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肾主骨,生髓"方面,其理论的阐述与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探讨传统中医学古代理论和现代研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加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骨质疏松症机制的研究,提高中医药治疗治骨质疏松症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人口的老年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居于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的第七位。骨质疏松症早期一般无症状,当出现腰酸背疼、身矮、骨折等症状时,通常已有较长病程。骨质疏松症的本质是成骨细胞活性下降,新的骨盐形成减少;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加,陈旧性骨盐吸收溶骨,这种新陈代谢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体内骨量减少,就形成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通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据200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共有7.4亿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成为其常见病和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方法颇多,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骨质脆性和骨折危险频度增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称为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亢进所致,属高代谢转换型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成骨细胞老化、成骨细胞功能不全所致,属低代谢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内分泌、营养、废用…  相似文献   

5.
督脉、肾、现代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提示可以从督脉探寻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并制定治疗方案,有研究表明从督脉论治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了给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提供新选择,从督脉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和近几年有关补(益)肾强督、温督灸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机制涉及铁代谢异常所致的铁超载及脂质 过氧化和活性氧生成。铁死亡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类固醇诱导的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有关。通过铁死亡机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主要涉及中药复方如杜仲-续断药对、金天格胶 囊、补骨生髓方等,以及单味中药如牛膝及中药有效成分如淫羊藿苷、天麻素、槲皮素、青蒿琥酯等。中药单体以及中药 复方防治骨质疏松症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抑制铁死亡,目前中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较有优势。通过调节铁死 亡机制而防治骨质疏松症可为未来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性疾病〔1〕。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年龄增加老化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 ,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型。因某些疾病 (如内分泌紊乱 ,肝、肾及胃肠钙吸收障碍等慢性疾病 ) ,营养不良及药物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目前 ,临床治疗该病使用最多的是雌激素 ,钙剂 ,活性维生素D…  相似文献   

8.
薛世宇  苏宏泉 《光明中医》2020,(14):2130-2132
目的观察中医辨体保健教育对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高危人群体质的影响。方法以本社区2018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7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纳入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教育,研究组予以中医辨体保健教育,对比2组的护理满意度、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以及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以及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以及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水平较高,P<0.05;研究组(97.37%)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1.58%),P<0.05。结论予以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中医辨体保健教育具有显著优势,在易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提升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以及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水平,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中国传统医学对其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方法,中医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故通过对单味中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三方面临床研究报道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有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患病率虽有种族和地区的差异,但60~70岁老年人中约1/3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有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已有1000万骨质疏松症现患者和1800万可能发展为骨质疏松症的低骨量患者。  相似文献   

12.
1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退变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类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属于后一类。研究显示:我国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52.1%~54.68%。糖尿病患者中,有1/3~2/3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1/3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目前认为胰岛素缺乏、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以及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强度降低导致抗骨折能力下降,从而使骨折危险频度增加。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理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相符合。"五劳所伤"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探讨"五劳所伤"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联系,加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骨质疏松症机理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人体成分分析指标的关系,从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福清地区绝经后女性受试者144例,分为骨质疏松症组78例、非骨质疏松症组66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骨密度,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并通过调查问卷登记受试者基本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体脂肪率、肌肉量、骨骼肌量及肌肉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根据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统计骨质疏松症组肌肉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32),骨骼肌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11)。骨质疏松症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体脂肪率和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组的骨骼肌/身高平方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33),骨骼肌/肌肉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06)。在门诊为主体的受试者中,骨质疏松症组下肢肌肉评价低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26)。骨质疏松症组体脂肪率、肌肉量/身高平方、上肢肌肉评价、躯干肌肉评价与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年龄、绝经年龄、肌肉量、骨骼肌...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痹""肾虚腰痛""骨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发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瘀血的形成密切相关,西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尚无有效手段,而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现已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机理,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讨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回顾分析,认识到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脾胃亏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产物和促进因素;肝脏与骨质疏松症也有密切关系;饮食、劳逸等因素对骨骼病变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在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对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和基础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深入探究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蒙医整体观探讨传统蒙医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通过蒙医整体观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传统蒙医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结论:传统蒙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优势,清浊代谢异常直接或间接影响骨骼代谢,影响骨质疏松症,治疗上以改善清浊代谢、滋补、抑赫依、补肾、补胃火为原则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已经影响到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如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收集大量关于葛根素的试验及临床报道,从骨质疏松症临床、成骨细胞的增殖、破骨细胞的抑制及骨强度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其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取得的重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逐渐增多,骨质疏松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人将近年来文献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进行总结,包括病因病机、临床研究、药品实验等,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