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对10例(20只眼)VKHS患者做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检查。结果10例(20只眼)VIOLS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所有患者双眼后极部均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多发性细小点状荧光素渗漏,如墨渍样扩散并彼此融合,晚期呈大小不一多湖或单湖样高荧光,视盘荧光素着色。恢复期患者FFA:呈现斑驳状态,后极部弥慢性色素脱失,透见脉络膜荧光,显露脉络膜大血管,色素斑处荧光被遮蔽。结论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曹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8):1540-1541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VKHS患者16例30眼进行眼部详细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等检查。

结果: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的眼底表现为3种类型,脉络膜炎性渗出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而视盘水肿充血对视力损害较轻,且恢复较好。

结论: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首诊VKH患者71例(142眼)治疗前视力、病程、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进行分析;25例(50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71例(142眼)眼底有3种表现:32眼(22.5%)视盘水肿较重,视网膜脱离较轻(视盘型);47眼(33.1%)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无水肿,仅表现为轻度充血(脉络膜型);63眼(44.4%)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水肿亦较重(混合型)。3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7,P=0.084);3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P=0.407);治疗前视力:视盘型与脉络膜型及混合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1;t=3.38,P=0.001),脉络膜型与混合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971)。结论VKH葡萄膜炎期的眼底表现可有3种类型。脉络膜炎性渗出及视网膜脱离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因素,而视盘水肿视力损害较轻。3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与年龄和病程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大量激素治疗的临床经过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fundus indocyanine green agiography,ICGA)眼底血管造影在不同时期的改变情况。方法分析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日本关西医科大学眼科教研室应用大量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新鲜病例31例62眼。运用大剂量强的松龙,方法为首剂每日100—200mg行静脉滴注,根据眼底改变及FFA、ICGA所见改变情况而行激素递减,激素最低用药期限为6个月。结果激素治疗开始后,FFA造影平均10d后开始改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后极部视网膜水肿的消退时间平均为36d,ICGA造影平均78d开始改善。在激素递减过程中,由于眼底所见恶化而增加激素用量的病例有6例,而激素用药停止后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大量激素疗法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行之有效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对激素逐渐减量、间歇给药的话可以预防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复发,同时激素的减量应按照FFA和ICGA造影所见的共同改善情况而减量。  相似文献   

9.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因综合征(VKH)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对26例(52只眼),患者的眼部表现及FFA等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双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多发性渗漏,46只眼形成多囊样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8只眼视盘表面辐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渗漏,6只眼视盘及周围有条状出血遮蔽荧光,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未见受累。结论:VKH的FFA特征为RPE的多发性渗漏,多有囊性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  相似文献   

10.
黄玉琴  王炜  朱苏东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60-2061
目的:通过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的确诊过程,找出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以往资料完整的15例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查找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VKH综合征患者15例的误诊率高达80%。最常误诊为结膜炎、视盘血管炎、黄斑病变、后巩膜炎、青睫综合征、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角膜炎或笼统诊断为葡萄膜炎。本组15例患者中有5例10眼因未及时准确的治疗导致患者视力低于0.3。结论:误诊的原因主要与没有详细询问病史、对VK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全身表现缺乏认识。可见,VKH综合征的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眼底血管样条纹的眼底及FFA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底血管样条纹(angioidstreaks,AS)的[底表现、FFA特点、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分析9例(18只[)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结果。结果①[底表现:18[后极部均可见类似血管样的放射状条纹,11[的后极部条纹通过黄斑,占61.1%,其中8[[底可见黄斑部出血、水肿、渗出等改变,占44.4%。②FFA:14[浅棕褐色的条纹均表现为强荧光带,4[桔黄色的表现为条纹中心区弱荧光,周围强荧光边;有出血、水肿等改变的区域FFA表现为动脉前期或动脉期出现边界清晰强荧光,晚期增强;或静脉期逐渐出现强荧光团,边界不清。结论大多数[底AS患者的[底所见非常典型,FFA结果有助于其病因分析、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方法 将2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245例CSR中,有5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双眼发病率占22.04%。病理改变在黄斑及黄斑周围出现不同形态的渗漏斑点。结论 CSR患者,在进行主诉眼检查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对侧眼,FFA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41例眼部缺血综合征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doppler)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FFA提示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不同程度延长,视网膜静脉扩张,微血管瘤,血管壁着染以及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改变。结论:眼部缺血综合征的FFA检查呈现特征性改变。为与其相关的全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