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球有其独特的解剖学结构一血眼屏障。由于屏障的存在,故全身用药后难以在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而局部用药,又因眼角膜表层为亲脂性、内层亲水性的特性,致眼科的局部用药后难以达到有效的眼内浓度,而有效的眼内药物浓度是治疗眼球疾病的关键问题,因此改变眼用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是提高眼内药物浓度的重要措施,数十年来一直是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邢颖  梁健华  甄健存 《中国药房》2009,(32):2504-2506
目的:分析我国Ⅰ类切口眼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随机抽取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收集的2006~2007年全国113家医院Ⅰ类切口眼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273例,分析不同给药途径的合理性。结果:局部用药(滴眼和局部注射)应用基本合理,但是全身用药(静脉注射和口服)的药物选择级别过高、抗菌谱不合适、用药时机过晚。结论:眼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重视术前局部用药,同时注重剂型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威  刘锐锋 《广东药学》2012,(2):111-112,115
目的研究眼用制剂在小儿中的合理应用,并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眼用制剂的全身吸收途径以及抗胆碱能药物、B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4种小儿眼科常用眼药的全身不良反应进行综述。结果眼用制剂普遍应用于小儿眼科,其在发挥局部药效的同时,也会引起多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小儿使用眼用制剂的合理性,并指导家长及患儿正确用药,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金英  周国威 《中国药业》2011,20(17):77-79
目的 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为眼科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眼局部药物代谢动力学、常用眼药剂型与给药方式以及抗菌药物局部用药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在感染性眼病的治疗中,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结论 制订眼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对于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眼用给药系统方面,无论是药物吸收机理的研究,还是新剂型的开发都有很大的进展。研究发现,某些药物通过眼局部给药也可达到全身性用药的目的。一、眼用药物的吸收机理由于眼内存在着血-房水屏障,局部给药在治疗角膜、结膜等表浅组织疾病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一般认为药物滴(涂)入结膜囊内后,主要通过角膜和结膜两条途径吸收。近来研究表明,有些药物可通过角膜上皮细胞间隙即所谓的细胞旁路(Paracellular pathWay)吸收,例如菊糖和色甘酸钠等。  相似文献   

6.
王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41-42
目的 探讨局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角膜内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眼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30例,包括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随机分为局部药物治疗组和局部+全身联合药物治疗组,局部药物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局部+全身联合药物组除上述局部用药外,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和泼尼松.观察两个治疗组中各型角膜内皮炎患者视力恢复时间.结果 两种用药方式组中的盘状型及弥漫型角膜内皮炎患者恢复的视力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局部用药的线状角膜内皮炎患者视力恢复时间要明显长于联合用药的患者(P < 0.001).结论 各型角膜内皮炎患者均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局部用药同时联合全身用药能够缩短线状型角膜内皮炎患者病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眼科抗菌药物制剂一般都为传统用药。例如:氯霉素眼液,卡那霉素眼液,庆大霉素眼液、新霉素眼液等。这些抗菌药物用于全身副作用较大,特别对肾功能、第八对脑神经及造血功能的不良反应严重。因此全身用药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采取局部应用较多,特别是眼科制剂较普遍。这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眼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对我院眼科2007~2010年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病历共945份,其中手术患者858份,对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给药时机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眼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局部用药(滴眼)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有限,选用基本合理。全身用药(静脉注射)的药物选择方面:喹诺酮类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头霉素用于手术预防性应用的情况。手术预防性应用时间合理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结论自2008年以来我院就逐步加强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从本次调查看到2010年,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我院眼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需要进一步规范,特别是眼科I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方面。加强术前局部预防用药,减少全身用药是眼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眼科常用药物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秋 《海峡药学》2009,21(7):167-169
因眼疾发作的原因较多.导致其治疗药物呈多元化。眼科药物多用局部和全身伍用方式,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除了严格掌握适应证外。尚应对药物在艰局部作用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有所了解,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2):164-170
目的:了解大型眼科诊疗中心的用药构成,指导和加强眼科用药的药事管理。方法:调取某大型眼科诊疗中心2013-2015年眼科用药的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等数据,采用销售金额、限定日剂量和用药频度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及评价。结果:该中心眼科用药共涉及五大类26亚类135个品规,眼科其他用药占眼科用药总销售金额的56.70%,占总销售数量的52.42%;人工泪液、眼润滑剂和收敛药的销售金额及销售数量均排名第1;抗细菌药物是最常用的眼部感染用药;眼用抗炎药以其他抗炎药为主,糖皮质激素为辅;青光眼用药中的前列腺素类似物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等的序号比(B/A)<0.5。国产眼科药品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57.77%,占总销售数量的69.42%。眼科用药的基本药物仅占总销售金额的7.92%。局部外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30.00%,住院>94.00%。激素冲击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9%。结论:辅助用药应成为眼科用药药事管理的重点;应加强眼用抗细菌药、前列腺素类似物、糖皮质激素的专科用药管理,促进其合理使用;国产药品占据眼科用药主流,但研发有待加强;眼科基本药物供应短缺,亟待充实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11.
吴伟  何梅凤  唐细兰 《中国医药》2011,6(10):1243-1244
目的 探讨眼局部用药致全身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眼局部用药引起的全身ADR文献104篇,共14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局部用药致全身ADR以>60岁的老年人和≤10岁的儿童居多;给药方式以滴眼为主,占87.9%;用药后1~30min出现ADR的比例较大,占39.3%;涉及药物28种,以阿托品、噻吗洛尔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致死亡。结论 临床应重视眼局部用药致全身ADR,合理使用眼用制剂,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眼部受伤时,需要及时地消炎和止血,如因环境的限制耽误了治疗,往往造成不得不摘除眼球的严重后果。因此制造一种携带方便、能维持几天止血、消炎、止痛及散瞳作用的眼用药物剂型甚有必要。眼科的常用药物剂型如眼药水、眼药膏不能达到上述目的。软接触镜、眼用膜虽能延长药物的作用,但也维持不了几天。  相似文献   

13.
林南松  何雯 《中国药师》2000,3(6):328-329,361
栓剂(suppository)是指药物和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是一种较老的剂型,作为直肠和阴道给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且都是起局部的治疗作用。然而从1945年以后,发现栓剂不仅限于局部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直肠或阴道粘膜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其优点有:①栓剂是婴儿和儿童的理想给药剂型;②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和提高药物的疗效;③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④使药物免受消化液的破坏;⑤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疗效;⑤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因而,栓剂在国内外有了新的快速发展。现将国内批准临床研究的栓  相似文献   

14.
李楠  杨明 《海峡药学》2013,(12):135-136
目的 对眼部给药系统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文献,总结近年来眼部给药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影响眼部给药好坏的因素及提高眼用制剂作用效率的方法.结果 眼部给药存在给药屏障,药物可分别经角膜途径和结膜途径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和全身治疗作用.生理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及剂型因素均会对药物在眼部传递产生影响.结论 通过加入渗透促进剂、改变药物的剂型及减少给药体积可有效提高眼用制剂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我院眼科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使用分析与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瑾  温燕  位华  陈万生 《中国药业》2013,(19):70-71
目的评价医院眼科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6月医院眼科出院手术病历114份,对其诊断、手术、抗菌药物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信息进行统计,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围术期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达100%,但存在用药时间过长问题,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和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典必殊)术前术后交替应用多见。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大都选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针(福德)或头孢拉定针,以术中用药为主,部分病例用药疗程过长。结论眼科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以局部用药为主,辅以全身用药,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眼部药物释放对药学科学家来说是极富挑战性的领域.眼部特殊的组织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学、生化学特点决定了眼部外用药物的低渗透性,因此如何使药物更多更安全地进入眼内,是目前眼部用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眼部给药剂型是局部用滴眼剂和眼膏剂,这两种常见剂型有配制容易、使用方便的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眼部用药后,药物的转运和流失受一系列的屏障和扩散限制,眼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器官,具有自身屏障系统(泪液膜、巩膜、结膜、角膜等),并且药物滴人眼部的刺激性,致使泪液大量分泌[1].因此眼部用药后,大部分药物通过泪液排出系统和眼睑缝隙流失掉,此外角膜上皮的低通透性、血.眼屏障的阻碍,致使只有1%甚至更少剂量的药物通过角膜转运进入眼内到达眼前节.由于以上的因素,使得眼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因此,设计具有一定缓释作用的眼部给药新剂型,延长药物的眼部滞留时间,降低刺激性,是当前眼部给药剂型研究的方向.本文就眼部给药体系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眼科前房出血比较多,包括外伤导致的和术中导致的出血等.外伤出血通常全身用药,根据个体差异,作用效果的时间长短不确定.而且在眼科的手术中,视野小,即使是少量的渗血也会影响手术视野,妨碍手术顺利进行.特别是在内眼手术中的出血,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现在,应用于局部和全身的止血药物有好几种,选择一种速效、安全的止血药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1],同时也可以增加另一种直接局部用药的途径去治疗外伤造成的出血.  相似文献   

18.
国内双氯芬酸外用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建军 《中国药业》2003,12(7):79-80
近几年双氯芬酸的各种局部用药新剂型被不断研制开发,在临床广泛应用,发挥了良好的药物作用,避免全身用药所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红霉素的剂型与生物有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为全身应用的栓剂其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大约有50—75%是直接进入大循环的而不通过人体的解毒机构——肝脏。因而可减少或消除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和其他付作用,特别是适用于在胃和小肠中遭到破坏的药物。另外,栓剂与口服剂型比较有吸收完全,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的眼科用药物均以滴眼液形式局部应用。近年来,试图改进这种剂型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已获得很大成就。但这些新剂型尚未引起足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