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胃上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全胃切除术组与近端胃切除术组,各3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术后1年存活率为91.18%,近端胃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术后1年存活率为94.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均良好,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6,(1)
目的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75例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参照组(n=37,给予全胃切除术)和观察组(n=38,给予近端胃切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2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两个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均有各自的优势,但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所需选择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6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全切组(29例)和部分切除组(17例),分别实施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并随访远期生存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体质量下降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切除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全切组和术前(P<0.05);部分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于全切除组(6例vs.1例,P<0.05)。全切组1、3年的生存率为93.10%和58.62%,部分切除组1、3年的生存率为94.12%和52.94%,两组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相当,但近端胃切除术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但营养状况较好,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较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胃上部癌患者随机分成部分切除组和全切组,每组60例。对部分切除组实施近端胃切除术,对全切组实施全胃切除术,手术后分析比较两组的身体营养状况、生存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问题。结果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水平(125.5±30.1)g/L、(39.5±10.1)g/L,明显高于全切组(112.5±20.3)g/L、(35.5±6.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全切组患者术后并发食管炎并发症率比部分切除组低(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胃上部癌时,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不分上下,近端胃切除术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率比全胃切除术高,但是患者营养状况比全胃切除术好。可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9,(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60例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胃上部癌患者据术式分组。全胃切除组开展全胃切除术治疗,胃近端切除组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体质量下降幅度;手术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情况。结果胃近端切除组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和全胃切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胃近端切除组体质量下降幅度和全胃切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手术前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相近,P> 0.05;手术后胃近端切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优于全胃切除组,P <0.05。胃近端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全胃切除组,P <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相似,均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效果,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其中近端胃切除术可更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但容易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7,(30)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9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各有47例患者,甲组实施近端胃切除术,乙组实施全胃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营养状况要显著好于乙组(P<0.05);乙组5年内生存率要明显高于甲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6.17%,乙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9.1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有各自特点,术后并发症均较多,但是全胃切除术远期疗效要优于近端胃切除术,而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较好,因此临床在治疗时必须按照患者实情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讨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对比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外科胃上部癌患者100例,其中50例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50例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生存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显示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近端胃切除术患者(P〈0.05);治疗后癌灶大小与患者生存率比较显示癌灶〉3 cm与〈3 cm治疗后1年生存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3~5年全胃切除术生存率显著较高(P〈0.05)。恢复情况比较显示治疗后近端胃切除术患者各项恢复指标优于全胃切除术组患者(P〈0.05)。结论胃上部癌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全胃切除术可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临床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上部癌患者87例,其中近端胃切除术23例,全胃切除术37例,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27例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反流症状影响生活及进食者近切组与其他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术后1个月较术前体重下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重大并发症:近切组2例,全切组2例,腔镜组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全胃切除术术后恢复好于近端胃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5,(27)
目的分析研究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胃上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近端胃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5年内生存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5年内生存概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均比较高,但全胃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近端胃切除术,且预后效果较好,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近侧癌的安全性,评价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0-2000年行全胃切除进展期胃癌5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9例,姑息性切除9例;联合脏器切除23例,与同期非手术治疗组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对比,生存率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其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78.6%、45.3%。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确定淋巴结切除范围和联合脏器切除,选用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全胃切除进展期胃近侧癌是安全可靠的,可明显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早期胃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LAPG)及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LAG)的72例近端早期胃癌患者,其中行LADG者38例,行LAG者34例.了解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运用Visick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其他并存疾病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PG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早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比较,LAPG组Visick评分明显高于L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体重、RBC、Hb及ALB等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能够安全的应用于近端早期胃癌的治疗,但应同时警惕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FDGE)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期间行胃大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中,8例出现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手术吻合方式是诱发本病的危险因素。X线口服造影、胃镜是诊断FDGE的重要手段。8例经对症保守治疗13~35 d后均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并不少见,准确诊断及积极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后生存期及并发症的差别。方法将245例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全胃切除术组(total gastrectomy TG组)176例,近端胃切除术组(proximal gastrectomy PG组)69例。结果 TG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6%和24.5%,PG组为分别30.2%和17.7%,2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T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5%,PG组为29.7%。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不同腹腔镜术式治疗近端胃癌(PGC)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腔镜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PG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LAPG)为LAPG组,3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加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LATG-RY)为LATG-RY组,13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加食道空肠OrVilTM吻合术(LATG-OrVilTM)为LATG-OrVilTM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APG组、LATG-RY组及LATG-OrVilTM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NM分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总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G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其他两组,Ⅰ期患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G-OrVilTM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G、LATG-RY与LATG-OrVilTM治疗PGC均安全、有效。LAPG适用于早期PGC的治疗,LATG-RY治疗进展期PGC具有减少反流的优势,LATG-OrVilTM是治疗累及食管下段及食管胃结合部PGC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988-08~2004-02收治的2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经立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泛影葡胺或稀钡X线透视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均排除机械性梗阻的原因,诊断为: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经过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对症治疗,分别治疗16~49d症状消失,恢复饮食。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是非机械性梗阻,由多种因素引起,高龄、精神紧张为主要诱发原因,依据临床症状、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目前尚无治疗该症的特效药物,治疗原则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避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