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和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夏枯草为一味软坚散结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夏枯草属植物全球有15种,广泛分布于欧亚的温带地区、非洲西北部及北美洲等地。中国产4种及3变种,即夏枯草及其2个变种:白花夏枯草P.vulgaris L.var.leucantha Schursec.Bailey和狭叶夏枯草P.vulgaris L.var.lanceolata(Barton).Fernald;山菠菜P.asiatica.Nakai及其变种P.asiatica Nakai var.albiflora(koidz.)Nakai;硬毛夏枯草P.hispida.Benth.;大花夏枯草P.grandiflora(linn.)jacq.;白毛夏枯草(Ajuga decumbensThunb.)。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火、明目、散结…  相似文献   

2.
夏枯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现代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夏枯草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夏枯草的干燥果穗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波谱(IR,UV,FAB-MS,1D and 2D-NMR)解析分别鉴定为3β,16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6′-丁酰基)-β-D-吡喃葡糖苷(I),乌苏酸(II),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III),槲皮素(IV),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V)和咖啡酸乙酯(VI)。结论: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夏枯草皂苷B(vulgarsaponin B),I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V,V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夏枯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从夏枯草全草70%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MS和NMR分析鉴定为:白桦脂酸(1)、乌苏酸(2)、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3)、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齐墩果酸(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0)、芦丁(11)、丹参素甲酯(12)、丹参素乙酯(13)、迷迭香酸乙酯(14).其中化合物5、6、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夏柘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该属植物除含有大量三萜类成分外,还含有苯丙素、甾醇及其苷、香酮、香豆素、有机酸、挥发油及糖类等成分。药理活性主要有降压、抗菌、抗病毒、抗炎、降糖及抗肿瘤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国锋 《海峡药学》2010,22(5):109-110
目的为近年夏枯草单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文献做一综述,为夏枯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查阅CNKI、维普数据库中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夏枯草广泛配伍应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甲亢、乳腺增生及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且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夏枯草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基础,是值得进一步开发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对中药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夏枯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 ,并且对其主要的生物活性进行综述。结果夏枯草含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 ,主要有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 ,它具有降压、抗菌、抗病毒及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结论为夏枯草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秦蕊  陆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435-436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inn)为夏枯草属植物,有抗菌消炎,降糖降压,抗病毒感染,防过敏等功效,对艾滋感染和肿瘤生长也有抑制作用。随着对于夏枯草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夏枯草的化学成分的分析也越来越准确全面,其药理作用和机制也得到了科学的论证,这些对夏枯草临床用途的全面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中药夏枯草活性成分含量。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岛津SPD-15C型号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柱温箱、自动进样器等进行实验;色谱柱选择Phenomenex C18柱,流速设置为1mL/min;流动相为乙腈以及0.01%磷酸溶液,检测波长设置为210nm。结果:本次研究中,熊果酸回收率均值为98.65,RSD为3.98;齐墩果酸回收率均值为92.68,RSD为4.23;计算质量分数,熊果酸为3.98~8.26mg·g-1,齐墩果酸为0.256~0.598mg·g-1。结论:HPLC应用于中药夏枯草活性成分测定,操作方便,而且快速,可将其作为成分测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国锋 《中国现代医药》2009,26(Z1):1124-1126
目的为近年夏枯草单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文献做一综述,为夏枯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查阅CNKI,维普数据库中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述。结果夏枯草广泛配伍应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甲亢、乳腺增生及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且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夏枯草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基础,是值得进一步开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白毛夏枯草饮片及其2种复方汤剂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为合理配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次生代谢产物(总黄酮、总皂苷、环烯醚萜类和总生物碱)含量,并进行抑菌活性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果 总黄酮、总皂苷和环烯醚萜类含量:复方1>复方2>单方,总生物碱含量:复方2>单方≈复方1。2种复方抑菌强度基本相同且显著高于单方,4种次生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均起正相关作用,总环烯醚萜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结论 白毛夏枯草复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抑菌活性均高于单方,影响其抑菌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环烯醚萜类与皂苷类。  相似文献   

11.
裴慧  钱士辉 《海峡药学》2011,23(3):43-45
目的观察夏枯草中2个三萜类化合物3α,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Ⅰ),3β,16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Ⅱ)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2个三萜类化合物各自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在24h、48h和72h时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化合物I和II对A549瘤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时间推移抑制作用增强。结论化合物Ⅰ和Ⅱ初步确定为夏枯草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夏枯草中的芦丁和槲皮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夏枯草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lltima C_(18)(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检测波长35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 芦丁、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49~0.2380 mg·mL~(-1)(r=0.9999)、0.0019~0.0306 m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8%(RSD=0.83%)、101.18%(RSD=0.83%).安徽、湖北、贵州、江西、广西五产地中芦丁含量分别为0.3527、0、0.2337、2.1164、0.9578 mg·g~(-1)生药,槲皮素含量分别为0.0872、0.0473、0.0721、0.5219、0.1755 mg·g~(-1)生药.结论 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夏枯草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夏枯草醇性成分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①高血压对照组;⑦夏枯草醇性成分组,每天通过灌胃法分别给予夏枯草醇性成分,每隔一段时间用大鼠尾动脉血压无创测量分析系统测量大鼠动脉收缩压1次,共6次。结果给药后,夏枯草醇性成分组的动脉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结论夏枯草醇性成分可以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4.
HPLC 法同时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方法:色谱柱 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5%乙酸铵(55∶15∶30);流速0.8 ml/ 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31.81~795.2μg/ ml 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88%;齐墩果酸进样量在33.81~845.2μg/ ml 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9%。结论:本方法可使齐墩果酸、熊果酸得到基线分离,同时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实验结果准确,灵敏度及重复性好,分离度高,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夏枯草中苯丙素和三萜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夏枯草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1和5个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2-6,经波谱法和化学法鉴定为3,4,α-三羟基苯丙素丁酯(1),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2)、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2α,3α,24-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和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6),5个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法结合PLS测定夏枯草中的水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测定夏枯草中的水分.运用NIR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夏枯草的NIR光谱,以烘干法测得的水分含量为参考值,结合PLS法建立夏枯草中水分测定的NIR分析模型,并以未知样品验证.所建模型的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88 2、0.129和0.134,验证集的NIR预测值与烘干法的参考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HPLC法同时测定夏枯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淑英  冯波 《中国药房》2010,(27):2537-2539
目的:建立以β-环糊精作流动相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夏枯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夏枯草为样品,色谱柱为Tigerkin ODS3(250mm×4.6mm,5μm),柱温为40℃,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1β-环糊精1%醋酸胺水溶液(86:14),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齐墩果酸、熊果酸进样量分别在0.5~5.0μg(r=0.9992)、1.0~10.0μg(r=0.9998)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二者的高、中、低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RSD=1.04%)、98.0%(RSD=0.87%)、101.6%(RSD=1.65%),97.8%(RSD=1.17%)、98.7%(RSD=0.93%)、100.4%(RSD=1.7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夏枯草的质量控制,并可作为同时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章宪忠 《中国药房》2014,(12):1087-1089
目的:观察夏枯草口服液联合吲哚美辛治疗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吲哚美辛胶囊50 mg,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夏枯草口服液10 ml,b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hs-CRP和TGF-β1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GF-1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夏枯草口服液联合吲哚美辛治疗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朱海涛  曹超  陈黎  王启斌 《中国药师》2012,15(4):459-462
目的:研究夏枯草总黄酮提取过程的动态变化,为设计夏枯草总黄酮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超声辅助提取夏枯草总黄酮数据采用OriginPro7.5软件按二阶指数方程衰减式y = A1e(-x/t1)+A2e(-x/t2)+y0拟合,并按该方法对文献中数据进行拟合验证,预测提取液的最大浓度.结果:二阶指数方程衰减式拟合曲线能很好地符合原始数据点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也与试验值相同,表明其能正确反映提取时间和提取液浓度的关系.结论:拟合的方程合理可靠,拟合方法简单易行,可以为夏枯草等中药材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