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维生素K鼓乏症政颅内出血的发生,降低婴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3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分析。结果:5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纯母乳喂养36例,占94.798%,出生后曾用维生素K1肌注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17例、占44.7%,未做任何预防措施21例,占55.5%。发生压内出血18例,占47.4%,死亡1例,占55%。38例血小板检查奎部正常,PT、APTT时间明显延长,〉30秒有31例,占81.6%。维生素K1及输血治疗24小时内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维生素K缺乏症纯母礼喂养发生率高,维生素K1及输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发生,降低婴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3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分析。结果3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纯母乳喂养36例,占94.7%, 出生后曾用维生素K1肌注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17例,占44.7%,未做任何预防措施21例,占55.3%。发生颅内出血18例,占47. 4%,死亡1例,占5.5%。38例血小板检查全部正常,PT、APTT时间明显延长,>30秒有31例,占81.6%。维生素K1及输血治疗24小时内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维生素K缺乏症纯母乳喂养发生率高,维生素K1及输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7例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坚 《华夏医学》2005,18(4):556-557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总结37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及结合文献分析,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出治疗上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输新鲜血或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控制活动性出血,纠正贫血,维持循环稳定,及早钻颅血肿清除,冲洗蛛网膜下腔积血及通畅的硬膜下引流,早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及激素、高压氧治疗,积极抗癫痫治疗.结果:治愈30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4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情危重,病死率、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正确认识其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及早合理治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4~2000年3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有21例表现为呕吐、烦躁、惊厥或意识障碍;16例表现为前卤饱满、呻吟;15例表现为两眼凝视;12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结论(1)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发生率高达46.8%~81.0%。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母乳喂养的母亲口服维生素K1。新生儿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 80例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进行血巨细胞病毒-IgM、肝功能检查,其中,阳性患儿50例;同期入院的其他疾病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例阳性患儿中,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较30例阴性患儿显著异常;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关系密切,其机制之一是巨细胞病毒引起肝功能损害,导致维生素K吸收不足、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从而诱发颅内出血。保肝及抗巨细胞病毒治疗有效。但巨细胞病毒对颅内血管的直接损伤机制及对维生素K合成有无直接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从而提出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我院1990~2010年诊断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儿中,23例为单纯母乳喂养,11例患病前婴儿及母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制剂;皮肤粘膜、肠道出血13例;颅内出血者15例;有贫血者24例.均采用维生素K1及输血等对症治疗.除1例病情严重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外,其余25例均临床治愈及好转出院.结论 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使用维生素K1治疗近期效果良好,及时输血更为重要.孕母及婴儿预防使用维生素K可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朱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26-26
目的研究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诱因、出血类型、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者12例,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8例,使用抗生素者5例,母亲产前用药者3例,先天性肝胆疾病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5例,硬膜下血肿4例,多部位混合性出血18例;治愈23例,好转3例,转院3例,死亡1例。结论30例患儿均系纯母乳喂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有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占多数。出生后注射一次维生素K1即可预防。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表现,探讨该病误诊情况,以引起基层医生重视。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0例维生素K缺乏症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未合并颅内出血者均痊愈,合并颅内出血者22例当中,治愈3例,临床好转出院10例,放弃治疗6例,死亡3例,误诊9例,误诊时间1~4天。结论提高对本病的重视,加强预防措施,降低误诊率,以降低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31例维生素K缺乏症确诊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13例(41.9%),颅内出血6例(9.7%),肺出血3例(9.7%)。单纯母乳喂养16例(51.6%)。治愈21例,好转8例,恶化1例,死亡1例。结论:临床工作中要注意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婴儿有维生素K缺乏症的可能。早期合理治疗及推广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研究30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治愈23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38例,好转58例,死亡6例(其中脑疝4例,误诊2例),放弃治疗4例,病死率5.88%.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起病隐匿,病情重,病死率较高,预防性补充维生素K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K具有良好的镇痛、平咳止喘作用,对缓解内脏绞痛、血管性头痛和癌肿性疼痛,辅佐治疗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及百日咳等呼吸道疾惠疗效肯定;同时维生素K也是一种较好的保肝药物,治疗急,慢性肝炎效果满意;应用维生素K治疗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性疾患、银屑病、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和肌营养不良等疾病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在临床并不少见,且死亡率高,易遗留后遗症,故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对减少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四川医学》2005,26(10):1155-1155
目的总结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0年我院儿科收治的2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资料、治疗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均表现有激惹、脑性尖叫、惊厥、呕吐,血小板检查下沉,经补充维生素K及综合治疗后治愈22例(78.6%),死亡6例(21.4%).结论早期诊断、尽快输注维生素K、积极控制惊厥和颅内高压是抢救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宿婉贞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47-148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颅内出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2007年间收治的10例颅内出血患儿在脑CT检查及其他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本组显效10例,占100%,痊愈7例,占70%;用维生素K治疗后,患儿无1例二次出血。结论基层医院对刚出生的新生儿使用维生素K,可以避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收治的9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纯母乳喂养83例、腹泻病史30例、肝功能异常39例、抗生素使用史28例为主要发病原因。分别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及止惊、降颅压、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有13例患儿行硬膜下穿刺放血治疗,有7例患儿转外科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结果治愈7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4例。随访了12例存活病儿,有10例存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对于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而做好预防工作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建议产院予新生儿预防性肌注维生素K1,对于3个月以内的单纯母乳喂养儿,在合并长期腹泻、黄疸延迟或患有肝胆疾病、应用抗生素、存在吸收障碍时均应补充维生素K。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治疗方案及血液制品的应用.方法 分析2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病因,监测维生素K1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维生素K的疗程.结果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是常见原因;维生素K1治疗1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即明显缩短(P<0.01),3~6小时PT、APTT完全纠正.结论 维生素K1治疗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起效快,无须补充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迟发型维生素K出血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迟发型维生素K出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临床经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4例患儿发病后收住儿科,经治疗后3例治愈,1例出生42d的男婴住院后第2天死亡。结论:迟发型维生素K出血症是新生儿少见的并发症,维生素K1针在产科早期合理应用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朱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26-26
目的研究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诱因、出血类型、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者12例,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8例,使用抗生素者5例,母亲产前用药者3例,先天性肝胆疾病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5例,硬膜下血肿4例,多部位混合性出血18例;治愈23例,好转3例,转院3例,死亡1例。结论30例患儿均系纯母乳喂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有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占多数。出生后注射一次维生素K1即可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0年来收冶的80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出血情况在12小时内控制;治愈75例,死亡5例。随诊6个月-10年,后遗症15例,其中癫痫8例,智力落后7例,耳聋2例,肢体功能障碍5例。结论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早期出现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来势迅猛,容易误诊,所以早期做出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