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吲哚美辛的剂型开发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湘平 《中国药房》1993,4(2):41-42
<正>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um,简写为I,下同)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自50年代末期合成并逐渐应用到临床,由于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的突出效果,已成为应用非常普遍的抗风湿病药物之一。然而,可靠的证据表明,使用NSAIDs可引起胃部疾患,这包括糜烂和症状明显的出血性溃疡在内的多种类  相似文献   

2.
吲哚美辛新制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MC)为一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1963年上市。该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是常用药物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也可用于滑囊炎、腱鞘炎及关节囊炎等。随着近30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陆续发现IMC 具有多种新用途。由于IMC 对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吲哚美辛新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哚美辛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环氧酶抑制剂之一。普通制剂具有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等不足。而脂质体、纳米粒等药物传递系统不仅能够改善吲哚美辛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而且还具有靶向性,能增加吲哚美辛在病灶区域的浓度、增强疗效、降低系统毒性。因此开发吲哚美辛新剂型是对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吲哚美辛新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谌章和 《医药导报》2002,21(2):108-109
目的:考察吲哚美辛凝胶的稳定性.方法:将包装和脱包装的吲哚美辛样品置于高温、高湿、强光环境下,考察其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强光时脱包装吲哚美辛凝胶含量略为下降,高温时(80℃)吲哚美辛凝胶含量下降明显,高湿对吲哚美辛凝胶含量无影响.结论:吲哚美辛凝胶对高温不稳定,对强光略为不稳定,对高湿稳定,提示吲哚美辛凝胶应采用低温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5.
王洁  李百 《黑龙江医药》1995,8(4):221-223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为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症。近年来其它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6.
吲哚美辛11种新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彬  左翠娥 《医药导报》1996,15(3):144-145
报告吲哚美辛治疗哮喘、食管炎、腹泻、肾绞痛、前列腺增生症、少精症、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吲哚美辛滴眼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李晓红 《海峡药学》1998,10(2):65-66
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作用,时炎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1、2],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几年来,临床上根据其药理作用特点,广泛用于下列疾病,并取得满意疗效。1治疗输尿管绞痛输尿管绞痛是由于输尿管结石、结晶、血块、脱落坏死组织等急性梗阻引起肾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所致,而吲哚美辛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强力抑制剂,可阻止前列腺E的合成,使疼痛得以缓解或消失,有人报道蚓噪美辛50mg[3],每日3次口服,治疗输尿管绞痛25例,总有效率为92%,叫跌美辛栓剂治疗输尿管绞痛165…  相似文献   

10.
11.
吲哚美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为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椎炎等,近年来其它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吲哚美辛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阻止前列腺素 (PG)合成、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发热、慢性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1 新用途1 .1 痛经 吲哚美辛 50mg,硝苯地平 1 0mg,tid,于痛经发作时服用 ,7d为 1个疗程 ,疗效不显著时下次痛经继续第 2 ,第 3个疗程 ,治疗 3例严重痛经 ,治愈 2 9例 ,好转、无效各 1例。1 .2 心血管疾病 ①体位性低血压 :自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性体位性低血压。②心律失常 :食道电生理检查对 30例患者研究显示 ,成人口服吲哚美辛 50mg,1 5min后能延长窦房结恢复时间和房室结不应期 ,…  相似文献   

13.
137例吲哚美辛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濮永杰  赵雨晋  吴逢波  唐尧 《中国药房》2010,(36):3435-3436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口服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年以来收载的关于吲哚美辛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得到符合标准的病例137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26例,18.9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24例,17.52%)、循环系统损害(19例,13.87%)、皮肤及附件损害(17例,12.40%);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特别警惕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和休克。  相似文献   

14.
吲哚美辛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吲哚美辛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神经性尿频,治疗婴幼儿腹泻等方面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15.
许善初  黄丽荣 《医药导报》1997,16(5):243-244
吲哚美辛(消炎痛)通过抑制体内PG合成而产生解热、镇痛、消炎作用。该药作用强,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其不良反应报道为数不少,现归纳如下。 1 致严重过敏死亡1例 患者,女,45岁,以腰间盘脱出症和颈椎症住院治疗。入院当日下午1时,口服吲哚美辛50mg、维生素B_1 20mg。2h后患者自觉头痛、恶心、继而上腹部疼痛伴呕吐。晚7时开始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大汗、烦躁。EKG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经一般对症治疗病情无改善。查体后给予50%GS20ml加西地兰0.2mg、地塞米松10mg静注,肾上腺素0.5mg肌注及吸氧等处置后,症状略有好转。之后又突然加重,喘息不停,口唇及面部紫绀明显,意识不清,继而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于次日4时死亡。14h后经尸检及其它鉴定确认为吲哚美辛严重过敏所致。  相似文献   

16.
吲哚美辛-PEG 6000滴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彬  卢丹 《药学学报》1992,27(3):227-230
以聚乙二醇6000(简称PEG 6000)为载体制成吲哚美辛滴丸。测得滴丸的溶解度比原药吲哚美辛增大一倍多,剂量减半时,滴丸对大鼠胃的刺激性显著降低,且仍有抑制基础胃酸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吲哚美辛软膏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哚美辛软膏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广州何济公制药厂研究所广州510170陆欣穗,林均强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为常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原料药及其栓剂、片剂、胶囊剂在中国药典中已有收载。而膏剂则列入卫生部的部颁标准中,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但是,其前处理...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患男.62岁,因小便困难伴尿路刺激症状10余年,加重2周,经诊断以良性前列腺增生、附睾炎收治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稳。体温37.2℃.心率79次/min,呼吸20次/min.BP 140/95 mmHg(18.7/12.7kPa).全身肌肉无触痛,腹部无压痛,自述无过敏史.无阿司匹林用药史。住院第3天.成功行尿道经前列腺汽化切割术,术后患尿路刺激疼痛。遵医嘱给予吲哚美辛(消炎痛)栓(100mg/枚,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实验药厂,批号0408l3)1枚肛塞.约60min后患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出汗、心慌,继而发生短暂性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19.
吲哚美辛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吲哚美辛治疗牙周病、多尿期流行性出血热、顽固性早产、治疗羊水过多症、妇科小手术前应用等方面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吲哚美辛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令春 《海峡药学》2006,18(2):116-118
目的介绍吲哚美辛的临床应用进展,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参考有关药学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加以归纳、整理,进行概述。结果吲哚美辛在临床上除了用于解热、镇痛、抗炎外,还广泛地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眼科、小儿科疾病的治疗,且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吲哚美辛在临床上已不断的得到拓展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