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预构扩张皮瓣微循环灌注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预构扩张皮瓣微循环灌注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A、B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人50m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d后开始注水。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定点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7、27、52、62d的微循环灌注量。结果 3组术后皮瓣微循环血量均急剧下降,术后第3d呈上升趋势,随扩张的进行。预构扩张组微循环血量上升趋势较其它组显著,至扩张充分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结论 扩张术能明显增加预构皮瓣的微循环灌注量,提高皮瓣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颞浅动静脉预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对8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采用颞浅动静脉预构扩张皮瓣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皮瓣转移后,出现一过性充血潮红,均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面、颈部畸形矫正良好,皮瓣色泽接近,厚度、质地适宜,继发面、颈部瘢痕不明显,效果良好。结论预构扩张可提高皮瓣微循环灌注量,增大皮瓣成活面积,从而增加皮瓣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扩张的跨越人体中线肩胛皮瓣治疗儿童项背部巨痣7例,将儿童颈部和背部巨痣切除后,用扩张的肩胛皮瓣带蒂转移覆盖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均成活良好。此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和供区瘢痕,并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预构皮瓣血管化及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在其腹部设计6 cm×6 cm的矩形皮瓣,由肉膜下掀起植入大鼠右侧股血管束,形成预构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只。实验组在血管蒂部注射VEGF重组蛋白165(VEGF165)0.5 mg/0.5 ml,对照组注射0.5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2、3、4周检测血管芽、血管口径、血流速度;行血管染色计算皮瓣筋膜面血管着色面积;用Bielschowsky改良法镀银染色和Loyez-苏木素髓鞘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植入血管与原皮瓣间的血管新生情况和皮瓣的组织学变化;于上述各时间点取动物,分别将预构皮瓣切开,仅留血管束与皮瓣相连,再将皮瓣原位缝合,7 d后观察并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新生血管与皮瓣血管交织成网,毛细血管数及植入血管远心端流速均优于对照组,血管染色着色面积明显加大,可观察到新生血管分布皮肤全层;实验组术后1、2周皮瓣成活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局部应用VEGF对预构皮瓣的血管化有促进作用,有利于预构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5.
带神经、血管预构皮瓣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的预构皮瓣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动物实验: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各5只.A组:植入腹壁下动静脉血管束;B组:植入阴部外动静脉血管束; C组:植入股动静脉血管束及部分股神经.术后3周观察血管、神经生长情况.临床应用:手背皮肤缺损患者2例,用腹壁下深动脉和股外侧皮神经转移至腹壁皮下预构皮瓣,修复创面.结果动物实验:3组预构皮瓣血管生长良好,C组可见少量神经纤维和轴突向远端生长.临床应用: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且有皮肤浅感觉.结论预制带神经、血管的皮瓣并用于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直接行支架置入,分析疗效和成功率。结果80例患者中有90处病变(置入支架),不预扩张成功置入85个支架,成功率为94%,有3处(3%)病变支架不能通过,经预扩张后再次成功置入,1个(1%)支架脱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不做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将46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观察组)20例,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操作成功率相似,均能获得满意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缓解心绞痛的效果两组无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急性事件;但观察组可缩短手术时间34.87%,减少X线曝光时间26.76%,减少造影剂用量35.80%,降低治疗费用27.62%。结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8.
罂粟碱霜辅助扩张皮瓣的本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吕庆海  霍然  巩玲  吴海默 《山东医药》2004,44(18):20-21
我们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了罂粟碱霜辅助扩张皮瓣的本构关系及其意义,为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与分组取白色去势小型实验猪16只,体重25~30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用药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8只,每只猪置入4个150ml矩形扩张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国外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标准 ,对 2 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2 7例患者共 2 8处病变 ,置入 2 8个支架 ,其中 A型病变 14例 ,B1 型病变 10例 ,B2 型病变 4例。置入支架前管腔狭窄程度为 78.2 %± 5 .6% ,支架置入后血管残存狭窄程度为 0 .9%± 1.4%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10 0 %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年 ,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 ,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国良  季先友  初春梅  张运忠 《内科》2007,2(2):223-224
目的 观察未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3例冠心病患者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直接行支架置入,分析其疗效和成功率。结果 未行球囊预扩张的23例患者25枚冠状动脉支架均顺利推送至病变处,均成功扩张,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无撕裂、痉挛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诊40d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恰当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其优点是降低病人费用,减少造影剂用量,支架定位准确,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血管损伤轻,减少了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codi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1支,左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4例,右冠状动脉7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10例、2级9例、3级2例。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21个CYPHERTM支架,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20例、2级1例,残余狭窄为3±4.1%,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也无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采用充分预扩张支架术、有限预扩张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优缺点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如下特点的病例进入观察:①临床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②年龄≥65岁。③无糖尿病史。④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狭窄程度≥75%但≤95%,长度≤30mm,参考直径≥3.0mm,成角≤45°。⑤透视下病变钙化程度中度以下。对人选病例的病变随机分为3组:①充分预扩张支架组,采用与病变参考血管直径1:1的球囊充分预扩张后置入支架。②有限预扩张支架组,采用比病变参考血管直径小30%左右的球囊作有限预扩张后置入支架。③直接支架组,不经过预扩张直接置入支架。全组病例术后常规服用噻氯匹定4周,联合应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降脂药物。每半年随访症状和心电图,对有胸痛症状和缺血检查结果者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共入选198例患者(263个病变),男/女为122/76,年龄(72±11)岁。3组病变分组情况及介入治疗结果:①充分预扩张支架组,87个病变(63例),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支架直径(3.3±0.7)mm,长度(2.68±0.7)mm,预扩张后33个病变(37.9%)出现夹层,其中11个(33.3%)需采用长支架或补放支架处理。②有限预扩张支架组88个病变(69例),支架全部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接支架置入术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病变 (IRL)的安全性、可行性 ,以及扩张压对无复流 慢血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发病 4 8h内行介入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导丝通过后IRL开通 ,弥漫性或巨大血栓形成、明显钙化、长度≥ 2 0mm的病变除外。比较球囊预扩张组 (A组 )、直接支架组 (B组 )的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最大扩张压≤ 12 16kPa(12atm ,1atm =10 1 32 5kPa) ,与 >12 16kPa患者支架置入后即刻无复流 慢血流的发生率。结果 A组 35例 ,B组 4 2例 ,A、B组的成功率分别为 10 0 %和 95 % ,B组 2例 (5 % )因IRL成角 ,支架无法直接通过 ,球囊预扩张后均成功置入原支架。两组无 1例发生介入治疗相关的严重心脏事件 (死亡、再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最大扩张压≤ 12 16kPa和 >12 16kPa患者支架置入后即刻无复流 慢血流的发生率分别为 7%和 32 % (P <0 0 5 )。结论 直接置入支架术处理IRL ,安全可行 ,成功率高 ;高压扩张置入支架后即刻无复流 慢血流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2支血管),左前降支12例(54.5%),左回旋支5例(22.7%),右冠状动脉5例(22.7%).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5例(22.7%),2级13例(59.1%),3级4例(18.2%).结果 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支架置入后 TIMI血流3级21例(95.5%),2级1例(4.5%),残余狭窄为3.2±2.9%,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血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TIMI血流3级达到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Ω"形皮瓣法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在老年人睑黄瘤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对13例上睑睑黄瘤患者,应用"Ω"形皮瓣的理念修复睑黄瘤切除后缺损,同时经传统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上睑皮肤松弛,术中保留矫正术中预切除的部分皮肤并通过该保留部分的皮肤及眼轮匝肌修复切除睑黄瘤后缺损。本组仅选入女性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所有患者均伴有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结果 13例患者22侧上睑睑黄瘤中13侧上睑行"Ω"形皮瓣法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创口均I期愈合,术后双侧重睑形态对称,形态良好。随访38个月(平均5.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皮瓣颜色与周围上睑皮肤未见明显色差,上睑及重睑外形佳。结论 "Ω"形皮瓣联合上睑松弛矫正术操作简单,设计灵活,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时间较短,疗程短,一次性修复上睑皮肤松弛及切除睑黄瘤后缺损,既保证上睑的美观自然又达到睑黄瘤手术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常规的冠脉内支架植入是预先用球囊扩张冠脉病变部位,给支架植入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道,然后再植入支架.近年来,随着支架植入技术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临床医生对一些经选择的病变(A型和B1型)开始试用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支架植入.本研究主要是观察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优点及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皮肤扩张术治疗面部巨大疣状痣的疗效。方法9例面部巨大疣状痣患者,根据皮损形态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扩张器和扩张部位进行扩张;手术切除疣状痣组织后用扩张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本组9例皮损完全回复,无继发畸形。结论应用皮肤软扩张术治疗面部巨大疣状痣,既能彻底去除皮损组织,又无继发畸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扩张皮瓣在修复乳腺癌术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施行新辅助化疗,在化疗前先用亚甲蓝纹身标记肿瘤的体表轮廓,并于患侧乳房下方埋植扩张器,化疗期间逐渐注水扩张皮瓣,在进行根治术时取出扩张水囊,利用扩张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的胸壁软组织缺损.结果 11例患者新辅助化疗过程顺利,皮瓣扩张良好,有效覆盖手术创面并一期愈合,术后患者放疗耐受性好,随访未见胸壁复发.结论 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在支架术中对扩张的阻力。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12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116例。依据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系数将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分为正性重构组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靶斑块内是否检测出脂质核心、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支架释放压力。结果 正性重构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脂质核心在正性重构组中检出更多。症状典型的病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正性重构组多见,稳定型心绞痛在非正性重构组多见。两组预扩张的应用比例相似,两组预扩张球囊规格和预扩张压力无差异。两组支架的规格无差异。正性重构组支架释放压力为1 121.64±213.68 kPa,低于非正性重构组的1 232.56±201.95 kPa(P<0.01)。结论 和非正性重构组相比,正性重构组斑块内脂质核心更常见,支架植入时对支架成形阻力较小。术前识别冠状动脉重构类型对能否选择支架直接植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直接行冠状动脉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旋磨术患者101例,分为预扩张失败旋磨组35例和直接旋磨组66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临床信息、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并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结果直接旋磨组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比例显著高于预扩张失败旋磨组(39.4%比14.3%,P=0.009),而手术时间[(55.1±10.0)min比(94.3±21.6)min,P0.001]及对比剂用量[(108.7±18.5)ml比(176.7±29.1)ml,P=0.008]均明显低于预扩张失败旋磨组;直接旋磨组所用磨头直径[(1.38±0.22)mm比(1.42±0.13)mm,P=0.012]、预扩张使用球囊数[(1.1±0.2)个比(2.6±0.4)个,P=0.009]及使用支架数量[(2.1±0.3)枚比(2.8±0.6)枚,P=0.014]均少于预扩张失败旋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直接旋磨组术中夹层(3.0%比40.0%,P0.001)、术后心力衰竭(3.0%比31.4%,P0.001)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预扩失败旋磨组。直接旋磨组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0.0比11.4%,P=0.004)、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3.0%比17.1%,P=0.003)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6.1%比34.3%,P0.001)均明显低于预扩张失败旋磨组。结论对于严重钙化病变,直接旋磨术可有效降低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且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