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1,女,65岁,2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憋、气促、咳嗽,无咳痰、咯血,无发热、胸痛。查体:双肺可闻及干鸣音,未闻及湿性啰音。胸部增强 CT 提示“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可见直径约0.8 cm 结节样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无强化”。于局麻下为患者行内镜气道肿瘤切除术,于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可见球形肿物(图1a),用圈套器套扎切取肿物,为淡红色球形肿物,表面光滑,直径约0.8 cm,之后反复对肿物残端进行二氧化碳冷冻治疗(图1b),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气短症状明显好转。肿物病理回报“错构瘤”(图1 d)。术后1周复查支气管镜,镜下(图1c)见右肺中间段支气管治疗处黏膜充血水肿,未见粘连。之后随诊4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长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时和入组2年后的身高、体重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声波速度(SOS)水平。结果入组时,两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年后,研究组身高(104.34±2.67)cm、体重(17.85±1.24)kg均优于入组时的(97.83±2.15)cm、(15.64±1.34)kg,对照组身高(104.76±2.58)cm、体重(17.95±1.34)kg均优于入组时的(97.67±2.09)cm、(15.83±1.56)k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组2年后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组时和入组2年后IGF-1、SOS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雾化吸入治疗,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周长江 《江苏医药》1999,25(3):240-241
自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收治胸外伤570例,其中支气管断裂《例,均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中男2例,女2例,年龄11~38岁。3例交通事故致伤,1例为电锯击伤。4例均有多发性肋骨骨折,其中1例合并头胸复合伤。左主支气管断裂2例,均距隆凸3cm以内,右主支气管断裂2例,距隆凸Zcm~2.scm。4例均于伤后3小时内人院。入院后体检均有张力性气胸,呈进行性呼吸困难,纵隔及皮下气肿。从入院到确诊最短加小时,最长9天。入院后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症状不缓解,呼吸困难无改善。剖胸手术,3例完全断裂行支气管端一端一期吻合…  相似文献   

4.
自1987年6月至1994年12月,为129例肺癌切除病人用结扎法处理支气管残端,其中肺叶切除97例,全肺切除32例。经病理证实,全组支气管残端癌残留4例,其中全肺切除2例,占6.3%,肺叶切除2例,占2.1%。作者认为,结扎法具有操作简便,省时易掌握,能避免支气管内分泌物外溢,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强调支气管切缘距肿瘤应>1cm,支气管断端应快速冰冻检查,以确保残端无癌残留,提出结扎法用于全肺切除时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5.
肺气囊是支气管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表现为壁1mm左右的薄壁圆形空腔,为引流支气管因炎症而形成活瓣作用致空洞内气体逐渐增多所致.肺气囊的临床表现不太明显,早期与肺结核空洞相似,易混淆,现就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从事石粉加工工作2年.午后发病,主诉低热、流涕、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个月,无咳嗽、咯痰、胸疼症状,初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欠佳.摄X线胸片表现为右上叶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拟诊肺结核,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详细观察X线胸片,右上肺可见空洞,壁薄,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斑片状模糊阴影,有一约6cm×6cm薄壁空洞,内外壁光滑,内无液平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分析38例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和24例支气管楔形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资料,对两组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支气管残端癌细胞阳性率、吻合口癌复发率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组中有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有3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支气管残端有癌细胞,1例出现吻合口瘢痕组织增生,1例出现吻合口癌复发,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0%、40%。支气管楔形切除术组中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2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支气管残端有癌细胞,有4例出现吻合口瘢痕组织增生,3例出现吻合口癌复发,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3.3%、42.9%。结论与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相比,支气管楔形切除术虽然增加气管残端癌细胞阳性率和吻合口癌复发率,但两者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杨晓光  任利兵 《河北医药》2012,34(7):1119-1119
例1,患者,女,42岁.主因间断进食后咳嗽、发热5年余入院,咳嗽以进流食后加重,偶可咳嗽出食物.间断发作,伴有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0℃,应用抗生素后体温可渐降至正常.入院前5 d,患者在当地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造影剂自食管中下段漏至右肺支气管内,诊断考虑为:食管右支气管瘘.入院后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呈炎性改变.完善辅助检查,未见手术禁忌证,于2011年6月22日全麻下手术治疗,取右胸后外侧切口,第5肋间进胸,探查见胸膜腔广泛粘连,游离食管中段.可见中段食管与右侧支气管中间干关系密切,分离粘连,可见一长约0.8 cm,直径约1.0 cm的瘘管.术中诊断为食管右中间干支气管瘘,切断并缝扎瘘管.游离壁层胸膜分别包埋断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进食呛咳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7个月,无进食呛咳症状,无发热.复查上消化道造影瘘管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DLT)患者气管支气管破裂(TBR)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DLT开胸手术患者发生TBR的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结果 5例均在发现手术野漏气征象后肉眼确诊TBR,裂口位于气管下部者1例(4.0cm),位于右主支气管者1例(3.0cm),位于左主支气管者3例(2.0,1.5和2.0cm)。5例裂口均立即采用可吸收缝线做间断全层缝合,并加涂生物胶;1例用心包片、2例用纵隔胸膜、2例用纵隔内脂肪组织敷盖。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DLT开胸手术患者的TBR发生率不高;但相关医生需对此保持警惕,一旦确诊,需要尽早在完成手术的同时妥善修补裂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蒂胸膜片包绕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的优点。方法 2000年10月至2011年6月,带蒂胸膜片包绕肺癌全肺切除、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楔形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月以上无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结论带蒂胸膜片包绕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是预防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 ,36岁 ,因咳嗽、胸闷半年 ,加重并发热 10天就诊。查体、肺CT示右肺上叶不张 ,支气管开口处 2× 2cm软组织块影 ,纤支镜见右侧主支气管开口处花生米大肿物 ,表面光滑 ,下有蒂 ,活动度大的息肉状肿物 ,以“右肺支气管 (上叶 )息肉 ,右肺上叶不张并肺感染”收入院 ,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中见 :右肺主支气管开口处一花生米大息肉样肿物 ,完全阻塞支气管腔 ,右肺上叶不张、实变 ,脓肿形成。切除右肺上叶。病理 :巨检 :切除肺叶组织一件 ,V :15× 9× 5cm ,灰红灰褐 ,切面有一 11× 6cm实变区 ,另送息肉样组织一个 ,V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与支气管舒张试验对COPD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随机抽取74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本院支气管哮喘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过敏原检测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有多种过敏原的COPD患者当中舒张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原的患者,且FEV1改善率、FEV1增加绝对值均高于没有过敏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张试验阳性、P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原检测与支气管舒张试验对COPD与支气管哮喘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异物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作玲 《医药世界》2009,(8):480-480
1病历摘要 女,45岁。反复咳嗽、哮鸣3个月余,突发呼吸困难1 d,追问病史:自诉3个月前在进食午餐(麻辣鸡块)时,突起刺激性呛咳,伴咽异物感,午餐被迫停止,之后反复发作剧烈刺激性干咳、时有哮鸣,劳累后,症状明显。病后在市级医院拍胸片及胸部CT检查,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支气管,给予消炎、止咳药口服,症状无明显缓解,于1 d前突发呼吸困难,平车护送至我院急诊。查体:R 24次/min,BP 90/60 mm Hg,面色青紫,口唇微绀,吸气时间显著延长,三凹征明显,咽喉部可闻及哮鸣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脏听诊可。急诊心电图正常,纤维支气管镜检取出一约3.0 cm×1.0 cm红辣椒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措施,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减少支气管哮喘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危害。方法:调查本院120例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支气管哮喘防治专题教育及个性预防指导,随访1年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统计调查。100例患者中都无其他并发症,或仅有很轻微的并发症,3~12岁40例,13~45岁40例,46~75岁40例。结果:3~12岁的患者1年内总复发率只有10.0%,1年内住院的仅1例,13~45岁的患者1年总复发率为20.0%,1年内住院的有2例;46~75岁的患者1年内总复发率为47.5%,有5例患者再次住院,其中1例1年内住了2次院。结论:加强对支气管哮喘防治知识的传播和教育,提高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和重视,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主动实施医生给患者的预防指导,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用于胸腔镜手术实现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肺通气行胸腔镜手术患者50例,完全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支气管阻塞导管组(B组)各25例.B组经单腔气管导管插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实现单肺通气,A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记录指标:①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60 min的PaO2、PaCO2、pH、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AW)、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②插管和定位时间;③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暴露程度;④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①2组PaO2、PaCO2、pH、PET CO2、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60 min的PAW A组分别为(22.1±2.0)cm H2O(1 cm H2O =0.098 kPa)、(21.7±1.8)cm H2O,明显高于B组(18.1±2.1)cm H2O、(18.2 ±2.1)cm H2O(P <0.05);②A组的插管和定位时间分别为(2.8±0.7)min、(4.2±1.6) min,较B组[(1.0±0.3)min、(1.1 ±0.2)min]明显长(P<0.05);③单肺通气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率分别为44.0% (11/25)、48.0%(12/25),较B组[16.0%(4/25)、24.0%( 6/25)]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双腔支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支气管阻塞导管插管和定位方便快捷,可降低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的胸腔镜手术中可以优先选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8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精心细致的综合护理后,均在6~12d后治愈或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复发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77例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治疗的单介入组40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的双介入治疗组37例。治疗后三年内对患者随访调查,分别统计各组患者在1年时,2年时,3年时的生存率,同时计算平均生存时间,最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单介入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73.2%,55.6%,36.6%,平均生存期为(25.58±12.29)月,与双介入组相比,统计学结果表明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7.
孙亚春 《江苏医药》1998,24(9):685-685
幼儿支气管损伤临床少见。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儿预后尤为重要。我院1994年至1996年收治4例幼儿支气管损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4~8岁。挤压伤2例,撞击伤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l~5小时。4例患儿均有呼吸困难。2例咳血。l例颈部至剑突水平广泛皮下气肿,3例伤侧呼吸音消失。均无肋骨骨折。胸片呈典型“肺下垂”征2例,纵隔气肿1例,气胸1例。纤支镜检查1例,示气管隆突模糊,右主支气管开口显示不清。入院后行胸腔闭式引流3例,均有持续性气体选出。术中见右主支气管自隆突处完全断裂1例,有主支气管路隆突I…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988年,我院胸外科共收治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病人10例,现将诊断与治疗的体会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9岁~35岁。胸部挤压伤9例,砸伤1例。急性主支气管断裂5例,陈旧性主支气管断裂5例。左侧7例,右侧3例。5例急性病例均有明显呼吸困难、咯血;其中4例患侧张力性气胸,1例胸腔内有广泛粘连无张力性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8例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血管减影显像(DSA)检查,明确咯血病灶后,进行超选择性插管,用明胶海绵对咯血病灶进行栓塞,病灶血管较为粗大者加用明胶海绵条,对于存在动静脉瘘的病灶用钢圈进行多重栓塞,达到止血的效果。结果一次栓塞后停止26例,咯血明显减少1例,无效1例,近期止血的总有效率为96.43%;随访6个月~3年,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4例,复发2例,远期止血的总有效率为92.86%,无严重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的大咯血,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有效的非外科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叶宁  万严  刘勇  易本清 《江西医药》2011,46(3):228-229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1个月-1年半,行统计分析。结果8例患者栓塞成功,1例好转,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疗效迅速,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抢救患者生命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