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风险因素和防护。方法对的职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改建了消毒供应中心设施,护士职业防护意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结论增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操作流程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素质及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及水平。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确保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健康。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根据供应室工作中心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供应室人员受到伤害,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状况,强化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其职业暴露危害。方法选取80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观察组在消毒供应中心实习1个月,带教老师主要针对医院常见危险因素,强化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其职业暴露危害。对照组在其他科室实习。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较2组实习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2组实习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可有效减少其职业暴露与伤害,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较多,要全面提高感染科护士的知识培训、自身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因为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因素等原因产生职业暴露,由此提出一些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性损伤,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系统,将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1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危险因素1.1物理因素1.1.1高温伤害:医护人员每天与高温高压的蒸汽接触,很容易发生烫伤。常见于高压灭菌后,开门取物品时皮肤接触消毒车引起烫伤,  相似文献   

6.
赵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54-1655
目的: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现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2013年全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抽血注射时不戴手套、针头处理不当、洗手不规范、掰安瓿用力不当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即强化职业风险培训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安全操作的依从性,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职业暴露后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健全护士健康档案以及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等,重在预防,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可重复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是医院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场所,因此,如何做好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供应室的一些常见职业危害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现报道如下: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 1.1.1临床使用过的大量污染物品均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去污、清洗、消毒、灭菌,再回收清洗时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减少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降低职业危害。:结论:通过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强化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有效保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重视供应中心内环境质量管理,增强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在为临床工作中,因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等原因产业职业暴露,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性损伤,控制医院感染。因此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系统,将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护士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发生的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对策。结果: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防护知识知晓率低、不戴防护目镜、不穿防护衣、不戴防护帽、洗手不规范等。结论:该医院护士对抗肿瘤药物的防护知识知晓率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配制抗肿瘤药物时防护行为较差,开展职业风险防护教育、加大组织支持干预力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重在预防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隐患和干预措施。方法:分析造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隐患危害的因素。结果:医院改建了消毒供应中心,提高了对护理人员职业隐患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了职业安全管理,确保了护理人员健康安全。结论:增加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制定出一整套职业干预措施,让职业隐患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余凤英  李宝传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68-68,136
目的:通过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与分析,认识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长期在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主观因素等复杂的因素影响中,而采取加强防范的一系列措施。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每位工作人员都加强了自身防护意识,配合医院的条件自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而减少身心危害的疾病发生。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多方面职业危害,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职业暴露防护的干预策略,以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26名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总体正确率从干预前的76.06%提高到干预后的9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6个月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4.62%;干预后6个月内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策略能有效强化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依从性,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寻找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从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和心理性等几个方面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结果: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的危害程度。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要保持高度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是减少或避免各种职业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护理在救援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又加之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使急诊科护士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但其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突发事件多,致使护理人员心理负担重,若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措施落实不严,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现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简介职业暴露的概念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感染的危险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及社会心理性危险因素。探讨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和防护措施:避免针刺伤、锐器伤、防止血源性传播,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减少暴力发生的诱因。增强防护意识,加强教育,提出防范措施,掌握预防缓解及技术,提高自我防护职业安全,预防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提出防护对策。方法:针对造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对策。结果:提高了护士对职业危害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了职业安全管理,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了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合理的职业防护对策,让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关防护措施,避免职业危害发生。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经验,总结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现状,加强防护管理。结果: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心理等4个方面,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后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职业危害发生率。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改善环境、加强专业培训等措施,是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的现状及防护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水平低,防护措施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员未完全执行去污区的穿戴防护用品的制度,职业危害中锐器损伤的发生率最高,损伤后进行血液检查、注射高效价球蛋白、报告院感办公室并追踪调查的情况非常少,甚至有的工作人员对伤口未作任何处理。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水平低,防护措施不到位,管理部门要建立完整的职业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并监督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减少和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保证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同时建立健康档案以了解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