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44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其中23例患者给予索他洛尔治疗(2010年1~7月),对21例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2010年5~11月)。结果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对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两种药物之间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种药物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60年用作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仅有奎尼丁和洋地黄,普酰胺在1950年后用于临床,1960年后才应用利多卡因,直到1985年美国批准胺碘酮应用,我国也在80年代临床应用胺碘酮。溴苄铵也在这时期应用,但它有直立性低血压,而且它的疗效一直不肯定,现已退出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一个苯妥英钠,它是一个抗癫痫的药物,过去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现已很少用作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3.
袁景亮 《山东医药》2005,45(22):66-66
近年来,胺碘酮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静脉常规剂量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胺碘酮往往有效。1998-2003年,我院采用腰碘酮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地速(室速)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时,虽然利多卡因在预防心室颤动或防止梗死区的扩展是一种效果最好、毒性最小的药物,但在急性期,利多卡因常不能有效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本文报告在缺血性心脏病伴有心律失常时使用心得宁的疗效观察,作者分析了134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9例急性心肌缺血伴有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应用心得宁的治疗效果。它对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复苏后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尤其是对已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病人更有价值;但对急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通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最近,实验研究显示利多卡因可抑制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缺血细胞的传导性。然而,关于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回顾性地复习47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史,评价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房室传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68例。将68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平均分成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结果经治疗发现胺碘酮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利多卡因组患者(P0.05),室性心率失常逆转时间为(38.9±6.2)min,室性心率失常消失时间为(91.6±11.2)min,与利多卡因组患者的(49.1±6.5)min和(113.5±15.4)min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与利多卡因比较,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可最为临床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室性异位搏动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前奏。因此,常在心肌梗塞后早期给以抗心律失常治疗,通常先注射利多卡因,1~2天后改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和苯妥英钠。本文比较普鲁卡因酰胺和苯妥英钠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相似文献   

8.
唐庆  马晓芬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98-3799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超过70%的患者会并发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频率最高[1].心律失常会影响患者心脏的正常功能,并且可能短时间内扩大心肌梗死范围,是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短期内出现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生后必须尽快及时消除[2].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利多卡因曾一度成为首选药物.但近几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关于心律失常治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辑同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现就临床中遇到的关于心律失常治疗的几个问题请教蒋平教授。我们都知道利多卡因属于Ⅰb类药物。贵刊2001年第6期刊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Ⅰb类药物不能用于明显心肌缺血和心功能障碍。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建议”和《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都将利多卡因作为首选,且《内科学》的心肌梗死部分中根本没有提胺碘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对4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用药治疗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患者经利多卡因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律失常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伴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用药治疗,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利多卡因治疗哮喘的临床新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多卡因被广泛应用于局部麻醉、抗心律失常以及控制癫痫发作。近年研究发现,利多卡因还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抗哮喘药物。本文对利多卡因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通常是在静注利多卡因后即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1~6周以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临床上广泛应用利多卡因预防和治疗心梗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我们将1985年至1995年住院的心梗病例做了总结,102例应用利多卡因治疗,103例未用利多卡因的病例做为对照,结果发现常规应用利多卡因的病例可增加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及其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联合使用阿托品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提供抢救成功效率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31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2例患者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19例患者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经过我院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等药物进行治疗后,50例患者均已好转或者是痊愈出院。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在早期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进行及时治疗的话,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必要时,也可有选择性的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多卡因(Lidocaine)已证实是一种对心律失常有效药物。关于此药的作用原理,近年来有了深入的研究。Kermaier等报告利多卡因在一般治疗剂量的  相似文献   

16.
郝开颜 《内科》2011,6(5):521-522
急诊PCI术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介入方法,它可以使病变血管迅速开通,使血运重建,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但患者术后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如果不注意观察或护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及早发现,紧急处理,是决定患者愈后的关键。胺碘酮是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当患者心律失常在采用利多卡因、心律平等药物治疗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胺碘酮往往有效。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我科对48例急诊PCI术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同时进行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结果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溴苄铵是有效的抗心律失常和抗心室颤动药物,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心室颤动以及其它足量第一线药物如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18.
为了预防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律失常,对29例病人进行随机双盲试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3例)和室安卡因(16例)。有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过敏、应用起搏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实验性药物的病人予以排除。病人入院后处理同其它AMI一样,然后采取随机双盲分组,全部病人均未出现症状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仅1例应用利多卡因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而停止治疗。应用利多卡因和室安卡因的方法:是在2分钟内分别给予100毫克和250毫克,随后15分钟内分别再给60毫克和500毫克,然后每6小时分别静脉点滴1000毫克  相似文献   

19.
本期4篇有关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文章值得一读.当充分认识到现有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局限性之后,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陷入困境. 自1914年发明奎尼丁以来,上世纪50 ~ 80年代,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登台.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胺碘硐、美西律、氟卡胺、莫雷西嗪、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为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是1989年著名的CAST试验揭示了这些抗心律药物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使死亡率增加.长期使用胺碘酮,严重的器官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早期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小,有效率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