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疸属常见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的特点 ,从三焦论治略具心得 ,兹作如下探述。1 黄疸分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赤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关于其分类 ,《金匮要略·黄疸病》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还都把黄疸的危重证候称为“急黄”。《医门法律》分为外感发黄与内伤发黄二类。《卫生宝鉴》从黄疸的病机、性质区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并将辨证施治系统化。《景岳全书》中认为“五疸之分 ,皆未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2.
<正>“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主要特征。“黄疸”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其中《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论述,并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仲景在两书中虽未明确提出阳黄、阴黄的分类方法,但却始终抓住“黄疸”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疸”,或云恶病,或云热病,或云黄病。据《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篇所述症状观之,系指以发黄为主的一类疾病。黄疸作为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目黄者曰黄疸”;又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云:“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所以,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病证。黄疸病名虽始见于《内经》,但论述不详。继《内经》之后,《金匮》一书专设《黄疸病脉证并治篇》详细论述了黄疸病的因机证治及预后,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后世诊治黄疸病奠定了基础: 一、黄疸分类在《金匮》一书中,张仲景把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并对三者的病因、病机、主症做了详尽的论述。原文云:“趺阳脉紧而数,  相似文献   

4.
谈阴黄证治     
黄疸这个名称,中医文献上很早就有所记载。内经上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饿者胃疸,目黄者曰黄疸”。《金匮要略》把黄疸分为五种。《诸病源候论》进而分为廿八候,《圣济总录》则分为九疸、三十六黄。直到元代,罗元益才将黄疸归为阳黄及阴黄两类。关于阴黄与阳黄的区别,元王海藏说:“阴黄其症身冷,身如熏黄,色黯终不如阳黄之  相似文献   

5.
浅谈《金匮》中的女劳疸和黑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匮要略》黄疸篇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后世医家对黄疸病的辨证方法概括为阳黄和阴黄。实践表明:女劳疸与阴黄明显不同,黑疸内容独具。仲景另立女劳疸和黑疸,对临床有实用意义。一女劳疸与阴黄的区别《金匮要略》黄疸篇第2条载:“尺脉浮为伤肾,……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方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 ,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之中。由于引起本病原因复杂 ,病程缠绵 ,治疗方法颇多 ,临床难以掌握。故笔者根据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治疗黄疸的方剂归纳探析如下。1 清热利湿退黄方剂此类方剂主要治疗湿热所致的阳黄证。《金匮》茵陈蒿汤 (茵陈、栀子、大黄 )主治“谷疸之为病……久久发黄” ;栀子大黄汤 (栀子、大黄、枳实、豆豉 )主治“洒黄疸 ,心中懊” ;茵陈五苓散 (五苓散五分 ,茵陈蒿末十分 )主治“黄疸病”。《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栀子、黄柏、甘草 …  相似文献   

7.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8.
温阳调气治疗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学恩 《中医研究》2009,22(3):49-50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中医对黄疸的认识由来已久。《内经》有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5种。《景岳全书》提出“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相似文献   

9.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10.
黄疸用药新得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810800)吕建辉1.秦艽疗黄疸《四声本草》云秦艽“疗酒黄,黄疸”’,《药性论》云秦艽“瘥五种黄病”。近人多不常用,实应倡而导之。《圣惠方》曾用秦艽于方中治疗急黄心烦、劳黄脾热、阴黄尿闭、胆黄等证。《普...  相似文献   

11.
<正> 黄疸病1、何谓黄疸?其内容范围如何?黄疸,病证名。是由于感受时邪、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房劳伤肾、火劫发汗等所致,以目黄、溺黄、身黄为主症的病证。疸与瘅通,瘅者,热也。该病以黄为特征,其由多缘于热,故名黄疸。本篇所论黄疸的范围相当广泛,计有湿热、寒湿、火劫、燥结、女劳、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的发黄证候,还涉及到有关变证、兼证的处理,其中燥结、虚黄(萎黄)不是真正的黄疸,是与黄疸相鉴别的。金匮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类,此是本篇讨论的重点。这与后世罗天益《卫生宝鉴》提出的阴黄、阳黄两大类似不一致,然细究  相似文献   

12.
黄疸病亦即黄瘅病。一般都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金匮要略》论述黄疸的脉、因、证、治范围相当广泛,讨论了因湿热、寒湿、火劫、燥湿、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的发黄证候,主要说明黄疸的病原一般是湿热淤郁。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把黄疸病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谷疸是由于“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所致,以食谷即眩,腹  相似文献   

13.
王灵台论"介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钢 《中医杂志》2006,47(1):74-75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以日黄、身黄、小便黄为其主症。汉代“五疸”之分,后世则把黄疸分为阳黄、阴黄两类,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治则、治法及常用方剂,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4.
女劳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劳疸病名出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篇中把黄疸一分为三;谷疸、酒疸、女劳疸。目前临床上已不再沿用这种分类法,而是以阳黄、阴黄进行辨证论治。谷疸、酒疸病起子湿,虽有湿热与寒湿之别,但以湿热内蕴为多见,此论似无疑义。然女劳疸其病因病机如何?其证候表现、具体治则又怎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导致黄疸的发生尤为常见。《内经》已有黄疸之名,并对黄疸的病因、病机、症状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1]指出目黄为其重要特点。《伤寒杂病论》已认识到,黄疸可由外感、饮食和正虚引起,病机有湿热、瘀热、寒湿等,相关脏腑有脾胃肾等,创制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多首方剂,体现了泻下、解表、清化、温化、逐瘀、利尿等多种退黄之法,《金匮要略》将黄疸立专篇论述,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初步确立黄疸的基本病机和治疗大法,把茵陈蒿汤作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本文在《金匮要略》黄疸篇的基础上论述了茵陈蒿汤的作用特点,并列举了现代医家临证的不同发挥。  相似文献   

16.
黄疸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关于黄疸的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者,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但未提出分类及具体治法。东汉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在《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进行论述。且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  相似文献   

17.
小弋传染性肝炎,包括在祖国医学的黄疸病中,在很久以前祖国医学对于黄疸病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记载,内经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黄疸。”巢氏病源云:“黄疸之病,身体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小儿药证直诀云:“小儿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又云“面目瓜甲皆黄。此疸病也。”为什么以黄疸二字命名?“黄”是从上述症状而言“疸”是从胆字解释,也就是说:发黄是由于胆汁的颜色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分析王旭高编著的《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退思集类方歌注》《西溪书屋夜话录》《医门要诀》《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医方歌括》《医门要诀》等医书,总结书中关于黄疸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及医案探讨,结果显示黄疸因湿热郁蒸而成,有阴、阳、虚、实、邪、正之分,临床上须分“表邪黄疸”“阳黄”“阴黄”“谷疸”“酒疸”“黑疸”等类型进行辨证论治。该文对清代医家王旭高辨证论治黄疸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急性黄疸型肝炎(下简称急黄肝)是病毒性肝炎中常见的一型,祖国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有身目发黄,小便色黄等特点,而把其归入黄疸证的范畴。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脾失健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顾护与恢复脾脏正常的运化功能便应成为防治本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脾失健运与急黄肝发生发展的关系黄疸证在临床上,根据其性质可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型,阳黄是湿热蕴伏所致,阴黄则是寒湿阻遏而发,其中均需有湿邪作祟,离开了湿邪,单纯的热邪或寒邪均不致于发生黄疸。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对黄疸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文献中黄疸亦称“黄瘅”,是指以面、目、身肤熏黄 ,小溲黄赤为特征的疾患。它与西医学中的黄疸含义相同 ,包括西医中的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以及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异常升高的疾病。在二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中医学对本病已有最早的记载 ,且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而增添新的认识和治疗手段。1 关于黄疸的病名黄疸之名 ,最先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 ,安卧者 ,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治》中将黄疸进一步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等 4种 ,其文曰 :“谷气不消 ,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