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周围面神经炎症或颅脑损伤而造成的一种侧面部表情肌的瘫痪.周围性面瘫常表现为单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额纹、鼻唇沟变浅等症状.蒋锴教授临床上将其分为风寒外袭证、风热侵袭证、风痰阻络证、气血不足证四种证型,给予中医药分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钱玉梅 《医学综述》2008,14(1):144-145
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中医上称之为"口僻"。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僻。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其治疗方法主要分中医和西医两大类,文章就中医治疗方法中的针灸治疗进行探讨,着重综述针灸治疗的时机、针灸取穴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灵活运用电针及推拿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一直用电针疏密波,不推拿.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和痊愈所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灵活运用电针及推拿手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55例周围性面瘫。Hunt’s面瘫36例,Bell’s面瘫33例,中耳手术伴面瘫28例,慢性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21例及颞骨骨折15例,急性中耳炎半面瘫7例。并针对不同病因,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是以半侧面神经麻痹 ,造成颜面表情肌群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周围性疾患。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运用针灸配合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5 8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 5 8例均来自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6例(4 5 6 % ) ,女 32例 (5 4 4% ) ,发病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71岁 ,平均年龄为 31岁。发病部位 :左侧 2 7例 (4 6 5 % ) ,右侧 31例 (5 3 5 % )。发病时间 1~ 7天 12例 ,7~ 15天 39例 ,15天~ 1个月 5例 ,3月以上 2例 ;经诊断全部患者均属于周围性面瘫。1 2 治疗方法1 2 1 针灸方…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确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不同的针刺方法或选穴,疗效各异,因此,综合分析近3年关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研究进展,着重从针刺的选穴和操作方法两方面总结,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更规范有效的疗法提供基础,以减少面瘫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1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源门诊,共计10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针灸组与针灸加闪罐组各50例,男36例、女6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以20~50岁居多,病程最短1天,最长4个月。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配合中药是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恩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面瘫的病因又将其分为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下面笔者将从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分型及针灸和中药等方面介绍王老师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康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6 5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30例 ,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治疗组 35例 ,除上述处理外 ,还予运动疗法 ,超短波疗法、感应电刺激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简易评分、肌力测定。结果 :临床简易评分、肌力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 :治疗组分别为 (16 .4 6± 3.94 )分、(3.11±0 .6 3)级 ,对照组分别为 (12 .6 3± 5 .6 2 )分、(2 .4 3± 1.10 )级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有较高的康复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本病致病原因多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本病起病多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蹩额,皱眉、露齿,鼓顿等动作,D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临床治疗有电针,穴位注射,温和灸、隔姜灸、拔罐、按摩等法。有人主张针灸治疗面瘫越早越好,但本人经十多年;防床观察认为治疗面瘫应按发病后的时间来定。治疗时间的选择对治疗效果起关键性的作用。面瘫…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但是由于医生的针刺手法不当及运用电针、神灯的时间、部位、强度不恰当以及患者的不配合等等,往往会使部分患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后遗症,超过半年未治愈者可留下终生遗憾.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周围性面瘫分为4期论治,并总结出早治、浅刺、中西医结合疗法,合理运用神灯、电针的最佳时间等,临床常收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强调治疗时注重针刺手法,发病早期引邪外出、疏调纠偏,采用“多针、浅刺、轻刺”;相对静止期病证结合、祛邪纠偏,治以随症配穴;恢复期调和气血、通络纠偏,强调远端取穴及背俞穴的辨证运用;后遗症期养经柔筋、扶正纠偏,重视经筋刺法,结合“局部微雕”,施以“弹琴刺激”等手法。因人分期配合中药、推拿,重视心理疏导,强调生活调摄,临床应用屡显佳效。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此病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而致,因早中期治疗不及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面部按摩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应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的患儿进行惠侧针刺、面部按摩、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治疗。面部穴位主要选取四白、上关、下关、鱼腰、攒竹、丝竹空、地仓、颊车、承浆、廉泉、翳风、风池、人中等。结果:16例周围性面瘫患儿均有疗效。结论:针刺、面部按摩配合药物应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病程短者疗效明显,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者疗效相对欠佳。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属祖国医学之“口僻”、“面瘫”、“吊线风”、“口眼歪斜”、“歪嘴风”等病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经脉,造成气血痹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情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指导等)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2010-2011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37例,在常规治疗下合理运用中医护理,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3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痊愈15例,显效12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11%,总有效率100%.结论正确运用中医护理对提高周围性面瘫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冰 《大家健康》2016,(9):238-23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回顾性分析其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一段时间后,临床治愈47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根据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对病症进行针对性的针灸、艾灸等中医护理能明显提升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促进患者面部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对周围性面瘫有效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采用发展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对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6.7%,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护理相关文献,了解适宜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有情志护理、按摩、外敷、针刺等。浅谈中医护理措施对周围性面瘫的康复作用,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