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单克隆抗体(MDR-C219、PAb-DO-1)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石蜡包埋的前列腺癌与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切片中的MDR-PGP与突变P53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38例前列腺癌切片中MDR-PGP与突变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0%和60.5%,15例BPH组织中仅3例(20.0%)显示MDR-PGP阳性染色,突变P53在所有BPH中未见阳性染色。在高分化、中等分化和低分化前列腺癌中MDR-PGP的阳性表达率为53.8%、78.5%和81.1%。突变P53的阳性表达率为30.8%、71.4%和72.7%。结果提示:(1)MDR-PGP的过度表达是前列腺癌产生抗药的主要机制;(2)MDR-PGP与突变P53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前列腺癌细胞适存、转化、增殖与进展的重要方式;(3)突变P53的过度表达对MDR-1基因可能具有调节与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MDR—PGP170与突变P53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单克隆抗体(MDR-C219,PAb-DO-1)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石蜡包埋的前列腺癌与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切片中的MDR-PGP与突变P53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38例前列腺癌切片中MDR-PGP与突变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1.0%和60.5%,15例BPH组织中仅3例(20.0%)显示MDR-PGP阳性染色,突变P53在所有BPH中未见阳性染色。在高分化,中等分  相似文献   

3.
以PCR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及PCR直接测序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的前列腺穿刺组织及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手术切除标本中不同部位随机取材的肿瘤组织进行P53基因第5,6外显子及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发现在第6外显子的第208密码子存在碱基插入突变(GAC→GA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未发现P53蛋白的过量表达。前列腺癌中尚未见有此种P53基因突变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中抑癌基因MTS1蛋白产物P16表达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了64例前列腺癌和1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8例前列腺癌P16蛋白表达表达阳性(59.4%),其中高分化癌阳性率为90.0%(18/20),中分化癌为72.2%(13/18)低分化癌为26.9%(7/26),随着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MTS1基因在人BPH中突变缺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S1基因在人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变异情况。方法用PCR银染SSCP技术检测18例正常前列腺和38例BPH中抑癌基因MTS1各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结果12例BPH出现MTS1基因缺失,总缺失率为32%;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有1例出现MTS1基因缺失,缺失率为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1例有MTS1基因的突变。结论BPH的发病机制可能与MTS1的纯合性缺失有关,未见有突变发生。应对MTS1基因在人BPH中的作用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Ki-67、p16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G I S M T) 人抗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抑癌基因p16 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微波修复抗原及免疫组化 S P 法检测人抗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免疫组化 S P 法检测抑癌基因p16 在86 例 G I S M T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Ki67 表达按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Ⅰ、Ⅱ、Ⅲ级的顺序依次明显上升( P < 0 .01) ,而p16 的表达却依次明显下降( P <0 .05) 。同时, Ki67 、p16 的表达与肿瘤的良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大小、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的关系( P< 0 .01) 。 Ki67 低表达组的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 P < 0 .05) ,p16 阳性表达组的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 P < 0 .05) 。结论  Ki67 、p16 在 G I S M T 中表达呈相反趋势, Ki67 、p16 可作为判断 G I S M T 良恶性、恶性程度、转换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患者粪便中C-erbB-2扩增和p53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大肠癌患者粪便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的检测方法,探讨大肠癌的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差异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 P C 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 S C P) 银染技术,分别检测大肠癌患者粪便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 结果 14 例中查出 Cerb B2 扩增7 例(50 % ) ,p53 突变8 例(57 % ) ,二基因联合检出11 例(79 % ) 。2 例粪便潜血试验( F O B T) 阴性中,1 例 Cerb B2扩增及p53 突变均阳性,另1 例p53 突变阳性。 结论 联合多基因检测能对大肠癌的基因诊断提供更多的帮助,粪便 D N A 标本的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分析可为筛查尚无出血或 F O B T 假阴性的大肠癌及大肠癌高危个体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p53和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胃癌细胞获得MDR表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膀胱癌多肿瘤抑制基因1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在原发性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PCRSSCP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MTS1分析。结果18例原发性膀胱癌中没有发现MTS1纯合性缺失,但发现2例点突变。表明原发性膀胱癌的发生与MTS1的失活相关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结合PCR-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SSCP(PCR单链结构多态)技术,探讨了34例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中P53蛋白表达及基因(5~8外显子)突变情况,发现34例前列腺场中7例有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0.6%。2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0.05),在前列腺癌高、中分化组及前列腺癌低、未分化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及40%(P<0.05),在PCR-RFLP中提示1例前列腺癌中有P53突变,PCR-SSCP中提示3例P53基因突变(5~6外显子),一例无P53基因扩增产物,高度怀疑为P53基因的缺失,34例前列腺癌中,CT及骨扫描提示有转移者为10例,其中5例为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50%,与非转移组阳性率比较P<0.05。本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其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分析了以上不同方法在检测P53基因突变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F  Chen Y  Wan Y  Chen L  He A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14-716
目的评价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脊柱脊髓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双侧胫前肌与腓肠肌的TMSMEP,随访6个月~2年,以20例正常成人TMSMEP作对照。结果2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19例双侧胫前肌及腓肠肌TMSMEP消失,随访截瘫无恢复;2例圆锥损伤有异常TMSMEP,截瘫及TMSMEP基本恢复。3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每例均可记录到1块以上靶肌的TMSMEP,随访33例,截瘫及TMSMEP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术前25块靶肌肌力0级而有异常TMSMEP,术后肌力除2块无恢复外,其余均有明显恢复或正常。术后TMSMEP的恢复时间和程度均较体检所见早且明显。结论TMSMEP测定对于脊髓损伤的诊断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P21、P185、P53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改变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了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21、P185、P53蛋白表达及38例ras、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P21、P185、P53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51例(62.2%)、48例(58.5%)、26例(3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P185蛋白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呈负相关(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15例(39.5%)有Ha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12例(31.6%)有P53抑癌基因突变,其中全部有第280位密码子GC突变;3例合并有248密码子突变;1例有249密码子点突变。Haras癌基因及P53抑癌基因点突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且死亡率高于点突变阴性者。6例既有Haras基因突变,又有P53基因突变的病例中4例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tumors,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86例GISMT患者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表达率的差异采用X^2检测。患者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k检验。P16的表达率按平滑肌瘤1、2、3级依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肾上腺肿瘤发病机理,为鉴别肿瘤良恶性及其分级分期提供依据,收集34例肾上腺恶性肿瘤应用SP法作P53及cmyc免疫组化检测,并与25例肾上腺良性瘤及12例非瘤肾上腺组织对比。结果显示:肾上腺恶性瘤P53阳性率471%,良性瘤80%,非瘤组织无表达;肾上腺恶性肿瘤cmyc阳性率382%,良性瘤及非瘤组织无表达;P53表达与肾上腺恶性瘤临床分期相关,cmyc与其临床分期不相关,均可用于良恶性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抗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前列腺癌免疫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与内分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TM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PSM单克隆抗体Ed-5对36例前列腺癌(Pca)、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6是性前列腺炎、38例非前列腺肿瘤(包括膀胱癌、肾透明细胞癌、睾丸肿瘤等)进行染色。结果 PSM在正常前列腺组织、慢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结果发现健康者和非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均无P53基因突变,19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Ⅰ、Ⅱ、Ⅲ级膀胱癌分别为0%(0/16),25%(7/28)和86%(12/14),P<001;表浅性(PTis~T1)和浸润性膀胱癌(PT2T4)分别为11%(4/36)和68%(15/22),P<001;初发和复发膀胱癌分别为9%(2/22)和47%(17/36),P<001;单发和多发膀胱癌分别为31%(12/39)和37%(7/19),P>005。结论:PCRSSCP银染色法是一种可靠、快速、实用的P53基因突变检测方法。P53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高级、期的膀胱癌,与膀胱癌的早期复发有密切关系,而与其多灶性无关。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对预测膀胱癌的进展,复发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前列腺癌39 例和前列腺增生15 例标本的 B C L2 蛋白、 Ki67 、 E Cadherin 、 M M P1 、 M M P2 、 M M P3 表达,分析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和分级的关系。结果 Ki67 、 B C L2 、 E Cadherin 及 M M P2 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B C L2 、 E Cadherin 及 M M P2 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级相关;而 E Cadherin 及 M M P2 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相关。结论认为 B C L2、 E Cadherin 及 M M P2 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的侵袭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MMP2及MMP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MMP2及MMP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MMP2、MMP9、MTMMP1、TiMP1、TiMP2mRNA表达。结果TCCB组织中MMP2、MMP9、MTMMP1、TiMP1及TiMP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上皮,其中MMP2及MMP9表达增加较TiMP2及TiMP1更显著。阳性表达细胞在肿瘤间质界面较多。随分级升高,MMP2、MMP9及MTMMP1表达呈增加趋势,而TiMP1及TiMP2表达呈下降趋势。死亡患者MMP2、MMP9、MTMMP1表达有显著升高,而TiMP1及TiMP2有显著下降。结论MMP2及MMP9参与TCCB侵袭和转移,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前列腺癌的导向酶前体药物疗法(ADEPT),在体外观察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苯丙氨酸(MTXαPhe)和甲氨喋呤α精氨酸(MTXαArg),并对前列腺癌细胞PC3、PC3m进行了细胞毒性及周期动力学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分析,MTXαPhe可被羧肽酶A(CPA)水解并且完全释放出MTX。经体外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毒性试验,前体药物基本上对细胞无毒,经CPA水解后其活性MTX细胞毒性大于前体药物100倍以上。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S期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G0/G1期比率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减低,细胞并发生凋亡。认为MTXαPhe是一较理想的前体药物。  相似文献   

20.
多药耐药基因在泌尿系统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泌尿系统肿瘤多药耐药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方法对肾颗粒细胞癌细胞系GRC1,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RCC949,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T24、EJ,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和对照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只有GRC1同时表达P糖蛋白(PGP)和MDR1基因mRNA,其他肿瘤细胞系均无表达。结论泌尿系肿瘤细胞系多数无PGP也没有MDR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只有GRC1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