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产ESBLs与MDR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6月对广州市某两个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为期1年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监测,对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CLSI(2009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按照NCCLS标准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分离出的头孢他啶耐药(MIC≥16)的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分析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点和多重耐药情况,采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ESBLs的菌株,并对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结果 111株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如下:哌拉西林9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8%、头孢吡肟81.1%、氨曲南91.9%、美罗培南72.7%、亚胺培南72.9%、庆大霉素55.9%、妥布霉素41.4%、阿米卡星31.5%、环丙沙星73.0%、左旋氧氟沙星66.7%;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菌株共23株,阳性率为20.7%;用多重PCR对23株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检测,发现20株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阳性,其中19株为PER型,5株为TEM型,4株同时携带PER型和TEM型耐药基因。结论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则稍低,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其ESBLs基因可表现为不同的耐药基因型,不同的ESBLs基因型可出现在同一株细菌中;本院铜绿假单胞菌ESBLs基因以PER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97株产β-内酰胺酶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耐药性差异。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及ATB药敏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可疑菌株用三维试验确证β-内酰胺酶的表型。结果:97株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有33株(34.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4株(4.1%),产头孢菌素酶有9株(9.3%),产金属β-内酰胺酶有20株(20.6%)。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携带β-内酰胺酶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谱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基因分布和流行特性。方法:分析20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的药敏谱,筛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ESBLs基因(TEM、SHV、OXA-10、OXA-2、PER、VEB)。结果:5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25.48%(53/208),且对头孢替坦(CTE)、头孢唑林(CZ)、氨苄西林/舒巴坦(AMS)、呋喃妥因(FTN)等耐药率较高;53株亚胺培南耐药菌经PCR检测,产ESBLs菌株23株,其中TEM型16株,OXA-10型4株,PER型3株,未检测出OXA-2和SHV型。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主要为TEM型,且为多重耐药,临床应结合药敏谱,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5~2009年每年6~9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共169株。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1、CTX-M-2、CTX-M-8、CTX-M-9、OXA Ⅰ、OXAⅡ、OXAⅢ、OXAⅣ和OXAV)。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方法检测,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阳性率为49.7%;169株PA中检出TEM、CTX-M-9、CTX-M-1、CTX-M-2、OXA Ⅰ、OXAⅣ、GES、OXAⅡ基因型各占32.0%,5.3%,4.7%,2.4%,1.8%,1.8%,1.2%,0.6%。在54株TEM阳性PA中,挑取同一病区不同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1株,利用PFGE分析其同源性,多呈现散发流行,仅三株具有同源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TEM为主,GES、CTX-M-1、CTX-M-2、CTX-M-9、OXA Ⅰ、OXAⅡ、OXAⅣ等基因都有检出,未检出PER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个别病区存在轻微的克隆播散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 结果 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 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7.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结果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的分布、表型及其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纸片法进行初筛后,分别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和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AmpCs酶。结果367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经ESBLs药敏初筛和确证试验,有115株(31.3%)产ESBL,有17株(4.6%)头孢西丁三相试验阳性者。结论本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β-内酰胺酶以ESBLs为主,AmpC酶占4.6%。  相似文献   

9.
李锐  龚莉琼  田素飞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09-111,114
目的了解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VITEK-2全白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非发酵菌进行鉴定。按照美同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L/NCCLS2010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检测156株非发酵菌对常见的15种抗生素耐药情况:按照NCCLS推荐的确认试验(双纸片增效试验)检测菌株产ESBLs情况;采用两种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结果临床分离的156株非发酵菌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似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呈现高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牢为27.6%,铜绿似单胞菌产ESBLs率为37.5%。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牢为50.0%,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率为13.3%。两种改良Hodge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一致性较好,检测铜绿似单胞菌碳青霉烯酶的一致性一般,但是无不确定结果。结论非发酵菌耐药率较高.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情况已相当严重,检测碳青霉烯酶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时,PAE—MHT(以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为指示菌的改良Hodge试验)优于MHT(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指示菌的改良Hodge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情况及该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方法 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共107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双纸片协同试验初筛和E-试验确证,检测其ESBLs阳性菌株,归纳总结10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同时分析ESBLs阳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10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出ESBLs阳性菌32株,占29.9%,药敏分析结果显示10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怀疑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可使用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作为培养前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86株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揭示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VITEK-32和ATB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2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可疑产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菌株,用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三种酶表型的确证。结果 286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的总检出率为17.8%(511286),其中,金属酶的检出率为8.7%(25/286),ESBLs的检出率为5.2%(151286),AmpC酶的检出率为3.8%(111286),金属酶+AmpC酶的检出率为0.7%。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产酶菌对第3、第4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结论 产生AmpC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是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产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加强对3种β-内酰胺酶的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播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流行现状及其编码基凶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对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进行确证并用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结果 38例表型确证实验阳性,36例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占23.1%.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携带有产金属酶的编码基因,且携带有产金属酶编码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多表现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海淀医院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ESBLs的检测采用NCCLS确证试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大肠埃希菌109株,产ESBLs者63株,阳性率为57.8%。上述产ESBLs林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亚胺硫霉素的耐药林少见。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故应重视产ESBLs菌的检测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分布及分离率。[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40株中,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9株(22.5%),单产高产染色体头孢菌素酶(AmpC)2株(5.0%),5株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12.5%),3株产酶量过高或其他原因(7.5%),21株无酶活性(52.5%)。[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8)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2009年每年6-9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共169株。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1、CTX—M-2、CTX—M-8、CTX—M-9、OXAⅠ、OXAⅡ、OXAⅢ、OXAⅣ和OXAⅤ)。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方法检测,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阳性率为49.7%;169株PA中检出TEM、CTX—M-9、CTX—M-1、CTX—M-2、OXAⅠ、OXAⅣ、GES、OXAⅡ基因型各占32.0%,5.3%,4.7%,2.4%,1.8%,1.8%,1.2%,0.6%。在54株TEM阳性PA中,挑取同一病区不同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1株,利用PFGE分析其同源性,多呈现散发流行,仅三株具有同源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TEM为主,GES、CTX—M-1、CTX—M-2、CTX—M-9、OXAⅠ、OXAⅡ、OXAⅣ等基因都有检出,未检出PER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个别病区存在轻微的克隆播散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K-B扩散法测定亚胺培南等7种抗菌药物对4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冻融法粗提铜绿假单胞菌酶液,用改良三维试验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4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表现为多重耐药。三维试验阳性率52.2%(24/46),其中单一产AmpC酶菌株15株,单一产ESBLs菌株6株,同时产AmpC酶及ESBLs菌株2株,1株产其它β-内酰胺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中β-内酰胺酶以产AmpC酶为主,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第3、4代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石胜  熊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09-2010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患者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型别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自儿童患者分离鉴定的大肠埃希菌株1327株,通过K-B法作药敏试验,采用美国NCCLS1999年推荐的抑制剂增强纸片法确认产ESBLs株,并对ESBLs进行初步基因分型。结果检出产ESBLs菌株702株,检出率为52.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5.5%。95.0%;PCR初步分型结果,单独携带TEM型基因的占56.7%,单独携带SHV型基因的占15.0%,携带两种基因的占25.8%。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上升,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携带TEM型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绝大部分产TEM型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8.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训民  张琪  徐元宏  李敏  朱素珍  沈继录 《医学争鸣》2005,26(19):1758-1760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和基因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方法:用1999年NCCLS推荐的初筛试验从7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确证试验加以确认;用PCR的方法扩增其基因型;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做药敏实验. 结果:将初筛得到的可疑菌株用纸片扩散法确证,用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测定,7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45株产ESBLs (58.1%);而用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检测ESBLs阳性菌为27株. PCR扩增基因型阳性结果为TEM型 19株、SHV型8株、CTX-M型36株、OXA型11株. 结论: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显著升高;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有些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亚胺培南仍为首选药物, 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为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各类临床标本中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了解这种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所有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及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卡"VITEKGNI+(规格型号:V1316)"鉴定临床标本到种,对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判定结果.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ESBLs菌株初筛试验,采用2001年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进行ESBLs菌株确证试验.结果 10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筛选试验:确证试验阳性43株,阳性率为40.57%.产ESBLs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不产ESBLs菌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较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在诊疗过程中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离株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病房分离的非重复的34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确证.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对ESBLs阳性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扩增产物经1 %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进行初步分型.结果:34株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17株,检出率为50 %.17株ESBLs菌中TEM基因阳性2株,SHV基因阳性15株,CTX-M基因阳性9株;其中,8株单SHV基因阳性,2株TEM、CTX-M基因同时阳性,7株SHV、CTX-M基因同时阳性.结论:SHV型ESBLs是新生儿科病房最常见的ESBLs,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SHV基因的携带率为100 %,CTX-M型也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