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天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交通医院收治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d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I-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0d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宗俊学  芦琳  芦璐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97-4597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交通医院收治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d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30d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lt;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lt;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陈明远  梅翠红 《护理研究》2006,20(32):2939-2940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晚期康复组在发病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和MBI入组时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  相似文献   

5.
陈明远  梅翠红 《护理研究》2006,20(11):2939-2940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晚期康复组在发病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和MBJ入组时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14,他引:4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 48小时选择 1 0 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早期康复组 58例 ,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对照组 51例 ,仅进行一次性康复指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简式Fugl Meyer运动评分 (FMA)和改良巴氏指数 (MBI)在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价。 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上下肢FMA和MBI入选时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出院时两组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 (P <0 .0 1 ) ,早期康复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 (P <0 .0 5)。结论 :早期康复可促进功能恢复 ,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7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40例和晚期康复组36例。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7d开始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3~4周开始康复训练。两组均采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FMA、MBI和ND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更大。结论早期和晚期康复均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但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康复组采用Bobath方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康复宣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NDS、MBI和下肢FMA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与延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运动、日常生活活动和认知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5例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组(53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平稳48h后开始康复,延迟康复组(52例)在患者发病后15d开始康复,两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功能治疗进行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和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测进行康复评价。结果:FMA、MBI和MMSE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P〈0.001),早期康复组较延迟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早期与延迟康复均可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和认知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优于延迟康复,同时,早期康复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30例),早期康复组(32例),体外反搏组(30例),对照组(31例)。应用Bobath疗法、Carr的运动再学习和体外反搏治疗,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简式FugI-Meyer评分(FMA),BartheI指数评定(MBI)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疗效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体外反搏治疗,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9例)与对照组(62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运动再学习和Bobath疗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康复治疗,如针灸、理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FMA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康复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对预后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在防止肩手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康复组在发病14天以内进行康复训练,结合中枢性瘫痪的特点,恢复的过程有步骤地进行。结果:一个月康复训练后,康复组Fugl-M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十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24h内开始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静脉溶栓患者113例为观察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患侧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BI),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MRS)的预后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的FMA及BI评分较前均持续增高(P0.05),且2周及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及BI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的改良Ashworth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MR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缓解及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康复路径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医疗成本效益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多中心单盲平行随机对照方法,搜集早期康复治疗结束后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86例,其中15例患者在试验未开始前撤回知情同意书,14例患者出院失访,10例中途退出。最终有247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临床康复路径组(129例)和常规康复组(118例)。临床路径组接受标准化的康复流程干预及药物治疗,常规康复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周时和康复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值及改善程度;比较2组患者住院6周的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临床路径组治疗6周后与治疗3周时的FMA和MBI评分增值以及FMA和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2组患者康复治疗3周时和治疗6周后的FMA评分增值和FMA评分改善程度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其MBI评分增值和MBI评分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常规康复组FMA和MBI评分每增加1分与临床路径组相比,均需多花费2166元和1940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康复路径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ADL)能力,提高医疗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 6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3 0例 ) ,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同时 ,观察组实施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康复训练 ,通过治疗前后Fugl Meyer运动评分 (FMA)、修订的Barthel指数 (MBI)评分的变化对两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 结果 8周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前有明显提高 (P <0 0 0 1) ,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家庭成员积极合理辅助干预对偏瘫运动功能康复、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MBI和BB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种不同体位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坐位训练组和站位训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下,分别给予坐位和站位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简式Fugl-Myer评分(FMA)、BB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作出评价。结果:治疗2周、4周后,坐位训练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站位训练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2个时间点站位训练组评分均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2个时间点站位训练组BBS评分均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治疗2周后坐位治疗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坐位治疗组MB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2周、4周后,站位治疗组患者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2周、4周后,站位训练组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结论:站位下的上下肢一体化的作业治疗,加强了全身其他肌肉配合作业活动所必须的稳定和平衡的能力,强化了上肢活动,更容易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治疗组采用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分别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下肢Fugl-Meyer评分法(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各期BBS、FMA、MBI评分及FAC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4周,治疗组FMA、MBI评分及FAC较对照组升高(P<0.05),BB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治疗组BBS、FMA、MBI评分及FAC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较长期治疗可进一步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康复训练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肌力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实验组肌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MA和MBI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0.05)。病程3个月后比治疗前有改善,实验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方式对改善患者肌力,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