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股骨上段软组织脂肪肉瘤一例报告辽源市中医院(136200)孟繁宝,李晓东吉林市轻型车厂职工医院于汩【关键词】软组织脂肪肉瘤,手术,诊断,医案软组织脂肪肉瘤是一种极罕见的疾病。笔者临床发现1例。报告如下。田某,男,21岁,汉族,社员。主诉半年前因洗澡发...  相似文献   

2.
《中医杂志》2009,50(9)
恶性软组织肿瘤又称软组织肉瘤,其主要生物学行为是治疗后极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并以肺转移为主,恶性度高,生存率低,预后差.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林芹璧致力于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近50年,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临床经验,我们有幸随师侍诊,兹撷其治疗软组织肉瘤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压迫胆总管的转移性腹膜后肿瘤治疗方法措施。方法:分析总结2005年以来,我院16例腹膜后转移性肿瘤压迫胆总管患者,进行胆总管内支架引流结合肿瘤局部放射治疗结果。结果16例患者行BRBD,置管成功16例,成功率100%,显效10例(62.5%),有效5例(31.3%),总有效率为93.8%,1例引流无效(6.3%),16例患者行3DCRT放疗,结束3个月后行腹部CT扫描,5例肿瘤明显缩小,与胆总管脱离接触(31.3%),7例肿瘤明显消退,压迫减轻(43.8%),总有效率75.1%,4例无变化(25%)。结论:胆总管内支架引流结合肿瘤局部放射治疗疗效明显,对于缓解转移性腹膜后肿瘤压迫胆总管症状的疗效显著,作为姑息性或常规制疗方法均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软组织肉瘤属恶性肿瘤,临床常见的有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滑漠肉瘤、间皮肉瘤等。笔者运用抗癌散结膏(注)外敷配以内服中药治疗4例软组织肉瘤,2例病情达到了临床治愈。另2例属癌症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报道我科2007年5月收治的1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的诊治结果,并回顾分析国内外的病例报告,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本例采用手术切除,术中完整切除肿瘤,随访至今无复发和转移,效果满意。结论 CT和MRI是该病主要的诊断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应长期随访,发现复发和转移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5年间收治的8例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3~61岁,平均年龄为30岁。肿块发生于下肢4例;发生于上肢2侧;臀部1例;肩背部l例。8例均在外院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出现局部复发6例(复发率75%),其中2例合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只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50%)。2例行高位截肢;4例行广泛性切除(2例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2例单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均辅助全身化疗,其中5例加放疗。结果4例于发病15个月、21个月、3年半及4年后出现肺转移、脑转移而死亡;2例于发病5年半、7年后出现肺转移而死亡;2例随访10年无局部复发及转移。5年生存率为50%,10年生存率为25%。结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发生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广泛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对于透明细胞肉瘤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发生在真皮的较常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但生长缓慢,临床常误认为良性而行局部切除,从而导致肿瘤复发。现将1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副肿瘤综合征为癌肿的远隔效应,是癌肿对患者机体远处组织、脏器非转移性损害的统称。神经或/及肌肉系统受其影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则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e syndrome,PNS)。副肿瘤综合征远不如神经系统转移瘤多见,与其他系统肿瘤的神经系统非转移性并发症相比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组酸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板蓝极高级不饱和脂肪组酸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S180内瘤,H22肝癌作为实验瘤株,对S180肉瘤进行抑瘤率进行,对H22腹水型肝癌进行肿瘤生存期试验。结果: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组酸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率略小于环磷酰胺,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组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张济周长期从事肿瘤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在肿瘤中医治疗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其诊治的1例上尿路上皮癌并见膀胱尿路上皮癌,就诊时患者基础情况差并存在远处转移,诊疗全程未进行西医手段干预治疗,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介绍如下。1医案患者,男,69岁,2021年3月22日因不明原因下出现肉眼血尿行CT(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号:CT3828169)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软组织影(左输尿管下段条状软组织密度影,较宽处径约15 mm,长约86 mm,远端延伸至膀胱内)伴左肾积水;膀胱壁弥漫性偏厚;左右肝交界处肿块,转移性病变可能。  相似文献   

11.
对颅内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性颅肉瘤8例,在给予对症等有关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中药抗脑瘤合剂、化疗、中药和化疗合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化疗组为60%,中药抗脑瘤合剂组为71.43%,中西医结合组为88.89%。  相似文献   

12.
史亚祥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31-113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广泛的疾病谱,包括一系列肝损伤,如单纯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与酒精性肝损伤相似,但患者无明显饮酒史。有资料显示在排除其它肝病后,NAFLD通常是无症状转氨酶升高的最主要原因,约占90%;其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也各有不同,平均约为10%-24%;在肥胖症患者中发病率则高达57.5%-74%;儿童发病率约26%,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有胰岛素依赖型(IDDM,1型)与胰岛素非依赖型(NIDDM,2型),临床所见约90%为Ⅱ型。其生理病理为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严重者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其特征为高血糖、尿糖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  相似文献   

14.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在5.2%~11.4%,并且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有研究显示,5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会发展成肝纤维化,15%~30%发展成肝硬化,而3%将发展成肝功能衰竭。故积极有效地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应用清脂益肝汤(自拟方)治疗NASH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清肝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发病率不断攀升。一部分进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约30%~40%合并进展为肝纤维化,10%~15%并发肝硬化。如何有效防治NASH已经成为肝病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之一。笔者以清肝化瘀方治疗NASH1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蓄积过多,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湿重)的5%(最高可达40%-50%),或在组织上超过肝实质30%时称脂肪肝。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多发病,约1.5%-8.0%的患者可能转为肝硬化。临床以饮食调整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亦为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一般讲酗酒、肥胖、糖尿病及营养过剩等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指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尔可查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子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为此向读者推荐药膳方,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中药抗胃癌转移复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中药抗胃癌转移复发研究进展扬州大学医学院卜平,王祥东,王成连,赵坤,王建新(225001)转移是恶性肿瘤特异性生物学特征之一,进展期胃癌约80%~90%转移。即使施行根治手术,仍有半数以上死于转移复发(''。近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胃癌转移复发的基...  相似文献   

19.
骨是恶性肿瘤容易转移的部位之一。有关报道显示,30%~70%的肿瘤病人有骨转移,尸检中约有50%的病人有骨转移。骨转移的临床特性是疼痛,全世界每天约400万癌痛病人中有40%~50%是由骨转移引起的拉0。骨转移可以发生于任何恶性肿瘤,一般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如晚期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65%~75%发生骨转移,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约60%发生骨转移,晚期肺癌患者30%~40%可发生骨转移。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长春新碱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是1962年由长春花中提出的二聚吲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长春花叶中。VCR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微管蛋白而干扰肿瘤细胞代谢,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也用于乳腺癌、支气管肺癌、软组织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的治疗。本文就VCR抗白血病的临床、实验及其制剂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