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败血症组与对照组均于入院后采静脉血作hs-CRP、pct检测,败血症组同时进行血培养。败血症组于治疗7~10d复测hs-CRP、pct。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PCT,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败血症组PCT和hs-CRP水平分别为(14.3±8.2)ng/ml、(25.3±17.1)mg/L;对照组的PCT和水平分别为(0.3±0.1)ng/ml、(5.2±2.6)mg/L;败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败血症组恢复期PCT和水平分别为(0.4±0.2)ng/ml、(5.1±2.7)m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PCT、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病情情况,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同时选择到本院体检的健康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急性期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0.28±0.11)ng/ml、(16.9±3.5)mg/L;恢复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0.19±0.09)ng/ml、(8.6±3.4)mg/L;对照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0.10±0.02)ng/ml、(5.6±2.1)mg/L.急性期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恢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恢复期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有所升高,结合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等联合检测,有助于支原体肺炎诊断,有助于评估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CT(2.4±1.0)μg/L及hs-CRP(3.6±1.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3)μg/L、(6.8±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状态,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变化。方法对4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者及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测定血清PCT和hs-CRP水平,观察呼吸衰竭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病例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PCT和hs-CRP可反映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正确地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应用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作为预后评价标志物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和100例稳定期患者,测定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并通过对应的FEV1/FVC值与FEV1%值分析患者肺功能和对应的死亡率变化。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和感染组患者CRP浓度(分别为57.6±12.2和77.6±15.9 mg/L)与PCT浓度(分别为1.06±0.32和1.57±0.36μg/L)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非感染组CRP(24.5±6.2和30.4±6.6 mg/L)和PCT(0.15±0.06和0.25±0.08μg/L),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加重期组和感染组患者死亡率也显著高于稳定期组和非感染组,肺功能明显差于稳定期组和非感染组。结论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随着老年慢性肺阻塞肺疾病病情(肺功能和患者死亡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一种老年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良好的预后评价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检测效果及其意义。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设为实验组,取40例非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CT及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前PCT指标为(3.32±0.81)ng/m L、hs-CRP指标为(22.36±5.03)mg/L、WBC指标为(10.31±1.56)×109/L,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CT、hs-CRP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7.5%和6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PCT和hs-CRP联合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检测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60例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及60例非脓毒血症患者(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PCT、hs-CRP、SAA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PCT(23.58±6.7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8±0.23)ng/L(t=26.15,P<0.05);观察组hs-CRP(38.56±44.2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5±0.54)mg/L(t=6.62,P<0.05);观察组SAA(371.60±195.8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2.59±150.31)mg/L(t=5.93,P<0.05);观察组患者PCT、hs-CRP、SAA三项检测的脓毒血症特异性分别为91.67%、30.00%、53.33%,PCT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另外两项(χ2=17.72、6.46,P<0.05)。结论 PCT、hs-CRP、SAA三项检测均可诊断患者是否发生脓毒血症,但PCT的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张伟明 《北方药学》2015,(6):132-133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55例,病毒性感染患儿55例,随机选取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诊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观察并比较3组间的PCT、CBP、WBC水平。结果: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81±0.25)ng/ml,CRP水平(22.53±3.28)mg/L,WBC水平(16.86±2.63)×109/L,病毒性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57±0.37)ng/ml,CRP水平(9.35±2.63)mg/L,WBC水平(10.51±2.45)×109/L,对照组中PCT水平(0.31±0.34)ng/ml,CRP水平(5.23±2.21)mg/L,WBC水平(6.53±2.41)×109/L。三组比较组间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感染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82.80%,特异度为91.40%,CRP敏感度为69.80%,特异度为46.30%,WBC敏感度为40.20%,特异度为34.60%;病毒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59.70%,特异度为71.60%,WBC敏感度为39.50%,特异度为31.30%,联合诊断敏感度为16.90%,特异度为21.40%。结论:采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能有效帮助医生确切诊断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的变化规律与临床意义。方法总结研究78例慢性肾衰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水平,并与83例健康人作对比。结果慢性肾衰患者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为(8.59±5.23)mg/L,甘油三酯值为(2.65±2.02)mmol/L;健康对照组(hs-CRP)值为(2.85±2.31)mg/L,甘油三酯值为(1.15±0.62)mmol/L,两者都低于慢性肾衰患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甘油三酯是诊断慢性肾衰患者良好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庞高平 《中国药师》2014,(8):1348-1350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保肝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降门静脉压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mg,po,ti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PCT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PCT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27% (P <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肝硬化SBP患者的疗效确切,能降低血清hs-CRP及PCT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清蛋白(PA)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非呼吸道感染就诊患儿进行PCT、hs-CRP及PA的检测,比较分析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及hs-CRP水平分别为(3.15±0.98)μg/L和(35.2±15.6)mg/L,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PA水平为(102.15±41.96)mg/L,低于病毒性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感染组PCT及hs-CRP异常率分别为84.62%和80.00%,均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PCT、hs-CRP及PA,有助于区分患儿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余英  李雅君 《中国医药》2014,(2):196-198
目的 研究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20 ml/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Hcy及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及hs-CRP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1.8) mg/L比(7.6±1.0)mg/L,(5.8±2.2) mg/L;(9.4±3.1) μmol/L比(17.1±2.6)μmol/L,(14.7±3.2)μmol/L](均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hs-CRP及Hcy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对BNP和hs-CR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BNP和hs—CRP分别为(481.5±57.8)pg/mL和(12.4±2.9)mg/mL,均高于对照组[(41.2±9.6)pg/mL)和(3.8±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5.28,均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1.9±6.3)%,低于对照组的(60.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随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变化BNP和hs-CRP均随着分级的增加逐渐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10.11、12.42、4.18、5.02、3.98,均P〈0.05)。经Logistic分析,血清BNP和hs—CRP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BNP和hs—CRP相关,随着分级的增加BNP和hs.CRP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单纯东莨菪碱(对照组)及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氨、MDA、SOD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氨水平[(211.4±32.2)μmol/L]、MDA水平[(4.4±0.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47.3±8.6) U/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可以有效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分析其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56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脂Lp-PLA2水平,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分为轻、中及重型缺损三组,比较三组Lp-PLA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p-PLA2水平分别为(63.39± 11.30) μg/L、(30.68±12.19) μ g/L;轻、中及重型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的Lp-PLA2水平分别为(56.73±7.19)μg/L、(64.22±6.08)μg/L、(76.51±5.49) μg/L,两两比较P<0.05.ACI患者血浆中Lp-PLA2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饮酒、TG、LDL-C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HDL-C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Lp-PLA2是ACI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可对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刘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1969-1972
目的 观察和分析血尿酸(BUA)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例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BUA水平的四分位数值将其分为四组:第1四分位组(BUA≤464.93 μ mol/L)、第2四分位组(464.93μmol/L< BUA≤508.27μmol/L)、第3四分位组(508.27μmol/L<BUA≤607.31μmol/L)、第4四分位组(BUA>607.31μmol/L),每组各40例患者.对四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24 h监测,并对患者的hs-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四组患者的各时段血压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4四分位组患者的夜间SBP和DBP的SD值显著高于第3四分位组(P<0.05),第3四分位组显著高于第1、2四分位组(P<0.05);四组患者的hs-CRP水平依次上升,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SBP-SD(β=0.293,P<0.05)和hs-CRP水平(β=0.627,P< 0.05)都是BUA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BPV和血清hs-CRP水平可反映EH患者的器官受损情况,BPV和hs-CRP水平都与患者BUA水平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提示EH患者肾脏动脉损伤情况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胱抑素C (Cystatin C,Cys C)水平进行测定,并探讨两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自选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4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参照患者临床尿清白蛋白(UAER)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86例)和糖尿病合并肾病组(98例),并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Hcy、Cys C和UAER的水平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Hcy、Cys C和UAER水平分别为(22.48±2.42)μmol/L、(2.37±0.92) mg/L和(365.41±62.85) mg/24 h显著性的大于糖尿病无肾病患者(8.13±2.01)μmol/L、(1.01±0.62) rng/L和(36.47±10.26) mg/24 h和健康对照组(7.01±1.46)μmol/L、(0.91±0.59) mg/L和(29.41±8.58) mg/24 h,(P<0.05).而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的Hcy、Cys C和UAER水平略大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Hcy、Cys C和UAER成正相关性(r=0.281、0.312,P< 0.05).结论 Hcy和Cys C可作为临床诊断患者糖尿病状况的有效指标,联合使用能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08例新生儿黄疸病例按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分析布拉氏酵母菌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结果 治疗后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照组为(150.5±40.6)μmol/L,观察组为(127.8±48.5) μmol/L,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照组为(66.0土32.5)μmol/L,观察组为(42.0±26.2)μmol/L,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5.8±1.4)d,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4.1±1.1)d,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对胆红素的降低时间和降低程度上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其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能够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在临床上可用于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韩应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76-307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人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采取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org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6MWD)分别为(2.31±0.17)分和(380.13±15.07) m,均较治疗前的(3.17±0.26)分和(270.41±13.03)m及对照组的(2.84±0.25)分和(320.18±14.78)m显著改善(t=6.84、8.56、7.90、8.73、7.79、8.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和FEV1/FVC 分别为(2.54±0.44) L、(2.13±0.35)L和(72.38±5.61)%,均较治疗前的(1.63±0.37)L、(1.24±0.24)L和(47.30±5.48)%及对照组的(2.18±0.39)L、(1.69±0.35)L和(61.66±5.32)%显著增加(t=6.35、7.76、7.02、8.04、7.14、7.95、6.91、7.41、7.60,均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COPD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