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贲门闪界部齿状线变化特征及其与食管贲门癌变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作者的假设:即齿状线上移可能是该地区人群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发生的重要早期改变之一。方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和获嘉县1217例无症状居民(≥30岁)进行纤维内镜普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纤维内镜下齿状线的改变(上移,不规则,不清晰)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活检组织均经体积分数为85%酒精固定,常规组织学石蜡包埋和HE染色。结果:齿状线上移(≥3cm),不规则和不清晰的检出率分别为12%,10%和1%。男性各年龄组齿状线上移和不规则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相同年龄组女性患者(P<0.05),并随年龄增长,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女40-49发现匀年龄组齿状线不规则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齿状线不清晰检出率明显低于齿状线上移和不规则的检出率。齿状线上移患者食管下段发生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频率明显高于无齿状线上移的人群,而中段食管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无明显改变,但齿状线上移患者间变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齿状线上移患者贲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较无齿状线上移为高。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存在明显的齿状线上移改变,并与食管下端贲门部的粘膜上皮改变关系密切,提示齿状线上移可能是该地区人群的一种特征性的改变,并为该地区食管和贲门癌的发生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河南食管和贲门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贲门与胃窦部粘膜感染及与贲门和食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184例,分别采用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粘膜活检组织中Hp感染和ELISA法检测血中Hp抗体。结果:Giemsa染色结果表明贲门Hp感染率明显低于胃窦部(34% vs 62%)。血清Hp抗体阳性率为65%,与组织中Hp感染率较为一致,慢性浅表性贲门炎组织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贲门上皮(62% vs 13%),胃窦部与上述结果相似。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0例食管粘膜上皮为间变的患者,贲门Hp均为阴性.结论:结果提示,食管和贲门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Hp感染率很高,并与贲门和胃窦慢性炎症有关,贲门部Hp感染可能对食管粘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的转归及其对食管癌变的远期影响.方法:1986年5-6月份对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814名30岁及以上的无症状居民进行食管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受检对象均进入长期随访队列,每年定期进行一次随访,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问卷调查家族史、各种良恶性疾病史,记录肿瘤诊疗信息.结果: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色素镜(纤维内镜下行粘膜碘染)对提高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以及碘染对获取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癌旁各级病变组织的影响。方法:常规食管纤维内镜观察后,在食管表面喷洒体积分数为2%的卢戈液染色,根据染色情况分别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取同样的卢戈溶液对手术切除的食管标本作碘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分别取材作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纤维内镜下碘染后,可观察到清晰的片状不染区,以及花斑状,点状和条状不染区。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后也出现相似的变化。对染色区和不染区分别取材,发现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区的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不染区(P<0.05),特别是间变和原位癌病灶。235例无症状人群色素镜检查组(碘染组)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分别为64%(114/179)和74%(14/19),均明显高于非碘染组36%(65/179)和26%(5/19)(P<0.05)。但无症状人群碘染组染色区取材仍发现4%的间变检出率。结论:色素镜(碘染色)能明显提高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手术切除标本行碘染色是获取各级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利用色素镜检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纤维内镜活检和组织病理诊断,进一步了解纤维内镜检查在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和问题。方法:利用纤维内镜诊断、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分析,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16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食管的563例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正常占58%,其余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食管炎的193例患者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粘膜上皮各种病变占38%,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贲门的779例对象中,活检病理诊断正常占65%;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贲门炎的99例患者,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各种病变占55%。结论:食管和贲门轻度病变在纤维内镜下不能识别而造成的随机取样,是导致纤维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92例无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67例胃炎患者中,有46例(68.7%)检出HP,25例组织学正常者仅3例有HP感染。中、重度炎症的HP阳性率与轻度炎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HP感染及其相关的胃炎可普遍隐藏于无症状健康人群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胃癌高发区 (西安地区 )≤ 1 4岁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阳性Hp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以了解各年龄段Hp的感染率及CagA阳性Hp的感染率。 方法 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末梢血清中抗Hp尿素酶IgG及抗Hp -CagA -IgG ,共检测 1 4 1 5人 ,其中市区儿童 791人 ,市郊儿童 62 4人。 结果 小儿Hp感染并非逐龄连续性增高 ,但总体趋势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 4岁Hp的感染率在市郊明显高于市区 ;在Hp感染者中 ,市区及市郊小儿CagA阳性Hp感染率分别为2 9.60 %~ 55 .0 0 %及 2 3 .53 %~ 58.33 % ,≤ 4岁CagA阳性Hp感染率分别 37.50 %~ 55 .0 0 %及 2 3 .53 %~ 58.33 %。统计学分析两地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本地区小儿CagA感染菌株可能为相同的Hp菌株感染 ,本地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高发可能与CagA阳性Hp菌株感染有密切关系。重视儿童期CagA阳性H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对减少成年消化疾病发病率 ,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时测试的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来消化科门诊初诊的患者、经证实有胃Hp感染且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及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上述三组入选对象均有较高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57%、79.83%和76.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14C—UBT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51.79%、34.45%、23.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患者高于抗Hp治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_32,X2=9.18,P〈0.05);在^14C—UBT阳性患者中HPS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82.76%、90.24%、9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腔中有较高的Hp检出率,胃Hp感染患者中大多存在13腔Hp感染。Hp根除治疗对杀灭胃内Hp有一定疗效,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且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儿童是 HP易感人群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 HP感染率递增 ,成为上消化道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上消化道疾病由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受到损害 ,造成铁吸收障碍而导致贫血。但无症状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否造成儿童贫血 ,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对 4 85名 7~ 11岁儿童作幽门螺杆菌的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无症状儿童人群中 HP的感染率 ,旨在探讨 HP感染对儿童血红蛋白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上海市城乡结合部一所公立学校一至五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施春梅  张法灿  陈燕  韦海明  韦惠平  方萍  王少英  梁荣新  钟秀芬 《广西医学》2007,29(10):1483-1485,F0004
目的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照(14C-UBT)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消化道幽门螺杆菌(Hp)状况,同时在口腔溃疡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区采集标本进行Hp病理检测,探讨Hp感染状态与ROU的关系。方法ROU患者30例,正常成人组30例,两组均采用14C-UBT分别于服药后5、25 min检测呼出气体中14C的放射性活性以了解Hp感染状态,同时ROU组在口腔溃疡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区钳取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切片HE和Giemsa染色检测Hp。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服药后5 min的14C呼气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60.0%(18/30)。25 min后阳性率分别为26.7%(8/30)、33.3%(10/30),两者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理切片Giemsa染色未发现典型的幽门螺杆菌。结论从上述检测结果分析,幽门螺杆菌和ROU的发病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在诊断(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同时用酶免疫测定法检粪便标本HPSA,对三种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粪便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96.4%,阳性预测值为98.3%,均高于组织学方法。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粪便中HPSA敏感性、特异性高,检测方法简单,取材方便,适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选与诊断,也可用于抗HP治疗后疗效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食管贲门粘膜病变关系。方法: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纤维胃镜活检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Hp观察。分析高低发区人群食管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低发区人群Hp感染率低于食管癌高发区,但贲门部位Hp感染率高于高发区。结论:贲门部位Hp感染可能对食管上皮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本地区儿童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检测法对本地城乡几所小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比较城市农村Hp感染状况。结果536例儿童中HpSA阳性者229例,平均占42.82%,其中城市感染率为38%,农村感染率为46.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7,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Hp感染达平均42.82%,提示我市Hp感染较普遍,建议从小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5.
开封市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开封市区无症状学前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及相关的因素。方法:对开封市480例无症状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LISA法测血清HP抗体,同时检测粪便HP抗原。结果:本地区学前儿童HP感染率35.4%,随年龄增加HP感染率有上升趋势;HP感染与平时照顾儿童的成人有胃病史;儿童有啃手指、玩具的习惯;低人均居住面积;低与成人共用餐具和襁褓中接受口嚼食物喂养有关。结论:本地区学前儿童HP仍处于高感染状态。积极防治成人的HP感染,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对降低儿童HP感染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食管癌高、代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粘膜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在高发区抽取30岁以上无症状居民1684例和低发区30岁以上无症状居民294例,进行食管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发区1632例调查对象中,共发现17例早期食管癌患者(SCC,1.1%),91例间变患者(DYS,5.6%),807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患者(BCH,49.4%),Barrett‘s食管12例(0.7%)。低发区270例活检调查对象中,共发现BCH 94例(34.8%),DYS 3例(1.1%),Barrett‘s食管3例(1.1%),未发现早期SCC患者。结论:无症状人群普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及各级癌前病变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与15a前该地区人群普查结果相比,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提示食管癌仍然是该地区人群最严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