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力—应力定律在肛门直肠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一种非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张利-应力原理,采用球囊持续扩张方法,治疗肛门直肠狭窄狭窄患儿13例,其中先天性肛门狭窄2例,肛门成形术后肛门狭窄5例,先天性直肠狭窄1例,术扣或外伤性直肠狭窄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1例。狭窄段长度0.6-1.0cm例,1.2-5.0cm9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小儿溃疡性幽门狭窄的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为小儿溃疡性幽门狭窄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术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恢复饮食种类、生长发育及内镜情况.结果 治疗前幽门口直径为(4.5±1.25)mm,扩张术后为(9.8±1.44)mm.扩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例出现胃穿孔.扩张后3、6、12、18、30个月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100%、93%、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有1例于1年后复发,总有效率为95%.结论 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小儿良性溃疡性幽门狭窄,方法操作简易,效果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3.
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瓣膜发育不的狭窄(简称PS)球囊扩张术(简称PBPV)效果,采用超大球囊法为34例瓣膜发育不良型PS进行球囊扩张术。34例中轻型21例(平均年龄4.40岁),重型13例(平均年龄5.15岁),最小年龄11月。应用PBPV术球/瓣比值轻型1.36~1.64(平均1.14),重型1.20~1.64(平均1.52),术前后观察跨肺动脉瓣压差(△P),出院后随访多普勒超专心动图以监测△P。结果:轻型 相似文献
4.
Inoue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例经皮穿刺Inoue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体会。方法患儿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9.5~14.0(11.2±2.6)岁,先行右室造影及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压力及肺动脉瓣环直径,应用Inoue环形导丝建立钢丝轨道,使导丝前端在肺动脉形成自然圆圈状以固定轨道钢丝。选用最大径较肺动脉瓣环直径大20%~40%Inoue球囊进行扩张。结果本组22例均扩张成功。5例术后出现反应性右室流出道狭窄,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三尖瓣乳头肌断裂,经外科治疗痊愈。结论对于较大儿童应用Inoue球囊进行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应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11例南京市儿童医院(210008)王大为,成建华,龚小平,胡宝珍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目前已成为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本院共做11例,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1例均经临床、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右心造影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幽门狭窄形成持久性(外科性)幽门梗阻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幽门口(管)溃疡并狭窄患儿,在静脉复合麻醉下,通过胃镜直视用CRE三级扩张食管球囊行幽门扩张,观察术后腹痛、黑便、呕吐的发生,同时随访术后3、6、9、12个月恢复饮食种类、幽门大小、体重、身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达100%,6~9个月复查胃镜和随访,幽门直径≥12mm,5例可进食普食,4例可进食软饭;8例患儿生长发育赶上同龄儿,占80%。结论CRE三级食管球囊行幽门扩张治疗溃疡性幽门性狭窄,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小儿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例食管狭窄患儿,其中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7例、先天性食管狭窄3例、腐蚀性炎性狭窄2例,年龄5~59个月,在静脉复合麻醉和气管插管下,通过胃镜直视用控制辐射状扩张(CRE)三级扩张球囊行食管狭窄扩张.观察术后腹痛、黑便、呕吐的发生,同时随访术后3~12个月恢复饮食种类,狭窄口大小、营养情况.结果 12例共进行22次扩张,19次成功,3次术后出现并发症,扩张成功率为86%.12例中,3例扩张失败,9例扩张成功、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5%.扩张前狭窄口直径2~8 nun,3~12个月后复查胃镜和随访,狭窄口直径9~13mm,8例可进食固体食物、营养状况改善.结论 CRE三级食管球囊行食管狭窄扩张治疗,操作简单、效果确切,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张力-应力原理,采用球囊持续扩张方法,治疗肛门直肠狭窄患儿13例,其中先天性肛门狭窄2例,肛门成形术后肛门狭窄5例,先天性直肠狭窄1例,术后或外伤性直肠狭窄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1例。狭窄段长度0.6~1.0cm4例,1.2~5.0cm9例。8例曾经扩肛器扩肛失败。持续球囊扩肛每天20小时,扩张压力在狭窄部静息压力曲线的迅速上升期范围。13例中12例成功,即排便通畅,肛检及球囊造影示狭窄段消失。所需时间5~15天,平均6.7天。1例无效。随访6~18个月无复发者。球囊持续扩张为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狭窄的可靠方法,特别适用于狭窄段长和常规扩肛器扩张治疗失败的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支气管镜诊断的儿童气管-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特点,观察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科确诊的23例气管-支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1 1例支气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术前和术后情况.结果 狭窄气管·支气管的直径由治疗前的(4.89±1.35) mm增加至(5.6l±1.30)mm,潮气量由术前的(5.30±1.03) ml/kg增至术后的(6.11 ±0.77) ml/kg,达峰时间比由术前的21.93±7.23增至术后的27.42±3.51,达峰容积比由术前的24.24±6.35增至术后的30.95±5.46,气促评分由术前的2.75±0.84减至术后的1.95±1.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远期疗效较满意.结论 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30年以上生活质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30年以上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随访8例肛门直肠畸形患者(年龄33-41岁)。调查患者一般状况如文化程度、婚姻家庭状况等,应用自行设计的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30年以上生活质量问卷,评估该8例患者和对照组(24例健康成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包括排便功能、饮食、工作、性生活、社交娱乐、心理情绪等6方面10项内容。结果 8例患者均结婚并有自己的子女。6例存在排便功能障碍。2例患者社会工作因此受到影响,3例患者性生活受到限制,4使例患者因排便功能障碍经常忧愁和烦恼。根据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30年生活质量问卷,患儿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远期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应重视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手术疗效,应用生物反馈疗法等康复治疗,进行长期规律随访,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经皮球囊主动脉缩窄扩张术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经外科手术的隔膜型主动脉缩窄9例患儿进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术,其平均年龄(4.92±3.99)岁,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采用比缩窄部直径大于3倍~4倍或不超过缩窄近端的主动脉直径的球囊予以扩张治疗。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高血压即刻得到控制,跨缩窄部压差由(46.80±15.30)mmHg降至(8.40±8.33)mmHg。随访下肢血压超过或接近上肢,跨缩窄压差11.25mmHg~19.50mmHg,无动脉瘤形成。我们认为经皮球囊治疗未经外科手术的隔膜型主动脉缩窄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会阴(大-W)手术方法治疗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AA)的价值,对其长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6例中、低位AA患儿进行经会阴(大-W)肛门成形术。包括充分保留直肠末端的瘘管结构,保证直肠末端从由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的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会阴倒V形皮瓣应用。术后随访时间平均7年2个月。按照修订的Wingspread Scoring肛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排便功能。结果除1例中位畸形伴其他畸形,肛门功能较差外,余患儿肛门功能均良好。结论经会阴(大-W)AA术治疗中、低位AA简便易行,因保留瘘管末端,且对控制排便的有关结构损伤少,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RP)在儿童中并不少见,但仅少部分患儿需接受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数十种,各种术式的疗效不尽相同,其中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的疗效肯定,术后复发率也低,但手术对机体的创伤较大。为减少手术创伤,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手术路径,受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启发,我科成功地为2例直肠脱垂患儿实施了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术(transanal rectosigmoidectomy,TAR),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初步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直肠肛门畸形1262例分析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了解中国人直肠肛门畸形基本状况及合并其他畸形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1987 ̄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以医院为基础在全国对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对监测出的1262例直肠肛门畸形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中国人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病率为2.81/万,全国各地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单发直肠肛门畸形531例,多发731例,其中尸解303例,直肠肛门畸形 相似文献
19.
肛门直肠及畸形发育胚胎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 ,发病率为 1/5 0 0 0~ 1/15 0 0 [1] 。目前认为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是胚胎期发育障碍的结果 ,但具体发育过程及畸形演变规律仍不清楚。笔者就近年来肛门直肠及畸形胚胎学研究与进展做一综述。一、肛门直肠正常胚胎发育1.泄殖腔与膈观点 多数学者认为[1] ,胚胎第 3周末 ,后肠末端膨胀与前面的尿囊相交通 ,形成泄殖腔。中肾管 原肾管开口于泄殖腔内。泄殖腔的尾端被外胚层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封闭 ,与体外相隔 ,称为泄殖腔膜。第 4周位于泄殖腔与后肠间的中胚层皱襞形成并向尾侧生长 ,同时间充质…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耻骨直肠肌,括约肌形态发育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利用CT了解术前患儿的耻骨直肠肌,括约肌的形态变化,并寻找评价该肌肉的发育指标及其价值。方法 对29例患儿进行CT扫描检查,测量括约肌的宽度与坐骨支间距的比值,并根据肌肉形态制定发育标准与直肠盲端位置进行比较。结果 得出肌肉发育程度与睦肠盲端位置的高低不成比例;当括约肌的宽度与坐骨支间距的比值〈0.13时表明括约肌发育差。结论 从直肠盲端位置的高低判断盆底肌的发育不准确。CT可以直接从形态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