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主动脉-腔静脉瘘属于特殊类型的腹主动脉瘤破裂,由于腹主动脉破裂后直接分流到腔静脉,多数腹主动脉-腔静脉瘘的患者在入院时不会表现出腹主动脉瘤破裂后大量失血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快速动静脉分流和继发性静脉高压,包括腹部杂音、少尿、心动过速、低血压和右心衰竭 [1-2],然而也存在少数病例不出现上述症状.腹主动脉-腔静脉瘘治疗...  相似文献   

2.
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71例,女7例;年龄31~80岁,平均(52.7±12.3)岁。StanfordB型76例,StanfordA型2例。术后随访1~47个月,平均(13.0±10.1)个月。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近端内漏5例;升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1例术中发生,4例分别在术后1、7d、5、13个月发生。术后30d内死亡4例(5.1%),2例死于升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出血。术中脑梗塞1例。5例病人因覆膜支架远端再发现破口,行二次腔内修复术。1例因内漏行二次腔内修复术。随访期死亡3例(3.8%),分别死于消化道出血、升主动脉夹层破裂和死因不明。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2005年11月收治1例创伤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伴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的病人,应用伞堵技术成功封堵动脉破口.  相似文献   

4.
本病系指未经治疗的腹主动脉瘤与肠道间自发性交通,临床上较为少见。本院1950~1988年间共收治消化道出血3196例,其中腹主动脉肠瘘3例,占0.09%。现将本组3例原发性腹主动脉肠瘘报告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患者 男,66岁。因发现主动脉夹层(uortic dissection,AD)7个月前,患者因突发胸痛经CT诊断为Standford B型AD,原始破口紧贴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elavian artery,LSA)开口,病变延伸至肠系膜上动脉近端,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s ,AAA)是血管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 ,发病高峰年龄在 6 0~ 70岁之间 ,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 4~ 6倍 ,95 %的病例位于肾动脉平面以下。AAA最大的危险是瘤体破裂引起的致死性出血。通常认为 :瘤体 <5cm的AAA破裂发生率每年约 3% ;直径在 5~ 6cm的破裂发生率每年上升 10 %。一旦发生破裂 ,病死率高达 90 % ,手术死亡率 4 1%~ 70 % ,而择期手术死亡率仅 3%~ 5 %。因此只要无心、肺、肾功能不全等手术禁忌 ,本病均有手术适应证。最近的文献报告 ,AAA直径≥ 5 5cm是手术适应证[1] 。195 2年 ,Dubos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外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近肾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入路、体外开窗技巧、主体支架半释放装置制作、随访资料等.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体外开窗腹主动脉假性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8岁.发现腹部肿快1个月,反复突发上腹部绞痛、柏油样便,再次发作伴休克1 d,于2003年3月23日入院.查体:血压60/40 mm Hg,腹部平脐偏左有一搏动性肿物,10 cm×7 cm.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8岁,因腹痛1个月于2009年6月15日入当地医院,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上腺肿瘤,CTA发现腹主动脉有2个假性动脉瘤.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及其他风湿免疫项目正常.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或腹主动脉夹层(AAD)合并腹部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EVAR治疗的AAA(n=14)/AAD(n=3)合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2例于EVAR后接受腹腔镜肿瘤切除术、1例接受开腹肿瘤切除术,4例因心肺功能欠佳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EVAR治疗效果。结果 EVAR成功率为100%,术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1个月CTA显示支架位置良好、通畅。术后随访1~28个月,期间均未见明显并发症,亦未见AAA/AAD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EVAR治疗AAA/AAD合并腹部恶性肿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一体式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以及髂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一体式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15例、髂动脉瘤5例及腹主动脉或髂动脉夹层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时间42.4 min,手术成功率100%(25/25)。术后无I、III型内漏,发生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3~16个月复查无动脉瘤复发和II型内漏。结论:一体式覆膜支架是腹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方法的一种较好选择,具有快速、简单、有效的优点;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AP)的效果。方法回顾接受EVAR治疗的11例AP患者,分析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11例AP均为单一破口,EVAR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无内漏、出血、重要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2~24个月,期间3例死亡,1例失访。2例感染性AP、1例白塞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均于术后2个月死于动脉瘤复发破裂出血;另1例白塞综合征并发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1年复发,植入左髂总动脉覆膜支架后好转;其余6例覆膜支架通畅,无移位、内漏及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EVAR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预后与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是发生于主动脉的一神灾难性疾病,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特别是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将这类疾病定义为起病在2周以内,并出现夹层破裂、疑似破裂(impending rupture)或合并急性灌注不良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B型主动脉夹层[1].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占所有夹层的10%~20%左右[2],相较于大部分可以通过保守的强化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的非复杂性主动脉夹层[3],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则更为凶险,需要急诊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肠瘘的临床表现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6例腹主动脉肠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男女各3例,年龄25~70岁;4例病理检查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年龄均60岁以上,2例动脉中层发育不良,年龄为25岁和32岁;4例术前有小量多次上消化道“信号性出血”,2例突发大出血,术前诉腰部背部疼痛4例;5例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1例为胸腹主动脉瘤;瘘口部位3例在十二指肠第三段,2例空肠上段,1例横结肠;4例手术,2例行人造血管移植,均生存至今,1例双侧腋股动脉旁路,1例术中未找到出血部位,后2例术后死亡;另2例未来得及手术死亡。结论术前确诊腹主动脉肠瘘不容易,凡患者腹部有搏动性动脉瘤,腹部或背部剧烈疼痛,上消化道少量多次出血,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分析国内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国内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相关文献,选择其中病例数较大或试验较规范的文章,结合本院经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腔内修复术是一种治疗腹主动脉瘤有效、可行的新方法,近期研究发现该法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小、病人易接受等优点,移位、内漏及转为肝腹手术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结论 腔内修复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术后随访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64岁。因"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腹痛伴血压下降2天"于2015年8月11日入院。患者曾于2015年8月9日在外院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术中出血2000 ml并输血抢救,后转入本院。入院后低血压,发生两次呼吸心跳骤停,查体:明显腹膨,腹部张力高。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后方明显造影剂外泄,判断为主动脉破裂出血(见图1)。入院诊断:(1)腹主动脉破裂;(2)失血性休克;(3)  相似文献   

19.
<正>主动脉瘤或夹层患病率很低,但若不及时处理,病死率很高,其中对于胸主动脉夹层更是如此~([1]),特别是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可向近端撕裂主动脉根部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心包填塞、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向远端撕裂压迫弓部动脉开口致中风、夹层破裂,升主动脉夹层早期死亡率以每小时  相似文献   

20.
腹主动脉夹层经常累及内脏动脉供血,诊疗不当会导致夹层破裂、肠坏死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内脏动脉累及范围不同,手术方式亦不同.外科手术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我们采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封堵治疗2例破口位于肾动脉的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