会少,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机会[2]。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完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5例,其手术配合良好临床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60岁,手术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进行,历时2~4h,术中失血量200~1000ml之间。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改良颈椎双开门椎管再造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该术式对手术节段颈椎的稳定性影响。方法:1987-1992年期间采用改良颈椎双开门椎管再造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33例。术后随访5-11年。用6具新鲜颈段脊柱标本,定量地分析了正常颈椎和术后颈椎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运动。用立体摄像和计算机图像数字化系统计算得到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2.0%,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81.3%,椎管有效容积扩大率为50.5%。术后病人无颈椎不稳和严重并发症。手术节段颈椎的运动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术式手术节段的颈椎管扩大充分,脊髓减压效果好。手术对颈椎稳定性无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已取得确切疗效.为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良方案,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的:验证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87例,其中改良组41例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保留C7棘突及其附着肌肉韧带组织,开门节段为C3-C6;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C3-C7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时的JOA评分(17分法)、颈椎曲度Cobb角、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8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改良组手术时间(82.46±14.80) min,出血量(196.3±141.4) mL;对照组手术时间(78.41±15.43) min,出血量(220.91±128.21) m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恢复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改良组治疗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7%,对照组为46%,对照组显著高于改良组(P<0.05).改良组治疗后颈椎曲度丢失程度、颈椎活动度丢失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门轴侧均骨性愈合,无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提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维持颈后韧带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颈椎稳定机制的破坏,从而保留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开门角度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行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椎板开门角度分为35°组和≥35°组各41例。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ation,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颈椎轴性症状和C_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35°组术前、术后6个月JOA评分[(8.54±1.53)、(13.81±2.57)分]和颈椎曲度指数[(14.22±2.78)%、(12.71±1.43)%]与≥35°组[(8.72±1.55)、(14.13±2.60)分;(14.06±2.59)%、(12.57±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低于术前(P0.05);35°组术后6个月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9.76%)低于≥35°组(26.83%)(P0.05),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4.88%)与≥35°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不同椎板开门角度与临床疗效无明显关系,开门角度过大可增加患者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颈椎前路手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32例。其中前路单节段融合26例,多节段融合6例;单纯植骨17例,植骨内固定15例;融合节段出现不同程度塌陷16例,均有颈椎曲度变直,融合节段与融合相邻节段平面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单开门节段:第3~6颈椎13例,第3~7颈椎19例。结果 随访10个月~9年,平均4.6年。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症状完全消失19例,颈椎活动范围较正常稍有减小,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颈椎曲度较术前好转,无椎体间不稳、滑移及再关门表现,椎管扩大成形满意。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可靠有效的方法,使脊髓受压彻底松解,远期疗效良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17.
宋贵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828-2829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方法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各30例,实验组行后路颈椎开门椎管扩大加前路减压并钛笼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仅行后路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术.脊髓功能采用 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术后JO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效果优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颈椎"单开门"式椎管扩大术是颈椎后路减压的一种新手术,将椎板成形椎管扩大,以达到减压的目的。作者对1105例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围绕着这种手术治疗的特殊性,对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心理护理,手术体位训练、围领选择与术后体位翻身方法、伤口引流观察及肢体功能训练等方面的护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胡凯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541-543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30例患,其中A组16例,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B组14例,行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年.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法评价临床效果;对比...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高龄颈椎手术同时合并脑梗死风险较高,保守治疗又往往无法解决严重的颈椎病变。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脑梗死患者后路锚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收治的21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经过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侧块带线锚钉固定并按JOA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获得6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的随访,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急性严重脑梗死病例的出现。治疗前JOA评分为(7.6±2.0)分,内固定后1年JOA评分为(13.3±1.8)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优11例,良7例,有效率为95%(20/21),优良率为86%(18/21)。结果说明此手术对合并脑梗死患者风险较大,但不是绝对禁忌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带线锚钉固定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对脑循环影响较小,可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