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四川省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9—11月,对四川省省、市、县三级,209个疾控中心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等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或Fisher检验,检验水准α=0.05;若多组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不同组间率的两两比较。结果 省、市(州)、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约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23%、25.74%和18.90%;省疾控中心、2个市(州)疾控中心、46个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面积占比低于国家标准;有54个区(县)级疾控中心未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市(州)疾控中心实验室可开展传染病防控相关实验室检测项目中位数为44项,区(县)疾控中心中位数为15项;省疾控中心能完全完成应急相关实验室检测,市(州)疾控中心能基本完成常见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常见病原体分离鉴定及常见农药和毒物检测分别占60%以上、90%以上及65%以上,区(县)级疾...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疾病控制人员知识需求及获取知识方式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四川省疾控人员知识和技能需求现状及期望获取知识的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培训各级疾控人员。于2005-04-05对四川省省、市、县3级疾控机构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除省疾控中心为调查单位外,以国民生产总值为分层因素,将全省21个市(州)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人员能力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以期进一步改善人员结构,激发队伍活力。方法 2021年对四川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在编人员开展分层整群方便抽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一般能力及业务能力等。结果 26~55岁人员是调查的主体,在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人员中均占86%以上。省级疾控本科生、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最高,分别占89.08%和39.95%。疾控人员自评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统计能力、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均为省级疾控中心最强;人均参加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数量则是县级>市级>省级;检验能力各项数量指标则是市级>县级>省级。结论 四川省疾控机构省、市、县三级人员素质和能力各有差异,其中省级疾控人员多数指标更优,全省疾控机构人员能力提升需在不同层级予以强化。政府要重视疾控队伍建设,明确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各自人才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疾控人员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人员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情况及其困难与需求,为疾控机构改革发展和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四川省省、市、县3级疾控机构,对其领导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44家疾控机构共3435人,其中省级753人,市级平均99人,县级平均50人。每万人拥有省级疾控人员0.09人、市级疾控人员0.08~0.75人,县级疾控人员0.43~4人。2004年需要上级协助处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市级平均有2.3起,县级平均有1.87起。经费紧张和人才缺乏是疾控机构面临的主要困难,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突发事件处理和急性传染病控制,主要的需求是培训和学习。结论需大力加强对四川省疾控机构的投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急准备与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广东省提高应急准备与响应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3月通过问卷对各级疾控机构流感大流行应急准备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信息平台/流感网络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资源调度情况/流感病毒检测能力。2009年12月通过现场调查、电话访问等方法对各级疾控机构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急响应情况进行快速评估。结果广东省共调查124家疾控中心,其中省级1家、市级21家、县(区)级102家。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70.2%(87/124)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本辖区流感大流行应对领导小组;77.4%(96/124)的疾控中心的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库/组;98.4%(122/124)的疾控中心设置有专人负责与应急指挥部(中心)的信息联络工作;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均配置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消杀人员。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能力的比例分别为90.5%(19/21)、85.7%(18/21)和47.6%(10/21);县(区)级疾控中心仅66.7%(68/102)具有采集鼻咽拭子标本的能力,11.8%(12/102)具有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能力。省级、4.8%(1/21)的市级、13.7%(14/102)的县(区)级疾控中心或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抗流感病毒药物储备。从2009年5月起,将18家市级疾控中心新纳入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18个市的19家医院新纳入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省财政安排资金给14家经济欠发达地级市的疾控中心装备了实验室装备1套;在全省组织举办甲型H1N1流感各类防控知识培训班4期。结论广东省各级疾控机构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前已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发生流感大流行后及时对薄弱部位如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及流感检测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保证了甲流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应对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抽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个市(州、区)和70个县的129家疾控机构参与本次调查。对疾控机构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组织机构、工作内容和应急准备等情况开展问卷调查。结果省级、市级、县级疾控机构专设中毒卫生应急处置部门的比例分别为70.00%(21/30)、34.48%(10/29)和34.38%(22/64),开展的突发中毒事件相关监测内容前三位依次是食源性疾病(95.35%,123/129)、农药中毒(58.14%,75/129)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47.29%,61/129)。省级、市级、县级疾控机构认为毒物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比例分别为70.00%(21/30)、65.52%(19/29)和94.29%(66/70),原因前三位依次是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65.09%,69/106)、技术储备不足(60.38%,64/106)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48.11%%,51/106),仅有24.03%(31/129)的疾控机构能够向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全省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现状,为疾控机构(CDC)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各级疾控机构通过"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上报水质检测能力,对指标可检测数和计量认证数由低到高进行3级评价。结果 21个市级疾控机构中,95.2%的机构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和47.6%的机构非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在3级;176个县级疾控机构中,66.5%的机构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在3级,96.6%的机构非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在1级。42项常规指标中,市、县级疾控机构的放射性指标可检测率、计量认证率都较低,同时部分毒理指标和消毒剂指标可检测率、计量认证率也低于80%;除省疾控中心外全省有9个疾控机构具备42项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其中市级8个、县级1个。结论四川省疾控机构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与目前水质监测工作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中市级106项、县级常规指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级政府应从保障饮水安全的角度加大对疾控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投入,保障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维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11-2512
[目的]了解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以问卷形式对宜宾市市、县2级疾控机构在职人员调查和访谈.[结果]2006年底宜宾市11家疾控机构共477人,其中市级101人,县级平均44人,每万人口拥有市级疾控人员0.19人,县级0.59~1.12人.专业技术人员市级81人(80.2%),县级300人(79.79%),业务人员所占比例低于我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初级以下职称、无学历、无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超标准配置.市县级疾控机构缺乏高学历人才、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人员.[结论]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是根本,加强对疾控机构的投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各级疾控中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人员编制配置现状及其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四川省疾控系统的人员编制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截止2021年10月四川省209个疾控中心的人员编制数及在编人数,参照中央编办和四川省编办印发的疾控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对四川省疾控人员编制配置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从常住人口维度评价其公平性。结果 四川省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编制数1.73个,未达到政策指导标准要求的万分之1.75的核定比例;11个市(州)的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编制数(平均值1.34)未达到政策指导标准要求的万分之1.6的核定比例,9个市(州)的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编制数(平均值2.82)超过了指导标准;四川省疾控系统总体空编率12.75%,市(州)一级疾控中心平均空编率10.04%,县(区)一级疾控中心平均空编率9.9%;从常住人口维度计算,四川省各市(州)实际核定的疾控人员编制数的洛伦兹曲线较按政策指导标准核定的各市(州)疾控人员编制数的洛伦兹曲线更接近绝对公平线(其基尼系数分别为0.38和0.44)。结论 四川省疾控人员编制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全市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12个区、县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诊断符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存在差异。核实569例乙肝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4.32%;核实328例菌痢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5.55%。结论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已经成为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应加强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和传染病的核实诊断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2年广西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以便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方法对宜州市26家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报质量进行调查,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影像部门等临床记录,对传染病登记数及报告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8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5.04%,准确率为90.86%,一致率为86.68%,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患者登记率为52.13%。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主要漏报病种有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差。结论2012年宜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其报告质量差别较大,应加强传染病督导检查力度,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建立功能科室和临床医生的结果反馈机制,是减少传染病漏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2005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莉  张静靖  许军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64-166,177
[目的]对四川省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依据,使用SQL数据库和EXCEL电子表格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直报率为100.00%,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为90.30%,乡镇卫生院为62.05%,较2004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传染病报告未及时审核率、未及时报告率,重卡率、零缺报率分别为13.78%、43.96%、0.09%、0.68%,其综合指数为58.51%,位居全国第27位。[结论]该省传染病报告与审核的及时性低,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重报严重,提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龙胜县2009-2011年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对全县县、乡级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漏报调查分析.结果 3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9.72%,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9.31%和10.02%.猩红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伤寒、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是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乡镇卫生院漏报率高于县级医疗机构,门诊漏报率高于住院部和化验室,报告及时率为99.80%、报卡填写完整率90.96%、准确率95.68%、一致率86.84%.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分别为96.67%和98.52%,乡镇级为84.52%和92.47%,报告一致率县级92.59%、乡镇级80.33%.结论 龙胜县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安徽省合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情况,为规范传染病报告工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针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设计18个项目,分别赋予分值,共100分,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合肥市医疗机构总体报告质量较好,平均得分为93.39分,其中抽查乙丙类传染病21种11 761例,报告11 525例,报告率为97.99%,及时报告率为99.23%;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不同县区的传染病报告质量有所不同。结论合肥市总体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好,部分地区报告质量较低,需加强培训和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监测点内15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调查2005年1-3季度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和报告及时性。结果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488例,漏报76例,漏报率15.57%,其中县级医院漏报率6.77%,乡镇卫生院35.33%,市级医院无漏报;丙类传染病漏报率35.92%(36/102),乙类传染病漏报率10.36%(40/386);报告及时率为75.00%。结论县、乡级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漏报率较高,需加大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死亡病例的漏报情况,评价网络直报死亡病例的报告质量。方法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30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分别使用现场调查数据和网络直报数据评价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及其报告质量。结果2005年全国的县区报告率为78.25%,单位报告率为37.93%,与2004年相比略有下降;全国平均报告合格率为79.62%,比2004年有所提高;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有明显编码错误的比例为24.68%。现场调查共收集门诊、急诊、住院部死亡病例5226例,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总的漏报率为33.07%,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系统自运转以来,提高了数据报告的及时性,但也存在不足,如死亡病例存在缺漏报、及时性和编码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多系统并存工作重复的医院不在少数,应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生命登记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连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和及时率,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参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每年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共查出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种1175例,漏报210例,平均漏报率为17.87%。2008年、2009年的漏报率分别为16.09%、19.15%。县级、乡镇级和其他(民营和卫生站)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分别为13.30%、19.74%、25.00%,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越低。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22.37%、12.16%,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丙类。2008~2009年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5.81%、3.08%,总未及时报告率为4.20%,其中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其他(民营医院)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3.61%、10.31%、0%,乡镇卫生院未及时报告率明显高于县级医院。[结论]连州市传染病漏报率和未及时报告率仍然较高,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连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2005-2012年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广东省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为改进质量和提高数据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广东省2005-2012年网络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审核及时率、死因编码错误率、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人群死亡总数比例、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医院总死亡比例等指标,对广东省2005-2012年及各地市2012年死因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东省死因网络报告数从2005年的35361例增长到2012年的172704例,年报告死亡率从38.65/10万逐年上升到164.55/10万(按常住人口测算),县区报告率从88.40%上升到100.00%,县以上医疗机构单位报告率从39.40%上升到69.30%,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单位报告率从14.24%提升到34.70%;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从55.25%(2007年)提高到85.19%(2012年),疾控机构的报卡审核率均维持较高水平(94.94%~99.96%),审核及时率从79.90%(2006年)提高到97.56%(2012年),而死因编码错误率从36.62%(2005年)下降到8.59%(2012年)。2012年全省户籍死亡网络报告数占全省户籍死亡总数的比例为27.33%,县及以上医院死亡报告数占医院总死亡数的比例为49.46%。2012年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率以珠海市(100.00%)、东莞(90.91%)和广州(83.80%)较高,另有6市低于60%;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单位报告率以江门(89.66%)、广州(78.73%)、深圳(73.17%)较高,另有11个地市低于20%;死因编码错误率以肇庆(2.61%)、珠海(5.04%)、广州(5.14%)较低,另有8个地市高于10%;网络报告死亡数占同期总死亡数的比例以珠海(95.23%)、江门(91.09%)、广州(75.60%)和东莞(65.09%)较高,其余17市均低于40%。结论广东省死因网络报告质量呈现启动初期较低,2008年后逐年明显提升的特点。各地市报告水平发展极不平衡,推行全人群死因监测措施的广州、珠海、江门和东莞报告质量明显优于其余17个地市。推行全人群死因报告策略、持续开展基层技术培训、定期的工作督导和报告质量评价是全面提高报告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天津市16个区县(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分别抽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8家,一级医疗机构36家开展调查。结果共抽查传染病634例,传染病报告卡605张。医疗机构传染病平均报告率为95.4%(95%CI :93.7%~97.0%),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诊病例与住院病例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级医疗机构的报告及时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高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结论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有漏报现象,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亟待提高。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导和培训工作,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电子病历系统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小兵  彭磊  刘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60-4562
[目的]为了解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9家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自查,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城区13家医疗机构进行漏报调查。[结果]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10.63%,民营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最为严重,漏报率为50.77%。[结论]目前我市疫情报告工作的薄弱环节是民营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故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定期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报告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