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下肢动脉硬化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结果 16例中4例行动脉取栓+股浅动脉狭窄段内膜剥脱术,6例行动脉取栓+股浅动脉开口处短段内膜剥脱+股深动脉开口成形术,3例行动脉取栓+髂外-Guo动脉搭桥+股深动脉开口成形术,1例行动脉取栓+股-胫前动脉搭桥,1例行动脉取栓+髂总-股浅动脉搭桥,1例截肢。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继发急性血栓形成应积极手术探查,术中除单纯取栓外,应根据具体动脉病变需要,再行动脉内膜剥脱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或自体大陷静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在治疗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2月间采用杂交技术治疗的22例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24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股深动脉成形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患者12例,采用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患者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患者6例。 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患肢疼痛改善,皮温升高,平均踝肱指数从术前的0.38升至术后的0.75。18例患者获随访3~28个月,2例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旁路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余患者未发生人工血管或支架相关并发症。 结论:杂交技术微创、安全、有效,是处理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合理选择,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单纯腔内治疗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m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治疗的TAO合并ASO 6例患者的资料.2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右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膝下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左髂总动脉-左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一胫前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1例行左侧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左股深动脉成形-膝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右股总动脉-左股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于术后当天出现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和远段的大隐静脉桥血栓形成,立即再次手术行人工血管和大隐静脉切开取栓术,并同时行胫后动静脉吻合.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5例患者的下肢远端静息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足部溃疡的2例创面明显缩小,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为6.5个月,3例足部溃疡愈合.1例术后3个月出现左股部切口感染,最终行膝上截肢处理,残端一期愈合.其他5例患者的移植血管通畅,症状缓解.结论 对TAO合并ASO患者如果手术治疗方式恰当,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4年9月行杂交技术治疗的30例(30条患肢)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资料。30例患者病变部位累及主-髂动脉、股-腘动脉、股深动脉以及膝下动脉;均行血管腔内修复术,20例行动脉内膜剥脱术,10例行动脉取栓术,8例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结果:30例杂交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0%(9/30)。临床成功率为96.67%,术后平均踝肱指数较术前提高了0.37±0.19。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73%,12个月救肢率为97.67%。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高的短期通畅率和救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缺血手术与介入联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2例(76条肢体)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在DSA监测下行下肢动脉重建的临床资料。72例患者手术方式包括:(1)Fogarty导管取栓术45例;(2)Fogarty导管取栓+股总动脉分叉处内膜剥脱+补片成形5例;(3)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2例;(4)Fogarty导管取栓术+球囊扩张4例;(5)Fogarty导管取栓+人工血管架桥术6例,其中股-股转流3例、腋-双股转流1例、股-胭转流1例、腹主动脉-双股动脉转流1例。(6)Fogarty导管取栓+截肢(二期)6例;(7)Fogarty导管取栓+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术。结果 72例中,56例(59条肢体)救肢成功;7例(7条肢体)术前趾端坏死截除后愈合;6例(6条肢体)截肢;3例(4条肢体)围手术期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DSA监测下手术与介入联合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手术的效果取决于肢体缺血的时间和程度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一侧髂动脉闭塞合并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一侧髂动脉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间歇跛行距离小于50m或有静息痛者采用髂动脉支架或联合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结果 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29例36枚支架,3例髂动脉介入治疗失败,行股浅动脉病变段支架置入3例,行股-腘动脉膝上血管旁路术13例,行膝下血管旁路术2例,3例髂动脉支架治疗失败者2例行股-股动脉耻骨上旁路术,1例放弃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随访3~36个月,3例患者因肿瘤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例股浅动脉支架1个月后闭塞,后因肢体严重缺血截肢.3例股-腘旁路血管闭塞,1例接受取栓手术好转,1例截肢,1例无静息痛间歇跛行距离大于50m应用药物治疗.结论 支架置入或联合血管旁路术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46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及闭塞程度,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及杂交手术(血管腔内介入加内膜剥脱或取栓术及血管腔内治疗加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杂交治疗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踝肱指数及通畅率等方面与传统外科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多动脉硬化闭塞症,根据病变部位及程度,采用个体化治疗,手术并发症少,术后畅通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及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31例(36条患肢),行髂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33条患肢;股总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3条患肢,23条患肢行股一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12条患肢行股深动脉成形术,6条行原位的大隐静脉动脉化。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5±0.18)与术前(0.25±0.11)相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大隐静脉动脉化等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11例,共18条患肢(闭塞病变22个节段).15段闭塞长度在7cm以内者作PTA,病灶分别位于髂总动脉6段、器外动脉2段、股浅动脉7段;15段中有4段与PTA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另外长段闭塞的7段,于短段作PTA同时或在术后1周内作动脉重建术,其中腹主-股总动脉转流术1段、腹主-股深动脉1段、股-腘动脉3段、腘动脉间置移植术1段、股深动脉成形术1段.结果 1条患肢因PTA失败即改作转流术,2条患肢术后并发股浅动脉急性栓塞,作取栓治疗后,均恢复血循环.术后近期内,全组18条患肢临床症状改善,其中16条末梢动脉搏动恢复,踝/肱指数由术前0.54±0.11增高至0.79±0.15.随访6~72个月后,2条作PTA患肢的股浅动脉分别于1年和5年后再次闭塞.结论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血管内支架置放有助于提高通畅率,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联合手术重建,可简化手术操作,缩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手术合并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1979-2001年AAA术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经手术治疗。5例行股动脉切开、Fogarty管取栓术,3例行再次开腹探查,取栓或旁路术,肢体保存3例,因合并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MOSF)死亡3例。结论 避免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和防止血栓形成是预防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关键,可提高AAA手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88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取栓组)和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联合组)患者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足趾血氧饱和度(SO2)及足部皮温的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截肢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取栓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的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与同组术前比较均升高(P<0.05);2组患者术前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ABI、足趾SO2、足部皮温及其改变值较取栓组均升高 (P<0.05)。术后取栓组患者的死亡率、截肢率、肌病肾病代谢性综合征(MNMS) 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及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3.04% (6/46)、17.39% (8/46)、26.09% (12/46)、26.09% (12/46)及13.04% (6/46),联合组分别为4.76% (2/42)、7.14% (3/42)、14.29% (6/42)、9.52% (4/42)及9.52% (4/42),取栓组各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微创性、治疗有效性等特点,可作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比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54例急性下肢缺血病例,所有病例均行股动脉或胭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单纯取栓128例,Fogarty导管取栓+内膜剥脱术8例,Fogarty导管取栓+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13例,Fogarty导管取栓+一期截肢术5例.按照病因将病例分为急性动脉栓塞组(99例)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55例),对比两组发病率、截肢率、病死率及截肢高危因素.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组男性发病率(39.4%)低于女性(60.6%)(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男性发病率(72.7%)高于女性(27.3%)(P<0.05).所有患者的截肢率为9.7%,院内病死率为11.7%.急性动脉栓塞组截肢率(5.1%)低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18.2%)(P<0.05),急性动脉栓塞组院内病死率(11.1%)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12.7%)相当(P>0.05).两组病例截肢的共同高危因素是肢体缺血时间,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截肢风险还与吸烟和糖尿病有关.结论 急性动脉栓塞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急性动脉栓塞截肢率低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比急性动脉栓塞具有更高截肢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重症法洛四联症(TOF)常由于合并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形成(APCAs)而增加手术矫治及术后恢复的难度,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分期和“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TOF-APC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TOF-APCAs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介入和Hybrid手术治疗。其中15例患者于TOF根治术前后行APCAs栓塞术治疗(分期Hybrid组),15例采用“一站式”栓塞与根治手术治疗(“一站式”Hybrid组);两组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常规TOF根治术。结果分期Hybrid组患者主动脉造影发现APCAs 19支,对其中15支(78%)侧支血管成功进行栓塞,术中结扎2支,4例术前行体肺侧支栓塞,11例为术后行体肺侧支栓塞;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因大量肺渗出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一站式”Hybrid组患者主动脉造影发现APCAs 22支,对其中的18支(82%)侧支血管进行了成功栓塞,术中结扎3支,术后1例出现肺渗出,均痊愈出院。分期Hybrid组的住院时间(中位数37d vs.22d,P=0.011)、住院费用(中位数64101元 vs.48021元,P=0.033)、IcU滞留时间(中位数7.0d vs.4.7d,P=0.029)、气管内插管时间(中位数131h vs.19b,P=0.009)明显高于“一站式”Hybrid组;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P=0.126)、主动脉阻断时间(P=0.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分期Hybrid手术,“一站式”Hybrid手术可简化TOF—APCAs患者的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手术结合多种介入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本组521例(521条肢体),男356例,女165例.年龄16~86岁,平均(46±9)岁.均先经健侧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再于患侧小切口解剖股静脉.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其中单纯取栓38例;取栓联合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348例;血管成形联合血管腔内超声消融135例;支架置入108例.结果 手术成功511例,阻塞血管完全开通.其中除31例经造影未见血管狭窄,7例管腔直径>90%而未行扩张治疗以外,365例狭窄段血管经球囊扩张后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90%±5%降低到24%±5%,108例狭窄段经扩张后残留管腔狭窄仍>50%,置入相应大小裸支架;左髂总静脉开口未能开通10例.随访472例(90.6%),随访时间8~108个月,平均(53±26)个月.其中462例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可从事正常工作;10例髂静脉未开通者活动后肢体仍肿胀明显.发生并发症33例(6.3%).结论 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 combination of open surgery and multiple interventional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DVT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Methods 521 cases (521 limbs,356 male and 165 female) were studied in this group. Age ranged from 16 to 86 years with the mean age of (46 ±9)years. All 521 cases with DVT were treated by Fogarty embolectomy catheter. Among them,348 cases underwent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135 cases received PTA and ultrasound ablation,stent-grafts were implanted in 108 cases. Results Based on angiography during operation, the obstructed iliofemoral vein received complete recanalization in 511 cases. Among them, the postoperative luminal diameter was more than 90% in 38 cases after Fogarty embolectomy, the average stenosis rate was reduced from 90% ±5% to 24% ±5% in 365 cases after PTA and stent-grafts were implanted in 108 cases with the stenosis rate still over 50% after PTA. Only partial recanalization was achieved in the entrance of common iliac vein to inferior vena cava in 10 cases. Of the 521 cases,472 cases were followed-up with mean time of (53 ± 26) months, ranging from 8 to 108 months and 462 cases reported satisfactory results with normal life,the unsuccessful 10 cases still felt swelling pain especially in erect position.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33 cases. Conclusions Open surgery combining with multiple interventional method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DV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7 例(18 条下肢)青少年PAES 患者术前施行了超声多普勒,CTA或MR检查,并对17条患肢施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监测手术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13 条患肢施行了腘动脉周围异常组织松解术,其中5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4条患肢因动脉内膜增厚实行腘动脉内膜切除+动脉成形术;4条肢体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随访 6个月~6年,平均(30.88±19.88)个月,所有手术肢体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7±0.09)上升至术后的(0.96±0.07),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1例患者因肺动脉栓塞术后1d死亡.结论 PAES是青少年下肢动脉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影像学诊断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积极外科干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高龄(>60岁)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患者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改良内侧撑开楔形胫骨高位截骨矫正老年膝内翻畸形46例(52膝)。术前、后均拍患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测量髋(髋关节中心)-膝(膝关节中心)-踝(踝关节中心)形成的机械轴角度(HKA角),拍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应用膝关节外科KOOS问卷评分标准对治疗后疗效评估。结果术后有32例(34膝)获随访,其余14例(18膝)因手术后不足3个月被排除在本组样本之外。32例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12.6个月。HKA角从术前(167.6°±3.7°)增加至术后平均(184.5°±1.2°)(P<0.05),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前平均(12.8°±1.3°),术后纠正到平均(9°±0.9°)(P<0.05);术后第2天带引流管直腿抬高、主动屈、伸膝关节锻炼;第3天,扶走步器负重行走;术后第7天生活已基本恢复自理;术后8~12周截骨端临床愈合。所有患者无一例感染、迟缓愈合、患肢无缺血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疗效评估根据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外科KOOS问卷评分结果,术前KOOS评分为(44.1±10.8)分,术后KOOS评分提高到(62.31±11.2)分,通过SPSS20统计学配对样本t检验确定其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内侧撑开楔形胫骨高位截骨矫正老年膝内翻,是一种适合60岁以上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手术方法简便、组织损伤小、出血少、不易发生并发症,而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需要特殊昂贵的耗材,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军训伤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方法相互配合对军训伤所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对军训伤所致25例急性DVT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其中单纯取栓3例,取栓联合球囊导管血管成形6例,血管成形联合血管腔内超声消融11例,血管成形和(或)血管腔内超声消融联合支架置入5例。结果髂股段静脉完全开通24例,除2例造影术无血管狭窄,1例管腔直径〉90%未行扩张外,16例狭窄段血管经球囊扩张后管腔直径≥71%,5例狭窄段扩张后残留管腔狭窄仍〉50%,置入相应大小的支架;左髂总静脉开口未能开通1例。25例随访2-70个月,平均34个月,21例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例训练后患肢周径比健侧增粗0.5-1.0cm,经休息、抬高患肢或穿戴血管弹力袜后好转,可从事正常军事训练;1例髂静脉未开通者训练后仍感肢体肿胀。结论多种外科介入技术相互配合可明显提高军训伤所致DVT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5月~2012年3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89例的l临床资料,记录其内科情况、股胭动脉TASC(泛大西洋协作组)Ⅱ分级、流出道评分、Rutherford分期以及术后30天并发症。随访计算一期通畅率(Kaplan—Meier)、分级情况、保肢率,观察其疗效。结果共89例108条患肢。年龄(70.5±8.6)岁。术前踝肱指数(ABI)中位数0.36(0~0.73),术后1个月0.79(0.33~1.15,Z=-3.276,P=0.001)。术前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中位数7.5分(3.5~10分),术后即刻中位数6.0分(1.5~9分,Z=-2.948,P=0.003)。股胭及膝下胫腓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7.2%(105/108)和93.3%(98/105)。随访患者86例105条患肢。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5~4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率90.7%(78/86)。术后1年股胭动脉一期通畅率67.3%,胫腓动脉为56.3%,1年保肢率91.9%(34/37),1年时症状缓解率83.3%(90/108)。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症状缓解明显,有较高的保肢率,可以作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膝下病变治疗的首选.远期疗效有待讲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组(16例)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114个月,单纯股动脉切开术组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